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時間表、路線圖有了,目前進展如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制度的優越性具體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有效展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黨領導人民立足中國國情的長期探索實踐中歷史地形成起來的,是黨有效治理國家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得到實踐檢驗的事實,但這樣的優勢既不是書齋裡的理論符號,也不是必然的自發表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足夠的事實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而且它取得的成就最直觀最耀眼最驚人的就是經濟發展高速、生產力水平劇增、綜合國力躍升。我國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歷程,我國以跨越式發展完成了別的國家經歷漫長過程才做成的事。
可以說,社會主義在發展生產力方面比資本主義更具有制度優勢的觀點得到了充分證明。但是,制度優勢的展示過程並未完結,只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制度優勢就必須繼續延伸下去,就需要繼續得到證明。
黨的十八大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新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以新理念引領中國發展,通過一系列深刻的思想判斷和重大的戰略部署,形成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認識飛躍。
這個飛躍的核心思想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僅要體現為有利於發展生產力,而且更要體現為有利於提高國家治理效能。制度比較的重點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轉向,從國家治理效能上展示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成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成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任務。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
本文摘編於北京日報2019年11月11日《新時代的「制度大設計」》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齊衛平
監製:劉立志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