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渦之中:在武漢,普通人真實的76個晝夜

2020-12-05 中國周刊

央視網消息:在很多人眼中,武漢這座碼頭城市熱鬧、舒坦,很有江湖氣,這裡的人們熱情、爽快。每天早上吃一碗熱乾麵,累了就到江邊走一走,聽一聽鐘鳴,這是武漢特有的煙火人情。但在疫情面前,習慣和自然的東西都成了一種奢望。一夜之間,武漢被新冠肺炎病毒圍困,疫鎖江城76天。

從凜冽寒冬到春暖花開,隨著4月8日零時解封,武漢也正在恢復「九省通衢」的模樣。而在「暫停」的那段日子裡,生活在疫情旋渦中心的每一個人,為武漢付出過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緊緊抓住這根稻草就對了

林文玉的朋友圈還停留在除夕那天:「每天在家用84消毒液拖地,外出穿過的衣服和鞋子都放在門外,保證室內不被病毒感染……」她儘量不出門,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小心翼翼地為家人做好防護,可終究還是沒有防住。

林文玉的老公是武漢市的一名公交車司機,武漢封城後他就一直待在家中。林文玉說,老公是1月27日晚上開始感覺身體乏力、低燒的,第二天一早她就陪老公到附近的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為疑似新冠肺炎。當時醫院沒有收治的床位,老公只能先回家休息。但意外來得太快,29日一大早,老公突然呼吸困難、上氣不接下氣,她和女兒、兒子三個人連忙把老公送到醫院搶救,但還是沒有救回來。「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他離開,一句話也沒有給我們留下。」

匆匆忙忙送走老公,林文玉和孩子們做了CT檢查。她和女兒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只有兒子倖免。三天後,林文玉感覺喘不上氣來、四肢無力,她拼命打電話四處求救,卻連拿起手機的力氣都快沒有了。

有一段時間,林文玉說不出話來,躺在床上急促地喘氣,她知道自己正在死亡線上掙扎,每吸到一口氣就意味著能再多活幾秒。她說,那一刻自己體會到了丈夫離世前的痛苦:默默地望著她和孩子們,沒能留下一句話……

夜晚對林文玉來說更加煎熬,患病以後她沒有睡過一天好覺,一度想放棄治療。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們冒著生命危險把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護士們學說武漢話逗她開心。林文玉想明白了:她還有兩個娃,沒有了她,兩個娃怎麼活?

2月18日,林文玉病癒出院,現在已經完全康復。女兒當時是輕症,現在也已經從方艙醫院出院了。回想那段日子,林文玉說:「到了那一步就什麼都不能怕了,就像有一根救命稻草,緊緊抓住這根稻草就對了。」

一張床位就是一線生機

除夕夜,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成為定點醫院的消息一傳開,醫院開放的700張床位讓許多患者看到了一線生機,他們不管片區對不對口,立即向西院湧來,但當時病房還沒有按照隔離病房的要求進行改造,還沒有床位收治患者。

該院兒科醫生林鳴第一時間到達發熱門診支援。發熱門診最忙的時候每天的門診量有800到900人,為了節約防護服,也為了節約時間看更多的病人,林鳴和同事們在上班前的6到8個小時就停止了飲水進食。而對病人來說,為了能在早上8點就診,他們要從凌晨1點就開始排隊。

一張病床,成為患者及其家屬迫切渴望的「救命稻草」。病房陸續開床,但由於患者眾多,很多危重病人還是很難等到一個住院床位,只能先在留觀室接受治療。在急診留觀室裡給病人吸氧甚至搶救病人都很常見。

為了替64歲的兒子等到一張床位,90歲高齡的徐奶奶陪著兒子在發熱門診觀察治療了4天4夜。丁輝帶父親就診時,父親的情況並不樂觀,血氧飽和度很低,還有多種基礎病症。儘管沒有床位,留觀室也擠滿了病人,丁輝仍不敢把父親接回家。他找來張椅子讓父親坐在留觀室門口,只要能讓父親留在醫院,他就能安心一些。

在發熱門診,林鳴對患者進行第一手診斷和分流,儘快將危重患者收治入院。在ICU裡,同事凌肯和插管隊隊員們爭分奪秒地與死神搶人。然而在ICU,誰都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那位患者,我可能這輩子都忘不掉。」凌肯說,「她的眼睛裡流露著強烈的求生欲望,她當時的血氧飽和度有90%,說話有一點喘。她一遍遍地問我會不會好,能不能活下來。」但就在第三天,這名患者心臟驟停。經過搶救恢復心跳後,凌肯和隊友為她完成了插管,然而轉天凌晨,她還是離開了。

沒有晝夜只有生死

2月10日凌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的隊員們忙得像一枚枚「陀螺」,接收新病人、接補液、查房、開醫囑,為危重病人上無創呼吸機,搶救一位高齡患者……等到所有病人情況穩定,已經是早上7點。

廣東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是除夕夜抵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的。呼吸病專家黃林潔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中唯一的女醫生,她還記得第一次進入病房時所受到的震撼:近80張床位全部滿員,收治的幾乎全是重症。所有患者的診斷都是肺部感染,胸部CT都是雙肺磨玻璃、實變、纖維化,基本沒有做過核酸檢測,危重患者都是呼吸衰竭、低氧。

「你知道『氧氣大炮筒』嗎?在廣東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了。在搶救病人前,我們要先找到足夠數量的『大炮』。」充分的氧療對重症患者十分重要,病人更換新氧瓶的頻率比較高,導致漢口醫院中心管道供氧不足,醫療隊只能緊急依靠「大炮筒」去救人。

一個鋼製「大炮筒」最長能用一個多小時,最短的可能只有幾十分鐘。危重症患者床邊需要常備2個氧筒,且需要經常巡視、及時更換,以免患者出現供氧不足的情況。很快,醫療隊不分男女、不分醫護,都變成了「炮筒力士」。

與時間賽跑

當黃林潔和同事們爭分奪秒為病人更換氧氣筒時,今年52歲的羅新也在與時間賽跑。

羅新是一名氧氣槽罐車司機。從武漢封城的前一天起,他就放棄了春節休假,每天穿梭於廠區與各大定點醫院之間運送氧氣。從充裝到送達,他行駛過最長的路程往返需要8個小時。他說,與時間賽跑,確保氧氣供應,他一分鐘都不能耽誤。

和羅新一樣日夜「逆行」在武漢城區的還有卡車司機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用自己日常的工具,載著一車車防疫、生活物資前往武漢,一趟又一趟,讓其他城市的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武漢。

3月3日,卡車司機劉世海運送第10車物資到達武漢,這是他在路上的第30天。從2月2日開始,劉世海就帶領援鄂物資志願運輸突擊隊向湖北武漢、孝感、黃岡等地運送防疫物資,各地的醫院、疾控中心、紅十字會、殯儀館都可能是他們的目的地,每次裡程在2000到3000公裡之間。一個月裡,他們運送的防疫物資、生活物資達2000多噸。

「基本上是馬不停蹄,三天一趟,一天休息四五個小時。吃睡都在車上,三餐幾乎都是靠泡麵撐著。」劉世海說,「我們送去的物資是救命用的,這不是平時運送的普通貨物,不能耽擱。」

劉世海有時和車隊一起出發,但更多時候是一個人,「因為不能等」。一路上,不管是高速路還是鄉間小道都很少見到人和車輛。有時開一夜,連一輛車都見不到,四周一片寂靜,只有他的車燈亮著。「一切都像是靜止的,我心裡非常害怕。」

但每當把物資運送到湖北各地時,在對接人、志願者的聲聲感謝中,劉世海就體會到了這座城市的溫度。「他們總會給我準備盒飯,那確實也是我幾天才能吃到的一頓飯。」

身處疫情的中心,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在這裡,每一個人都經歷著疲憊、煎熬、傷痛、無助,每一個人也體驗著真情、溫暖、無畏、希望……許多家庭支離破碎,許多醫生同袍逝去,許多人留守武漢,許多支援力量匯聚於此……每個生活、戰鬥在這裡的普通人,都曾同心協力、共渡難關,他們用一縷縷微光,努力為武漢帶來「春天」。(文/張琪)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

相關焦點

  • 央視9.9高分紀錄片:在武漢,那些彼此守望的普通人
    #和新型肺炎疫情有關的記憶#在這個話題下,有超過1萬的人參與討論,在這些討論中,最多的還是關於普通人的生活,這些人中,有奮鬥在發熱門診的醫生護士,有確診了新冠肺炎的患者,有在武漢生活的武漢市民,有臨時跑腿送外賣的健身教練……今天阿信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些平凡人的故事。
  • 戰「疫」每日觀察丨「武漢封城76天」是民族歷史的厚重一頁
    2020年,1月23日10時至4月8日0時,76天。這段武漢「封城」的日子,將以極為厚重的方式寫進歷史。這段歷史,不僅是由被「封」在城裡的900多萬武漢人民書寫的,也是由14億中國人民共同書寫的。這段歷史並不孤懸於史冊,而是中華民族這場抗疫鬥爭中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 刷屏全網的「封城日記」拍攝者口述:我記錄了疫情中真實的武漢
    上下班的護士、忙碌的志願者群體、等待藥品的患者家屬、穿越街道的外賣小哥……大疫之下,鏡頭下這座城市的普通人溫暖堅強。「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武漢的作家方方看過視頻感慨,「以後有機會見到這小夥子,一定送他幾本我的書,以表達我的敬意。還要告訴他,在某個寒冷而憂傷的夜晚,他的視頻鼓勵了我」。這些視頻有哪些背後的故事?
  • 武漢「封城」76天 機場塔臺這些「違規」通話卻感動了無數人
    4月8日7時25分,東航MU2527航班搭載著49名旅客從武漢出港,飛往三亞,這是武漢「解封」後的「第一飛」。《面對面》記者在4月8日當天採訪了民航湖北空管分局塔臺黨支部書記梁軍,揭秘空管人員經歷的76天。
  • 地球的156 個能量旋渦中心
    地球的156個能量漩渦中心:1、Glastonbury & Shaftesbury
  • 今天,武漢解封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武漢封城的這76天
    在封城76天後,武漢終於迎來了解封的日子。這一天真的來之不易,它代表著,中國疫情形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生活開始正常化了。在這解封的時刻,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武漢經歷的這76天,到底都發生了什麼。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正式封城。
  • 劫匪內衣上的8個英文字母暴露蹤跡,民警奮戰7晝夜抓住他!
    楚天都市報12月18日訊(記者向清順 通訊員丁其剛 丁珮)湖北孝感籍務工男子深夜搶奪湖北孝感籍打工妹錢包等價值5000多元的財物,武漢市公安局東西湖區分局將軍路街派出所刑偵民警奮戰7晝夜,通過內衣上的8個反光英文字母,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並追回全部贓款贓物。
  • 都在說「普通人」,但誰是普通人?
    這部英劇直接以《普通人》為中譯名,表面上看,在編劇細膩而真實的劇情構架下,女主角瑪麗安和男主角康奈爾一次次甜蜜的相聚和遺憾的分離,的確讓每一位普通的觀眾回想起自己親密關係中的真實經歷,但這段關係卻也有許許多多「不普通」的地方。比如,兩人都擁有絕非普通的天生聰穎、天賦異稟,兩人的相處也遠比「普通人」敏感和糾結。
  • 在新冠病毒疫情面前,我沒說過「武漢加油」四個字
    有感於@高澤金先生的一篇文章《不顧安危連續奮戰的3個晝夜,才應是焦點》。聊騷幾句。事情是這樣的。因為這張圖,武漢軟體職業工程學校上了熱搜。各種質疑,道德譴責,這些隨便搜都有我就不截圖了。世界是公平的,有多少個壞的人,就有多少個好的人。看到很多「沒有成為數字」的武漢故事。看到災難面前家庭離散的老人,悲憤之時,仍然克制,無助又「非常理解」的善良。
  • 旋渦的藝術
    《旋渦》也講的是這個問題,是人心的旋渦引發了整個鎮子的旋渦,還是旋渦以及影響了鎮上的人。別的故事應該就像是秀一所說的,純粹是旋渦的詛咒了。漫畫後面附錄的一位日本外交官的解說,把旋渦認為是資本,說漫畫反映的是日本經濟和社會的現狀危機,則更是一家之言了。旋渦的詛咒、旋渦吸引人、藝術就是旋渦的藝術,這樣的說法貫穿始終,可以看作是漫畫的腳註。漫畫的最後說,人們會幸福地生活在重生的城鎮裡,直到遺蹟再次覺醒。
  • dnf95旋渦超時空怎麼打?旋渦超時空打法攻略
    dnf95版本中有個旋渦超時空模式玩法,但不少玩家都在反映這個模式實在太難打,那麼有什麼技巧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dnf旋渦超時空打法攻略介紹吧! dnf95旋渦超時... dnf95旋渦超時空怎麼打?
  • 使用旋進旋渦流量計的五個步驟
    目前工況企業經常使用的氣體流量計主要有旋進旋渦流量計、氣體渦輪流量計、渦街流量計、孔板流量計、威力巴流量計、V錐流量計、金屬管浮子流量計、德爾塔巴流量計等。其中旋進旋渦流量傳感器是目前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電力、冶金、城市供氣等行業各種氣體流量測量的傳感器,正確使用旋進旋渦流量傳感器要遵循以下五點要求,這樣才能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 宅了76天的武漢人,解封第一天都去哪兒了?
    經歷了封閉的76天,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的第一日,武漢80%的遷入、遷出目的地都發生在湖北省內,久違的自由或許讓他們不約而同都選擇去看看周邊的風景與相近的親人。從武漢出發前往各地的路徑及其終點顏色越深、越偏向橘色,則代表前往該地的人數越多、佔比越重。百度慧眼遷徙大數據顯示,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絕大多數武漢人選擇前往湖北省內城市,比如孝感、黃岡以及鄂州市,遷入人群佔總體近40%。此外,從武漢出發前往湖南省、廣東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等地的行程佔比也較多。
  • 76天,武漢天河機場這些「違規」塔臺對話出現了一次又一次
    4月8日7時25分,東航MU2527航班搭載著49名旅客從武漢出港,飛往三亞,成為武漢「解封」後的「第一飛」。可是,在武漢「停擺」的76天時間裡,天河機場塔臺與飛抵武漢的機組,一直用這樣的聲音彼此溫暖和鼓勁。
  • 不止是光線變化 黑色沙漠展示真實晝夜系統
    近日《黑色沙漠》通過截圖的方式向玩家展示了遊戲中的晝夜交替系統,開發商表示遊戲時間將更貼近於真實。     點此進入《黑色沙漠》專題>>>> 晝夜變化圖 在大部分提供時間變化的遊戲中,白天和黑夜只是簡單的光線切換
  • 北半球地漏旋渦一定是逆時針旋轉的嗎?
    難道地球自轉偏向力真有這麼大的神奇力量、使得赤道線附近相距20米之內三個容器中的流動在短短幾十秒鐘之內顯示出如此巨大的差別?實際上圖1展示的是一場魔術秀,其演示的旋渦現象及其試圖說明的科學原理是誤導的、誇張的和錯誤的。
  • 《武漢日夜》戰地攝影連,用生命記錄生命,數百明星請你看電影
    最近一部電影《武漢日夜》即將上映,這部電影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這是國內首部抗役記錄影片,定檔於1月22日,並於昨日舉行了首映直播。這部電影聚焦英雄城市-武漢,2020年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經歷了76天之後終於解封,影片記錄了在這76個日日夜夜中,在武漢發生的那些最溫暖的記憶,在平凡中那些最不平凡的你我。
  • 《武漢戰疫紀》-真實記錄了苦難武漢的經歷及全民抗疫的英難故事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一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自3月8日上線二十天後來,各平臺的觀看量已經突破達數億人次,其中,海外觀看量也高數千萬,成為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口。
  • 晝夜交替現象
    科學概念:認識地球是不透明球體,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晝夜區別;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初步理解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2. 過程與方法:能提出地球產生晝夜現象的多種假說,並進行論證;做好模擬實驗和運用實驗收集的證據;根據實驗的情況修正自己的解釋。    3.
  • 小逄觀星|他把鏡頭對準普通人,100張照片定格山東人抗疫瞬間
    錢捍一直保持著清醒,他睜大眼睛,捕捉著一個個瞬間。他忘記了年齡,躲避著危險,每天拍,不停地拍,手機、相機成了他身上的一個器官。有一次我跟他出去拍攝,他戴著護目鏡,後來我知道,護目鏡質量不大合格,但他認真戴著。上公交車,我沒帶身份證,就在顛簸的車廂裡歪歪扭扭地登記信息,錢捍眼疾手快,暗下快門,記下了我的狼狽。他說,這才是真實的顛簸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