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紀》-真實記錄了苦難武漢的經歷及全民抗疫的英難故事

2020-12-09 米哥電影故事會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一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自3月8日上線二十天後來,各平臺的觀看量已經突破達數億人次,其中,海外觀看量也高數千萬,成為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口。

從空中俯瞰,陰沉的天氣,橋上稀疏的車流,無人的地鐵站,站裡的排隊的公交車,空曠無人的街道,學校、閉門的商店,快餐,只有呼嘯而的救護車,燈火通明的醫院及住滿人的病房,惶恐的人群,滿臉勒痕的臉,充滿信心與希望的病榻上的病人,身穿防護服逆行的醫護人員等等畫面,拉開此紀錄片的序幕。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觀看這部紀錄片吧。

凌晨兩點,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1號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公交、地鐵、輪渡停運,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關閉,武漢這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被迫按下暫停鍵。

指揮部封城通知

武漢漢口的的站口,廣播通知的聲音在全城各地響起,時鐘在滴答聲中,緊張的人群逐漸向各處散去,時間指向10點整,武漢正式封城。正值春節假期歸心似箭,返程不成的人只好依序撤離各離漢車站,碼頭,只好滯留在武漢過年了。看到這一切,說著說著就讓人哽咽難言,這個春節,註定所有留在武漢的人都要經歷一個不平凡年了。

片中劇照-哽噎者

陳恆,一名在武漢的外來務工人員,就是來不及踏上回家的旅程,被迫滯留在武漢的眾多人代表之一。天開始下著小雨,陳恆和一幫因封城回不家的人,原本想走路去救助站的,但才走到半路就聽到救助站卻已經人滿為患了,所以只好帶著工友們把一個地下停車場當成暫時的棲生之所。武漢封城的第一天,確診感染病例人數為495人,此數字己是二周前的十多倍。

而最初被認定的病毒爆發的源頭-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實際上於1月1日己經關閉了,但病毒卻早已在擴散開了。趙智剛醫生是最早接診接觸新冠病毒肺炎的醫護人員之一,講述了他的經歷:接診了一例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接觸史的病人,後來自己也感染上了此病。基於這種情況,鍾南山院士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作為第三批調查組奔赴武漢後,在經過多日現場調查和走訪後,於1月20日做出了人傳人的論斷。在接受央視等媒體採訪時,公平呼籲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為全國人民拉響了抗疫警報。

隨著病毒的通過人際的傳染和擴散,病人的增加和自身感染的風險,武漢3萬8千名醫護工作者,顯得有點力不從心。特別此病毒肺炎表現症狀病人發熱,咳嗽、發燒等,導致發熱門診人數的激增,武漢市的醫院一度接近崩潰,都是擁擠的看病的人,醫護人員被迫24小工作,都忙不過來。在紀錄片中,武漢第四人民醫院護士謝晶晶事後回憶時說,「看著一個病人後面跟著一排的病人,一圈的病人,沒有盡頭,24小時工作還有打不完的針」,眼裡飽含著淚水說,「那時有絕望的感覺」。

針對這種醫療窘狀,在1月24日武漢封城的第二天,能提供1000張病床位的火神山醫院火速開工建設,數千上萬名工程建設者夜以繼日的,為儘快建成收治病人。另一個能提供16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也提上議程。

碰到如此傳染性極強大疫來臨,武漢封城,湖北大部分市縣自封,全國大部分省市進入公共衛生一級響應,全國人民居家不出,這個春節註定不平凡。在這個萬家團圓除夕夜,全國各地的1200多名醫護人員卻逆行武漢,馳援疫區。

大年初一,中共中央召開了政治局召開常務會議,從最高層布置了關於疫情防控的最高指示和工作部署,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如火如荼地展開。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隨後也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向全球發出警報。

隨著感染和確診人數的越來越多,武漢所在醫院都將普通病房改造成隔離病房,用於收治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隔離病房嚴格的物品管控制度限制了攝像機進入拍攝,但一個經過嚴格防疫的運動相機還是記錄下醫護人員的艱辛,在每個人6個小時的值班時間裡,不能喝水不能進入衛生間,穿上紙尿褲等等措施,直到出了病房,滿是勒痕和水泡的臉,滿身的麻疹和有些不得不吸氧等防護服不透氣的不良反應,就是為了珍惜使用300多元一套的防護服,唐欣醫生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醫護人員不能回家,吃住在醫院,倆人擠睡在一張床上。想念家人的時候,只能通過手機進行視頻的聊天。雖然內心有著對病毒的恐懼和害怕,但當他們面對病人時,卻要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引導著每一個病人,幫助他們勇敢地戰勝病毒,才能好起來。從除夕夜至2月初,就有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的醫護工作者達1萬多人,和武漢本地的醫護人員並肩作戰,在接下來的二周內,又有多批次來自16個省市的醫護人員逆行而來,馳援武漢和湖北各地市。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舍小為大,救死扶傷,一省對應援助一個城市,既是任務,也是使命。

2月2日,神速建成的火神山醫院,開始收治重症患者。

而因為突發疫情,相互傳染,造成醫院床位緊張一直緊張,在900萬的武漢城裡,很多輕症患者只能居家隔離治療或是住到社區醫院進行隔離治療。這個重的任務就落到社區幹部醫護工作者的頭上。這類隔離點在武漢達到了數百個,社區隔離點主要收治4類病人,親密接觸者,不明原因發熱者,疑似病例及輕症需要隔離者。1月25日核酸檢測呈陽性的魏師傅就是其中患者之一,擔心交叉感染,不願意去醫院,只好在社區醫院隔離病房住了下來。

但居家隔離容易造成家人和社區人群的交叉感染病毒,酒店隔離中心也會分散醫護資源,而且在檢測確診過程比較難,特別是患者病情加重惡化時很難得到及時救治,如是方艙醫院方案應運而生,應收盡收,病毒傳染才被有效隔斷,傳染擴散情況才有較的改觀。從方艙醫院的患者的表述中,也得到以上驗證。

在紀錄中,針對很多網絡上的謠言也進行實地患者採訪驗證,探知上事情真相,也記錄了武漢市民對應對不及時的不滿的真實的情緒。

紀錄片中也特別提到了不幸犧牲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攝製組在他病重時聯繫上他,那時他已經說不了完整句子。紀錄片中,李文亮用斷斷續續文字回復攝製組微信頁面,令人心痛淚目。

在這場疫情中,中國有超過3000名醫務人員被感染,很多醫務人員犧牲,留下悲痛欲絕的親人。

而在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奮戰在救人火錢上的同時,為保障醫護人員、患者和其他市正常隔離在家的基本生活所需要,維持這個城市基本的運轉,武漢無數的各行各業的政府機關人員,社區工作者,建設者,志願者等等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支援和捐贈物資也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和世界各地運抵武漢。紀錄片中真實紀錄這些人中的部分代表:美容店的老闆伍女士,快遞小哥石先生等等及他們的真情實感。

2月12日,湖北省和武漢市都進行換帥動作,更加嚴格的封城管理措施和更加有效的檢測防疫手段緊接而出,2月21日,湖北單日新增病例達到了13436例的史上最高,湖北以外新增312例。自2月13日開始,隨著病患人數的增多,又有軍隊和26個省市總數達3萬多人的醫護人員繼續奔赴武漢湖北,而全國各地按排緊急復工復產,擴大最大產能生產出疫區所急需的醫療物資,源源不斷馳運湖北馳運武漢。武漢也於15-17開展為期三的日全面排查行動,所有機關,社區幹部,志願者採取挨家挨戶,上門巡查的方式,把所有可能感染者做到登記入冊,安排集中隔離,真正做到應收盡收。2月19日,新增確診人數湖北下降到了615例,湖北以外只有45例。

2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負責人布魯斯·艾爾沃德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誠懇說道:「聯合專家考察組經過不同的方式仔細觀察後認為,毫無疑問,中國對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大膽措施,已經為控制迅速擴展的致命的疫情帶來了轉機。我想,我們要認識到很重要的一點,對於武漢人民,全世界都欠你們的情,隨著疫情的結束,希望有機會可以感謝武漢人民,感謝他們的付出,因為這裡的許多人都遭受過苦難,這個城市的人們已經並且正在經歷一段非比尋常的時期。」

世衛專家的這段話,是對武漢,是對湖北,是對中國二個多月來,武漢封城近一個月來,所有人付出和犧牲的一種肯定和贊喻。

紀錄片結尾,紀錄者採訪了唐護士,吳醫生。他們在這場疫情災難親身體驗和參與者的感言。「....原以為就是自己武漢這種這樣,然後就知道其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全國人民都在支持我們","我相信這次疫情給每個人,都會留下一個深刻記憶」紀錄片最後,唐醫生對著鏡頭緩緩說道:「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了,災難、疾病、恐懼都跳了出來,但盒子裡還留下了一樣東西——希望。只要希望還在,之前的一切苦難,都不會是問題。」

是的,因為有你們,希望就在不遠的日子,疫情的寒冬過去,迎來了又一美好的充滿希望的春天。武漢人民全國人民共同經歷了這次疫情大戰,會倍加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

武漢和湖北已從3月18日開始至今日3月29日,連續數日新增確認確認病例為零。二個多月的疫情大戰,首戰告捷!自3月25日起湖北除武漢外全面解封,自4月8日武漢也將有序解封!

《武漢戰疫紀》製作完成後,率先於2月28日在中國國際電視臺英語頻道播出,同時通過平臺各海外社交平臺帳號全網推送。與此同時,美國廣播公司(ABC)、英國Channel4電視臺、法國TV5MONDE電視臺、義大利TGCOM24電視臺、加拿大廣播公司、日本朝日電視臺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流媒體都對《武漢戰疫紀》進行了轉播,越來越多的外國網友看到了真實的武漢。大量海外網友在觀影后留言,對在武漢的醫護人員表達了敬意,並為中國、為武漢、為病患祈福加油。海外網友StarmoonNight表示,「紀錄片太棒了,我看哭了。這次,英雄並沒有穿著披風,而是戴著口罩。」英國網友BernadineSarahW評論:「感謝這部紀錄片,它為我們提供了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非常感謝武漢人民用他們的獻身精神阻止了病毒進一步傳播。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感謝武漢人民。」

在此記錄片的導演葛雲飛看來,這部紀錄片的價值在於如實記錄這個城市此刻的狀態和情緒,「全世界可以更直觀地看到,武漢為全中國、為全世界的疫情控制做出了何等的貢獻。或許10年後的人們再看這部紀錄片,就知道當年從醫護人員到普通百姓,是如何在封城狀態下頑強堅守,攜手抗擊疫情。」目前,葛雲飛和同事們依然每日穿行於江城巷陌,用鏡頭記錄這座城市的日與夜。他說自己會堅守到疫情結束那一天,讓全世界網友及時了解武漢的真實動態。

不知道你看這部紀錄片沒有?在這次全民參與的抗疫親身經歷中,還有什麼想法要表達的?

相關焦點

  • Netflix新片聚焦轟動全美虐童案,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熱播
    1.CGTN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熱播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疫情爆發以來,CGTN前方記者團隊深入疫區,忠實記錄了在極端困苦中生命被拯救的故事,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疫情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這部33分鐘的紀錄片用海外受眾熟悉的語態,為海外觀眾展示了他們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漢。
  • 《平凡世界之全民戰疫》演員表 以真實故事為原型
    《平凡世界之全民戰疫》演員表 以真實故事為原型  近日,展現「抗疫」主題的電影《平凡世界之全民戰疫》即將開拍。影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聚焦抗疫戰鬥中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多方位全面展現全國抗疫全貌。除此之外,影片集結了眾多優秀編劇、導演和一線演員,由趙寧宇、張華、付蕾蕾、程之善、牟模擔任導演,群星雲集,令人期待。
  • 新視界|武漢故事!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拍攝紀實
    亮叔之「火」4月8日,封城76天的武漢解禁。「我想去看看,那個經歷了苦難的城市。」作為紀錄片導演,這是竹內亮的直覺反應。2月,他拍攝的一部《南京抗疫現場》短片被廣泛轉載,他本人也被國內外多家媒體報導,粉絲們大呼:「亮叔終於『火出圈』了。」這部短片介紹了南京抗疫的方方面面,而他的本意是想給當時仍然無知無覺的日本人以警戒。隨後,他又拍攝了英文版《南京抗疫現場》《我們的「疫」天》等疫情片。記錄歷史,記錄當下一直是他的理想。
  • 他們眼中的武漢,美麗而堅韌!五位外國人向世界講述2020年武漢戰疫...
    近期,黎巴嫩小哥楊航寫的「武漢抗疫日記」在網上火了!網友表示:太感動!謝謝你讓我們看到了疫情防控期間真實的武漢!像楊航這樣通過文字或視頻向世界介紹2020年武漢真實情況的外國人,還有很多。他們的故事在臉書(Facebook)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發現武漢」(@Discover Wuhan)上傳播,引發網友強烈反響。
  • 記錄抗疫英雄、報導改變立法……聽這些好記者講背後的好故事
    鍾南山的戰疫故事、到武漢工作的第一天就成了密切接觸者、「深圳速度」的背後、在貴州畢節定點幫扶的「校長媽媽」……15位在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決賽中脫穎而出的新聞工作者,結合自己的採編經歷,深情講述了一個個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現廣東新聞戰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良好風貌,展現了新聞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畏艱辛、始終前行的敬業精神,展現了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發展變化
  • 湖北、武漢抗疫鬥爭詮釋的中國治理密碼
    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湖北、武漢是中國抗疫鬥爭的主戰場、重中之重、決勝之地。
  • 對話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 我想讓全世界看見最...
    今年3月,他拍攝的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曾在國內外引發巨大迴響,讓無數外國人看到了中國抗疫的最真實現場。【對話背景】6月26日,由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正式上線,影片為全世界觀眾真實再現了10個武漢家庭的現狀,和無數武漢人對這座城市發自肺腑的愛。
  • 中新網: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舉行 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
    5月22日,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於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講述一線工作經歷,展現復旦青年擔當,激勵廣大師生不懼風雨、永挑重擔。與雲課堂一同發布的,還有30集復旦大學戰疫青年說系列微課視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護士李春雷作為重症醫學科的男護士,和團隊一起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負荷,衝在最需要膽量和力量的第一線。附屬華山醫院醫生魏禮群作為氣管插管衝鋒隊的醫院,深入武漢參加抗疫,在52個日日夜夜中紙面氣管插管這個最危險的崗位。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林文華(新浪微博@蜘蛛猴麵包)開始用視頻「寫」武漢日記。,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開始用視頻「寫」武漢日記。草地:就您得到的反饋來看,「武漢日記」當中哪些故事是引起最廣泛關注的?為什麼是它們?
  • 《武漢日夜》定檔1月22日 穩健醫療邀抗疫英雄觀影
    1月22日,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的首部抗疫題材記錄電影《武漢日夜》即將上映。《武漢日夜》的健康守護夥伴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將在電影上映期間邀請抗疫英雄觀影,對他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平凡的英雄 書寫不平凡的中國故事2020年1月23日,受新冠疫情影響,武漢離漢通道關閉。武漢人民所經歷的76個日日夜夜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讓人銘記於心。
  • 華中科大黎巴嫩博士生出版「武漢抗疫」紀實,向世界傳遞他眼中的中國力量
    這本書記錄了他疫情防控期間在武漢居家隔離時的見聞和感悟。隨後的幾天,楊航發現海外社交平臺上有針對武漢的謠言,以及有關新冠病毒的虛假數據。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武漢的真實現狀,他決定利用自己的臉書(Facebook)帳號發帖陳述他所看到的現實,並結合他在武漢了解到的最新信息來提高大眾對新冠病毒的認識。
  • 上海交大醫學院發布戰疫畫冊及叢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雷禹、童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式對外發布《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系列叢書。據悉,劃策和叢書由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於今年3月起組織編寫,通過交流採訪、專題約稿等形式集結成冊。
  • 無為市人民醫院馳援武漢抗疫戰士凱旋歸來!
    2020年3月24日,是安徽省第六批援武漢醫療隊完成使命撤離的日子。35天,從踏上徵程到護佑生命,她們到武漢一個多月了。疫情版圖已經消退了原有的發熱紅,全中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共克時艱,敬畏生命!茨威格說:「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生命途中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一個多月所經歷的讓她們終身難忘,她們深知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 講述感人故事 禮讚戰疫先鋒
    馳援武漢醫護人員、基層醫衛工作者代表分享抗疫一線感人故事,一批守土有責勇於擔當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優秀醫務工作者受到表彰。本次活動由成都市衛健委指導,華西都市報、華西社區傳媒聯合主辦。主流媒體啟動戰疫特別報導為全方位聚焦成都基層醫療衛生健康服務,多角度展示基層醫療機構黨建創新亮點和優秀家庭醫生風貌,挖掘報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等在戰疫一線的動人事跡,在成都市衛健委指導下,華西都市報、華西社區傳媒聯合啟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報導。
  • 直播預告丨騰訊天衍實驗室主任鄭冶楓:AI助力全民抗疫經典案例分享
    《我們對騰訊「戰疫」實情一無所知》,講述了騰訊健康部分產品線的戰役實錄。而這兩個月以來,騰訊相繼推出「發熱門診地圖」、「在線問診」、「AI輔助診斷新冠肺炎解決方案」、「騰訊防疫健康碼」等多項抗疫工具。除擁有3690張床位的武漢日海方艙醫院之外,首批設備也落地武漢協和西院和洪湖市人民醫院。而「騰訊覓影」可以在患者CT檢查後最快2秒就能完成AI模式識別,1分鐘內即可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參考。
  • 偉大的抗疫精神——全國高校平面設計主題展(上集)
    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的抗疫精神進行生動詮釋、深情禮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球。在中國,疫情先在荊楚大地暴發,後波及全國。新疆,也經歷了三次疫情挑戰,防控面臨嚴峻考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
  • 「我的戰疫故事」先進事跡報告會太感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面對這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國人民眾志成城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有太多感人至深的場景令我們熱淚盈眶今天下午,由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衛生健康委主辦的「我的戰疫故事」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活動走進嘉興,八位報告團成員分享了他們親身經歷的戰疫故事。
  • 磨難造就幸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畢業典禮舉行
    6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以《幸福與磨難》為題給畢業生們上最後一節「思政課」。張玉賢攝  王焰新通過講述中國戰疫故事,向畢業生解析了「磨難」與「幸福」的辯證關係,教育引導同學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他說,戰疫大考,同學們在求知中拼搏、在磨難中奮起、在關鍵時擔當,用「硬核」實力回應「最難畢業季」,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經此一「疫」,大家更能體會人生的意義,更能直面生活的磨難,更能領悟幸福的真諦。
  • 楊凌大學生:我們想用畫筆多講抗疫英雄的故事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國,面對疫情,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分院2019級動漫製作技術專業的學生們拿起畫筆,用漫畫、速寫等形式記錄發生在抗疫中的故事,向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表達崇高的敬意,祝願人民幸福安康,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 11歲經歷唐山大地震,55歲患癌也要去支援武漢抗疫
    由於工作原因,我參加過幾次緊急抗疫任務,連續幾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其中的辛酸和勞累簡直超出了我的想像。親身經歷過後,每次看到感人的抗疫事跡就會心潮澎湃。知道虎哥的事後,我的心裡久久無法平靜。謹以此文,紀念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