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在國內上線首日即為微博全站日榜第一名;在國外登上日本雅虎國際新聞第一名。數天之內,全網播放量逾3000萬人次。
紀錄片講述了疫情風暴平靜之後,10個普通武漢市民重啟的生活,片中有笑有淚,既展現了武漢人性格中豁達、樂觀、不服輸的一面,也披露了武漢經歷疫情之後一時難以癒合的創傷。
圖說:《好久不見,武漢》海報 受訪者供圖(下同)
片子的導演、定居南京的日本人竹內亮說,他想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武漢。
許多武漢人看完後留言:「謝謝你,拍出了一個真武漢。」
竹內亮說,這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亮叔之「火」
4月8日,封城76天的武漢解禁。
「我想去看看,那個經歷了苦難的城市。」作為紀錄片導演,這是竹內亮的直覺反應。今年41歲的竹內亮出生在日本千葉縣,年少時他曾經想當一名記者,高中時又迷上了電影,23歲時機緣巧合獲得日本知名紀錄片製片人廣瀨涼二的青睞,開始了他的紀錄片生涯。來到中國之前,他供職於一家電視片製作公司,為日本NHK等電視臺製作節目。
他的知名作品大都與中國、特別是與長江有關,如2005年的《大挑戰!長江2700公裡運輸大作戰》,以零部件的視角,從愛知縣的豐田汽車廠穿過日本海,溯長江而上,直抵成都的一汽豐田工廠;2011年,歷時一年,拍攝《長江·天地大紀行》系列,從長江頭走到長江尾。
拍攝中,他越來越喜歡中國,喜歡中國的豐富多彩、煙火氣息和中國人無拘無束地表達自我。拍完《長江·天地大紀行》之後,他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去中國生活!」2013年,還只會說幾句中文的竹內亮來到了妻子趙萍的家鄉南京,兩人共同開辦了文化公司「和之夢」。他創意攝製的《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網絡電視片系列,深受網友喜愛,前不久已經更新至213集,內容主要是住在中國的日本人或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的故事。關注普通人的生活,推動文化交流,拍攝手法清新自然,是竹內亮的風格。
圖說:竹內亮在武漢的街巷
疫情發生之前,竹內亮只是火在圈子裡。2月,他拍攝的一部《南京抗疫現場》短片被廣泛轉載,他本人也被國內外多家媒體報導,粉絲們大呼:「亮叔終於『火出圈』了。」這部短片介紹了南京抗疫的方方面面,而他的本意是想給當時仍然無知無覺的日本人以警戒。
隨後,他又拍攝了英文版《南京抗疫現場》《我們的「疫」天》等疫情片。記錄歷史,記錄當下一直是他的理想。
武漢解封這天,他覺得終於能夠觸及風暴中心了,但去武漢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剛解封,風險還是很大吧?」
到了5月下旬終於決定要去時,武漢仍然是一個謎城。「國內看到的武漢大多是特殊人群,如醫護人員、政府工作人員等,國外看武漢更是迷霧重重,信息混亂。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樣的,武漢到底安全不安全,誰也說不清。」
「武漢就像被包裹在一個泡泡裡。」竹內亮說。
他們忐忑不安地購買了消毒液、口罩和護目鏡,以防萬一,但最後用上的只有口罩。
真愛團隊
5月15日,竹內亮在他的微博中發出徵集武漢受訪者的信息。
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就非常認真的項目。操作它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團隊,除了自以為年輕,其實也挺年輕的導演。編導Feli(萬彬如)今年25歲,攝影師亮仔(徐亮)27歲,阿浩(劉龍飛)26歲,還有一個寫了滿滿兩頁紙自薦信說服亮叔讓他加入的武漢人「42」(劉疏桐),也只有25歲。
圖說:《好久不見,武漢》攝製組成員(左起助手「42」,編導Feli,導演竹內亮,攝影師阿浩、亮仔)
這也是一個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無比投入的團隊,每天起早貪黑拍攝之後,導演和編導還會為了拍攝對象的選擇而爭執。「42」在幕後故事裡寫道:
「就如亮哥(攝影師)在某夜拍攝完的夜宵上所說的一樣『做紀錄片是一件需要熱忱的事情』。而這樣的特質,是這個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擁有的東西。」
「其間Feli和亮叔的爭執,一度讓我感覺回到了大學時拍電影的團隊——真好,因為他們的認真說明他們愛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竹內亮非常冷靜,他一直認為,他的外國人視角是《好久不見,武漢》在國外獲得關注的最大優勢。「我知道外國人的關注點是什麼,就像很多中國人只知道日本有東京和北海道一樣,99%的外國人只知道中國有北京、上海,99%的外國人對武漢的認知僅限於華南海鮮市場、醫院、雷神山和感染的人。」竹內亮在日本媒體朋友中做過調查,這四個選項在「想看」的表單中處於絕對優勢。
Feli更加感性,她在和每一個應徵者的聯繫中,最先觸摸到了武漢。這是一個因為疫情變得高度敏感的城市,裡面的每一個人的觸角都是那樣小心翼翼,剛伸出來,又縮回去。「最難的工作是說服。」Feli說,報名的人都在疫情中有著特殊的經歷,但有的人開始熱情滿滿,很快又因為害怕私生活暴露在大家面前而後悔;有的由於在醫院和核酸檢測公司工作的敏感性,單位不同意拍攝工作場景,不得不放棄;還有的擔心暴露了疫情中的經歷遭遇更大範圍的影響……
寂寞「孤島」
6月1日,武漢在竹內亮面前揭開面紗。
「我以為會有很多穿防護服的人坐在出站口,對外地來的人嚴格檢查,特別是對外國人。結果卻格外順利。」如此簡單就出了武漢高鐵站,讓竹內亮非常驚訝,因為他之前去其他城市時經歷的檢查要複雜得多。
這天傍晚,武漢的晚霞特別美,讓城市平添別樣溫柔。初到武漢的竹內亮覺得,這個曾經處於疫情風口浪尖的城市看上去就像一切都沒發生過,和他生活的南京沒有區別。計程車,正常;街道,正常;公園,正常;宵夜,正常。入夜,很多人在路邊攤開開心心地吃飯喝酒,沒人戴口罩。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他想尋找封城的痕跡,但無跡可尋,除了盤子筷子都是一次性的,吃飯前要出示健康碼之外,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這讓人有點蒙,竹內亮想,既然沒有,也沒必要去強調,只要拍攝武漢的日常,就是最真實的記錄。
但竹內亮和小夥伴們也感受到了武漢在疫情之後的「寂寞」。來看一下武漢的「清零」時間表:
3月18日 湖北新增確診病例、武漢新增確診病例清零。
4月6日 湖北新冠肺炎新增病亡清零。
4月26日 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5月14日至6月1日 武漢開展集中核酸檢測排查,共發現無症狀感染者300名,追蹤密切接觸者1174名。
然而,即使清零已經這麼久,很多單位對去武漢出差依然有著特殊規定,武漢仍然是一個「孤島」,少有外地人進入。竹內亮和夥伴們遇到的幾乎每一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說「你是疫情發生之後,我握手的第一個外地人」。竹內亮初到酒店登記時,前臺也因為他是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外國客人而不知所措,拿著竹內亮的核酸檢測報告給不同的管理機構打電話,花了很多時間才同意為他辦理入住手續。拍攝過程中,竹內亮突然患尿路結石,晚上緊急去醫院救治,阿浩和亮仔幫他掛號時,護士得知他們來出差時,護士驚訝地說:「你們這時候來武漢出差?怎麼會有外地人來這兒出差?」
圖說:攝製組在日料店拍攝
「重新來唄」
影片中,竹內亮如實地記錄著主人公的故事,平靜的講述和歡聲笑語中,看似生活如常,但言語中的細節在不經意間會透露這個城市的隱痛。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全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湖北省下降39.2%。武漢市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是,一季度同比下降40.5%。GDP冷冰冰的數字落到每一個人身上就是搭上身家的重創。
「130天一直關門的心情是什麼?」片中,竹內亮和日料店老闆賴韻坐在餐檯前聊天。他的經歷不僅反映了武漢的餐飲業,更因為他從前每天都要從華南海鮮市場進貨。
「133天。」賴韻糾正。一天天數著過的日子不會錯。6月3日這天,他的店鋪終於重新開業,客人比他預想的要多。
片中沒有告訴觀眾的是,他原來在店鋪附近還有一個停車場,但因為資金已經沒有了,他就把停車場賣了,用來支付員工的工資。在日料店旁邊,他還有一個店鋪,疫情之前是有人租的,現在租戶的公司倒閉了,到現在也沒能再租出去。他直言武漢的「餐飲業大概有一半已經倒閉或正在倒閉」;片中另一個主人公外賣小哥老計,現在也因為沒有生意不送外賣了,改去賣石頭了。
圖說:主人公之一 老計
為了讓餐廳維持運轉,賴韻將一杯酒的價格從45元降到了25元,這個價格僅夠成本。而在餐廳開業幾天之後,因為降低了工資,廚師辭職了,他自己當起了主廚,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7月10日晚8點多,竹內亮做直播時連線他,他仍然在廚房忙碌。
「我對這個店的感情很深,現在只要讓店能夠維持下去,盈利是以後的事情。」這是賴韻的堅持。
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創業者願意關店。拍攝日料店的當天,準備受訪的藝術教育公司合伙人安雨擎告訴Feli,當晚要拆店。
無情的電鑽聲中,地板被撬起,裝飾被拆除,作品被丟棄,往日灰飛煙滅。一頭短髮的女孩安雨擎黯然地站在店中央,默默地看著這一切。當店招終於也被無情地斫斷時,堅強的她終於承受不住,哭了,透過口罩也能看出她在努力控制著內心的激動。這是整個拍攝過程中,團隊成員都感受特別深的一次淚奔。
圖說:主人公之一 安雨擎
但與賴韻一樣,安雨擎和另外兩個合伙人並沒有讓人感到絕望,晚上請竹內亮宵夜時,仍然是舉著酒杯,帶著歡笑。「如果沒有和他們一起經歷剛才的一幕,你會覺得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這三個「九零後」原本創業有成,但如今擁有的兩三家店鋪全部關閉,公司收縮成一個小小的工作室。
「重新來唄。」一句簡簡單單的話透出武漢人挫折之後的豁達和樂觀,雖然註定艱難,但未來並非遙不可期。
難忘淚奔
武漢不可能沒有眼淚,但竹內亮不想刻意去挖掘痛苦的過去,他更想看到現在。
片中的護士龔勝男曾經在抗擊疫情一線,她是個非常積極樂觀的人,喜歡跳舞,經常玩抖音,疫情期間還拍了穿著防護服跳舞的視頻。疫情之前因為受不了很多人看輕護士,她本來想辭職,但現在人們發現了這個職業的意義,這也使她變得更加積極,經常把護士工作場景拍攝下來,用自媒體發布出去。
「這樣積極的人物特別有魅力。」竹內亮說。
片中,龔勝男一直非常陽光,從未提及疫情。當竹內亮隨口問了一句:「你面對過嗎?因為病毒去世的人?」一直在笑著的龔勝男突然間就落淚了,這讓整個團隊都非常觸動。
圖說:主人公之一 龔勝男
「沒有人會想到她突然那麼傷感,她說不要拍了的時候,我正在拍特寫,我猶豫了一下還要不要繼續,出於專業本能我還是沒有停機,這很珍貴的一剎那就留下來了,這是她的真情實感。」阿浩說。
「這可能是每個武漢人心中的傷疤,它才癒合不久,還是讓它癒合比較好,不要去揭開它。但她分享出來了,讓我們非常地觸動。」亮仔說。
「42」對竹內亮說:「我以為武漢人已經好了,但那一刻知道每個人內心還有巨大的傷痛,只是在武漢人這種性格之下,藏得比較深而已。」
莊園是片中唯一有親人因疫情去世的人,僅僅預告片裡莊園就啜泣著說:「每次看到有高齡治癒的老人,就會想『為什麼不能多一個我外公?』」已足以讓人淚奔。她的媽媽、二姨也是感染者,她經歷了在網上通過各種渠道為外公尋找床位的過程,那種困難,刻骨銘心。所以她的心聲更能代表武漢痛過的那些人。竹內亮說:「和其他人交談時,沒有這種真切的感覺。」
Feli說,她和應徵者打電話時一個很深的感受是,雖然同在武漢,自己或家人有和沒有感染的人,分享時的語氣和講述的事例有極大的不同,仿佛是生活在兩個世界裡的人。片中非常樂觀的主人公英語老師「髒辮熊」和那一對幸福的情侶都說:「我們之所以能保持積極樂觀,是因為身邊沒有人感染。如果家裡有人感染,他看待事情的眼光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些東西,藏在一些武漢人的內心深處,別人看不見。
圖說:主人公之一 莊園
承壓前行
片中莊園的二姨著墨不多,真正拍攝時間也只有半個小時,但這個人物給人震撼特別大。她是個無症狀感染者,100多天裡僅手機上有記錄的核酸檢測就做了41次,這個數字刺痛了很多人的心。拍攝當天,二姨剛剛結束108天的隔離,回到空蕩蕩的外公家裡。住在老街區,她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另眼」。「鄰居見到我都轉過身背著走,好像我背了個毒氣彈。」二姨不無委屈地模仿了一個轉過身去的姿勢。感染並不是她的錯,現在她卻倍受異見。擱在以前,街坊鄰居都開著門,她回去後,家家大門緊閉。她並不怕病,她怕的是人,怕鄰居的「條件反射」。
竹內亮出去看了一下,果然如此。但在最後的片子裡,他把這一段善意地剪掉了。「如果放出來,網友會罵鄰居,也會給二姨更大的壓力。這件事,鄰居的心情我們也懂,也不能怪鄰居。」
委屈的不僅僅是二姨,而是整個武漢,史無前例地封城,承受了那樣的生離死別,卻還要在種種壓力下繼續生活。
開奶茶店的女孩說,買車票的時候,售票人員都不願意碰她的身份證。「她說,她理解大家怕,但怕的程度有點傷人。」她對武漢最大的感覺是心疼。武漢人性格很彪悍,疫情之後都變溫柔了,一起經歷過苦難,心態上都有很多變化。
竹內亮一行抵達時,武漢全民核酸檢測剛好全部結束,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武漢人健康碼下方,比其他城市多了一個「陰性」的字樣。很多人會本能地擔心外地人的歧視而有些「自覺」的舉動。當竹內亮與片中的日料店老闆賴韻初次見面時,他伸出手的同時第一句話是「我做過核酸檢測了,陰性」。
「這很扎心,讓我覺得特別難過,平時誰會這樣說?」竹內亮感嘆。但在網絡上,相同的情景並不難看到。一位微博博主說,她的媽媽住院的病房裡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當她媽媽問她從哪裡來時,小女孩很認真地說:「我從湖北來,我做過核酸檢測了……」
圖說:竹內亮與主人公李傑一家合影,右二為竹內 亮,右三為李傑
武漢生產的產品也受到影響,片中雷神山的建設者之一李傑說,公司的產品賣不出去,人家一聽是武漢發貨的,馬上就說「不要了」。李傑是團隊成員都非常喜歡的一個人,他不是主動報名的,而是親戚推薦來的。他一點也不張揚,從不說自己做了很偉大的事,只說是因為工資比較高,第二才是「心裡有一種熱情澎湃吧」。他心裡應該對這個經歷非常驕傲,但如果不是妻子拿出來,誰也不知道他還為這三天四晚的不眠之夜做了一個獎盃。
情侶中即將披上婚紗的女孩城管「小帆帆」一直在笑,善良的姑娘說,外地人有這樣的心理,也可以理解。封城期間她和愛人有60多天沒能見面,每天都會哭上一兩次。但片中看起來,好像悲傷只是一瞬間,歡笑才是永恆。
「永不服周」
「還有個太陽,比這個更美。」長江邊,赤膊的老爺爺用美聲唱法縱情歌唱。戴著紅領巾的老年遊泳隊坐在江邊準備暢遊。「這看上去特別武漢。」「42」說。
「拍橫渡長江那天,我的無人機飛得特別低,飛過長江大橋之後,鏡頭裡就看到正在遊泳的人。他們應該是聽到飛機的聲音,抬頭朝我揮手、吶喊、拍水,那一刻真的很棒,我特別感動。」亮仔說:「然後我把鏡頭拉遠,他們在江裡非常小,在江水裡遊得特別努力。」
圖說:武漢老年遊泳隊在兒童節這天戴上紅領巾準備橫渡長江
亮仔說:「特別有生命力,我直覺這就是片尾。」
長江大橋,黃鶴樓,人信武勝裡,武漢的大街小巷;熱乾麵,豆皮,泡蛋苕粉,過早和宵夜……酷得無以復加的英語老師「髒辮熊」自編自演的Rap演繹出一個活色生香的武漢,如果沒有疫情,它仍舊是那個激情澎湃、酣暢淋漓的城市。今日的武漢讓人看到,武漢人性格裡的「不服周」(武漢人最常說的一句口頭禪,音「補富卓」),還會讓它再度煥發昔日的魅力。
「髒辮熊」說,疫情也許是個契機,讓世界認識武漢。外國人眼中的武漢原本只是灰色的冬天和空曠的街道,看了《好久不見,武漢》,很多老外說「哇,原來武漢是這樣美麗一個城市」。「我想去武漢看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這部片子時評價說:「這部紀錄片中的很多內容感人至深,它貼近公眾,樸實無華,透著真善美。」
拍了10天的素材,最後剪成1個小時的片子,竹內亮為此閉關3天。「太難剪了,很多內容捨不得。」趙萍說,上線那晚,她和竹內亮一直守在電腦前,看每個平臺上的評論,了解大家的真實感受。竹內亮坐立不安,看一會就在房間裡走一圈。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好像有點平靜不下來。我說你是不是太感動了,他說是的,這段時間最感動的就是今天。」
「我沒想到有那麼多人看,尤其是那麼多武漢人看,年輕人看,老人也看,還有的是一家人一起看。我最在乎武漢人的感受,怕武漢人說『你拍了一個假武漢』——那完了,我原本是想拍一個真實的武漢給世界看。」竹內亮說。「結果武漢人說,謝謝你,拍出了一個真實的武漢,這是讓我最感動、最榮譽的事情。」
他說,以前去過好幾次武漢,都沒有這次這麼感受到武漢的魅力;以前吃過很多次熱乾麵,但這次覺得特別好吃。城市有故事,情感也會不同。以前普通的一碗麵,現在吃起來特別珍惜。「所以,外地人現在去武漢,也會和我一樣,對武漢的魅力有新的發現,因為大家都知道武漢的故事。」
新民晚報記者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