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7月份了。疫情所造成的巨大衝擊雖然已經褪去,但前段時間北京新發地疫情又帶來了一些惶恐。
曾經交出過近乎滿分答卷的我們已經能夠遊刃有餘的處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似乎已經淡忘了那個我們曾經最關注地方,現在究竟怎麼樣了?
好久不見,武漢
Long Time No See, Wuhan
5月15日,日本導演竹內亮開始募集「住在武漢的人」拍攝對象。
他想知道疫情期間,武漢人的真實生活情況究竟是什麼樣子,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他們真實的生活情況究竟是什麼樣子。
1月23日,武漢封城;
4月8日,封城令解除。
封城的這段時間甚至在解封之後,在外地人看來武漢是十分危險的,這裡必定處處都瀰漫著危險的病毒。
但實際上這個「重災區」,這個所謂的「病毒中心」,真的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嗎?
本文有劇透。
1
首先第一站,他們來到了華南海鮮市場。
作為「病毒中心」的這裡,商鋪已經全部關閉,我們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圖片,還有蝙蝠湯的圖片,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這裡一定野味種類繁多,而且環境髒亂,細菌橫生。
但每天都來這裡採購的日料店老闆的一番話,卻讓我們感到很詫異。
他告訴導演。
其實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非常少,而作為病毒始作俑者的蝙蝠他一次都沒有看到過,99.99%的人都不會吃它,太噁心了。
而且作為原華南海鮮市場商戶的人告訴我們。
實際上最後華南海鮮市場真正的感染病例並不多,那段時間他們每天都在那裡,每天都密切接觸,但是根本沒有多少人被感染。
是否跟我們當初在網絡上看到的消息大相逕庭?
武漢確實是當初的重災區,但中心並不是在華南海鮮市場啊!
我們帶著「野味」「蝙蝠」「病毒中心」的有色眼鏡審視著這個地方,但如果不是《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紀錄片,我們根本不會想它是不是有可能被冤枉。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漢確實遭受到了病毒前所未有的衝擊。
2
這種巨大的壓力,身在前線的醫護人員應該最有發言權。
龔勝男,一個超美超可愛的護士小姐姐。
第一次出現在鏡頭裡勝男剛下大夜班,原本以為她會很疲憊,沒想到勝男蹦蹦跳跳的就出來了。
她帶著竹內亮和拍攝人員穿梭在武漢的街道上,帶著他登黃鶴樓。
你從這個小姐姐的臉上看不到任何關於疫情的陰霾,甚至你不會想到在幾個月前她就是那個穿著厚厚防護服站在病床前跟死神搶人的人。
她用陽光的心態和言語給紀錄片帶來了不一樣的輕鬆,她和導演雲淡風輕地聊著關於疫情,但導演在最後還是狠心的戳中了她的軟肋:
「那你面對過嗎?」
面對什麼?我想已不必多說。
當導演說完這句話之後,淚水已經開始在勝男的眼眶裡打轉。
她極力用笑去掩飾,但我們依然能通過表情體會到她所面臨的傷痛和恐懼。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那麼頻繁地見證著生命的離去以及家屬們或痛苦或平靜的表情。
這對於還是女孩子的勝男來說,怎麼能不是痛苦的一次次經歷。
但至少,她是見證者而不是親歷者。
同樣在醫院工作的莊園,親身經歷了外公被新冠奪走了生命。
莊園從小就是外公外婆帶大的,跟兩位老人有著很深厚的感情,這次外公離開對她的心理影響很大。
她急切地報名,就是想要把她的這次經歷記錄下來,她怕自己有一天會忘了,她不想忘了外公,不想忘記這段經歷。
即使傷口已經結痂,但疤痕卻是永久無法消除的。
作為武漢人是這樣,作為武漢這座城也是這樣。
3
影片開頭出現的日料店老闆賴先生還在努力的維持著生意,他不求盈利只求能夠保本,讓他能夠堅持到疫情徹底結束。
當導演問他武漢的經濟能否復甦時,他不假思索地說:「會的,會的」。
但隨後又補充到:「但是需要時間,這個時間會消磨掉大部分人,因為已經有一半以上的店面面臨著轉租,撤店。」
言語中雖然帶著一種對當下環境的無奈,但是也透露著一股堅定。
這座傷城和城中人正在努力的從疫情中徹底解脫,重新回到生活的正常軌道。
截止到《好久不見,武漢》的拍攝日期,這座城已經開始車水馬龍,雖然不及平時的熱鬧繁華,但至少我們已經看不出它曾經陰鬱的樣子。
它正在用最快的速度恢復到往日的狀態。
調侃導演竹內亮是外國佬的滴滴司機,光著膀子在街頭端碗吃飯的豪爽大叔......影片中看到的每個人都在笑。
這種笑,是劫後餘生的幸福,也是倍感安全的坦然。
武漢確實病過,但現在它已然痊癒。
毫無疑問,今年是見證歷史的一年。
我們無法用一部電影,一部紀錄片的規格和技術去審視《好久不見,武漢》,因為它所承載的已經遠遠超過了作品本身。
這將是一部被很多人記住的影片,它見證的是武漢久病初愈的鮮活,是武漢人走出家門後的快樂。
當然最值得記住的,是那些出現在紀錄片中的醫護人員工作者姓名,一定要記得這些在抗疫前線奮鬥的醫護工作者們。
因為他們,疫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被控制,我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走出家門,中國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起跑。
而且這次是不需顧忌的向前飛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