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抗疫英雄、報導改變立法……聽這些好記者講背後的好故事

2020-12-05 廣州日報

11月24日,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活動在廣州舉行。鍾南山的戰疫故事、到武漢工作的第一天就成了密切接觸者、「深圳速度」的背後、在貴州畢節定點幫扶的「校長媽媽」……15位在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決賽中脫穎而出的新聞工作者,結合自己的採編經歷,深情講述了一個個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現廣東新聞戰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良好風貌,展現了新聞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畏艱辛、始終前行的敬業精神,展現了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發展變化,讓傾聽演講的廣大新聞工作者和高校新聞專業師生們為之動容。

記者講述報導故事 展現新聞工作風骨

「他知道此病兇險,但他轉身卻又去了武漢。他說:『國家需要我們去,我們必須今天就去!』」這是廣州日報全媒體時政部高級記者黃蓉芳在現場講述的「南山戰疫故事」。她跟訪鍾南山已近十年,在這次抗疫過程中,通過南山戰隊成員的口述,她「復盤」了這位84歲的勇猛戰士在這81天裡的輾轉奔襲和嘔心瀝血,在《廣州日報》上推出了超過十萬字的《南山戰疫日誌》。央視《故事裡的中國》欄目也以此為藍本,拍攝了他的戰疫故事。黃蓉芳說,人們只看到鍾南山在重症會診中的運籌帷幄,在授勳儀式上虎虎生風的步伐,但沒有看到他密密麻麻的筆記和疲倦的面容。雖然他得過心肌梗塞,裝過心臟支架,可他從來都不願離開治病救人的一線。「我問過他,為什麼至今還要堅持每周出門診?他說,只有堅持在一線工作,我看病的本事才不會丟。」

廣州日報記者黃蓉芳在講述南山戰疫故事

記者夏世焱從15年前成為一名攝影記者開始,便一直堅持用鏡頭記錄平凡人物的故事。他給觀眾分享了一個用整整六年的時間拍攝記錄的,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朱閱陽的求學之路。2014年,朱閱陽還是一名初一新生,他在路邊一邊看書一邊求助的畫面讓夏世焱很觸動。他了解到,閱陽的父母都是殘疾人,儘管生活十分艱辛,卻堅持讓小兒子上學。夏世焱將這一家人的故事發表在媒體上後,許多人都為閱陽一家伸出援手。在社區的幫助下,閱陽得以繼續讀書。6年後的2020年,閱陽參加了高考,當收到廣東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閱陽的父親手有些顫抖,「我做夢都沒想到,我們家能夠走出一個大學生。」他們的堅持和努力在夏世焱的報導下,打動了億萬讀者,一位網友留言道:謝謝他們帶來的堅強與光,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自強不息。

新快報記者夏世焱講述用六年報導的朱閱陽的故事

「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卻給一個女嬰致命一擊。」欒少文所帶來的故事,是從高空拋物的報導開始的。欒少文說,每次採訪高墜事件,她都會把從天而降的菜刀、鋼管、避雷針都撿回來,將這些「另類」展品走進社區和學校,引發各界對高空拋物的大討論,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最終,《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進入第三次審查,特別增加了預防和懲治高空拋物的內容,高空拋物以立法的形式寫入物業管理條例,這在全國成為首創。高空拋物的報導,也成為「建設性」輿論監督的一個典型。欒少文認為,新聞工作就像心中的一束光。「它也許微弱,但只要匯聚起來,就是一片光明,就是美好的希望。」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記者欒少文帶來的故事分享

9月17日,由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廣電局、省記協共同主辦的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決賽在廣州舉行。來自省直新聞單位及各地級以上市推薦的42名新聞工作者深情講述親歷故事,最終15名優秀演講人脫穎而出。除廣州外,近期全省優秀演講人還將赴深圳、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7個地市開展「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記者 沈亦霖 通訊員 粵宣、粵記協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胡群智

相關焦點

  • 重慶醫科大學抗疫主題展開展 這些方式還原英雄抗疫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尹建紅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日17時40分訊(記者 秦思思)今(2)日,重慶醫科大學「醫之模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展覽在袁家崗開展,數十件實物、攝影、美術作品,真實還原英雄抗疫故事。
  •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山東臺徐志偉講述他與「深藍一號」的不解之緣
    8月22日,全省新聞戰線第五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決賽,在山東廣播電視臺400平米西演播室拉開帷幕,21位來自各新聞單位的好記者同臺競賽,講述新時代好故事,展現新時代新作為。山東廣播電視臺5位記者結合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生動講述了採訪中經歷的故事,展現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真情實感和使命擔當。
  • 抗疫背景下講好科學家故事的再思考
    同時,在實踐中又該如何講好科學家故事,對社會輿論起到積極引領作用呢?由中國科協-北京大學科學文化研究院、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主辦的「第二屆科學文化論壇:抗疫與科學文化建設」,特邀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北京大學科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任福君教授,就抗疫背景下如何講好科學家故事做報告。
  • 楊凌大學生:我們想用畫筆多講抗疫英雄的故事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國,面對疫情,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分院2019級動漫製作技術專業的學生們拿起畫筆,用漫畫、速寫等形式記錄發生在抗疫中的故事,向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表達崇高的敬意,祝願人民幸福安康,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 立法法施行20年,聽地方立法者講述立法故事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立法宣傳,通過設立法工委發言人等多種方式,及時對外發聲,講好立法故事,增強立法公開性和透明度,充分體現立法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的價值追求。今年是立法法頒布實施20周年和修改完善並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5周年。
  • 告訴我們你身邊的抗疫英雄故事吧
    留下數不清的感人事跡這正是英雄之城的精神財富即日起由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主辦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承辦的「平凡中的偉大——我身邊的抗疫英雄故事」2020年,正是他們的挺身而出,我們3個月左右就取得武漢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武漢這座屈原留詩、嶽飛屯兵、辛亥首義的城市,成為中國抗疫鬥爭的精神坐標;正是他們的默默拼搏,我們在一季度遭受重創的情況下,二季度單季打平,三季度強勢轉正,經濟總量重返全國前十,武漢疫後重振成為全球風向標。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 講好中國故事背後的理論
    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成就世界矚目,故事精彩紛呈,引來了世界的熱切讚許。然而,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也難免會遇到一些誤解甚至有意的曲解。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變得更加重要。相信,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也有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 聽老兵講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碧桂園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將始終秉持「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理念,本次「尋找沂蒙紅色勳章」活動也是堅持公益初心,從第一站沂南縣,到蒙陰、沂水、莒南、郯城縣,碧桂園的志願者們為老人們送去生活所需,並通過視頻、文字的形式來記錄老兵勳章背後的故事,讓沂蒙紅色精神得以世代流傳。
  • 張文宏:「中國的抗疫經驗將被記錄」
    張文宏站出來呼籲大家關愛他們,他說:「醫務工作者現在最缺乏的是關心,我就明確地跟大家講,領導對醫務人員的關心,一定要不斷地加強上去。第一步關心是防護,第二是(防止)疲勞,第三是(注意)工作環境。今天,我還要提一條,如果再讓我們看到打打殺殺的,我個人認為,廣大醫生在搶救病人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熱情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醫生應該有一個免於受傷害的權利。」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李成才的紀錄片讓人們驚嘆:孕育了華夏民族的草木也在滋養世界  草木緣情  李成才早年的紀錄片多是將世界的故事講給中國聽,如《大國崛起》《華爾街》和《貨幣》,展示金融、歷史等領域的世界故事。這次他選擇根植中國,「把我們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的故事給講清楚」。  或許我們用味蕾品味過「她們」的果實,用鋤頭改善過「她們」的生活,用鐮刀收割過「她們」的生命。
  • 42000照片記錄援鄂英雄面孔,英語版《見證》記錄抗疫中國力量
    42000名抗「疫」逆行者防護服、口罩下他們的面龐正是英雄的樣子我們負責了紀錄片《見證》英語版、俄語版的譯製。每張照片背後都藏著動人故事,都是疫情期間中國力量的見證。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逆行英雄的的一張張面龐,我們用譯製將紀錄片中記錄的抗「疫」故事、表達的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傳遞給世界。紀錄片《見證》的俄語版本,目前也已經由我們負責譯製完成,將於不久後在國家平臺播出,與世界範圍內的觀眾見面。
  • 中國留基會《全球抗疫英雄譜》電子書向社會發布
    2020年3月30日,基金會開設「全球抗疫英雄譜――奮戰在國際抗擊新冠肺炎(COVID-19)一線的醫護人員」欄目,通過編輯、翻譯國際媒體刊發的人物報導稿件,以官網官微為輿論主陣地,積極宣傳疫情期間全球醫護人員的英雄事跡,傳遞國際合作抗疫的正能量。
  • 「音樂劇教父」李盾:立足中華文化 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中新網深圳9月24日電 題:「音樂劇教父」李盾:立足中華文化 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中國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24日在深圳拉開首演序幕。擔任該劇總製作人的李盾,有著「中國音樂劇教父」之稱,他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講述了《重生》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對中國音樂劇發展的信心。
  • 說說「耀哥」背後的故事
    徐耀榮先生出版的作品集說說「耀哥″背後的故事文/雲淡風輕近來連續讀了文化戰線2O餘位著名專家學者評價中國故事家、「湖北故事大王」徐榮耀的文章,讓我對這位在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方面作出傑出貢獻的傳奇英雄人物產生了無比崇敬的心情。
  • 專訪梁興揚:西方社會了解中國抗疫不應止於某個人,某個符號
    梁興揚道長反覆強調,自己的初衷以及能夠獲得外媒關注都在於,抗疫英雄的事跡需要被記錄,抗疫英雄的精神需要被傳承,而這種精神是中國文明綿延不絕的關鍵,同時也是跨越民族和國界的,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抗疫英雄,他們的付出同樣為世界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媒體抗疫報導真實客觀,「中國隱瞞論」毫無事實依據
    面對有人指責中國官方媒體發布不實信息的情況,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回復稱:中國媒體關於抗疫的報導是實事求是、真實客觀的,指責中國媒體進行所謂的「虛假宣傳」是罔顧事實,完全站不住腳的。
  • 聽星巴克講咖啡的故事
    於是,他就摘了一些拿回去烹煮,沒想到這些紅色果實飄散出濃濃的香味,品嘗後覺得心情愉悅、精神振奮。後來,人們將這種果實製成的飲料叫咖啡。  1971年,美國西雅圖,世界上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開業。  11月27日,鄭州星巴克第一節「咖啡課堂」開講。10名河南商報的幸運粉絲相聚星巴克,在濃濃的咖啡香味裡,聽星巴克的River老師講咖啡的故事。
  • 專訪道長梁興揚:西方了解中國抗疫不應止於某個人或符號
    被問及是否認為外媒的報導客觀準確時,梁興揚道長認為,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不要礙於文化隔閡或者是外媒常常會戴著的「有色眼鏡」而怯於發聲。梁興揚道長還談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對於抗疫英雄他們的家屬而言也有著巨大意義,自己想做的無非就是要「告訴他們的家人,有人還記得這些人,有人還願意去宣傳這些人的事跡,有人還能夠讓他們的故事延續」。
  • 抗疫平民英雄 天使媽媽對話沙縣小吃店主吳國水
    今天與天使媽媽相約的抗疫平民英雄,是來自福建的沙縣小吃店主吳國水。疫情爆發後,他重操舊業開起小貨車,瞞著家人4天內兩次前往武漢義務送物資,將蔬菜和水果送至武漢多家醫院。艱難時刻,吳國水挺身而出,支援一線,不為名、不為利,純粹是熱愛這片大地....天使媽媽:您好,吳先生,很高興連線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