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梁興揚:西方社會了解中國抗疫不應止於某個人,某個符號

2020-12-05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陳聰】

@全真道士梁興揚 出圈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最近,因為給在抗擊疫情中殉職的人員立牌位,他被一群外媒「圍觀」,又紅了幾分。

需要指出的是,立牌位這件事,梁興揚道長從幾個月前中國疫情仍焦灼之時就開始在做,他也一直在微博上同步。在此之前,梁興揚道長也曾用同樣的方式祭奠過革命年代的愛國志士和犧牲英烈們。

9月7日,梁興揚道長發布微博放出了他統計的殉職人員名單。可以注意到,統計信息中有一欄會註明殉職人員是「黨員」還是「群眾」。

中國網友都知道,這個「知識點」與另外一位「網紅」——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有關。身為這次抗疫的帶頭人之一,他曾公開宣揚「黨員先上」。

「自疫以來」,外媒始終關注著中國的一舉一動。

9月10日開始,包括路透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等西方主流媒體又紛紛報導梁興揚道長的最新「事跡」。而引起他們興趣的仍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宗教人士,言必稱「共產黨員」,製作牌位、焚香誦經……

儘管基督徒涉政在西方社會是常態,但這是中國,一個如此高調的道士……

路透社報導截圖

CBS新聞網報導截圖

BBC中文網報導截圖

面對外媒的「誤讀」,我們也忍不住好奇,梁興揚道長怎麼看,於是我們第一時間聯繫了他。

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梁興揚道長首先做出糾正:自己選擇悼念的方式很傳統,比如說製作牌位、焚香誦經等,但這些儀式並不是宗教的。在他看來,這應該是全人類紀念烈士、紀念偉人的一種通用的方式。

梁興揚道長反覆強調,自己的初衷以及能夠獲得外媒關注都在於,抗疫英雄的事跡需要被記錄,抗疫英雄的精神需要被傳承,而這種精神是中國文明綿延不絕的關鍵,同時也是跨越民族和國界的,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抗疫英雄,他們的付出同樣為世界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被問及是否認為外媒的報導客觀準確時,梁興揚道長認為,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不要礙於文化隔閡或者是外媒常常會戴著的「有色眼鏡」而怯於發聲。

梁興揚道長還談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對於抗疫英雄他們的家屬而言也有著巨大意義,自己想做的無非就是要「告訴他們的家人,有人還記得這些人,有人還願意去宣傳這些人的事跡,有人還能夠讓他們的故事延續」。

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24時,綜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報告,國內現有確診病例14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80448例,累計死亡病例4634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5223例,現有疑似病例1例。

早在今年5月,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工作重點也轉到了防範境外病例輸入和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上。

採訪全文如下:

觀:道長,你好。

梁:你好。

觀:道長,這幾天陸陸續續有外媒關注到你編列名單,並且以一種宗教的、傳統的方式悼念疫情期間犧牲的抗疫英雄的事情,首先想問問你是什麼感覺?

梁:在這裡,我要跟你解釋一下,他們之所以關注並不是因為我以宗教的方式來紀念抗疫英雄,我在接受他們的採訪時也說了,為犧牲者立碑、做牌位並不是道教在做,並不是中國在做。

你看像是英國、美國,他們的民眾對於他們的先賢,像是牛頓、愛迪生、華盛頓啊,還有他們所崇拜著的英雄人物,也是需要立碑留念的,以此把某種精神和文化傳承給後人。

我的方法方式,並不能單純說是宗教的方式,而是說用了我們人類紀念烈士、紀念偉人的一種通用的方式,然後把抗疫英雄他們的精神向世人傳遞。然後,這才有了外媒的關注,有了外媒的報導,因為這是一種共鳴,一種普世價值。

疫情面前,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而且它不是發生在某一個國家的局部事件,而是發生在世界範圍內、無人可以避免,需要去共同面對的災難。在這災難面前,為抗擊疫情默默奉獻,乃至付出了生命的這些人會讓大家都認識到,這件事情需要所有人團結一致。

中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肯定是離不開抗疫英雄的付出的。

外媒注意到了,並不是因為我道士的身份,也許這個身份的確更引人關注一些。但是我想,外媒他們更關注的是中國有人在做著編列名單、弘揚抗疫精神的事情,在做著希望所有中國人記住抗疫英雄的事情。

觀:據我所知,目前是有路透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還有英國廣播公司都報導了,你有去看他們的報導嗎?站在你的角度,你覺得他們的報導客觀準確嗎?

梁:只要是報導,不可能完全做到客觀。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報導,肯定都會帶有一定的傾向和意識形態。

對於我來說,我認為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無論他們怎麼傳遞,中間肯定會有不同程度的信息缺失,但是我們還是要讓世界能夠聽到真正來自中國的聲音,哪怕這個聲音可能是說被削弱,或者是被扭曲一部分,我們也把需要傳達的東西傳達出去了。

如果說外界只聽到對中國的抹黑,只聽到中國的負面消息,我覺得這個對中國人為抗擊疫情所作的努力和付出是不公平的。

哪怕在某種程度上,因為文化隔閡,或者是語境方面造成的語義缺失,又或者是我們常常說的「有色眼鏡」,但是我們仍然要大膽地去說、踴躍地去說,這就是我們的自信。因為我們要相信,我們在傳達的是正確的價值觀,是普世價值,抗疫英雄的犧牲放之四海而皆準,這一定是可以為常人所理解的。

觀:剛才道長你提到,你接受了外媒的採訪,方不方便問一下他們是怎麼聯繫到你的。

梁:也是通過郵箱、微博私信、公眾號留言這樣的公開渠道聯繫的。

觀:採訪你之前,我自己也去看了一下外媒的報導,不難發現到他們會把重點放在一些細節上,例如李文亮醫生、犧牲人員的黨員身份等等,你是怎麼看的?

梁:目前,我們可以了解到,哪怕是在中國人中間,很多人也只知道李文亮醫生的名字,就是說另外500多個默默無聞的人,他們所獲得的關注也是趕不上李文亮醫生一個人的。

對於西方媒體來說,他們只知道李文亮,那麼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中國人,我覺得有義務告訴西方,不止是李文亮,不止是一個黨員,實際上中國還有千千萬的人在付出。其中,有558人因為這個疫情都先後犧牲了。

李文亮對於西方來說,可能是一個符號,是他們認為代表著中國抗擊疫情的符號。

但是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向西方傳遞更多人的名字,不能說讓李文亮簡單地成為一個符號,要讓中國抗疫的這些英雄們都能夠在西方世界中被展示出來,讓他們也能夠有一席之地。最起碼,我們目前所做的讓西方世界知道了,不僅僅是有一個李文亮,還有更多類似李文亮,甚至比李文亮要來得優秀的人。

他們都站了出來,站在各行各業裡去抗擊這個疫情。

至於黨員身份,實際上並不是西方媒體在強調。為什麼統計這個黨員身份來源於網上,因為你知道在網上有很多的質疑的聲音在發表著,他們會認為政府在幹嘛,黨員在幹嘛。基於這樣的聲音,我們才把黨員的身份列出來。

實際上,我做這個事情不僅僅是面向西方,也在告訴國內一些質疑政府的人,黨員在做什麼,政府在做什麼,為我們挺身而出的人,他們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他為什麼要保護我們。

其實,無論是不是黨員,他們都是中國人。是中國人,為中國人付出,為抗擊疫情付出。犧牲人員中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是黨員,又代表著一個基本的屬性,代表著政府的擔當,執政黨的擔當。就是說,我們當中最優秀的人,最勇敢的人如何去面對這場災難。

觀:一直都有關注道長你在公開平臺上為抗疫英雄做的一些事情,到目前為止,除了有像我們媒體來聯繫你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身份的人來聯繫你,比如說普通網友,比如說犧牲人員的家屬,他們又跟你說了什麼?

梁:有很多家屬都聯繫過我,有的是通過微信,有的是通過微博聯繫到我。所有的家屬都是十分認可我們的行為的。你說,抗疫期間,送別至親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做的最起碼是給了這些家屬一個心靈慰藉。

人死為大,我們焚香誦經,最起碼讓他們了解到,我們幫他們把至親好好地送走了,都能夠有一個體面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我們把這個傳統的儀式做得很充足,這樣最起碼可以讓這些家屬不至於那麼傷心,那麼難過,最起碼對家人的愧疚感會少那麼一點點。然後就是我剛才說的,心靈慰藉和心理寄託,他們能夠知道在哪裡還能看到他們的家人,他們已經往生了的至親。

這個牌位,對於普通人來說僅僅是一個名字,但是對家屬來說,卻是成就了一個至親的一生。

觀:在編列名單時,你多次強調過,自己不希望這個名單再有延長,再有新的名字被添加進去。想問問你在說出這樣一句話的時候的感受,還有你現在還有什麼想對抗疫英雄們說的?

梁:對我本身來說,我不希望這個名單有所延長。因為每多一行,就代表著一個家庭的破碎。對於我們來說,這些英雄守護了我們,但對於他們來說,卻都是每一個家庭中頂梁柱般的存在,這都是至親的離去。

話說回來,我又不得不忠實地記錄這個名單。我不是判斷者,我是一個記錄者,我不想遺漏任何一個為我們犧牲、付出生命的人。我想儘可能地把他們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中,刻在我們前往未來的道路上。

去記錄他們,其實也是在記錄我們中國為什麼發展到現在而不絕的原因。

因為從最開始到現在,就是說從歷史的起點,以及從革命年代開始到現在,正因為這些人的默默付出,然後這些人的默默付出是中國文明延續至今的一個寶藏。

對於這些人,我覺得除了記憶之外,還要給他中國最根本的關懷,尤其是給他們的家人一個心理寄託。無論他們已經離去了,無論他們走得有多遠,告訴他們的家人,有人還記得這些人,有人還願意去宣傳這些人的事跡,有人還能夠讓他們的故事延續。

萬一以後他們的家人還想看他們一眼,這裡可以作為他們的精神寄託和心靈慰藉之所在。有的時候過來看一眼,知道說自己的至親沒有白白付出。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我們就是希望英雄的付出不要被淹沒在繁雜的日常事務中,淹沒在娛樂和生活的瑣碎事情中,我們是希望把他們的事跡給記錄下來,他們的精神記錄下來,去真正貼近老百姓,貼近普通人,把他們的事跡有血有肉地傳遞下去,而不是簡單地給予一個表彰,然後他們背後的故事,誰也不知道。

我們所做的,也只是儘可能長久地記住他們,讓他們的事跡不要輕易地消逝在不斷淡化的時間中。

觀:謝謝道長接受我們的採訪,非常感謝。

梁:謝謝。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專訪道長梁興揚:西方了解中國抗疫不應止於某個人或符號
    「自疫以來」,外媒始終關注著中國的一舉一動。9月10日開始,包括路透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等西方主流媒體又紛紛報導梁興揚道長的最新「事跡」。梁興揚道長反覆強調,自己的初衷以及能夠獲得外媒關注都在於,抗疫英雄的事跡需要被記錄,抗疫英雄的精神需要被傳承,而這種精神是中國文明綿延不絕的關鍵,同時也是跨越民族和國界的,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抗疫英雄,他們的付出同樣為世界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專訪最紅全真道士梁興揚:別讓漢服變成一種病
    此前梁興揚已經因為高調對時事發言而走紅,《論中國南海造島對地球風水及太陽系和平的正面影響》針對的是美國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對「風水」的說法,從道教玄學角度分析了南海對周邊國家、世界格局的影響。非議接連不斷,有人笑話一個道士為何對南海造島發言。之後「萌系」風格和「神配圖」依舊,共同呈現出一個新時代道士的網絡形象。
  • 全真道士梁興揚被外媒報導是好是壞?
    怎樣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樣子,怎樣講好中國故事,這是擺在我們媒體面前的一堂課,也是擺在我們媒體面前的一座山。事實上,很多國內優質新聞,我們的媒體並不重視,因為現在的媒體脫離群眾太久了——我們有優秀的媒體人,但是整個媒體行業事實上是脫離群眾的,結果就有些差強人意。優秀的媒體人往往也只能說是個人閃光,但是媒體卻很少有能真正意義成為品牌的。
  • 專訪中科院自動化所曾毅:不應以發展為藉口越過AI倫理紅線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AI倫理中心主任、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委會委員曾毅,就國外某些科技巨頭停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中國公眾對數據隱私的態度和人工智慧治理等話題展開討論。如何看待放棄人臉識別技術?
  • 「中國不應被指責!」 這位頂級醫學期刊主編給西方政客上了一課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一些西方政客不專注抗疫,卻熱衷炮製抹黑中國的謠言。面對來勢洶洶的「政治病毒」,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7月7日重申,國家和全球團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擊敗共同的敵人,擊敗在全世界到處肆虐的病毒。科學與團結,是抗疫的正確姿態。如何做到這一點?
  • 中國社會組織的海外抗疫:跨界抱團,覆蓋六大洲上百個國家
    圖源:新華社 據統計,截至3月26日,中國社會組織計劃及已開展的全球抗疫行動已覆蓋六大洲至少104個國家,佔有疫情的國家的比例達53%。有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社會組織此次積極參與海外抗疫非常值得肯定,同時「走出去」還面臨經驗、渠道等問題,以及如何更好處理關稅、外匯管理等政策瓶頸。專家建議,應加快這方面立法,鼓勵更多社會組織「走出去」開展國際事務。
  • 全真道長梁興揚:不妨開個玩笑
    這時,網絡大V、全真教道長梁興揚在微博發言:「去年貧道在南海貼了一道符,從此美國軍艦闖中國南海島礁必有好事發生……」網友對此紛紛調侃:難道這一切都是道長「法力」所致?8月22日,梁興揚道長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向記者表示:自己只是開個玩笑,但此前的確去過南海,也畫了一個大大的符,符上寫著「遼寧號急急如律令」。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應首先深化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理性認知,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和科學內涵,這是偉大抗疫精神轉化為強大力量的思想基礎。偉大抗疫精神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有著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的滋養,有著中國精神的涵育,有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抗疫鬥爭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疫情發生以來,個別國家和個人不全力抗疫,反而「甩鍋」推責,試圖將疫情政治化、中國汙名化。中國一方面從多層次、多渠道進行回應,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另一方面針對部分西方勢力「趁亂」抹黑中國的行徑給予有力反擊。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向國際社會闡明中國積極抗疫與合作的態度。
  • 耶魯大學教授:中國成功抗疫「中藥起了作用」
    耶魯大學教授鄭永齊:中國成功抗疫「中藥起了作用」儘管中醫藥在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醫藥要獲得世界認可仍面臨不少挑戰。比如《自然》雜誌網站不久前發表文章質疑中醫藥。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教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種批評「比較膚淺」,「沒有太多新意」。他強調,中國成功控制住疫情,表現「相當不錯」,「中藥是起了作用的」。他同時指出,應以病人為中心,真正了解傳統醫學的價值。中藥要想得到國際承認,必須在藥材製備一致性、基於證據的臨床療效、藥物作用機制和安全性等方面下功夫。
  • 全真道士梁興揚向美國捐贈「100萬億」
    全真道士梁興揚發布一則視頻,稱「捐100萬億美元」幫助美國,迅速上了熱搜。網友紛紛議論梁興揚到底是何人?居然能拿出100萬億,還美元,這也太有錢了,比馬雲和馬化騰加起來還有錢?具體一了解,網友紛紛表示快笑岔氣了!
  • 全球坐標下的中國抗疫——訪政治理論家貝淡寧
    遊走於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間,貝淡寧有著與其他學者截然不同的學術視野。近年來,他先後寫下《中國新儒家》《東方遭遇西方》《賢能政治》《正義層秩論》等著作,對中國的政治體制、發展模式、文化傳統,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理解和認識。他說:「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會用西方的民主來判斷中國的政治制度。我說不,我們應該用中國自己的有很強歷史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理想來判斷什麼好什麼不好。」
  • 董瑞榮獲北京市「抗疫先進個人」
    9月29日上午,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董事長兼院長董瑞被評為"抗疫先進個人",以表彰他在抗擊新冠肺炎 疫情中所做的重要貢獻。
  •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什麼是中國人民得以依靠的「寬厚的...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精闢概括並深入闡釋了中華民族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鑄就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20個字高度凝練了中華民族在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中淬鍊出來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要深入理解抗疫精神的價值和意義,使其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 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學習
    新華社馬德裡12月29日電 專訪: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學習——訪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新華社記者馮俊偉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說,中國為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付出了努力,中國的做法值得西班牙學習。
  • 激勵無償獻血不應止於「統一補貼」
    一方面,有關部門對無償獻血的宣傳不到位,導致許多大學生不願也不敢獻血;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在實施無償獻血「鼓勵政策」時是各自為政,補貼標準相差甚遠;特別是,有的學校高達800遠的營養補助,誘發出了部分大學生為補貼獻血的利益衝動。  不可否認,無償獻血也是一項善舉,理應在當今社會得到倡導和褒揚。
  • 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學習——訪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
    新華社馬德裡12月29日電 專訪: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學習——訪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新華社記者 馮俊偉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說,中國為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付出了努力,中國的做法值得西班牙學習。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流變與新動向
    新自由主義的本質和政策與世界金融資本有很強的關聯性,要從根本上了解資本的運作和規律,對新自由主義有清晰的、批判性的認識很有必要。西方學者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新自由主義為例進行了較全面的介紹和分析。喬治敦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保羅·羅伯茨在《放任自由資本主義的失敗》一文中對自由市場的資產剝離的情況予以揭露,對私人銀行及其控制下政府的行為進行了批判,使讀者對西方自由資本主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知。
  • 西方存心埋下這些「話語陷阱」,中國跳得過去嗎?
    近年來,西方利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霸權,對中國搗鼓出種種「話語陷阱」—— 從「修昔底德陷阱」到「中國威權專制」,從「美國重建中國」到「中國共產黨不代表中國人民」,從「戰狼外交」到「脅迫外交」,從「中國散布虛假信息」到「中國科技監視各國」,從「中國不公平競爭」到「中國破壞國際規則」……真可謂天花亂墜
  • 專訪政治學者高奇琦:如何「馴服」人工智慧(下)
    比如人們著急使用某個軟體或某項功能時,出於應急的需要,大概率會同意提供通訊錄或進行捆綁的要求,把數據所有權或使用權拱手讓出——這實際上是一種霸王條款。權屬的界定是規範許多行為的基礎,例如其他行為體(如管理方、黑客等)是否有權利登錄我們的郵箱、查詢我們的聊天記錄?一旦產生損失,又該由誰來負責?這些問題,在進入人工智慧時代時都是要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