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存心埋下這些「話語陷阱」,中國跳得過去嗎?

2021-01-08 騰訊網

近年來,西方利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霸權,對中國搗鼓出種種「話語陷阱」——

從「修昔底德陷阱」到「中國威權專制」,從「美國重建中國」到「中國共產黨不代表中國人民」,從「戰狼外交」到「脅迫外交」,從「中國散布虛假信息」到「中國科技監視各國」,從「中國不公平競爭」到「中國破壞國際規則」……真可謂天花亂墜、層出不窮。

凡此種種,乍聽之下似乎頭頭是道,可細細琢磨,就會發覺處處是坑。

「話語陷阱」有哪些特點?

1 意識形態:白人至上、居高臨下

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骨子裡的「西方中心論」根深蒂固,認為西方制度「包治百病」,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衡量標杆。

他們用意識形態劃線,判定是非對錯、親疏遠近,以「上帝視角」審視中國,賦予中國「體制原罪」。

在他們眼中,中國制度和中國道路就是異端邪說。中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理應被口誅筆伐。說穿了,他們妄圖從根子上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和中國和平發展的可行性。

但西方自己呢?無非就是成天高呼「普世價值」的陳詞濫調,試圖壟斷「自由」「民主」「人權」等理念,以此包裝自己早已過時的種種西方價值觀。

最近就有西方媒體將新冠疫苗人為劃分成「專制疫苗」與「民主疫苗」,說什麼「威權中國」研製的「專制疫苗」不可信,應支持美西方「民主疫苗」。有高官甚至赤裸裸放話稱,不相信中國這個「非西方民主國家」能夠成功抗疫,不能讓中國成為後疫情時代的贏家。

他們還說,在高新技術領域,即使中國領先了,那也是「專制的科技」,只有美國的「清潔網絡」才是足夠「民主」的真科技。

可是,以狹隘的意識形態偏見,將人群、國家甚至科技都要分出個三六九等,這是「自由」嗎?哪裡「民主」了?「人權」又何在?

這些「話語陷阱」背後,是「歷史終結論」和「美國例外論」等冷戰之後的西方「成功學」,即所謂資本主義天命昭昭、千秋萬代,美國註定是「山巔之城」、「人類燈塔」云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看看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吧,哪個「民主自由」的「試驗田」,最終不是淪為了西方大國看熱鬧的「角鬥場」,害得數以百萬計的黎民百姓家破人亡、顛沛流離?

血淋淋的事實早已證明,西方的失敗在於拒絕求同存異,他們推崇的「普世價值」只是用來洗腦的幌子罷了!

正如恩格斯早在1866年就已道破天機:西方資本主義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等都是口頭上的、形式上的,「資本主義對多數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權利所給予的尊重,即使有,也未必比奴隸制或農奴制所給予的多一些。」

2 敘事手法:二元對立、非黑即白

「話語陷阱」往往緊扣輿論熱點和國際受眾興奮點,不僅具有新聞性,還帶有所謂「善惡衝突」的戲劇性,最典型的就是好萊塢式的「二元對立」劇情:

西方一些人大肆鼓吹「非友即敵」,除了「我們」這些好人,只有「他們」那些壞人。

不妨試想,一段時間以來西方對中方的種種無端指責,不都是這個路子?

中國在新疆鼓勵群眾就業,助力脫貧攻堅,就是在搞「強制勞動」,西方必須解救新疆民眾於「水火之中」;

中國倡導「一帶一路」幫助發展中國家搞建設,就是要輸出「債務陷阱」,西方必須「伸張正義」;

中國快速發展讓發達國家相形見絀,就是不講「對等」,西方不能再這樣「吃悶虧」了……

此類二元對立劇本下的戲碼,無非就是要坐實中國的「滅霸」人設,將西方塑造成伸張正義的「鋼鐵俠」,以此製造民意恐慌,進而倒逼政府出臺反華政策。

3 議題設置:移花接木、以偏概全

中國民間有句話:「嘴上全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這話用來形容西方的「話語陷阱」再合適不過。

美西方慣於將其對華戰略訴求包裝在看似公允權威的「科學理論」中,比如「修昔底德陷阱」和「文明衝突論」。這些理論認為,新興大國必然要挑戰守成大國,文明差異必然導致國際衝突。

西方還經常將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局部短暫現象無限誇大,搞絕對化、普遍化,比如「中國破壞環境」、「中國科技靠『山寨』起家」;或是拿到一紙歐美國家的涉華民調,就大肆鼓譟「中國在世界上沒有朋友」;抑或直接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炮製出「戰狼外交」「脅迫外交」等歪論。

往臉上塗脂抹粉的同時,美西方還偏愛守著老黃曆,拿自己歷史上燒殺搶掠、巧取豪奪的「財富密碼」往中國頭上生搬硬套:

美國口口聲聲數落中國民族政策的種種「不是」,然而美國歷史上對印第安人大規模驅逐、同化和屠殺,導致印第安人口從500萬銳減至25萬,哪有什麼「民族政策」可言?

美西方說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然而不正是他們自己,靠著堅船利炮和威逼利誘,大搞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

還有些人說中國要搞國強必霸、贏者通吃,然而哪次世界大戰不是西方列強自己爭權奪利觸發的?

美西方對中國種種無中生有的欲加之罪,無不是其自身早已犯過、還欲再犯的陳年惡行。這既是他們陰暗心理的鏡像反映,更是其諱莫如深的「阿喀琉斯之踵」。

「話語陷阱」的本質是什麼?

表面上看,「話語陷阱」目的是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剝奪中國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

深層次看,中西方話語權之爭本質是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較量,「話語陷阱」的本質則是誰來定義、怎麼定義國際輿論場的規則與標準。

美西方對中國設下重重「話語陷阱」,就是妄圖為中國打造一套話語和敘事上的「規鎖」,進而壓縮中方發展和參與全球治理的空間,讓中國永遠成為對西方言聽計從的「打工仔」。

「話語陷阱」的陰毒之處在於,它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強加了一個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誘其陷入「被告者」的兩難境地:

如果中方想要努力向西方看齊,滿足西方的標準,那就恰恰證明了西方是正確的、中方是錯誤的;可是一旦中方承認達不到西方的標準,那西方就更能名正言順地把中方踩在腳下,讓中方再無思想和言論自由,淪為話語上的「賤民」。

對中國構設「話語陷阱」並非美西方一時興起的偶然之舉,而是他們調整適應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現實的必然反應。這也是中國在百年變局演進過程中必經的一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高下立現。美國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還滿世界亂開口惠而實不至的空頭支票。中方在自身取得抗疫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鼎力支持全球抗疫,展現大國擔當。

然而,美方卻偏要倒打一耙,無端攻擊中方對外介紹國際抗疫合作是「虛假信息」和「洗腦宣傳」。可是他們卻忘了,美國各色政客為了政治私利,可以毫無下限地拋出各種假新聞,以此來排除異己。

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是自己看不順眼、於己不利的,就統統可以歸類為「虛假信息」。此等「話語陷阱」,又是何等雙標可笑!

不過,美方越是聲稱要保衛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就恰恰越是說明:中方不僅比以前做得好了,而且比以前說得好了——我們在國際輿論場上發聲被人聽到了,分量更重了。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曾經在國際輿論場吆五喝六、一呼百應,如今他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地坑蒙拐騙了。

長此以往,西方能不急嗎?話語霸權,西方必然寸步不讓。「話語陷阱」,日後還將屢見不鮮。

如果話語權之爭也有三教九流,那麼蓬佩奧式的瘋言瘋語就是一套「王八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國際社會更是落下一身罵名,賠了夫人又折兵。

然而「話語陷阱」卻是一著「化骨綿掌」,看似儒雅隨和,實則綿裡藏針,誓要殺人誅心,忽悠得不少中西方老百姓被騙了還幫人數錢,堪稱西方對華輿論戰的一張王牌。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國若要百毒不侵,唯有對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保持高度自信,看清「東升西降」勢不可擋,保持戰略定力。

物極必反。美西方借「話語陷阱」對中國出擊,不僅嚴重毒化國際輿論氛圍,妨礙正常互利合作,將西方民眾綁上反華「戰車」,也使其自身墮入唯我獨尊、固步自封、零和思維的囹圄,已經對其形成反噬效應。現在美國深陷新冠肺炎疫情噩夢,教訓難道還不深刻嗎?

如何突破「話語陷阱」?

既然已經看穿了美西方「話語陷阱」,那就不能往裡跳,不能承認其背後的西方規則和標準,不能對號入座陷入西方的詭辯,而應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公平正義作出判斷。

比如,西方常常誣稱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上升,我們要理直氣壯告訴他們,當代中國沒有什麼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只有愛國主義這一面旗幟。

我們要深刻揭露美西方規則與標準的邏輯缺陷和現實弊病,戳穿美西方打著「規則」旗號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妄圖損害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只許自己好,不許別人也好的自私虛偽本質。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自塑」起中國形象,破解「他塑」的中國偏見。

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共同把合作的蛋糕做大。這是一條不同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和平崛起之路,打破了西方霸權衝突的歷史周期律,是中國對人類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也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領導人呼籲國際社會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完全超越了西方「普世價值」,突破了中西方制度文化差異,凝聚了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和訴求的最大公約數。

中國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在歷史正確一邊。我們不僅有能力跳出「話語陷阱」,也必將超越「話語陷阱」。

終有一天,中國的正義聲音會驅散西方謊言的迷霧,人類將走出畫地為牢、弱肉強食的「黑暗森林」,迎接天下大同、命運與共的光明未來。

相關焦點

  • 翁鳴江:是否能化解西方話語,走出「文明衝突」的陷阱?
    而且,無論是學者研究還是網民論爭,國家間的比較最終不可避免會涉及價值觀等其他問題,「良政」「劣政」固然可以自成一體,但終究不能完全滿足這些研究、論爭中的「實際需求」。今天的我們迫切需要站在亨廷頓的肩膀上,跳出「文明衝突論」這一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 西方衝擊下中國的話語轉變、認同調整與國家重構(下)
    自源自西方的政治概念和話語體系進入中國,中國原有基於「天下」體系和「夷夏之辨」群體分野的政治、文化秩序已不復存在。在歐洲人眼中,「文明人」與「野蠻人」具有本質性種族差異,這即是歐洲列強不把它們之間的外交準則施用於亞非拉各國的道德和法律基礎,更何況即使在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它們在競爭中表現出來的也是爾虞我詐、不擇手段追求霸權與利益的「叢林法則」以及所謂的「修昔底斯陷阱」。看不透這一點,就有可能真的把西方話語概念體系當作「天經地義」的普世價值而盲目接受,這是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悲劇所在。
  • 李豔豔:警惕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新型話語工具
    一、以「生態」為話語,西方發達資本主義試圖執掌人類文明進步的道義權 194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8年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等,引起了這些國家人民對於環境汙染和生態保護問題的廣泛關注。
  • 什麼是西方主流話語,並非不變,了解這段歷史有助於不被外媒忽悠
    在大部分人看來,西方主流話語就是自由民主、自由貿易等。這當然都是西方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的基本觀念,也是西方觀念對外示人的重要方面。但這些年,「西方主流」在變化,它吸納了另外一些重要思想資源,變得越發多元。
  • 從話語危機到安全危機:機理與應對
    中國在近三十年來一直面臨來自西方世界的話語壓力,在國際輿論場中經常陷入不利境地,有時由於某個話題成為輿論焦點,遭遇話語危機,如「中國威脅論」「中國強硬論」「中國威脅南海航行自由」「中國威脅世界秩序」以及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等。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亟須研究和應對話語壓力和話語危機。
  • 中國話語 | 是用漢語對世界說話,還是學習英文再去訴說?
    因此,中國話語的意義在於其標誌著中國文化新的自覺,它的強大的現實基礎就是中國的崛起。中國為什麼崛起?可講的因素很多,如學習西方經驗,搞市場經濟。但一般人都忽視了中國自己的經驗,總是把中國經驗當成必須去掉的東西。經過這麼多年,很多人都看到,學習西方經驗,搞市場經濟的國家也不少,為什麼只有中國能成功呢?這就必須要講到中國經驗了。為什麼要提出中國話語呢?
  •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話語建構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項偉大的系統工程。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子系統。說它是系統工程,一個重要的含義是說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是不可分割的,是互相制約、互相促動的,三個方面是同步進行的。
  • 佟德志:現代西方政治話語體系的形成及其內在邏輯
    本文即試圖從權力與權利兩個維度來勾畫現代西方政治話語框架形成的歷史及其內在的邏輯。 一、西方政治話語體系的基本框架 現代西方政治話語體系的形成依託於近代西方兩種對立的政治運動。這一觀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觀察「人」,而是通過對「自然」的觀察而得出來。到了古代羅馬,這一痕跡仍然存在,基本是指向物,而不是人。在拉丁文當中,「ius」就是物,不僅包括有形體的物,還包括法律關係和權利。在《查斯丁尼民法大全》中,被譯為「權利」的拉丁字「ius」僅僅出現於與私人財產有關的地方。這些物是由權利組成的,例如遺產繼承權、用益權、使用權、用不論何種方式締結的債權等。
  • 這才是中國:中國不是集體主義?西方不是個人主義嗎?
    西方文化的骨子裡,應該是個人主義佔據主導地位的。這從西方文字、文化、文學、文明的傳統和現實,都能反映出來。現在,也還是這樣子。愛愛:事情有現實和觀念兩個層面。現實是集體主義的,觀念才會用個人主義彌補。而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引一個最近的例子,比方說國民黨是傳統士紳、會黨構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實情,它有實實在在的集體主義體現嗎?
  • 「黑色眼睛」視野下的抗疫中國——方方們的公知話語邏輯
    經典就是經典,30年過去了,「黑色眼睛」依然是我們理解《日記》的最好話語坐標。武大的一位教授就說:「方方獨具慧眼,給身處黑暗的人們帶來的光明。」一句話,作者用「黑色眼睛」通過抗疫以表現他心目中的中國社會, 這就夠了。
  • 當代中國「去政治化」話語評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相伴隨的是,我國學術理論和思想文化界出現「去政治化」的話語現象,並且滲透在不同學科中,引起程度不同的爭論。如何正確看待「去政治化」話語,是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 「修昔底德陷阱」對中國是個偽命題
    絕不能把雅典與斯巴達的關係同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比較,更不能將「修昔底德陷阱」附在中國身上,這種做法顯然是犯了嚴重的知識性錯誤。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和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西方人士對中美關係出現的變化表達出不安和憂慮:中國是否會取代美國成為國際體系的主導者?中國是否會用武力的方式顛覆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
  • 中國如何避免西方的現代性錯誤
    菲利普· 克萊頓教授認為,當下的中國領導人致力於推進中國成為生態文明國家,中國就有可能跳過西方過去200年間在發展進程中所犯的錯誤。本期刊發其記錄稿,以饗讀者。 菲利普· 克萊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複雜的國家之一。它擁有世界上不間斷的最古老文明。並且,中國的變化速度非常之快。每個月,中國都會啟動一個影響成千上萬人的新的重大項目。
  • 填平官德滑坡的「塔西陀陷阱」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中國倫理學會秘書長孫春晨指出,官德敗壞是社會道德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中國青年報》10月27日)這並非危言聳聽。前不久環球網作過一項調查,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較之10年前,中國社會的道德水準「有很大倒退」,道德水準下降最多的群體便是政府官員。古人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姚樹潔:「馬陣跨阱」助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姚樹潔:「馬陣跨阱」助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英國諾丁漢大學、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樹潔認為,中國已經具備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繼續保持10年以上的經濟活力,繼續保證每年5%以上的GDP增長速度;第二,內陸省市的GDP增長速度能夠超越沿海地區。
  • 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活字印刷,是古代四大發明,對此西方怎麼看?
    指南針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我們知道,四大發明指的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這幾項「發明」或者「發現」,是見諸於我國的正史的。最早提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概念的是西方人,即英國的科學史學者李約瑟。因為,關於什麼是發明?什麼是發現?什麼是文明?什麼是文化?這些跨學科(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等)的名詞定義,是近幾百年來的西方學者首先提出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近代社會科學的整體框架,是由西方學者搭建的。
  • 嚴書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正確處理「三大關係」
    因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己經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而且這些話語具有原創特點。 在梳理和提煉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這些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原創話語劃分為這兩大類。一類是屬於黨的文獻語言與學科語言已經有機結合的話語。比如,經濟特區、一國兩制、以人為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協商民主、共同富裕等。這些話語既是黨的文獻的關鍵詞,本身又是學科話語。又比如,「以人為本」,如果僅從字面上看,這個提法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本主義哲學家就提出來了。
  • 卜衛:人權的話語建構與跨文化傳播
    根據上述國際文書,我國也制定或修改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如《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禁止童工規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等等。這些國際文書和國內相應的法律法規共同形成了人權框架。
  • 避開經濟學研究的思維陷阱
    在觀察和思考經濟學問題時,有些人經常會落入思維陷阱,如把相關等同於因果謬誤的思維陷阱、前因後果謬誤的思維陷阱、合成與分解謬誤的思維陷阱、訴諸個別和類比推理謬誤的思維陷阱。這些思維陷阱使人們無法科學把握經濟規律、無法正確運用經濟學理論來理解和分析現實世界,需要著力避免。
  • 中國話語體系構建的基本維度
    原標題:中國話語體系構建的基本維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高度重視,提出加強話語體系建設,集中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讓全世界都能聽到聽清聽懂中國聲音,讓世界認識一個立體多彩的中國。   話語體系是一定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狀態和文化傳統的綜合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