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漢字是同音字,它們的讀音是相同的。也就是,兩個或者多個漢字共用一個讀音,其聲母、韻母和聲調都一樣,當然包括零聲母和輕聲的漢字。
比如,吾、吳、梧、毋等漢字都讀wú,餓、鄂都讀è。
有一部分漢字沒有同音字,它獨自擁有一個讀音,如「nuǎn」這個讀音,就只有一個漢字「暖」與之對應,「暖」就是沒有同音字的漢字。
哪些常用漢字沒有同音字呢?
下面列舉的52個漢字,都沒有同音字,有沒有你特別鍾意的?。
這裡給少數幾個附上了特別的解讀,沒有什麼意圖,就是有趣、便於記憶。
佛(fó)
在中國任何地方任何口音的人,說「佛」字都不會產生歧義,是不是可以說我們的文化給了「佛」巨大的尊敬?而且,「fo」的聲母和韻母的組合對應的漢字也只有「佛」。
分享唐伯虎的一首頗有禪意、意趣悠然的詩歌《佛友》:學佛俄經二十年,於今地上擁青蓮。我來願結三生友,共看當時手指天。
貓(māo)、牛(niú)
貓和牛,分別獨佔一個讀音,這倆動物在拼音界,可以睥睨豬狗羊鹿。
喵(miāo)、哞(mōu)
一個形容貓的叫聲,一個模擬牛的叫聲。貓與牛:我何德何能,獨享兩份尊榮。
命(mìng)、死(sǐ)
我們的字典裡「命」和「死」沒有同音字。有人感慨漢字的博大精深,智慧無窮:生命只有一次,無法替代,可謂珍貴;死亡也只有一次,無法迴避,活著就好。
森(sēn)、水(shuǐ)
森與水,都是目之所不能及。一個森羅萬象,無所不包;一個滋養萬物,從不懈怠。
蠢(chǔn)、壞(huài)、傻(shǎ)
蠢,其本義是無數冬眠的蟲蛇在天氣轉暖的時候甦醒、蠕動起來,這時候,春天就來了。「蠢蠢欲動」的「蠢」,取其本意。現在的「蠢」一般為貶義詞。
冷(lěng)、熱(rè)
以為冷熱不相容,一個夏,一個冬,結果它倆一直在忽冷忽熱、熱脹冷縮、冷嘲熱諷、冷言熱語、知冷知熱之間糾結徘徊……而且,都沒有同音字,絕配。
孬(nāo)、甭(béng)
因為不好,所以不用。
宋代有位不出名的詩人林尚仁有句詩歌包含了這個「甭」字,「世味嘗遍只如此,幾番甭夢落漁磯」,這裡的「甭」,是忘、棄的意思。
寵(chǒng)、娘(niáng)
有的愛就應該一心一意,不分春秋;有的人永遠是唯一,不論古今。
能(néng)
無所不「能」,所以格外孤獨嗎?
能,本是象形字,最初指熊,看字的樣子,身體、腿部界限分明。因為「能」後來被假借為才能、能力,於是就有了代替「能」的「熊」。
圖中的33個常用漢字也是沒有同音字的,可以給它們什麼奇妙的解讀呢?
你還知道哪些漢字沒有同音字?謝謝分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