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作出一個預測,2035年中美位置發生變化,美媒直呼難以置信

2020-12-08 騰訊網

如今的美國正面臨著內憂外患,尤其是美國國內問題異常嚴重。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使得美國累計確診人數達到了1300多萬人;還有近期的美國大選,使得美國進入新舊政府交替階段,美國政壇也因此動蕩不安;此外還有因為種族問題而引發的"黑命貴"運動也沒有停歇。這樣的美國現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有一組關於中國的數據被公布出來,使得美媒直呼難以置信。

兩位美國著名專家的未來經濟預測

日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範魯瓦耶和奧爾利克在"彭博商業周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在文章中對世界各國的未來經濟發展做出了推測,到了2033年時,印度的經濟體量將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而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也將會獲得長足的進步。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他們在推測中表示,到了2035年時,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他們關於中國的這段數據預測著實令人驚訝,但也得到了不少專家的認同。

從他們的預測中可以看出,到了2050年時,全球經濟格局將會發生重大轉變,全球主要經濟體發生重大轉移,全面被亞洲新興市場所佔領,整體經濟重心從西方開始轉向東方。此外,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政治方面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

2050年的全球經濟趨勢

據了解,專家們為了作出更加準確的預測,用全球39個主要經濟體過去的經濟發展數據做出了一套算法,最後用這套算法對這些國家2050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根據預測結果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遇到的經濟穩定期將會馬上結束,隨後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將會由發達經濟體轉向新興市場。這樣的轉變將會改變此前數十年以來形成的經濟模式。

在當今世界各國中,亞洲人口佔據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同時,到了2050年時,亞洲的經濟貢獻也將佔據全球的一半以上。其中尤其是中印兩國的發展,將會使得新興市場的GDP份額佔據越來越多,在2000年時間,他們所佔據的份額已經達到了1/5,到了2050年時,這一數據將會變成3/5。

中國經濟發展被看好,美國則令人大失所望

如今世界各國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十分看好,尤其是今年以來,歐洲國家在疫情的衝擊之下經濟恢復緩慢,而中國因為對於疫情防控得當,經濟發展恢復較快,也給了中國趕超的機會。

在他們的推測中,對於美國的經濟發展預測讓不少美媒大呼失望。此前世界各國已經在積極致力於去美元化,加密數字貨幣正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新潮流。再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美國在經濟方面的發展也出現了巨大問題,要想解決美國如今面臨的各種問題,並保持美國以往的發展趨勢,對美國即將上任的下一任總統拜登來說,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還需穩步前行

不過,這也僅是外國專家的一些預測而已,在國際社會的每一步發展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要想真正讓中國經濟發展獲得重大突破,還需要我國民眾的共同努力,在穩步發展中順利前行。此外我們也必須明白,科技發展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動力,而我國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那就需要在這方面奮力前行。只要能夠穩步發展下去,將來這些專家的預測或許真的將成真。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媒:中美火星探索競賽打響,美憂心喪失領先地位
    可就在我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的一個小時後,美國媒體卻報導出一則消息,聲稱中美火星探索競賽就此打響。美國媒體指出,在中國發射長徵五號火箭的前後數天內,美國也準備將太空飛行器運往火星。這兩次「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準備在太空探索新領域,以及藉此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同歸於盡
    距離拜登政府的上臺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可謂是「最難預測」的一場選舉,但是更加難以預料的是拜登政府上臺之後對中美關系所帶來的影響。
  • 美媒預測中美若開戰意外結局:別指望中國退讓
    中美開戰  如今的中美關係介於衝突與不衝突之間。2011年,美國提出了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意味著美國在亞太地區會對中國區域影響力進行遏制,但很多現實的問題又註定了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大規模的衝突。如果中美爆發衝突,美國至少有跨越太平洋(601099,股吧)回家的選擇。而中國不然。
  • 美媒大膽預測:2021年中國將發生3件大事,或將因此改變國際地位
    這不,此前美媒又一次進行了大膽預測,其宣稱2021年中國將會發生3件大事,而且特地強調,最後一件事情就連美國人都十分期待。之所以美國會做出如此預測,就是因為我國現如今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躍入了強國行列,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在經濟上,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軍事上,我國不僅軍隊越來越強大,各種先進武器也是層出不窮。
  • 美媒鼓吹中美或爆發核戰爭 中國或打擊美一盟友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2日宣稱,一旦中美爆發高強度衝突,中國可能會用遠程核飛彈攻擊澳大利亞,因此澳大利亞現在就應該擁有核武器,準備好應對中國。報導稱,在上世紀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最可靠的軍事盟友。澳大利亞在遠程飛彈尤其是核飛彈攻擊面前很脆弱。
  • 美媒大膽預測,中國2020年後將發生3大事,或將改變國際地位
    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而美媒更是做出大膽預測,聲稱中國將在2020年後發生3件大事,或將改變我們的國際地位,那麼究竟是哪幾件大事呢?當然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也需要技術和資金的雙重支持,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能力涉足這個領域,而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對於我國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
  • 中國頒布重要文件,美媒:將對印度使用氣候武器
    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等民生領域,中國於本月初正式頒布了《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制定了2025年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目標。對於人工降雨是否會影響全球氣候,中國氣象中心此前已經做出過解答,表示人工降雨只是局部作業,不會影響其他國家氣候,如此來看美媒實在是太過於鹹吃蘿蔔淡操心了。因此所謂中國氣象武器威脅,只是美媒憑空捏造的,實際上中國國務院早在《意見》出臺時就發出了明確聲明,強調該政策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並為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支持。
  • 美媒對比中美特種部隊:我軍特種部隊不幹美軍那種「爛事」
    【話說軍世】說到特種兵、特種部隊,蘭博等人的影視形象會映入不少人的腦海中,而美軍特種部隊在多年來不斷地參與海外的軍事行動,也為其影視提供了相當多的素材,當然,特種兵雖然「技能包」點的很全,但並非刀槍不入,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的「黑鷹墜落」,那麼中美特種該部隊的對比
  • 美決議重開核戰大門,已準備好退出一核軍控條約,美媒:全球危矣
    消息一出,美媒直呼「全球危矣!,恐將陷入核戰爭災難中」。剛剛宣布準備與俄羅斯展開《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籤談判,後一天立即推翻此前一天的表態,能在涉及國際重大安全問題上做出朝令夕改指令的人恐怕全世界也只有美總統一位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其善變。
  • 美媒對比中美特種部隊:中國已有5個特戰旅!蛟龍突擊隊被點名
    而近日一家美媒居然一反常態,相對客觀地論述了關於中美特種部隊的差別。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商業內幕網發表的題為"中美特種部隊對比"的文章,其中還特意提到了海軍的"蛟龍突擊隊",美媒稱這是中國特種部隊當中最出名的一個,因為它曾在葉門完成過撤僑行動。相對而言,中國的特種部隊在海外的活動範圍較少,蛟龍突擊隊的確因此名聲大噪,電影《紅海行動》就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拍攝的。
  • 美媒狂想中美開戰:解放軍無論輸贏都將更致命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6月9日發表肯塔基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者羅伯特-法雷的文章稱,美中兩國國都不可避免的處於環太平洋國際貿易體系當中,因此一些人據此認為這使兩國不可能發生戰爭。不過,與一戰時相同,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美中兩國戰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東亞地緣政治,但仍然會留下許多不會發生變化的關鍵因素。
  • 傳出後轟動全球,美專家:難以置信
    近日,根據媒體的報導稱,美國衛星在中國拍到一組照片轟動全球,美專家感嘆道:簡直難以置信,這完全就是一大奇蹟為何會讓美專家以及外媒驚呼不已?如今從華北到廣闊的西北地區,隨處可見一排排的人工種植樹林,在如此大的力度下,我國由1.04萬平方公裡荒漠化土地轉變為2424平方公裡,這樣的數據確實讓人引以為豪,中國植被覆蓋率的變化要感謝億萬辛勤付出的中國人。
  • 中國軍力將與美勢均力敵?專家:美優勢無人匹敵
    美國頂尖智庫蘭德公司近日發布《中美軍力記分卡》,這份軍力對比報告模擬臺海、南沙兩大戰役,結果發現,「過去20年,中國解放軍已轉型為一支有戰鬥力的現代化軍隊,並將在近海地區的衝突中略佔上風,在遠海區域則與美國勢均力敵」。這樣的結論符合事實嗎?對此應如何理解?
  • 美媒:中國版「安全與自由」令人羨慕
    原標題:美媒:中國版「安全與自由」令人羨慕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月5日刊發一篇觀察報導,題為《疫情新常態下,中國版本的「自由」》。全文摘編如下:2020年10月下旬,鄧肯·克拉克所乘坐的航班在巴黎的機場跑道上滑行時,馬克龍宣布法國將進行第二次全國封鎖。法國當日新增近5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美國則有近10萬例。克拉克如釋重負地舒了口氣,他要去的是中國。克拉克是一位商人兼作家,他在美國和法國待了9個月後,於2020年10月回到中國。回去的時候,他感覺到了一些新東西:安全、活力和自由。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慧(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於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 美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重置中美關係的機會之窗已經打開
    【環球時報記者 許海林】美國舉行大選以來,圍繞中美關係的議論持續升溫。兩國關係未來會是怎樣走向?什麼樣的中美關係對兩國乃至世界最有益?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向《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他的見解。庫恩是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也是「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
  • 美專家:美軍若重返臺灣 將置中美關係於火山口
    香港中評社11日報導稱,此事引發人們對美艦是否泊臺和美軍是否駐臺的一系列猜想。對此,美國涉臺問題專家警告,美軍若重返臺灣會將中美關係置於火山口上,美國可能不得不關閉駐華使館,此舉將跨越中方設下的紅線。報導稱,對於美艦航經臺灣海峽一事,五角大樓媒體主任曼寧9日宣稱,「美國有權利穿行」。五角大樓的另一位發言人洛根也附和稱,美國海軍將出於「多種不同的行動原因」,通過臺灣海峽從東海到南海。
  • 美媒:為什麼秋天的落葉會變色(全文)
    美媒:為什麼秋天的落葉會變色 1379980070000 來源: 新華網 有0人參與
  • 美媒再炒天宮一號2018年將"撞"地球落點"無法預測" 專家闢謠
    (新華社記者 曲振東 編制)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2012年6月18日、2013年6月13日,天宮一號分別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
  • 美媒的預測準確嗎?我國未來至少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都足夠驚豔
    ,未來中國將發生三件大事,每件都值得期待。眾所周知,國際形勢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發展軍事力量非常有必要,目前我國軍事實力並不差,為了讓中國未來不受別國牽制,提前增強本國實力也不是一件壞事。美媒認為除了這兩方面,最後發生明顯變化的還有我國國際影響力,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大國之一,在國際上也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與此同時,肩上的擔子也增大了不少。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國將在國際社會扮演更多不同的角色,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