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主要介紹了如何通過相機的測光表來指導曝光,確定光圈和快門的參數。但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會遇到照片在相機屏幕上看著挺明亮的,但是導出到電腦上,圖片就變暗。
那麼曝光的效果是不是我們最終想要的,又該由誰來輔助評判呢?
這就需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了——直方圖。
01 何為直方圖
直方圖顯示畫面中所有像素的亮度值。
在橫軸上,從左到右把照片的亮度分為0到255共256個數值,數值越大,代表的亮度越高。純黑色是0,純白色是255,中間的128就是我們常說的中灰色。
縱軸中的高度代表著整幅畫面中相應亮度的像素的總數。越高,代表著分布在這個亮度上的像素越多。
檢查圖片的直方圖要比看其他儀表更準確,一般用來看照片的曝光情況,或者畫面是否柔和之類的,用途很廣。對於大多數畫面,一個豐富的圖像包括一個完整的色調範圍,直方圖應該是中間高兩邊低。
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看直方圖與曝光的關係:
1 正常曝光
正確曝光的圖像的直方圖擁有的像素幾乎分布在整個範圍內,最左側和最右側都沒有被切斷(切斷或者溢出,指的是直方圖左右兩個邊緣,有很高的柱子堆積。)
2 曝光過度
曝光過度的圖像,像素會移到高光區,直方圖顯示在最右端。右側邊緣有大量像素堆積,看起來像被切斷了一樣。解決辦法是:嘗試降低曝光補償,縮小光圈,降低ISO,或加快快門速度的方式來減少曝光。
3 曝光不足
曝光不足的圖像的像素只分布在直方圖的陰影端。暗部細節缺失甚至轉為黑色,處在最左端。
4 高對比度
高對比度圖像中,亮暗色調集中在直方圖的兩端,中間很少或幾乎沒有。
5 低對比度
圖像的色調集中在直方圖中央,兩邊的高亮的陰影部分的像素很少或幾乎沒有,圖片看上去顏色反差很小。
除此之外,在拍攝光線比較複雜和對比度較大的場景時,直方圖的曲線會很亂,有可能會分左右兩個極端,這時候應該拍攝幾張不同曝光的照片,以此來獲得更大的後期修圖空間,來做HDR效果的照片,也就是上期我們提到的包圍曝光。
02 直方圖在哪看
在通過實時取景器拍照時,按INFO鍵可以查看直方圖;拍完照片後,按照片回放按鍵,選擇你想要查看的照片,然後按INFO鍵也可以調出直方圖。
彩色直方圖
有些數位相機可以像是三個直方圖,每個代表三原色(紅綠藍)中的一種,這些顏色元素可以單獨被記錄下來。如果是想確定圖片的曝光情況,普通的直方圖就足夠用了。如果是為了方便後期修圖,彩色直方圖可以支持按顏色獨立調整。
03 ISO與噪點
1 ISO
ISO表示的是傳感器對光線的敏感度。數值越高,對光的敏感度就越高,形成圖像所需要的光線就越少。
以IOS200舉例,對光線的敏感度,是ISO100的兩倍(快一檔),正確曝光所需的光線是ISO100的一半;以此類推,敏感度是ISO400的1/2(慢一檔),所需的光線是ISO400的兩倍。
我們只需要知道,ISO相鄰兩檔間的所需光線,高一級是低一級的2倍關係。
2 噪點
相機記錄信息的時候會同時產生噪點。在較亮環境拍攝,因為記錄下的光線多,所以噪點並不明顯。而在較暗區域,相機記錄的光線信號很少,噪點就會一下子突顯出來。
像左圖這種,圖像中比較粗糙的部分,就是噪點。
在數字圖像中,亮度越低,噪點越多。
產生噪點的主要原因是
1 過高的ISO
單純增加ISO數值,相機電路會簡單地將它收集光子和電子數據放大。加上一般高感光度情況下都會配合使用較小的光圈和較快的快門,所以傳感器上接收的整體亮度較少,ISO為了獲取更多細節,噪點就會因此擴張,在圖像中被觀察到。類似於我們聽音樂時,加大音量後就會聽到雜音。
2長時間曝光
光線較暗時,一般會使用慢快門。而相機中感光元件是需要通電才能工作的,而通電就會產生熱量,噪點信號就會變強。這種由於感光元件的溫度升高時產生的噪點,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熱噪」。
控制噪點的方式
1 使用低感光度
在保證畫質和內容的前提下,給ISO降檔。
2 減少使用屏幕實時取景
長時間用屏幕取景,會讓感光元件發熱,從而產生熱噪。相機中的「長時間曝光降噪」功能,可以有效的減少噪點,讓畫質變得更好。
3 後期修圖軟體降噪
關於曝光、測光和直方圖,就先總結到這咯,下期會開始「光線與色彩」新篇章~
作者簡介:攝影小白兔,熱愛攝影熱愛生活。跟我一起從零開始學攝影,拒絕知識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