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蜜蜂通過結團殺死來犯的胡蜂
遇到勁敵追捕,動物之間怎樣集體認知和防禦捕食者?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科研人員通過實驗發現,與西方蜜蜂不同,當捕食者胡蜂靠近東方蜜蜂時,東方蜜蜂的守衛蜂會擺動腹部產生嗡嗡聲,通過振動行為發出「我看見你了」的信號,從而防禦胡蜂的捕食。國際雜誌《動物行為》近日報導了這一研究結果。
據介紹,提供可信的實驗證據來證明動物之間的追捕和防禦信息是很困難的。有實驗通過假的捕食者來檢測被捕食者通過什麼防禦行為來抵禦,但這樣的研究無法檢測出捕獵者的反應。
雲南農業大學蜜蜂研究所教授、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高級訪問學者譚墾等人發現,當胡蜂靠近蜂群時,蜜蜂的這種防禦行為對於研究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雙方的行為都有巨大的實驗價值。
譚墾介紹說,當胡蜂靠近亞洲蜜蜂的蜂箱時,巢門口的守衛蜂會自主地擺動腹部幾秒鐘。由於整體的振動產生的嗡嗡聲看起來和聽起來效果都很明顯,守衛蜂更傾向於利用這種集體振動的行為來防禦。而胡蜂只有冒著危險才可能忽略這種振動和聲音。
胡蜂落在蜂巢門口會引來多達500隻亞洲蜜蜂,並形成一個緊密的蜂團將胡蜂熱死或悶死。但是,西方蜜蜂不會表現出這種振動防禦行為,所形成的蜂團的蜂量也相對少很多,核心溫度也更低。它的守衛蜂更傾向於單只進攻並更容易被捕食。東、西方蜜蜂的這些差異也給研究東方蜜蜂的「我看見你了」信號提供了機會。
譚墾說:「振動行為能防禦捕食者。儘管胡蜂首次靠近這兩種蜜蜂的距離大致類似,但是自由飛行的胡蜂與東方蜜蜂蜂箱之間的距離要比與西方蜜蜂蜂箱之間的距離遠。儘管胡蜂在東方蜜蜂巢門口盤旋較長時間,但仍然只有17%的捕食成功率,比對西方蜜蜂40%的捕食成功率低許多。」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被捕食者的行為強度會隨捕食者的接近而增加。東方蜜蜂守衛蜂腹部振動的頻率隨固定的活胡蜂距離蜂巢口的距離減少而呈S型曲線增加,而對固定的活蝴蝶沒有反應,只有在離蜂群相當近的情況下,才會有較胡蜂反應低10倍的振動反應。
有趣的是,其他研究發現,露脾生活的大蜜蜂會用所謂「墨西哥浪」的行為來防禦一定距離的胡蜂。這種集體表現出「我們看見你了」信號,對於理解被捕食者怎樣集體認知和防禦捕食者是很重要的。(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