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組織全國頂尖專家為武漢疫後提供諮詢

2021-01-11 澎湃新聞

5月20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線上視頻連線共同組織召開了《武漢市疫後重振規劃》專家諮詢會,學會邀請了十餘位專家,就武漢市疫後重振工作,進行了線上諮詢。

 

在聽取本次規劃匯報後,專家們對武漢規劃人員勇於擔當、主動作為、超前謀劃的工作作風表示崇高的敬意,並對現階段規劃成果表示認可。專家認為武漢疫後重振規劃是非常及時並具有創新性,也是武漢重新出發的新起點。同時提出要以本次規劃為契機,為中國講好武漢疫後重振故事,為世界提供疫後重振樣本與表率,重振全球復甦信心。

張京祥:講好中國故事、武漢故事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城鄉治理與政策研究學委會主任委員,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本次規劃非常必要和及時,疫後重振規劃不同於純粹的災後重建規劃,建議提高規劃站位和認知高度,利用這次機會講好中國故事、武漢故事;防災設施規劃要講究平戰結合,控制好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的關係;規劃內容需加強對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研究;處理好不同規劃對象和內容層次之間的關係,包括「國際」、「國家」、「市民」三個群體,「重振發展」和「重塑安全」兩個目標;在武漢都市圈層面,規劃應從產業鏈、供應鏈組織的角度考慮區域協作對策。

張勤:通過「強基補短」提高城市韌性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本次規劃的出臺時機很好,「1+5+X」的規劃框架具有統領性,專項內容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建議調整規劃的分項目標,在健康發展的維度,通過「強基補短」提升城市韌性;加強經濟振興策略與現狀問題的對應關係,針對第三產業的眼前困難提出具體措施;強調城鄉融合、市域一體的規劃理念;強化「完整社區」的經濟、社會屬性,「繁榮」是社區的必要建設要求之一;構建完善的醫療和醫學設施體系,考慮集中式布局,打造國家級醫療中心;強調軟實力的建設,針對社區級醫療設施,重點提升醫護人員的數量和能力。

樊傑:探索常態化規劃和公共應急規劃有機結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本次規劃的重點是賦予城鄉空間新的內涵以及空間之外的概念延展。建議進一步梳理規劃內容,明確常規內容和特色內容;提升規劃定位,將本次規劃作為疫後我國國土空間規劃的試點,適當提高標準,起到創新示範作用;加強公眾參與,將企業、政府和個人的意見作為規劃的重要出發點;深入研究健康城市的基本要求,在經濟、產業規劃方面提高站位,從區域協調角度明確武漢的經濟地位和產業發展方向。

潘安:將社區治理融入規劃編制和管理之中

廣州市規劃協會會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本次規劃的總體框架和專項內容都較為完善。建議深入研究社區概念,將社區的特點融入規劃編制和管理中;拓展研究對象範圍,在城鄉發展中不僅要控制人口密度,也要控制其他生物的密度;城市的發展模式和市民的生活方式經過此次疫情後發生了根本變化,建議研究、歸納疫情啟示,引導城市未來發展方向。

葉裕民:構建「安全、宜居、繁榮、美好」的規劃邏輯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城鄉規劃實施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本次規劃內容的「疫後」特徵突出,提出了一套系統性的答案,建議在此規劃基礎上提鍊形成「安全、宜居、繁榮、美好」的規劃邏輯。增加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研究,回應關於「人和自然關係」的關鍵問題;加強產業規劃研究,明確武漢的產業轉型升級方向,構建完善的產業體系;加強對疫前離漢流動人口的分析,回應流動人口市民化的問題,制定應對措施;加強對城市邊緣區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措施研究。

唐子來:提升武漢凝聚力、吸引力、競爭力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

本次規劃是一個特殊的災後重建規劃。全球城市的前提是健康城市、宜人城市,建議在規劃中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梳理、總結武漢疫情啟示,要將防疫規劃納入防災規劃體系中,注重降低疫情應對成本,做到「以防為主」,同時在疫後重振規劃裡體現韌性,設置應急預案;規劃策略中要強化補短板的內容,增加具體措施,並進一步細化。希望武漢通過提升凝聚力、吸引力、競爭力成為一個全球城市,一個健康的、韌性的大城市。

李楓:完善原有專項規劃,制定分期實施計劃,切實發揮規劃作用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總體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自然資源部空間規劃局副局長

規劃內容較為全面,「重樹、重振、重治」的戰略舉措是亮點。建議明確規劃的定位和作用,研究出哪些內容應納入本次規劃,哪些內容還需要規劃完善,將原有的專項規划進行拾遺補缺;梳理內容、聚焦重點,制訂分期實施計劃,處理好整體和特定、長遠和近期、全局和重點之間的關係;強化成果內容的自洽性,與現狀問題相對應,將5個專項規劃中的空間建設重點和近期建設內容進行充分對接。

呂斌:從管控型規劃轉向治理型規劃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規劃編製得非常及時,對現狀問題的復盤研究事實求是,對規劃對策的考慮完善細緻,具有較高的探索性、引領性、示範性。建議從管控型規劃轉向治理型規劃,從總體、微觀、設計等層面強化「治理」成分,體現「全民參與」理念;在社區層面加強體制機制研究,本次疫情中的突出問題集中表現在了社區層面,因此要在「社區重治」方面深入社會治理的方法;本次規劃包含行動規劃內容,應以近期三年為重點,制定統一的行動計劃和面對不同層級的實施推進機制;注重常態化防控背景下的重振策略,制定相應的規劃措施。

李曉江:更加關注對疫情當中受災的弱勢群體,關注綠色發展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本次規划具有非凡的意義和價值。建議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加強對於不同階層的影響分析,特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提出應對安全健康的城市空間要求,重點是針對城市的生產和居住場所,在居住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具體對策;同時要注重多種視角分析,不僅積極落實國家戰略精神,也要關注不同專業、階層的個人和企業群體的不同需求;進一步強調綠色發展理念,更多地關注「安全、健康、和諧、宜居」的城市發展目標。

石楠:強調現代化治理模式,重視文化競爭力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本次規劃內容全面,現狀評價和分析也合乎經驗。建議深入分析現狀問題,從價值、理念、宜居等角度找出問題癥結,提出具有突破性的規劃思路;要提高定位,從全球化的角度考慮未來發展目標;要強調現代化治理模式,政府的決策更多的在於制度和政策的供給,而不是直接幹預市場或者作為市場主體;同時應增加風險綜合評估內容,考慮災害發生時設施對人類的支撐時間,以及平時戰時的轉換關係;從城市文化的角度尋求新的發展,分析文化競爭力的優劣勢,重視文化驅動力的作用,有效帶動武漢的長期發展。

*按專家發言順序為序,根據記錄整理

相關焦點

  • 「學會抗疫風採錄」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大愛無疆,盡顯醫者本色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學會積極響應中國科協號召,發揮組織優勢和專家優勢,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和阻擊戰,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科協改革進行時推出「學會抗疫風採錄」欄目,為您展示全國學會及學會幹部職工、會員的優秀事跡,敬請關注。
  • 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回看這場「武漢保衛戰」,「封城」舉措愈發顯示出其果斷,愈發彰顯其作用和意義。「封城」後武漢迅速成為全國抗疫主戰場,集結號響,人力、物力緊急調動,中國舉全國之力與時間賽跑,與病毒作戰。
  • 2020年武漢十大企業新聞出爐,「武漢造」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鬥魚為武漢90萬學生「空中課堂」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武漢城市建設集團重組整合五大市屬國企、福祿控股成為武漢疫後境外上市第一股、武漢商貿集團正式揭牌打造中國一流商貿流通企業、「武鋼智慧」入選5G+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應用,則為武漢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新動能。
  • 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中新社武漢3月14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武漢協和醫院氣派的門診樓前罕見「蕭條」,急診大門是唯一開放的患者通道。11日起,這所知名的綜合醫院恢復開放專家門診。
  • 全國12355服務臺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關愛青少年成長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12355共接收電話、網絡諮詢167163件,聯繫心理諮詢師和社工18099人,精準對接醫護人員子女、因疫致困青少年和染疫青少年18867人,處置幹預自殺事件兩起。驅散疫區人民心理陰霾「各位病友,馨歌提醒您,今天武漢氣溫驟降,寒潮……」電臺裡傳來親切而溫暖的聲音,楊馨是武漢音樂廣播主持人,現在,她又多了一個身份,湖北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心理專家。
  • 中國頂級醫學專家堅守武漢,為重症患者阻擊死神!看「王炸」天團...
    (原標題:中國頂級醫學專家堅守武漢,為重症患者阻擊死神!我覺得她做了手術後,這個假體,首先即便懷疑感染,也不是肺部感染……說話的,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坐他旁邊的,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專家組組長安友仲;和他們一起討論病例的,還有同濟醫院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腎病內科、心臟外科的多位主任和教授。
  • 海歸女碩士發動志願者開通24條「戰疫」心理熱線,疫後又幫困境女性...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榮海 通訊員李雅圖從2007年從事心理諮詢開始,潘蘭已經專注公益事業13年。她是海歸女碩士,高級心理諮詢師,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幹練、從容。疫情期間,她發動志願者開通了24條心理熱線;疫後重振,她又將目光聚焦到困境女性的心理健康服務身上。
  • 十位權威專家把脈疫後中國經濟走向
    十位權威專家把脈疫後中國經濟走向 2020-03-12 14:01:10 來源:中國青年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一些地方已經出現鬆綁房地產調控政策苗頭,重回依賴房地產的老路會斷送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金融增加流動性是疫情之下的應急之策
  • 中科院學部就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組織院士諮詢
    「針對國家最緊迫需求提供諮詢意見」  「災區下一步重建,更多要依靠職能部門;但是,我們也有必要著重在知識與關鍵技術以及一些系統的模式方面,向決策部門提供好的建議,使下一步重建、恢復工作都能更好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又好又快地向前推進。」
  • 頂尖專家雲集,共論病毒學發展!2020全國病毒學會議舉行
    2020年10月17日至18日,2020全國醫學病毒學會議在上海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病毒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齊聚線上線下,交流我國醫學病毒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尤其是抗擊新冠病毒與疾病的中國經驗,同時展望中國病毒學發展的未來。
  • 武漢200餘位留學生參觀抗疫展 感受中國抗疫精神
    人民網武漢11月28日電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絲綢之路學院組織來自40個國家的近200名來華留學生走進武漢客廳,參觀「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展覽以大量實物、照片、視頻等形式,生動展現了武漢全市、湖北全省乃至中國全國上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戰「疫」歷程,讓來華留學生們對抗疫精神和抗疫英雄們的家國情懷,有了新的更深的認識。
  • 全國愛耳日,人工耳蝸常見問題可直接諮詢專家
    記者從江蘇省殘聯獲悉:明天(2020年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今年的愛耳日主題「保護聽力,終生受益」。   為方便全省聽障兒童家庭及聽障人士對聽力康復知識的了解,江蘇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語訓部主任張穎和中國聾人協會信息無障礙委員會副主任姚文奇,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在線諮詢服務。
  • 東航武漢積極助力地方經濟疫後重振
    尤其是東航「周末隨心飛」產品上線後,對提振航空旅遊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並帶動航空行業聯動反應。自4月8日復航以來,東航武漢公司旅客運輸同比增速回升明顯。數據的變化,反映的是民航恢復持續向好。6月4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省長王曉東等領導與東航集團劉紹勇董事長、李養民總經理就東航集團助力湖北疫後重振發展、支持湖北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等進行了座談交流。
  •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武漢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建設全國科創...
    會議要求全市上下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加快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發出「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武漢作為」的動員令。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疫後重振復甦,武漢在醫療救治、疫苗研發、「光芯屏端網」等重要領域開展科研攻關,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 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主辦單位抗疫作品展示之二十五——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
    各位大賽組委會成員、專家評委、協辦單位,各文化藝術機構、詩書畫組織等:  「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自二0二0年三月啟動以來,陸續收到海內外各藝術團體
  • 祝賀:武漢大學鄧子新院士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
    近日,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當選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首屆主席。為順應學科發展和進步,並賦予學科發展新的動力,經過全球本領域眾多著名科學家兩年來的反覆建議和討論,全球工業微生物學會(The Globe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Society,簡稱GIM)正式宣告成立,來自亞、歐、美、大洋洲多個國家的34名科學家入選為國際專家委員會成員
  • 武漢多倍體水稻為世界提供解決方案
    破解糧食供應不足問題  武漢多倍體水稻為世界提供解決方案  2019年9月17日,謝華安院士和多位全國水稻領域專家將齊聚武漢,為武漢市農科院承辦的「水稻育種與綠色、輕簡、高效栽培繼承技術高級研修班」參研人員作學術報告,並召開多倍體水稻研發進展研討會。
  • 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協辦單位抗疫作品展示之二十四——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
    各位大賽組委會成員、專家評委、協辦單位,各文化藝術機構、詩書畫組織等:  「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自二0二0年三月啟動以來,陸續收到海內外各藝術團體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原標題: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1月26日清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裡,員工們正忙碌地將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裝車,緊急發往武漢協和醫院。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公司所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核酸提取儀等已裝備了全國500餘家醫院和疾控中心,助力疫情防控。
  • 「疫線」故事|中國化學90後女護士長緊急出徵馳援武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疫線」故事2020年,全民戰「疫」無疑是庚子歲首的關鍵詞。為講好疫情防控一線故事,「中國化學」微信公眾號推出【「疫線」故事】專欄,並持續挖掘報導在此過程中湧現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2月9日凌晨1時18分,中國化學工程所屬二化建醫院接到山西省太原市衛健委緊急通知,需抽調1名相關專業醫護人員前往武漢開展醫療救治緊急任務。醫院緊急響應,決定委派內科一病區業務水平精湛的護士長劉曉芳前往武漢加入新冠肺炎(NCP)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