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周末原上草|侯志明:梭磨河流過馬爾康時

2020-12-04 川觀新聞

侯志明

因為"馬爾康阿來詩歌節"的舉辦,近兩年我幾乎每年要在馬爾康待上幾天時間。這使我有機會從容地行走穿梭於蜿蜒激蕩、風光迷人的梭磨河谷,並探幽馬爾康這塊充滿神奇、生長美麗、出土特產的土地。

不,更準確地說是拜讀。

梭磨河,大渡河的一條小支流,發源於阿壩州紅原縣壤口鄉的羊拱山北麓,壤口以上稱壤口爾曲河。過壤口,便進入梭磨鄉。歷史上加絨地區最顯赫、級別最高的梭磨土司於康熙六十年就置長官司於此,並修築了輝煌的官寨,使梭磨名聲大震。因此,壤口以下改稱梭磨河。它由東向西橫貫馬爾康全境。

馬爾康市是阿壩州府所在地,下轄三個鎮十一個鄉,是一個以加絨藏族為主的聚居地,藏語含義是火苗旺盛的地方。梭磨河就在這火苗旺盛的地方日夜流淌。它是這座城市的動脈,也是加絨人的母親河。

今年去時,已是十月下旬,比去年大概晚了一個多月。從成都出發,沿都汶高速、汶馬高速行駛,過桃坪羌寨不久,便進入馬爾康地界。昨夜下過的雪,白的像雲像哈達,從山頂向下流淌,漸次籠罩了山的上半部,墨綠被白色覆蓋。我過去一直以為看雪必須在北方,其實是錯的,北方只是冬天有雪,而馬爾康一年四季都有。

當白色流洩到山腰時,溫度阻止了它的繼續下行,白色變淡,綠色又成了主宰。不少粗壯的樹枝依然掛著零星的雪,這雪因溫度的升高變得有點粘,風一吹便會一片一片"啪嗒、啪嗒"掉下來,也不像北方的雪是飛飛揚揚飄下來。再往下,接近河谷時便見各種各樣盛開的花。村寨建在山腳下、河流邊,河流繞著村寨走。寨子和河流總是交織在一起纏繞在一起,人就在村寨裡和河流間生產生活。

秋天正是收穫的季節,沿途可見,有人在菜地裡彎腰幹活,薅草翻地;有人在樹下面搭個梯子採摘果實;有人在路邊擺個攤攤,出售山裡的特產和自家的花椒、水果、核桃、大南瓜、犛牛肉、各種民族特色的手工製作。看著這些 ,我在想,如果有人能把這些畫成畫,肯定比清明上河圖還要美。

我過去一直以為馬爾康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少數民族地區,風光如畫、天高地遠,純樸自然、步態懶散。這樣的環境又賦予人們特殊的稟賦,能歌善舞、豪放不羈、陽光簡單、酒酣胸袒。偶爾也可見一些深深的歷史印記和依然流淌在生活中的古老習俗。而這兩年的行走,改變了我的認知,一些蘊涵在這個民族血脈裡的細膩、執著深深打動了我!

21日,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有幸在當地作家巴桑、楊素筠的陪同下,從馬爾康市沿梭磨河峽谷出發,驅車前往沙爾宗鎮米亞足村,參觀一個名為"吉崗擦擦"的博物館。大約一小時後,到達目的地。當有人告訴我這就是要參觀的博物館時,我第一反應是,如果這能叫博物館,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小的。

博物館位于吉崗山半山腰,總共有四間木結構的矮小房子,面積加起來也不足兩百平方米,顏色是紅色的,是藏區常見的紅。它的創辦者是幸饒巴蘭卡師父。

"擦擦"藏語的意思是「複製」。擦擦博物館收藏展示的全是"擦擦"。那麼,究竟什麼是"擦擦"呢?《無垢莊嚴經》記錄了倉巴祖普和佛陀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有助我們理解什麼是「擦擦」。倉巴祖普問:善男信女們「若想學精進菩薩純正善行之業,應如何做?」佛陀回答:「凡想進入居士乘法門學修菩薩純正之善行,應製作善逝靈塔和擦擦,如是修持。」從這句對話裡,我們可以把「擦擦」理解為是對佛塔的複製。

2016年3月,修路的挖掘機揭開了吉崗擦擦的面目。這裡出土的擦擦,有圓形、四方形、三角形等,大多是由泥土製作而成,大的也就五六釐米見方。

幸饒巴蘭卡師傅介紹,吉崗擦擦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真實記錄了加絨信眾在這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世世積累的祈願智慧和實修精髓,具有重大的文化價值,也被稱為佛教造像藝術的「活化石」。

從四年前發現了這些擦擦起,幸饒巴蘭卡就致力於它的保護、研究、展示和傳承,傾其所有修建了這個博物館,展出了幾百件大小不等、形態各異、五顏六色的擦擦。在這偏遠荒涼的山谷,有這樣一個處所,無論如何是令人感動的。

博物館的旁邊有一間接待室,室內雖然簡陋,但擺滿了各種書籍,也就充盈了足夠的書香味道。幸饒巴蘭卡師傅告訴我,他還要修幾間房,讓那些有文化有修養的作家,隨時能住下了。在他看來,傳承文化是多麼的重要和神聖。

乘車離去,素筠女士講起了幸饒巴蘭卡的身世,他6歲被父母送進寺廟,如今已39歲。

車在山路上顛簸著前行,我驀然回首,隔河相望,看到在天上的雲、山頂的雪、風中的幡、地上的綠樹映襯下的紅色博物館和依然在風中站立的幸饒巴蘭卡。那一刻,我覺得看到了一幀無比動人的風景。

三郎若丹,是另一位感動了我的藏族小青年。他身材高挑勻稱,臉型輪廓分明,膚色黑裡透紅。四年來,他把打工掙來的將近一百萬元錢,投進了他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其實就是他的老宅子。22日上午,我和作家葛水平,共同把一塊紅綢子從刻著"阿爾莫克莎民居博物館"的木扁上拉下來,算是為他的博物館揭了幕。我很願意做這件事,因為我為他的這樣一種舉動這樣一種情懷感動著。

這是一個七層的石雕建築,上大下小、形似碉堡,前臨河,背靠山,高聳挺拔。據史書記載,在馬爾康茶堡,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有文:"壘石為屋,高十餘丈,為邛籠"。據專家考證,阿爾莫克莎站在山谷裡,至少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但保存完好,是嘉絨古建築的活化石,對研究人類學建築具有重大價值。三郎若丹2017年註冊了「阿爾莫克莎民居博物館」。

小主人帶領我們一邊參觀一邊作了詳細介紹,使我們對這棟建築的過去和這個博物館的現在有了一個全面了解。

這棟房子也的使用面積大約一千平方米,完全是按照人的身體結構建造的。一樓過去是關養豬牛羊的圈舍,對應著人的腸子,也是排洩系統。現在主要展示馬具、牛具、原始的木石農具等。二樓對應的是人的腹部,過去用於堆放草料,現在陳列各類藏茶,可以欣賞藏族音樂,品嘗藏茶,也可喝咖啡。三樓是廚房和火塘,曾是一家人吃飯議事的場所,相當於人的心臟和胃,現在主要收藏農耕時代的酒具、陶鍋、陶壺、樺樹木勺、酥油桶、饃饃木板、銅茶鍋、銅水罐以及各種木碗、陶碗等生活用品。

在四樓和五樓,我們分別來到環繞三面的迴廊。主人指著左右各一的木頭房子告訴我們,那是糧倉,用於儲藏麥子,青稞,大豆等糧食。他說:"民間有個很形象的比喻成,四樓五樓是母親的胸脯,左右的糧倉就相當於母親的乳房。如今也是存儲了賦予生命的食物,人也主要住在四五層。六層主要是經堂,相當於人的大腦,是決定重大事情和平常誦經的。"

來到七層樓,看到樓頂插著那麼多的經幡,小主人風趣地說:「這是最高層,離天最近,插上經幡,所有的心願都可以對上天訴說。你們看,嘉絨人在建築美學和生活上的領悟,是不是充滿了詩意?」

不得不承認,古老智慧的精美建築加上他深刻形象的獨特解說,使參觀者大為震驚,久久不願離去。

臨別時,他告訴我們,博物館計劃今年底免費開放。他希望通過博物館留住一段記憶,留住一段情感,記住自己的來路。他說,人活著總得有根呀!

我無論如何想不到,這位讀書不多的青年人有著這樣的夢想和情懷。

真的,我不知道加絨藏族同胞為什麼如此珍愛自己的歷史?不,準確地說,應該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同胞,同飲著梭磨河水的人們。

在馬爾康市梭磨鄉毛木初村也有一個館,大約一百平方米左右,它的名字叫村史館。在我有限的知識範圍內,這應該是我國第一個鄉村歷史博物館。館內通過圖片、文字、老物件等,展示了毛木初村半個多世紀的變遷。

村支部書記叫馬永蓮,藏族,高原的陽光和農村的苦力把她塑造成一位古銅色的女漢子,敦實、慈祥、快言快語。我稱她馬書記,她手一擺:「別叫馬書記,叫馬二姐,十裡八村的人都這麼叫,都知道我。」她向我介紹說:"我們村最開始只有十幾個人,原居民只有兩戶,都是藏族",她用手指了指,"這頭一戶那頭一戶。六十年代,知青下鄉,森工進山採木頭,毛木初村來了兩批移民,從一個純藏族居民的小村莊變成了一個藏、羌、漢和諧共處的示範村。現在有六十四戶一百五十人,大多數都是漢族。"

在村史館的牆上,詳細記錄了自1957年以來,村裡發生的重大改變:1968年:修建第一條土路;1986年:開始通電;2017年:全村脫貧……

「建個村史館,就是讓小一輩記住自己的來路,記住曾經的艱辛,感恩今天的好日子",馬二姐粗中有細。

從吉崗擦擦到阿爾莫克莎民居再到毛木初村史館,馬爾康到底擁有多少類似的博物館,我沒有統計過。但作為一個縣級市,它擁有的數量一定是最多的,雖然並不宏大氣派——為什麼要宏大氣派呢?這其中的深意是值得人們探究和深思的。

如果說馬爾康的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崗天街、大藏寺,因積澱了獨特而深厚的文化而成為地標性文物已經家喻戶曉,那麼這些正在成長中的博物館,有誰敢否認它幾年甚至幾十年幾百年後的價值呢?沒有一種深植於這個民族骨髓的情緣和執著,誰會把大量的財物和精力花在此處呢?

我也常常感動於阿壩州和馬爾康的領導們,他們中有不少人就是作家或者文學愛好者,對文化的愛源自骨髓,而絕不是嘴巴。他們打造了阿來舊居,如今已成為馬爾康旅遊的必去之地。他們在很多景區建了阿來書屋,真正把文旅融合生動付諸實踐。他們設立的每年一屆的阿來詩歌節,如一朵格桑花,一紮到這塊土地上,就顯示了對土壤和氣候的無比適應,僅僅辦了兩年就受到廣泛讚譽。

美,在我看來只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孕育的,一種是人類孕育的。在流淌著梭磨河的這塊神奇土地上,這兩種美鮮豔而茂盛地綻放著。我忽然覺得,所謂看得見山水、忘不了鄉愁,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不息的梭磨河啊,當你汩汩滔滔一往情深地流過馬爾康時,我終於看到了不只是晶瑩飛濺的美麗浪花,還有託舉著你的靜默深沉的河床卵石。

相關焦點

  • 我國15省份84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
    西北、黃淮、江淮、江南、西南東部一帶15個省(區、市)8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應急管理部表示,雖然一些地方災害嚴重,但從總體來看,大江大河都處於可控的狀態。寧夏:黃河2020年第1號洪水進入寧夏6月以來,受河源地區降雨影響,黃河上遊來水持續增大。21日早上,黃河第1號洪水到達寧夏,較往年提前兩天。最大流量為2180立方米/秒。
  • 《天府周末》年度人文榜①|106歲馬識途獲評「2020《天府周末...
    2020《天府周末》年度致敬作家:馬識途1月11日,2020《天府周末》年度人文榜重磅發布!在首先發布的「年度致敬作家榜」,106歲高齡的作家馬識途獲評「2020《天府周末》年度致敬作家」。評委會認為,在2020年,馬識途的封筆之作《夜譚續記》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引起文學界的廣泛關注。接著,在2020年10月,由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四川省作家協會、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四川日報社聯合主辦的「馬識途《夜譚續記》作品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 「時空膠囊·城市環梭」成都-曼谷雙城藝攝展亮相凱德·天府
    11月7日,凱德·天府聯合泰國國家旅遊局成都辦事處、新媒體創意平臺「口虛XUUU」共同策辦的「時空膠囊·城市環梭Time Capsule Intercity Shuttle」藝術攝影展亮燈開展,正式拉開2020凱德許願季系列精彩活動的序幕。
  • 《快雪時晴帖》裡的「張侯」
    乾隆皇帝在《快雪時晴帖》題跋「神乎技矣」,又書「神」「妙」二大字,每年瑞雪初降之時即取出賞玩,並留下60多處不同時期的跋語,可見對此「稀世之寶」的喜愛程度。  帖文釋讀為:「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山陰張侯」獨立1行,處於左側偏下位置,應該不是正文內容,多認為是收信人和地址。
  • 天府花生,你吃過沒?
    天府花生,你吃過沒? 2020-09-08 1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微成都 2020-09-08原標題
  • 有困難,就找「阿咖梭」
    在中心約3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最亮眼的就是掛著「阿咖梭」們和緬籍務工人員合影的照片牆。透窗而過的陽光打在照片上,警服的「藍」和緬裝的「彩」愈發明麗,一張張笑臉上都泛起了金光。    43歲的秦萬坤坐在可容納10人的接待桌旁,一臉喜氣:「中心掛牌,幹起來更有底氣,更有勁了。」
  • 馬爾康:為了幫助媽媽從籃球改行足球;我是2pac粉絲
    虎撲9月6日訊 在接受巴西媒體《UOL》採訪時,華夏幸福外援馬爾康透露了自己兒時從打籃球改行為踢足球的原因。「我從11歲到16歲一直打籃球,那時候我和母親住在一起,每天和父親一起訓練。我已經在成年隊中打過球,甚至有機會參加職業比賽,那時候我計劃一年後再去嘗試申請美國大學的獎學金。」
  • 2021小升初劃片金牛/高新/天府新區變化大
    單校劃片就是一個/多個小學(街道)只對應一所初中,小升初時只要娃娃參與小搖號就會百分百會進入相對應的這所初中。像高新區目前還存在單校劃片的,比如西芯小學畢業,可預見直接上科大實驗。但是這個也不保證,誰知道劃片會不會再變化。所以現在的單校劃片,之後多校劃片也是有可能的。
  • 大媽眼睛磨得慌,原是眼內鑽入草籽粒
    醫生給朱大媽開了瓶眼藥水,但使用後,朱大媽眼睛磨的症狀沒有任何緩解。不放心的她,隨後一連跑了三家醫院,都沒有任何發現。後來經人介紹,朱大媽來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該院眼表及角膜專科龍風嬌醫生接診後發現,朱大媽眼睛上方穹窿部結膜有膿性分泌物附著,考慮一般眼內有異物才會刺激產生分泌物,龍風嬌為朱大媽表麻後,用顯微鑷探查發現有異物在上穹窿結膜深部,取出發現原來是草籽樣異物。
  • 《春嬌救志明》新預告曝光 怪獸與UFO輪番來襲
    「趷趷剛」版預告片延續了前兩部電影的腦洞大開、反轉對比,令人不禁期待彭浩翔導演將在《春嬌救志明》中展現怎樣的「惡趣味」。  「趷趷剛」UFO輪番轟炸恐怖升級 情節反轉楊千嬅最懼餘文樂  「志明春嬌」系列除了溫馨浪漫的情感細節和鬼馬逗趣的日常片段,每一部都會加入的恐怖元素也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 傳說中的東方遊龍--梭德氏草蜥(Takydromus sauteri)
    科名:正蜥科 Lacertidae英文名:Sauter's grass lizard學名:Takydromus sauteri中文名:南臺草蜥俗名別名:梭德氏草蜥、蛇舅母、高雄草蜥梭德氏草蜥全身覆蓋著翠綠色的寬大鱗片,爪子細長,靈動優美,令人印象深刻。
  • 梭螺——假裝自己是聖誕樹
    物種小檔案  中 文 名:美麗尖梭螺  拉 丁 名: Cuspivolva formosa  科 名:梭螺科Ovulidae  屬 名:尖梭螺屬  Cuspivolva  別 名:矛梭螺  分布區域: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120~160米淺海的柳珊瑚上。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的詩作,平易近人。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這首詩不難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 面料一梭什麼意思?面料中緯向多少梭是什麼意思
    面料一梭什麼意思?面料中緯向多少梭是什麼意思 2017-06-13 15:45:11 來源:全球紡織網 面料一梭什麼意思?
  • 餐館點"梭邊魚"為什麼用鯰魚? 專家:"梭邊魚"不是魚名
    成都商報記者 彭亮 袁偉 攝影報導 實習生 張迪琪  釣魚人較真  我要「梭邊魚」,不要鯰魚  上周五晚,成都人王先生去往郫都區唐昌鎮一魚莊吃魚。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特意沒要按客算錢的魚,選擇了點殺。「殺魚的時候我過去看了,明顯是鯰魚。」
  • 中國十大主要河流(按長度)
    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約5498公裡 ,中俄界河長3000公裡,是中國四大河流(包括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裡長的一段水道,後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 。珠江發源於雲貴高原馬雄山,流經中西部六省區及越南北部,在下遊從八個入海口注入南海。
  • 春嬌救志明插曲主題曲是什麼誰唱的 片中經典樂曲大盤點
    電影《春嬌救志明》即將上映,除了情懷滿滿的劇情之外,該片的配樂也備受關注。下面小編整理了電影《春嬌救志明》的全部歌曲,一起來了解下吧。   「志明春嬌」系列除了溫馨浪漫的情感細節和鬼馬幽默的日常片段,電影中的經典樂曲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 研究發現:人類採挖活動影響「川貝」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偽裝色彩...
    研究發現:人類採挖活動影響「川貝」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偽裝色彩進化 2020-11-23 15:11:46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昆明1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作為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在某些群體中呈現比較「正常」的綠色,而在另一些群體中則與背景融為一體,非常隱蔽。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這一偽裝色彩進化,與人類採挖活動息息相關。
  • 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議程
    四川省領導講話 主旨演講 主持人:中國古都學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原副校長蕭正洪教授 1.張海鵬(中國史學會原副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提供歷史根據 2.薛克翹(中國社科院):天府之國與中印古代文化交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