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熊燕 張瑩琳 文/圖
11月11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公安局「阿咖梭警官外籍人員服務管理中心」(下稱「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隴川縣外籍人員管理服務中心升級版。從「管理服務」到「服務管理」,稱呼的變化,折射出「阿咖梭」幾年的成長曆程。
「阿咖梭」,是隴川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副大隊長秦萬坤的緬甸文名,意為朗朗乾坤。在中心約3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最亮眼的就是掛著「阿咖梭」們和緬籍務工人員合影的照片牆。透窗而過的陽光打在照片上,警服的「藍」和緬裝的「彩」愈發明麗,一張張笑臉上都泛起了金光。
43歲的秦萬坤坐在可容納10人的接待桌旁,一臉喜氣:「中心掛牌,幹起來更有底氣,更有勁了。」
從2016年的小有名氣, 到現在成為緬籍務工人員朋友圈的「網紅」,學緬語出身的他,從未想過這個名字有一天會成為一個團隊、一個縣乃至一個州對緬籍人員開展服務的代名詞。
緣起:一個人的「阿咖梭」
時間追溯至2016年。作為隴川縣出入境辦證大廳的一位普通民警,秦萬坤幫助一對從緬甸八莫來打工的夫婦,要回了他們被拖欠一年多的6000多元工錢。口耳相傳,其他遇到困難的緬籍務工人員也慕名而來,找會講緬語的「阿咖梭」幫忙。
2017年,隴川縣成立外籍人員管理服務中心後,到辦證大廳找他的緬籍務工人員就更多了。無論是丟失了身份證明、非法入境、生活遇到困難,還是被拖欠工資……秦萬坤都盡己所能、熱心幫助。「有困難,就找『阿咖梭』。」「『阿咖梭』是我們的中國親戚。」「和阿咖梭警官交流,就像和自己家鄉的警察談話一樣親切。」在緬籍務工者朋友圈,「阿咖梭」已成了信任的代名詞。
隨著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步伐的加快,與緬甸接壤的隴川縣迎來越來越多的緬籍務工人員,最多時達到近1.3萬人。而涉外案件也逐年增多,在「阿咖梭」秦萬坤看來,一個人的力量,已經很難做更多的事。
壯大:一群人的「阿咖梭」
「外籍人員多了,問題也接踵而至。如何服務管理好境外在隴經商務工人員,處理好維護社會治安秩序與服務地方經濟、促進對外開放的關係,很考驗我們的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在隴川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莊躍華看來,「阿咖梭」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要把『阿咖梭』從一個人變成一群人,打造成中緬邊境服務緬籍人員的品牌,並以此作為科學管理外籍人員、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平臺。」
在縣公安局推動下,2018年11月,「隴川外管阿咖梭警官Agasow」緬文微信公眾號開始運行。
公眾號的誕生,可說是自帶流量。原就在隴川工作的緬籍務工人員,第一時間就關注了公眾號。每個來到隴川的緬甸人,第一件事也是關注公眾號。公眾號就是他們的辦事通,不僅可以看新聞、學法律、辦證、找信息,還能尋求幫助。
截至10月30日,已有7651人關注公眾號。每天,在公眾號留言的人就有10多個。今年10月17日,「阿咖梭」抖音號正式上線,秦萬坤更是成了名符其實的「網紅」。一個團隊的合力,讓「阿咖梭」更出名了。
因為信任,緬籍人員在尋求「阿咖梭」幫助的同時,也願意和「阿咖梭」一起維護當地治安。去年5月,有2名緬籍人員將1名同鄉打成輕傷後逃跑回國。秦萬坤及時通過微信,和在逃嫌疑人視頻聯繫。通過他耐心規勸,嫌疑人最終來到他的辦公室自首。同月,當地發生一起命案,緬籍人員主動找到秦萬坤提供重要線索,最終案件得以偵破。而隨著「阿咖梭」名氣越來越大,附近縣市甚至國內其他城市的緬籍務工者也通過公眾號反映他們遇到的問題。今年初,在山東省公安廳的協助下,「阿咖梭」還幫助在山東威海打工的幾十名緬籍工人解決了領薪回鄉的大問題。一群人的「阿咖梭」,發揮了「1+1>2」的作用。
合力:兩國的「阿咖梭」
10月30日,是隴川縣公安局和緬甸雷基市行政長官英明通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會晤的日子,這種不定期會晤通常是通報中緬兩國近期案件協查工作進展情況,交流邊境的疫情防控和口岸管理情況。
上午11點,在拉影口岸,做好疫情防護的縣公安局出入境大隊大隊長、中心副主任尚冬帶著秦萬坤、錢小美兩位民警,和雷基市的官員們隔著鐵柵欄,站著開始了交流。50分鐘的會晤結束後,緬方官員們紛紛叫著「阿咖梭」,第一次來的官員們馬上關注了公眾號,還有人伸出了大拇指。
「我們的工作不僅是做好外籍人員服務和管理,還有跨境警務合作。雙方通過固定的交流渠道,了解邊境上的各種狀況,有利於開展工作。」尚冬說,關注了公眾號,緬方了解情況也就更方便了。
「我每次都會參加會晤,雙方合作起來特別有效率。」英明通笑著說,「阿咖梭」團隊的外籍人員服務管理模式,非常值得緬甸的其他邊境城市借鑑與學習。
通過「隴川外管阿咖梭警官Agasow」公眾號,緬甸仰光、曼德勒等地的警方可詳細了解到中國警方對緬籍人員的服務管理情況。他們在當地做警務宣傳時,也會向民眾推薦公眾號。
在雷基市緬中兩國邊境聯絡官辦公室負責人昂萊眼裡,「阿咖梭」是他們的「胞波」戰友。每當接到在中國的緬籍同胞求助時,昂萊總會這樣說:「不用擔心,你直接打電話給『阿咖梭』警官,我們會共同幫助你。」
秦萬坤的微信通訊錄中,有400多都是緬甸人。這些新老朋友,讓「阿咖梭」的名聲傳到緬甸的同時,也讓「阿咖梭」的工作量倍增。
作為主力,秦萬坤和協警錢小美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2小時:聽留言、回復、記錄、聯繫、溝通、現場解決……記者見到秦萬坤時,他正在耐心地聽著留言,不時會抬起頭解釋一下每條留言的意思:「他是因為打工沒及時拿到工錢;她是生病想回國的;他是非法入境現在想合法出境的;她是丈夫被扣留想知道何時釋放的……」每回完一條留言,他便認真地在記錄本上記下時間、事由和處理意見。辦公桌上一本本厚厚的文件夾,全都是這樣的工作會話存檔記錄。
下午3點,「阿咖梭」團隊驅車前往離縣城20多公裡的隴把鎮邦外村委會,為16名在木耳種植廠打工,卻未按時領到工資的緬籍工人解決問題。在鎮派出所、司法所的合力調解下,5個小時後,即晚上8點半終於調解成功。
「這就是我們工作的常態,一個調解,要麼花費一整天時間,要麼跑個四五次。最長的一次調解,持續了6個多月,碰面了7次,才圓滿結束。」跑了一天的秦萬坤和錢小美都有點累了,可他們還是習慣性地又打開手機,開始看後臺是否有新留言。
「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可還是有新鮮感。我們希望通過誠心誠意的服務,讓接觸我們的緬甸朋友對中國警察都留下好印象。」秦萬坤的話,正好解釋了成立「阿咖梭警官外籍人員服務管理中心」的本意。
「這個中心的成立,是提升邊疆治理能力的有效嘗試。2年的運行,讓我們看到了它在維護邊疆穩定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莊躍華說,「隴川外管阿咖梭警官Agasow」緬文微信公眾號的外延和內涵還將擴大。團隊將增至10人,24小時受理涉外事項的報警、求助、諮詢、法律宣傳等;服務範圍從本縣擴展到其他縣市,真正發揮公眾號的覆蓋和輻射功能。
「明年這個時候,我們的公眾號可能又發展壯大了呢。我希望,到時懂中國法律的緬籍人員越來越多,糾紛調解越來越少。」「阿咖梭」的願望很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