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患癌逝世,程書鈞院士提醒:腫瘤防治記住這四點

2021-01-13 騰訊網

1月16日,著名播音員趙忠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歲月留聲不留人,全中國最有辨識度的聲音從此告別了我們。

趙忠祥的兒子通過其社交媒體帳號發文

據趙方所言,趙忠祥於2019年底感到身體不適,就醫後發現已身患癌症。

在癌症患病率急劇攀升的今天,作為醫生,要如何幫助已存在腫瘤的患者?如何教育健康群眾預防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為您帶來精彩報告。

腫瘤是什麼?

經過數百年的沉澱,人類對腫瘤的認識已經進入了基因層面,而在靶向治療藥物取得重要進展的同時,醫學界仍面臨巨大挑戰——耐藥。

但同時也有專家認為,腫瘤不是一種局部病變,單單「基因突變」無法完全解釋。

程書鈞表示,腫瘤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一種生命現象,是人衰老過程中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人生命過程中,外界有害因素對細胞的損傷逐漸累積,以及神經-內分泌-免疫主導的宿主因素從盛到衰,最終平衡失調」導致的「整體異常疾病」。

腫瘤怎麼治?

程書鈞指出,我們應該轉變思路,從治療患者的腫瘤,轉變為治療帶腫瘤的患者。

誠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帶病生存,腫瘤患者也可以。加強宿主抑制腫瘤的能力,而不是僅僅考慮直接殺滅腫瘤的方法,這或許是腫瘤治療的新戰略。

「為什麼晚期腫瘤患者不能帶病生存?如果腫瘤威脅了生命,應該糾正它;如果並沒有威脅到重要器官,尤其對於轉移腫瘤的患者,我覺得應該將他們歸於慢性病患者,給予帶瘤生存治療」,程書鈞解釋道。

同時指出,心理幹預對提高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處於抑鬱焦慮狀態的腫瘤患者,其死亡率比其他腫瘤患者增加22%。

腫瘤怎麼防?

隨著人體的衰老,腫瘤的發生率逐漸升高。但正如人類無法避免衰老卻可以延緩衰老一樣,我們無法消滅腫瘤,卻可以預防腫瘤。

科學的營養、宜居的生活環境、合理的運動、良好的心態對腫瘤的預防至關重要。程書鈞尤其強調了良好心態對預防腫瘤的重要性,一直保持良好心態確實不易,但記住這四句話,或許對大家有所助益:總結自己,學習人家,耐心調節未來,精神永遠不退休!

組稿/排版/製片:蘭葉

編校:瑞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 多位院士表示:腫瘤防治 國外的月亮沒比國內圓
    「癌症患者選擇出國看病,認為國外的癌症治療水平更高,這是一個誤區。」4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在「2018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期間舉行的腫瘤防控院士高峰論壇上如是表示。近年來,不少癌症患者選擇出國看病。他們認為,在國外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 程書鈞院士:腫瘤防治將面臨新的挑戰
    腫瘤研究已經經過將近200年的時間,最近《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面列了腫瘤研究的主要的大的方面的進展。現在腫瘤的研究已經進入到了基因組的時代,所以,腫瘤防治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在「2017國際胸外科學術大會暨第五屆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上,中國工程院程書鈞院士在院士論壇上做了一場精彩的演講:腫瘤防治的新挑戰。
  • 趙忠祥確診癌症時已擴散,腫瘤早期可能有哪些信號?
    原諒今天的文章Dr.X用了這樣的開頭,這是5天前@觀察者網的闢謠新聞,新聞中記者向趙忠祥經紀人求證,得到的回覆是:「某自媒體,胡說八道,趙忠祥老師現在生活得好好的。有關網絡傳趙忠祥逝世的消息,是不真實的。」
  • 「國嘴」趙忠祥患癌去世,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趙忠祥於2020年1月16日7:30分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而這一天又是趙忠祥的生日。 「趙忠祥」這個名字在中國播音界赫赫有名,他的藝術創作精神也一直激勵著後起的所有新生代播音員。《人與自然》中,「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繁衍交配的季節」這句熟悉的臺詞曾被不少網友奉為經典。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列舉男性10大高發癌症,給出5條防癌建議。受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 程書鈞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 支修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天津市腫瘤醫院腦系腫瘤科主任 李文良男性更易患癌,或因長得高歐洲腫瘤學會和日本腫瘤學會期刊《腫瘤學年鑑》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依據兩大隊列超過
  • 院士發話 實現「長生」將不再只是夢想
    而且導致這些障礙出現的原因很多: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代謝性疾病、腫瘤......如何移除這些障礙,最大程度保證人類健康,成為眾多醫學科學家關注的焦點。日前,在2017國際胸外科學術大會暨第五屆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上,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團隊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團隊的多項創新研究和發現無疑讓人興奮。
  • 八旬院士程書鈞老先生,最新公布癌症就怕一個字
    程書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副院長,中國抗癌協會名譽副理事長。這位老人說:人老了,就不能過分自信了,最關愛的應該是自己的身體。2015年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沒分鐘就有6個人被確診為癌症,不僅如此,癌症還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深深地危害著我們的健康。
  • 2020 CCO | 樊代明院士:腫瘤防治,贏在整合!
    2020 CCO | 樊代明院士:腫瘤防治,贏在整合!而中國腫瘤學大會從會員角度出發,探尋20多萬會員的真實需求,由各專委會、省市抗癌協會等舉辦高峰論壇推舉優秀講者,最後由總會組織3000聽眾進行主旨報告遴選,最終選出9個最佳報告,成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主旨報告內容。相信這 9 個報告是目前中國腫瘤防治學界水平最高、最具國際影響力、最受大家歡迎的報告,也註定將在中國抗癌路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醫生提醒:經常有3種情緒的人,患癌率機率,真希望沒有你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消極情緒是誘發甲狀腺癌的決定性因素。甲狀腺癌還與飲食不合理、長期接觸放射線、家族遺傳、體內激素水平紊亂等因素有關。專家:心態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心態與健康息息相關。
  • 最殘忍的患癌原因:致癌基因
    1月16日早上7時30分,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因癌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其子趙方在社交平臺透露,趙忠祥2019年底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確診癌症且已經擴散。小九平時採訪去醫院採訪遇到過各個年齡的腫瘤患者,有時還會聽到身邊某某朋友或某某家屬得了癌症的消息,有一種感覺:癌症離我們越來越近。這真的不是錯覺!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 患癌20年,八旬院士至今無復發,醫生:他的秘訣值得學習和借鑑
    患癌20年,82歲的中科院院士趙淳生不僅精神抖擻,而且仍然奮戰在科研一線。患癌後也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即使現在工作不像以前那麼辛苦,也會上網了解一些新鮮事,看電視裡的各種綜藝節目。有抗腫瘤專家指出:癌症患者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積極地做些事情(例如工作、鍛鍊、興趣愛好等);要勇於面對現實,主動了解帶癌生存的抗癌勇士們的生活經驗,多閱讀鼓勵人與疾病和厄運抗爭的書籍,增強精神安全感和抗癌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處世,難得糊塗;還要積極尋求心理平衡點,學會淡忘過去,展望未來。
  • 《機智過人》科技玩出彩 趙忠祥遇史上最強模仿
    霍尊、趙忠祥、龐中華等作為最強人類檢驗員與代表人工智慧領域最高水準的科技項目進行人機對決。而撒貝寧、江一燕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中國科學院美女博導徐穎,則作為機智見證團成員現場檢驗究竟是「機智過人」還是「技不如人」。  趙忠祥:遭遇史上最強模仿  「又到了,北極熊,交配的季節……」。著名主持人趙忠祥一出現在舞臺,現場立刻嗨了起來。
  • 兩天內共和國痛失兩位兩院院士 今年已有6位兩院院士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於2020年2月15日在武漢去世。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過精密定位後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2009年,段正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學生們都叫他「機械狂人」,因為他認準的事從不放棄。他曾告訴學生們,做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衝」,自己就要「震蕩」。
  • 趙忠祥因病逝世 在北京世紀壇醫院與世長辭
    網易娛樂專稿1月16日報導 趙忠祥之子趙方證實,趙忠祥去年年底就醫發現癌症擴散,今日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網易娛樂獨家獲悉,趙忠祥繫於北京世紀壇醫院與世長辭。趙忠祥兒子證實父親去世 享年78歲趙忠祥之子趙方證實,趙忠祥今日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趙忠祥去年年底就醫發現癌症擴散。趙忠祥離世 妻子在病榻邊陪他走完最後一程1月16日,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因病去世,享年78歲。趙忠祥之子趙方在公開聲明中表示,趙忠祥離世前,妻子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趙忠祥安詳離世。
  • 多少淚目,星辰璀璨,趙忠祥、謝園、鄭文昆,2020離開的明星們
    (深度策劃,未經許可搬運轉載,必究責任)2020年我們真的過得心酸,而我們卻又迎來了這2020年終。在今年,有太多我們記住的瞬間,更有太多的離去。那麼在2020年,娛樂圈中又有哪些人離開了銀幕,離開了我們呢?可能我們不記得他是誰,但要說起他的影視作品,我們總是記憶猶新;可能我們忘卻了他的作品是什麼,但要看到這熟悉的臉龐,仿佛一切都回到了過去。
  • 郎景和院士談子宮頸癌的防治策略(節選)
    2020年11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加速消除子宮頸癌全球戰略》,這標誌著全世界194個國家首次共同承諾消除一種癌症。婦產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名譽主任郎景和教授在子宮頸癌的防治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指導了中國防治策略的制定。
  •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是從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 BRCA1 基因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以降低患癌風險開始的。2018年,歌手鄧紫棋發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檢測,所幸測試結果是陰性。
  • 腫瘤專家告誡:舌頭有這一異常,多半體內長腫瘤了!
    吃燙食——易患食管癌和胃癌;常熬夜——夜晚的光線會減少抑制腫瘤生成的褪黑激素,擾亂正常作息、幹擾免疫系統,從而加大患癌機率;憋小便——尿液中的毒素在膀胱停留不斷刺激膀胱壁,可能誘發膀胱癌;高密度脂蛋白過低——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於
  • 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普及腫瘤防治知識 聚焦前沿學術交流
    本次大會以「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匯集院士、專家、學者,共同圍繞腫瘤領域的最新觀點、進展和未來趨勢,進行深度探討。在大會舉行之際,人民健康對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教授進行採訪,邀請他就會議的概況和亮點進行簡要介紹。
  • 趙忠祥今早去世,多次主持春晚還有動物世界,被他磁性的聲音感染
    讓人們徹底的記住他,而且他年輕的時候長得非常的帥,是很多人的青春偶像。1991年趙忠祥與倪萍的共同合作,也造就了舞臺上不可超越的經典。在很多觀眾心中,趙忠祥與倪萍的搭檔堪稱經典。從簡歷上看,現趙忠祥絕對是現在中央電視臺主持界的老前輩了。畢竟能夠主持十二次春節晚會,陪同國家領導人國事訪問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職業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