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人民網為近日來頻出假新聞的現象出聲。在傳媒視線欄目以醒目大標題「資訊平臺」戰國時代」拿什麼拯救你,新聞烏龍?」以編者按對5月20日的《新華社最新消息,中美貿易戰停火!止戰!》的消息進行闢謠,稱其系2018年舊聞,並對發布虛假新聞行為予以譴責。並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交平臺去中心化的傳播機制讓公眾表達權得到擴大,各大網站為了搶佔先機,片面追求搶發的效率,缺少審核機制,滋生了不實信息和假新聞。從名人去世如劉德華、洪金寶,到小瀋陽到劉潤發,甚至2016年江西九江地震重大消息。導致各大新聞客戶端大量跟風推送。國家地震網也第一時間發布聲明闢謠。這些烏龍新聞現象的背後,都是博人眼球,獲取巨大流量,增加點擊率,利益驅動炮製出來的假新聞。
前幾天,在網上瘋傳關於貴州威寧一座大山深處傳出「龍吟」的視頻,引發大量民眾成群結隊湧向當地聚集圍觀。據當地部門請來專家調查核實,當地宣傳部稱,經鳥類專家初步認定,不明聲源系一種名叫黃腳三趾鶉的鳥類發出,網上流傳的「虎嘯龍吟」是原版視頻的聲音被替換成了老虎叫聲。為此檢察院以網絡造謠案件介入。畢節市公安局稱是網民劉某江、虎某江、陳某丹、張某等人為博取關注,將事發地視頻杜撰添加虎叫」「狼嚎」等文字內容在多個平臺傳播,鳥叫聲被包裝成「虎嘯龍吟」,利用網民的獵奇心理,博取關注,關引發網民圍觀,用炒作方式收穫大量流量,獲取巨額利益。
針對這種造假新聞現象,中國記協書記處原書記 顧勇華認為,此次商業資訊APP集體推發假新聞主要有三點原因:
1、把關人專業水準不夠,誤把舊聞當新聞;
2、迷信權威,沒有找到消息的原始出處進行驗證;
3、蹭中美貿易戰的熱點,蹭出假新聞。
在一些重大事件和特殊節點,平臺的把關人更要有警惕感,對待敏感信息不能迷信權威,要求證再求證。
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評委、高級記者 王羲之
求真是新聞報導常識,不論主流非主流媒體都應遵循真實性第一的原則。要做到求真,至少要做到如下三點:
一是任何報導,記者要深入採訪,儘量多地佔有一手素材。
二是主動向報導對象求證,把報導發給對方看,聽取意見。
三是如果出現意見或事實相左的情形,一定要請第三方發表意見。
這類假新聞現象在國外也是屢見不鮮,讓人深惡痛切,採取執法手段來打擊假。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會通過了《反假新聞法》。按照該法,任何惡意製造、傳播、轉發假新聞的人,最高可被判6年監禁並處以最高50萬林吉特(約合81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德國
德國被,對社交網絡平臺內容實施最嚴格監管。稱為「全球傳播界對網絡最不友好的國家」《信息自由和傳播服務法》《民法典》《信息自由法》《公共秩序法》》《刑法典》等法律法規都被明確適用於網際網路,可直接用於網絡謠言治理。
新加坡
新加坡國會通過《防止網絡虛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法案》規定,不遵守法案的網絡平臺最高可被罰款100萬新元(1新元約合5元人民幣),惡意散播假信息的個人可被判處最高罰款10萬新元(約50萬人民幣)的和最長10年監禁。
總結,各大資訊平臺應結合數億網民,經常開展新媒體的素質教育活動,提高網民對新聞創作的素質,提升廣大網民甄別和防範假新聞的免疫能力。徹底從根本上讓大家認識新聞的真實性永遠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