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ASE)年會第二次技術分會13日在位於北京的航天城航天員中心舉行。近百名全球各國的航天員聚在一起交流載人航天的經驗與未來發展。本次會議的主講人之一是曾作為國際空間站站長的亞洲第一人、日本航天員若田光一,他在會上詳細講述他在空間站生活工作的見聞感受,無論衣食住行、還是發射返回過程的感受都對計劃2022年建成空間站的中國具有一定借鑑意義。
若田光一2013年底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並於2014年擔任兩個月空間站站長,是首位日籍國際空間站站長。《環球時報》記者在會場發現,若田光一可以講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語,很有親和力,他的演講是本場偏重技術和專業交流的會議中唯一一場笑聲不斷的。據若田光一介紹,他與另兩名航天員於2013年乘坐俄羅斯的飛船出發,當時發射非常順利,基本上沒有什麼感覺就起飛了。到達空間站的飛行時間比預定時間要短。整個飛行過程非常平穩舒適。在完成對接進入空間站之後,那裡有來自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的航天員。他們還曾在太空中進行了一個象徵性的火炬接力。之後他們還發射了超小型衛星,那個衛星尺寸大概在10釐米×10釐米左右。
他在空間站中進行了大量科學實驗,比如觀察黃瓜在太空中的生長狀態。測試微重力環境下的物體表面張力,這樣的實驗只能在其他航天員睡覺的時候進行,因為任何一點聲音都會對實驗產生影響,這個過程中要儘量避免人員走動,如需要上廁所,必須走得非常慢。他們還會實驗伽馬射線對於蚊子的幼卵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除了工作,航天員在空間站中還要堅持進行身體鍛鍊。比如騎自行車、臥推等訓練,當然這些運動都要依靠電子設備產生的抵抗力來達到鍛鍊效果。若田還開玩笑說,在太空中吃多少東西,都不用考慮減肥。若田表示,非常享受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生活,比如他喜歡在空間站中一個人打壘球,這在地球基本上是超人才能完成的動作,但在太空中變得非常容易,當他從一側擊完球後,就迅速飛到另一側將球打回來,之後他再飛過去輕鬆地將球接住。他還在空間站中練習遊泳動作,甚至模擬猴子的樣子上躥下跳。他還透露了一個國際空間站上的「保留項目」,那就是當你靜止在艙內時,用力揮舞你的小臂,當動作停下來時,你的身體就會發生旋轉。若田表示,這次飛行之後,他身體恢復得非常快,可能與這些練習有關。
若田光一還講述了他們在空間站中的食品。太空食品大都是抽乾水分後存放在一個真空袋裡。在他現場播放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他將一袋草莓幹對準一根管子,注入液體後就成為類似糖漿的食品,據他說很美味。若田介紹稱,水也都是循環使用的,人體排出的尿液經過淨化處理後可直接飲用,也就是將「昨天的咖啡變成今天的咖啡」,他補充說,不過你所喝的是誰的尿就不得而知了。全場一片大笑。
若田光一在國際空間站中還非常注意宣傳本國文化。他介紹稱,在2014年新年那天,他還曾在空間站中進行書法創作。他說,在太空中寫毛筆字的最大好處就是用多少墨,紙也不會洇。《環球時報》記者在聽到這裡時,非常受觸動,在全人類關注的太空項目中,航天員就如同所在國軟實力的最佳宣傳員,若田在國際空間站不斷嘗試推廣日本文化的做法值得借鑑。
一位名叫謝爾蓋的俄羅斯航天員的講話也引發與會者的關注。他的專業是核物理,曾經多次參與俄羅斯的太空任務。他表示,目前很多人都在強調技術以保障飛行器與人員的安全。但他認為這是不夠的,未來在更大規模的長時間飛行任務中,應該在乘組人員中選派深諳心理學、社會學以及哲學等學科的專業人員,因為在空間站這個封閉的環境中,成員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甚至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何協調這些人的關係,以保障航天員之間、航天員與地面人員之間的溝通順暢。這個話題對於將要進行第三批航天員選拔的中國來說,非常值得思考。
在本次會議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80歲的俄羅斯國寶級功勳航天員、人類太空出艙行走第一人列昂諾夫當天身穿花格襯衣、戴著超大墨鏡,一進會場就引起轟動,人們爭相與老人合影,無論西方還是東方的航天員都對列昂諾夫充滿敬仰之情,他很願意與各國航天人士交流,這種國際化的姿態體現了航天大國的自信。《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中國的多名航天員在茶歇時,與外方航天員交流時,也很少需要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