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6:循環與躍遷——萬物運動的形式

2020-12-05 大國世界觀

天道6:循環與躍遷——萬物運動的形式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易·繫辭下》

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粒子都在自旋,也就是隨著時間變化在空間內不停的轉動,為什麼粒子會自旋?目前的物理學並沒有太搞清楚,因為這涉及到能量、質量、空間和時間的本質問題,一種解釋是自旋是時空膨脹的拉扯效應引起的。無論原因是什麼,所有粒子都在自旋,也就是轉動,是粒子的基本屬性。

當粒子結合形成一個更大的物質結構時,會損失一部分自旋,變成互相之間的「繞轉」,這個過程遵守角動量守恆定律,這時粒子們會像在冰面上跳舞的一群人,每個粒子一邊自轉,一邊繞轉。

「一邊自轉,一邊繞轉」,這樣的規律會在基本粒子組成原子、原子組成更大的物質結構,這樣的結構遞進過程中不斷重複,在大到行星、恆星、星系和星系組團這樣的超級大結構中依然可見,支配了宇宙內所有物體的一切運動。比如,我們的地球,就是一邊自轉,一邊繞太陽公轉,而太陽,一邊自轉,一邊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而銀河系和附近的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等本星系群內的星系,又在一邊自轉,一邊互相繞轉。當繞轉的物體數多於2個時,互相之間的繞轉會非常的複雜,複雜到難以預測。劉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說《三體》裡的三體星系,就是互相繞轉的3顆恆星,生活在三體星系的一顆行星上的三體人,無法預測天空的三顆「太陽」何時升起又何時落下,無奈之下才決定移民地球,因此產生了三體人與地球人的衝突。

自轉與繞轉這樣的簡單運動,在複雜系統內,由於多個子結構的相互影響,會演變為高度有序的運動形式,比如同步、集體共振或定向輸送等。譬如生物體,一個簡單的單細胞,其內部的能量流動和與外部的能量物質交換,是高度有序的,也正是因為這種有序,才形成了細胞。很難想像這樣的高度複雜高度有序的運動形式,最底層卻是粒子的簡單的自旋運動,真是讓人匪夷所思,但這就是宇宙的事實,當前以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突變論等為首的系統科學,已經揭開了這個奧秘的冰山一角。

無論是自轉還是繞轉,都是一種時空內的循環往復運動,比如,地球的自轉,體現為一天天的日升日落的重複,地球的公轉,體現為四季交替的年輪。在如生物體和社會結構這樣的複雜系統內,其運動形式會更為複雜,但依然逃不過循環,即系統會不斷的在若干種狀態間重複。

萬物總在循環變化,這是萬物運動的方式。地球的自轉,是一種循環,公轉同樣也是,大氣層的大氣環流,是一種循環,海洋的洋流,是一種循環,生物體的生生滅滅代代相傳,也是一種循環,動物們的生存活動,就是在其本能驅動下的日復一日的循環。

這種循環,也可以理解為物質這種大量基本粒子組成的有序結構的一種振蕩,即結構體在自己的某個穩態附近的波動。根據耗散結構的漲落理論,這種振蕩,有可能隨著外部能量的輸入,或者結構內部的子結構的變化,而被破壞掉,此時系統會跳躍到另一個穩態,然後在新的穩態附近繼續波動,從外部看就是系統發生了變化,我們把這種變化稱為躍遷,躍遷體現為系統的突變,一般從時間上來講,突變只佔據結構生存周期的一小部分,系統大部分時間是在做循環運動。躍遷後系統會在新的穩態附近繼續振蕩,也就是開始新的循環。躍遷一般需要有外部物質或能量的輸入,在循環態,是系統對外部能量需求較少的一種狀態。

我們人的生活,也遵循這樣的循環規律。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候,生活都是在一遍一遍、一天一天的重複,很多人很享受這種重複,因為這種可預測的重複給人提供了很多安全感,需要更少的能量就可以維持。相反,如果我們想提升自己,無論是賺更多的錢,考一個證書,還是提高學歷,都需要我們脫離當前的循環狀態,躍遷到另一個新的循環態,在新狀態上繼續重複。這種躍遷就需要我們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循環論的宇宙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特色,這一點與西方的直線論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差異體現在很多方面,紀年方式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現在使用的公元紀年方式,是數字式的累計紀年,公元0年為西方基督教的耶穌誕辰那一年,然後過一年加一,今年是2019年,假設耶穌活到現在,就是2019歲。這種方式給人一種心理暗示:事物是直線發展的,而這種直線論也容易造成人的焦慮,即如果人感覺自己一直不變,就意味著被歲月拋棄。中國傳統的紀年方式是天幹地支+皇帝年號,天幹地支是典型的循環紀年,六十年一個循環。循環論給人一種安全感,就是用不著折騰,折騰來折騰去,還是會回到原點,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人更容易知足,對人生有一種淡然超脫的態度。中華文明能延續幾千年不間斷,跟這種循環論的宇宙觀有很大關係,因為它恰好契合了宇宙萬物的規律。

中華文明的這種循環論宇宙觀,與易經有莫大的關係。易經首先認定事物是循環變化的,八個卦,就是把事物的連續變化狀態粗略劃分成了8種(當然劃分更多如10、12或16也可以,8數字中等,人腦容易處理),也就是任何事物的狀態變化,可以看做是在自己的8種狀態之間的跳變。兩個事物,A和B,各自有自己的8種狀態,這樣當AB相互作用時,AB一共可能存在的狀態就是8*8=64種,這就是易經64卦的來歷。每一種組合,即卦象,表徵AB的一種存在的狀態,當前狀態與其他狀態之間的變換,會存在一定的規律,這就是易經能夠用於算卦的原因。對於易經,本人道行還太淺,待日後精進,再與大家嘮嘮。這裡只提出一點:易經是基於萬物循環論的

循環是萬物運動的規律,佔據了事物存在周期的大部分時間,我們應養成用循環論這樣的觀點來看待身邊事物,而不是西方文化的直線論。

相關焦點

  • 《天道》關於社會階層躍遷的「道理」精神躍遷比物質躍遷難度大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窮富之間的差距,以及社會發展背後的邏輯,無非人性在名利場、功利場、世俗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其實在電視劇《天道》,社會階層詩金字塔式的,丁元英屬於金字塔上遊的人,而王廟村村民和葉馮劉屬於社會最底層。而歐陽雪、肖亞文、芮小丹,屬於小資產階級或者工薪階層。
  • 第一章第九節-天道統一
    掌信息,掌天道;得信息,得天下。萬物有信,萬物有道;天之有信,天道可知。知行有限,信則無限;知行無限,信則有限。本處指萬物的存在、運動、特徵、規律、屬性等,以及表現這些存在、運動、特徵、規律、屬性等所有形式或狀態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尤其是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繫形式。
  • 《天道》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天道》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背後邏輯有三個層次:第一、做人做事要本著客觀規律(外部因素)第二、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主觀因素)第三、懂得剎車的智慧,知道萬物變化,對立統一規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道理。
  • 萬物皆動;宇宙運動能量的來源及宇宙運動的六種形式
    宇宙萬物皆動。「運動和「變化」才是宇宙的客觀本質,而「平衡」和「靜止」則都是很主觀、短暫的認知。宇宙運動的能量主要來自三塊:第一,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動能。第二,宇宙物質、暗物質,暗能量之間的引力和斥力,導致宇宙中的天體在永不停息的運動。
  • 電子躍遷,是電子的量子糾纏運動嗎?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是由分孑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繞核運轉的電子組成的,電子在原子運轉是分層次的,每一層屬於電子的能量級,而電子的躍遷是因為,環境改變原子的內引力既對電子的束縛力,而促使電子的自由度增強,就掙脫本軌道而升遷到外層軌道,而電子在任何軌道的運行速度應都是一樣的
  •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物候學定位機理
    古代曆法學和中醫學運氣學說中都是遵從「吉禮從左向右旋轉,順應天道,以利國本」,然而現代人知道其中原理者卻寥寥無幾,現在講解「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原理如下:其一,視周期曆法模型:地球自西向東旋轉,站在地球上的人向上觀察日月視周期運動就出現自動向西的運動就是「天道尚左,
  • 京東拍拍二手發布「萬物新生」計劃 組建循環經濟「朋友圈」
    8月22日,京東拍拍二手在北京召開了「萬物新生計劃——拍拍二手循環經濟研討會」。利樂、寶潔、蒙牛、薈聚、外交官集團、愉悅家紡、茵曼、愛華仕運動用品、好瓶、熊電、Texwood、HKBEEMAX、奧北加入了京東拍拍二手「萬物新生」計劃。
  •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往復循環,生生不息——輪迴的終極
    萬事皆有法,緣起皆有因,因果的循環,掌握萬物。道家:天人合一。或如人界化神修士、大衍神君,抑或如仙界呼延道人,這種能看透生死,逍遙自在,皆是道家思想,當然,「道」作為凡人的核心,也體現在各個方面,「道,非常道也」,修仙者們修仙,也是為了走上自己的「大道」。法家:嚴刑峻法,令行禁止。或如仙界天庭,魔域夜陽王朝等勢力,都是以「法」來掌控天下。
  • 人應思真思誠而與天道相通
    先人認為,天地在造就萬物的同時,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賦予了萬物。 這種生生不已的內在力量,使萬物生機盎然,競相成長。 「道」是萬物之源、生命之源,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揭示出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要遵從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運行規律。
  • 變化莫測的世事下,你不得不了解的天道規則(深刻)
    所謂「萬化生乎身」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人必須要遵循天道規則,才能更好地抓緊生命,享受美好人生天道至靜至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至靜,靜極而動生,天地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轉變化,整個宇宙的循環往復,都是「道」的作用表現,道至靜而能至性,用中無性,性中無用,大象無形確統管萬物而不紊。
  • 《天道》作者豆豆為什麼低調又神秘,薛丁格的貓嗎?
    很顯然《天道》的出現顛覆了普通人的認知,我們觀念中的天道恐怖如斯,西方有救世主,東方也有,從文化、哲學、宗教而言,人類為了永恆編織一個又一個謊言,但是我們以為我們信仰的是真理。實事求是,見相非相難嗎?我們都喜歡大讀書的生活,以為我們很體面,我們失去的是自己的初心和本真,我們並不快樂,我們想成為城市的主人,但是階層躍遷的我們看到的卻是,後面還有無數的套娃,幾乎沒有物質可以填滿人生的空虛,我們要扒拉靈魂,也要扒拉銅板。每個人都在學會控制自己的人性和情緒以及情感,感性和理性都讓我們恐懼,一種怕背叛,一種怕被騙。
  • 五行是萬物之象,其相生相剋循環,上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陰陽誕生於太極,即太極產生陰陽,陰陽生四幅圖像,四幅圖像生成八幅八卦圖,八幅八卦圖生成八幅八卦圖,並再生出384個卦圖,每個字融匯貫通構成了萬物的形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陰陽有八個八卦圖,而沒有五個元素什麼事,那麼為什麼《易經》中有五個元素呢?重要嗎?我們要確定的第一件事是他很重要。
  • 自發輻射出來的光頻率γ,由發生躍遷的兩能級間之能量差所決定
    基態是粒子能量最平衡最穩定的狀態,從高級回到低能級去的過程稱為躍遷,躍遷時釋放的能量即輻射。躍遷的形式有以下幾種:自發躍遷 不受外界能量的影響,只是由於原子內部運動規律所導致的躍遷稱為自發躍遷。這種躍遷釋放能量的形式又有兩種:一種是變為熱運動釋放能量,叫做無輻射躍遷;另一種是以光的形式將能量輻射出來,叫做自發輻射躍遷(圖4-26-5)。
  • 在一定的能量範圍,粒子在躍遷附近的運動,極易產生不穩定性!
    一種類型的不穩定性發生在加速粒子通過圓形機器平均能量達到其轉換值時,轉折點發生在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繞環旋轉時,即使它們並不都攜帶相同的能量,事實上它們表現出一定的能量範圍,粒子在躍遷能量附近的特定運動使它們極易產生集體不穩定性,這些特殊的不穩定性被觀察了幾十年,但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
  • 老子天道觀念的哲學意義與《道德經》一書的宗旨
    在老子看來,道是天地萬物的原因,是天地萬物之所以為是的本原,可以說沒有道就沒有天地萬物的存在,所以道對於天地萬物而言可以言長言大,可以看作是天地萬物的「主宰」或「統治者」,但是天道是無為的,它的無為性在於它生有天地萬物而不生有自身,它是天地萬物之為是的原因卻不是它自身的原因,所以對於天地萬物而言,道「長而不宰,為而不恃,功而不居。」
  • 耶魯大學觀察到量子躍遷動搖了哥本哈根詮釋?量子躍遷本質探索
    (3.6.2)(3.6.2)就是自轉體的逃逸速度公式。這裡,在V逃=√(V0^2- V1^2)=√2gd (3.6.2)中,逃逸速度是一個變量,而牛頓引力定律推導式V逃=√2gR是常數,只有當 d=R時,兩者才等同,顯然,(3.6.2)式適用更為準確和廣泛。
  • 高維意識:宇宙的律動、萬物的律動、你的律動
    在其內的萬事萬物也都在擴張,或者說、因為萬事萬物的膨脹與擴張,宇宙被不斷地撐開了、一直在膨脹中。觀其微、知其大;見其外、了其內。如果你知曉神聖幾何的話,你便會知道所有的規律存在於萬事萬物。宇宙、星系、星星、社會、家庭、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在遵循著這樣的脈動。佛家常說、成住壞空。抬頭望天、日升月落;歲月輪轉、四季交替。
  • 小師父新品上市|螞蟻雖小,奇力無窮;大千世界,萬物有靈
    小師父原創設計珠寶,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微觀萬物,細品生活,用珠寶藝術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螞蟻力量吊牌 /設計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這種能量爆發的時候可以克服一切困難,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合力做一件事的時候,便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奇蹟!螞蟻很小但力量很大,眾人拾柴火焰高!
  • 「黃方程」與「多聲子躍遷理論」
    在這一背景下,我就想到從理論物理的觀點看,這類問題應可以概括為具有普遍形式的理論方程。為此,一方面要考慮光學振動的動力學包含長程庫侖作用的特點,其振動的恢復力既依賴於光學位移又依賴於宏觀電場。另一方面則要知道決定宏觀電場的電極化,它同樣也是既依賴於光學位移又依賴於宏觀電場。這就可以用一對唯象的方程來描述正負粒子的相互運動。並列出了一對對應以上兩方面的線性唯象方程。
  • 對量子躍遷的解釋
    那麼如何理解量子躍遷。我們知道原子由兩部分組成。即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核外電子在外層空間作環繞運動。由於物體的運動遵循德布羅意波。特別是速度大的物體其振動更加大。所以我們形象地將核外電子的運動說成電子云。當原子受到外界加熱時,電子云運動加劇,電子運動速度變大,電子向高能級躍遷。同時電子對介質碰撞的頻率和速度加大。原子先是發熱,而後發光。至於光子的頻率由電子碰撞時的狀態和介質自身質量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