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九節-天道統一

2020-10-18 宋斌與自然之道
        點擊上方 "
宋斌與自然之道
可以訂閱我

9

天道統一


質者,萬物之原、宇宙之實。

故天道之本在質,有質有物,無質無物,無物無道

由質而能,能者,相互之用、變化之動力

故天道之在能,無能無無行無道;千機萬化,其能異。

故質能者,天道之所存。掌質能,成天人;得質能,無不能。

質能各異,萬物各異;質能類同,天道大同。

質之變,續序。

時無限,無始終,無絕對,故必間。

故有時有間,知萬物之變。

質之存,形態。

空無界,無內外,無大小,故必間。

故有空有間,知萬物之存。

故時空者,天道之所依。掌時空,掌萬界;得時空,得自由。

信者,象息,萬物之性。

信之猶道,無所不在,唯知之,不知不存。

信之猶德,無所不容,唯循之,不循不行。

信之猶能,無所不為,唯用之,不用不成。

故知信者,知萬物,得信者,得萬物。

故信者,天道之所示。掌信息,掌天道;得信息,得天下。

萬物有信,萬物有道;天之有信,天道可知。

知行有限,信則無限;知行無限,信則有限。

天道自然,萬物生息;有無相生,陰陽互化,五行生剋,時空輪迴。

萬界之大,從一而始;天地之行,以一而終,皆自然。

宇宙同源,萬物同大道同理;自然包容,萬物互聯,天人呼應。

質能時空信,宇宙全息,大同如一,大道歸一,天道統一,自然為一。


質,中文繁體字」,從貝斦zhì)聲,古人認為「斦」是砧板,從貝,與財富有關。本義為抵押,以……作質,後引申義為物質、物體。

本節的質是物質的意思,也是事物的本體、本原、本質,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任何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區別都在於其內在本質特性,即質是由事物的內在特殊矛盾決定的。

物質不是事物,但事物的質與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某物之所以是某物,是由於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質。事物的質通過事物的屬性表現出來並為人們所認識。同一種質,在不同條件下與不同的事物相聯繫,就表現出不同的屬性,事物的質並非事物各種屬性的簡單相加,而是它們的有機統一,所以認識事物的質是認識的基礎。

在中國哲學中,質這一範疇還有其他兩種含義,一是與形相對,指事物內部的質;二是與文相對,指人內在的道德修養或作品的內容,亦指質樸的藝術風格。

物質按其存在、發展及形態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能量類物質,如光、磁場、電場等,是最原始的物質。

第二類是時空類物質,如黑白洞、無數多維時空、異度時空。

第三類是形象類的物質,如大自然中的萬物,人們一般所認識的是第三類物質,它們通常呈固體、液體或氣體的形態;佔有一定空間或具有一定質量的東西;可以以視覺、嗅覺及各種觸覺感覺到的東西。

在哲學上物質是個抽象的概念,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為客觀實在性,它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物質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而物質的具體形態則可以被創造、改變和消滅。物質具有永恆性,不生不滅,只不過是具體形態發生變化而已;世界上的事物又是具體的,依物質的具體形態而言,任何事物又是有生有滅的。世界上各種事物的存在與消亡,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

質量守恆定律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於1756年最早發現。拉瓦錫通過大量定量試驗,發現了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就叫做質量守恆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即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任何變化包括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都不能消除物質,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原有形態或結構,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

物質的質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也就是說物質可以轉變為能量,能量也可以轉變為物質。這一現象並不意味著物質會被消滅,而是物質的質量轉變成能量而產生另一種運動形式。所以20世紀以後,這一定律發展成為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合稱質能守恆定律。

能,金文字形象熊形,本義熊,引申為傳說中的一種像熊的獸。因熊力大無窮、皮糙骨堅,再引申為強大的能力、力量。

能,在本節中是能量的意思,指事物由本身質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以及由此能量而產生的功或力、場,或促使事物運動變化或者相互作用的能力。

能量是物質運動轉換的量度,簡稱能。世界萬物是不斷運動的,在物質的一切屬性中,運動是最基本的屬性,其他屬性都是運動的具體表現,而運動屬性的本源來自於物質的能量。

人體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同理,任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都必須要能量,也要消耗能量。現代物理學已明確了質量與能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即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E=MC²

能量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質的不同運動形式可分為機械能、化學能、熱能、電能、輻射能、核能、光能、潮汐能等。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通過物理效應或化學反應而相互轉化。各種場也具有能量,它們都是物質在不同維度所表現出來的物質屬性。物質的運動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能量是一切運動著的物質的共同特性。

一個物體所含的總能量奠基於其總質量,能量同質量一樣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滅。在所有能量轉換的過程中,總能量保持不變,原因在於總系統的能量是在各系統間做能量的轉移,當從某個系統間損失能量,必定會有另一個系統得到這損失的能量,導致失去和獲得達成平衡,所以總能量不改變。

即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能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可以應用於任何一個孤立系統。

從物理、化學到地質、生物,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原子核內部,只要有能量轉化,就一定服從能量守恆的規律。從日常生活到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這一規律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類對各種能量,如煤、石油等燃料以及水能、風能、核能等的利用,都是通過能量轉化來實現的。

所以,在整個大自然系統中,所有的物質與能量是守恆的,質能守恆定律是人們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中華先哲們認為宇宙由時空構成,劉安《淮南子》曰:「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時,中文繁體字」,從日寺聲,從日與時間有關,本義為季度、季節,引申為時間,有年代、時期及當前、現在等含義;又是法定計量單位中的時間單位,為一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舊時的計時單位為一晝夜的十二分之一。

時間是人根據物質運動來劃分的,不是本來就有的,宇宙中的時是沒有間的。物質運動需要耗費時,但是如果不把時分割成間,我們的思維就無法識別時,我們之所以能思考,是因為思維能對物質世界命名,物為實,思為虛,思命物以虛名,為思所用。沒有進行分割過的時,無法被命名,無法進行區分,只有分割成時間後,才能被思維所用,因為分割後可以命名了。

所以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很多時候人類時間的確定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

如我們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運動過程劃分為一年,地球自轉一圈的運動過程劃分為一日,這樣的劃分便於思維使用數字符號來計算。如果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絕對不會以地球的運動過程來劃分。所以,時間不過是人類為了便於思維思考這個宇宙,而對物質運動進行的一種劃分,是人定的規則,而並非什麼自然規則。間是人為的劃分,怎麼分都可以。

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所以時間的概念是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規律的結果。在古代中國,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輪迴,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時間的概念涵蓋了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運動,用來描述一切運動過程的統一屬性,這就是時的內涵。

由於古代人們研究的問題基本都是宏觀的、粗獷的、慢節奏的,所以只重視了時的問題,後來因為研究快速的、瞬時性的對象需要,補充進了間的概念。於是,時間便涵蓋了運動過程的連續狀態和瞬時狀態,其內涵得到了最後的豐富和完善,時間一詞也就最後定型了。

物質及其運動與時間並存,只要物質及其運動存在,時間就有意義。

空間,中文古字」,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大、小(體積與形狀)表現出來。

空間是與時間相應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存在形式,兩者密不可分。空實際上也沒有間,間只不過是對事物存在的具體描述而已。

空間是一個相對概念,構成事物的抽象概念,事物參照於空間而存在;同時使事物具有了變化性,即因為空間存在事物才可以發生變化。空間是沒有能量的事物,即當事物能產生變化時,變化產生的能量已經和阻礙的能量相互抵消。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從奇點爆炸之後,宇宙的狀態由初始的「一」分裂開來,從而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運動狀態等差異,物與物的位置差異度量稱之為空間,變化的過程則由時間度量。

空間有宇宙空間 、網絡空間、思想空間、數字空間、物理空間等等,都屬空間範疇

空間是物體存在、運動的(有限或無限的)場所,即區域範圍,後來逐漸成了一個抽象的概念,即參照於類似空間的存在,如網絡空間,心靈空間。

從廣義上講,空間使事物具有了變化性,即因為空間的存在,所以事物才可以發生變化。

經典物理學的解釋:宇宙中物質實體之外的部分稱為空間。

相對物理學的解釋:宇宙物質實體運動所發生的部分稱為空間。

航天術語:外層空間簡稱空間、外空或太空

數學術語:空間是指一種具有特殊性質及一些額外結構的集合。

網際網路上:指盛放文件、信息的地方。

文學上:代表目標事物的概念範圍,例如:活動空間,生長空間,想像空間,精神空間。

信,中文古字「」,從人從言,原意為言必由衷。本處指萬物的存在、運動、特徵、規律、屬性等,以及表現這些存在、運動、特徵、規律、屬性等所有形式或狀態的一切內容。

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尤其是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繫形式。

信息作為科學術語最早出現在哈特萊於1928年撰寫的《 信息傳輸》一文中。20世紀40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農給出了信息的明確定義,此後許多研究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給出了不同的定義。

具有代表意義的表述如下:

信息奠基人香農認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這一定義被人們看作是經典性定義並加以引用。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認為「信息是人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使這種適應反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互相交換內容和名稱」,它也被作為經典性定義加以引用。

經濟管理學家認為「信息是提供決策的有效數據」。

我國著名的信息學專家鍾義信教授認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運動狀態,以這種方式或狀態直接或間接的表述」。

事實上,信息是對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的運動狀態和變化的反映,是客觀事物之間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表徵,表現的是客觀事物運動狀態和變化的實質內容,反應的是事物內部屬性、狀態、結構、相互聯繫以及與外部環境的互動關係,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人類只有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萬物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的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

鍾義信還指出,信息不同於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外殼,信息是消息的內核;信息不同於信號,信號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是信號所載荷的內容;信息不同於數據,數據是記錄信息的一種形式,同樣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圖像來表述;信息還不同於情報和知識。

鍾先生關於信息即事物運動狀態與方式這個定義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僅能涵蓋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還可以通過引入約束條件轉換為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

什麼是天道?天道就是關於宇宙、天地及萬物最基礎的反映、最本質的屬性、最普遍的規律。

本書中的萬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對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質客體,大到宇宙萬物與未知世界、小到萬物個體與人體自身,以及他們的各種狀態與運動變化的規律;同時本書的萬物還包括各種社會形態、制度、文化、知識、信息等客觀存在,以及主觀世界的精神現象。

探求萬物的本源,必然要從構成萬物最基本的物質開始,由物質的存在而有能量的存在,正因為能量的存在,所以才有萬物的運動以及變化;正因為有萬物的運動及變化,才有時間、空間的存在;正因為萬物的存在、能量的作用以及萬物在時空中的運動與變化都可以通過種種方式變現出來,才可以被人類接收、認知並掌握、利用,這就是信息的作用。

本書不是哲學專著,也不刻意探討物理學術問題,本書僅對萬物構成、認知及運行規律做普遍性與常識性的初步探索,所以本書不對物質、能量及時空等做深入的探討,作者本人也不具備深入探討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只是嘗試性以此作為認知萬物、了解世界普遍規律的途徑,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內容。

宇宙浩瀚,質能互化、時空變幻、信息更新。在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人類對於物質、能量及時空的認識,所得到的信息都不完備,同時也不存在問題,只不過有些問題一時沒有被發現而已。人類對於萬物與世界的認識,正是這樣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地深化著 

事實上,人類對萬物的所有探索,最後都落足於信息上。信息不僅是了解、傳播、感知、運用的內容,一切的存在與運動、變化就是信息,包括可以認知的,也包括沒有被認知的。也就是說,信息是創建宇宙萬物最基本的萬能單位,信息還是宇宙中最為常態的存在,具有最強大的能量,並超越了時空而存在,只不過對信息存在、物質、能量及時空的認識、理解、掌握及運用,取決於人類的發展水平與進化程度而已。

構成世界的物質、能量與時空,這些所有的不可分割的客觀存在,歸根結底都體現在一系列的信息上,這些信息都會系統的表現為萬物本身存在的狀態以及運動變化、相互作用等各種現象及規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信息就是天道,就是有關萬物存在與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

由於宇宙天地及萬物都是由「一」這個最初的本源自然而然的發展變化而來,所以宇宙天地萬物都有相同的最初本源,所以組成它們的物質、能量必然相同或者相似,由此組成的宇宙天地萬物在連續時空中運動與變化及其所表現出來的信息,其基本的特徵、規律、屬性等必然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比如物質的原子結構、運行規律與整個宇宙的結構、運行規律大致相似,人類與萬物尤其是大自然複雜結構的高等生物,其結構與運行規律也大致相似,宇宙與人體一般,都具有複雜的相似或相近的生命運行規律等。

同理,其他星界的高等生物,既然在共同的宇宙中,必然與人類有諸多的相似性,但是因為生活在不同的星界與時空能場中,也必定有極大的不同。

所以整個宇宙、天地、萬物全息統一,它們的規律、特徵、結構、屬性等都可以歸結於自然之道這一涵蓋一切的大道之中。

相關焦點

  • 【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六章第十節
    》第三章第七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四章第一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四章第二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四章第三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四章第四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四章第五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四章第六節        【中英對照
  • 第九章 直線相關與回歸--第一節 直線相關
    相關與回歸的種類較多,本章所涉及的只是其中最簡單的直線相關與直線回歸,簡稱相關與回歸。   相關與回歸即有區別又有聯繫,表達事物或現象間的在數量方面相互關係的密切程度用相關係數;說明一變量依另一變量的消長而變動的規律用回歸方程。現先介紹相關,再介紹回歸。
  •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1.了解人類對地球是球體形狀的認識過程,會用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幫助人們認識地球的模型;2.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能準確區分經緯線,理解經緯線的特點;3.學會在地球儀和地圖上正確判讀經度和緯度,初步認識經緯網。
  • 第八章 方差分析--第一節 方差分析的意義
    第八章 方差分析 第一節 方差分析的意義   在第七章我們已介紹了兩個樣本均數相比較的顯著性檢驗方法。如果相互比較的組超過兩個,為同時解決幾個均數的比較問題,通常使用方差分析法。
  • 提多書第一章逐節解釋
    提多書共三章:第一章講到「堅守主道的工作」第二章講到「堅守主道的原則」第三章講到「堅守主道的責任」我首先和家人分享提多書第一章「「堅守主道的工作」(1:1/16節)我們逐節解釋。經上說:「 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哈2:14節。
  • 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說課稿
    2016全國特崗教師計劃招聘7萬人,各地特崗招考公告在陸續發布中,面試是特崗教師考試必不可少的環節,特崗面試中基本上都會考到說課,為了幫助廣大特崗考生更加自如的準備說課,中公講師特整理了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說課稿,希望能對考生在備戰說課面試上有所幫助!
  • 第七章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第七章第一節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4-03-14 10:06:57 [標籤:第七章 分析 人類 活動 破壞 生態環境 實例]說兩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19
  • 《分子與細胞》第二章第一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學設計
    本節內容是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中的第一節的內容,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內容。本節內容是第二章的內容基礎,為本章後續的小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學習基礎。本小節的內容與初中生物的內容相比,比較複雜、抽象。
  • 【谷一伴讀】第十一章 第三節 熱敏成像技術#3月14日#
    第一章 第二節 骨關節系統#1月7日#【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三節 呼吸系統#1月8日#【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四節 消化系統#1月9日#【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五節 脈管系統#1月10日#【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六節 泌尿與生殖系統#1月11日#【谷一伴讀】第一章 第七節 神經系統#1月12日#
  • 第十一章 遺傳病的防治--第一節 優生學
    第十一章 遺傳病的防治   降低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實行計劃生育的主要要求。積極採取優生措施,貫徹優生法規,努力防治遺傳病,則是達到上述目標必由之路。
  • 第一章 蛋白質化學--第一節 蛋白質分子的組成
    第一章 蛋白質化學(Chemistry of Protein)   蛋白質(Protein)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成份。在人體內蛋白質的含量很多,約佔人體固體成分的45%,它的分布很廣,幾乎所有的器官組織都含蛋白質,並且它又與所有的生命活動密切聯繫。
  • 第九節 臭蟲
    第九節 臭蟲   臭蟲俗稱壁蝨,屬半翅目、臭蟲科。蟲體呈寬扁的卵圓形、紅褐色,無翅,但有明顯的翅基。生長繁殖在人居室、床榻,嗜吸人血的臭蟲有2種,即臭蟲屬的溫帶臭蟲(Cimex lectularius)和熱帶臭蟲(Cimex hemipterus)。兩者形態和生活史均相似。
  • [小說]《鬼神降臨》第一章第2節
    DNF小說 《鬼神降臨》第一章-永恆之路第②節-第一次接觸-噩夢㈡月7歲那年,他的父親劍魂雅爾拉特參加了一個舞會,月也一起去了。進場時,很多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月。
  • 跟著高老師學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認識生物 1. 觀察 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2. 調查 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1. 生物的生活 需要營養 (P4) (1) 綠色植物通過 ________ 製造 ________ 。營養方式為自養。
  • 2021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結構
    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結構1. 主量子數n:原子核外的電子云是分層排布的 ,電子殼層可用主量子數表示。n=2 的能量狀態稱為第一激發態,n= 3 的能量狀態稱為第二激發態14.
  • 《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第二節教材問題及課後練習答案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認識生物第二節 調查周圍環境中的生物
  • 第十章 休克--第一節 休克的概念
    第十章 休克   休克(Shock)是平時和戰時一種常見的而嚴重的病理過程,是醫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一旦發生如未能及早發現,採取積極的正確的治療措施,將貽誤生命,造成嚴重後果。為了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對休克的發生機理及其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應有比較深入的理解。
  • 《脊柱裂與我的生活》第一章~灰色的童年,第一節~童年的生活
    第一章-灰色的童年第一節- 童年的生活童年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多麼的快樂,多麼的幸福,童年是最美好的時光,童年可以在父母面前撒嬌,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打鬧,一起玩耍,一起奔跑,童年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我的童年恰恰失去了童年那些應有的快樂和美好
  • 聖經雅各書第四章五節,何解?
    (雅各書 4章5 節)我們從這段經文中不難看出,主的弟兄雅各是用責備的口吻在責備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人。不單單這節經文,整卷經文都是在責備。責備是為了彰顯神的公義。——如經上所記:你責備人的時候,顯為公義;被人議論的時候,可以得勝。
  • 第十章第一節《浮力》知識點詳解及典型例題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難點一、浮力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是液(氣)體。本節內容在中考中的地位浮力的基本概念,什麼是浮力、浮力產生的原因以及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均是本節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習本章的基礎。本章在力學部分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內容難學、涉及計算題多,所佔分值高,並經常與壓強和其他知識點相結合以壓軸題形式出現在中考試卷中。為此,從本節入手,為本章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尤為重要。本節主要知識點有浮力的基本概念和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