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殺死了對愛滋免疫的男人

2021-01-17 青年參考
什麼殺死了對愛滋免疫的男人

作者 傑西·格林 譯者 溫莎 《 青年參考 》( 2014年09月24日   35 版)

    年近30的史蒂夫·克羅恩

    傑裡·格瑞(左)與史蒂夫·克羅恩

    克羅恩坐在家中的工作室裡。攝於克羅恩死前一年。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9月18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在伊波拉病毒肆虐的國家,絕望的患者們開始在黑市尋求康復者的血液。

    人們相信這種恢復期血清含有抗體,在可靠藥物出現前能為病人爭得一絲希望。對此,世衛組織表示「尚不確定康復者血液中的抗體能否治癒或阻止該病,還需要更多研究」。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通過黑市買賣血液很可能引發其他通過血液傳播的疾病,比如至今未能攻克的愛滋病。

    這世上有極少數的人,終生得以從愛滋病中免疫,美國人史蒂夫·克羅恩便是如此。特殊的體質令他深感疑惑、幸運、失落,當他過世,美國媒體爭相發布訃告——永遠不會患上愛滋病的人選擇了自絕生命。《紐約客》雜誌最近的報導稱,大多數媒體猜測,是身邊人相繼死去的內疚感令他選擇了死亡,但真實的原因可能再也無法揭曉。

    「永遠患不上愛滋病的人,在66歲自殺」

    史蒂夫·克羅恩看上去幾乎是亢奮的,單子上有一大串事情等著他去做。他將自己的畫作送到倫敦的朋友家中,回來後又馬不停蹄地回復了一堆郵件,沒有表現出任何消極情緒。

    克羅恩把一切都準備妥當,他將銀行帳戶和密碼製成表格,反覆核對。之後,他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了句號。

    66年來,他做過時間最長,也是最樂在其中的工作就是美國福爾多公司的校對員。這項工作不僅可以在家中完成,對一絲不苟的人而言,還能帶來莫名的滿足感。2013年8月15日,他將校對的最後一份手稿送到蘭登書屋的大樓。

    或許你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見過他:看上去還不錯的紐約同性戀者,年紀很大但不顯老態,身材壯碩而不肥胖,1米82的個子,藍眼睛,右手無名指上戴著金戒指。他總像個大忙人,有做不完的工作。

    實際上,他是自由職業者,未婚。更重要的是,他是「倖存者」,他的存在具有特別的意義。

    媒體爭相發布克羅恩的訃告,五花八門的訃告中有很多錯誤,但有一點是正確的——他並未死於愛滋病,這也正是他得到訃告的原因。在自殺後,《紐約每日新聞》報以「永遠患不上愛滋病的人,在66歲自殺」為題進行了報導;《洛杉磯時報》則刊文稱,「對愛滋免疫的人,並未免於悲劇結局」。

    這是不爭的事實:克羅恩是地球上少數身體能忽略愛滋病毒的人。可以確定的是,他曾感染過愛滋病毒,並因此在一年中備受煎熬,等待死亡來臨,但身體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曾瘋狂地想要找出原因,為此諮詢了一個又一個醫生,乞求別人研究他的身體。

    終於有人這麼做了,偉大的發現也隨之而來:基因突變令他逃過一劫,他的特殊體質促進了治療愛滋病藥物的研發。克羅恩成了幫助人們遠離病痛和死亡的英雄。

    然而,在送走校對的稿件、摘下戒指、付清帳單、捐了款、處理了所有細節問題後,他在2013年8月24日自殺了。

    什麼是倖存者,難道這意味著更大的絕望?

    如同大多數藝術家,克羅恩才華橫溢,放蕩不羈。從高中起,他就熱衷於時尚,會在周六從清晨逛到黃昏,流連於每間商店和書屋。他房裡貼滿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明信片。

    隨著見識增長,他的口味越來越重,上世紀60年代初生活在城市近郊的少年,幾乎沒人和他一樣在看《瑪特欣評論》——同性戀革命的早期刊物。雙親都是自由主義者,沒人告訴他這麼做不好,即使有,克羅恩也不會聽他們的。

    克羅恩對自己的外表和生活質量都很有追求,但凡事要求完美的缺點,就是會頻繁遭遇失望。在威斯康星大學結束第一年的學習後,他參加了馬丁·路德·金的遊行,後來乾脆輟學。

    度過了一段迷茫混亂的生活,克羅恩開始在藝術中解放自己。為維持生計,他在《商業周刊》擔任編輯,作為回報,雜誌在1976年將其作品列入投資推薦名單,如沒有這回事,他的畫基本賣不掉,因為定價太高了。近30歲時,他變得小有名氣。

    1979年1月,32歲的克羅恩與傑裡·格瑞在派對中相遇。「他看上去很瘦,但滿身肌肉,像個體操運動員。」克羅恩在未完成的回憶錄中寫道,「我以為他是阿拉伯王子。」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並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經過「相思刻骨」的異地戀後,他們在洛杉磯開了Eats餐廳。朋友回憶說,「克羅恩比任何時候都快樂,他認為自己找到了『靈魂伴侶』。」他們的照片掛在餐館中,留著鬍子、穿緊身T恤的兩人緊挨在一起,充滿愛意。當時誰也沒有預料到,悲劇即將來臨。

    傑裡生病了。起初看上去像感冒,並不值得擔心。1981年的美國,甚至還沒出現愛滋病這個詞,更談不上流行。醫生對傑裡的診斷是「無原因的發燒」。一年後,傑裡病情加重,瞎了一隻眼睛,身上還出現病變的卡波西肉瘤。克羅恩充滿悲傷和恐懼地看著曾經英俊的愛人瞬間衰老成了60歲。

    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傑裡,從醫學世家出身的他相信人定勝天,愛人可以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戰勝病魔。但最終沒能實現,35歲的傑裡死於「病毒性肺炎」,死亡證明上的婚姻狀況一欄寫著「未婚」。

    自那以後,克羅恩幾乎不再畫人像了,他在那個時期的畫作《鸚鵡花園》中全是大塊的黑色,沒有鸚鵡,也沒有花園。

    此後10年間,Eats餐廳照片牆上的一大半人都過世了,陪伴克羅恩度過人生最快樂歲月的朋友所剩無幾。總的算來,克羅恩朋友圈中有大約70人死於愛滋病,唯獨他一直活著,這讓他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懷疑是朋友的死亡延續了他的生命。

    不斷的死亡和悼念活動快把他逼瘋了。家人常常發現他處在關機狀態,說些奇怪的話,比如「傷口需要時間,如果還有時間」。後來,克羅恩的母親也去世了,傷痛欲絕的他帶上了母親的金色婚戒。他告訴同父異母的妹妹,從沒想過自己比母親活得還要長。

    克羅恩為什麼選擇自殺,人們不得而知,家人也為此感到困惑。但他過世後的幾乎每篇訃告裡都提到了「內疚」這個詞。人們說,倖存者自殺往往是內疚引起的。

    「德爾塔32」令克羅恩對愛滋病毒免疫

    「這是種挑釁。」網絡評論中有人無法理解克羅恩的自殺,「如果他在乎別人,就會努力活著,幫助找到治癒他人的方法。」但事實上,克羅恩曾為愛滋病患者而四處奔波。

    1994年,在威廉·帕克斯頓博士從他體內抽走血開始研究前,克羅恩花了幾年時間告訴那些願意聆聽的人,自己肯定擁有某種天然抗體。在家庭聚會上,他不斷勸說克羅恩家族的人去檢查身體。

    猜測很快得到了證實——哪怕比正常感染量大3000倍的愛滋病毒注射進CD4免疫細胞內,克羅恩仍然不被感染。謎題在兩年後解開了,世界各地約有0.1%的人與克羅恩相似,身上攜帶「德爾塔32」突變基因。

    正是由於這種基因的存在,他們的CD4細胞缺乏兩個表面受體,而愛滋病毒必須找到兩個表面受體中的一個,才能「解鎖」細胞、侵入人體。如果沒有這種被稱為CCR5的受體,愛滋病毒就只能在血液中徘徊,並在數小時後隨血液流動排出體外。

    這一發現影響巨大,對威廉工作的研究中心而言,能言善辯並且坦誠的克羅恩成了吸引眼球的完美工具。為了給研究籌集資金,克羅恩不斷重複著他和傑裡的故事,向人們訴說那死去的70個朋友。

    他用完美的表現和治癒的語言,令資助愛滋病研究成為當時慈善業的主流。「你的舉手之勞也許能救人於水火,這關係到數百萬人的健康和福祉。」克羅恩呼籲道。

    這並非誇大其詞的鼓吹性語言。了解CCR5的作用後,對抗愛滋病的藥物馬拉威若出現了。現在,它是治療愛滋病的標準藥品,類似的預防類藥物也已進入測試階段。

    儘管如此,克羅恩已看不到人類戰勝愛滋病的那一天。與他的大多數朋友不同,他自己選擇了死亡的方式。沒人知道,他堅持在母親身旁埋葬是否意味著想與她團聚,作為相信來生的人,他能否再與傑裡相遇,又能否再見到那些他愛過,但又先他而去的友人。

    被警察發現時,克羅恩躺在車中,將椅背傾斜,雙腳架在儀錶盤上,不遠處的教堂放著聖歌。他在微笑著。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9月18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在伊波拉病毒肆虐的國家,絕望的患者們開始在黑市尋求康復者的血液。

    人們相信這種恢復期血清含有抗體,在可靠藥物出現前能為病人爭得一絲希望。對此,世衛組織表示「尚不確定康復者血液中的抗體能否治癒或阻止該病,還需要更多研究」。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通過黑市買賣血液很可能引發其他通過血液傳播的疾病,比如至今未能攻克的愛滋病。

    這世上有極少數的人,終生得以從愛滋病中免疫,美國人史蒂夫·克羅恩便是如此。特殊的體質令他深感疑惑、幸運、失落,當他過世,美國媒體爭相發布訃告——永遠不會患上愛滋病的人選擇了自絕生命。《紐約客》雜誌最近的報導稱,大多數媒體猜測,是身邊人相繼死去的內疚感令他選擇了死亡,但真實的原因可能再也無法揭曉。

    「永遠患不上愛滋病的人,在66歲自殺」

    史蒂夫·克羅恩看上去幾乎是亢奮的,單子上有一大串事情等著他去做。他將自己的畫作送到倫敦的朋友家中,回來後又馬不停蹄地回復了一堆郵件,沒有表現出任何消極情緒。

    克羅恩把一切都準備妥當,他將銀行帳戶和密碼製成表格,反覆核對。之後,他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了句號。

    66年來,他做過時間最長,也是最樂在其中的工作就是美國福爾多公司的校對員。這項工作不僅可以在家中完成,對一絲不苟的人而言,還能帶來莫名的滿足感。2013年8月15日,他將校對的最後一份手稿送到蘭登書屋的大樓。

    或許你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見過他:看上去還不錯的紐約同性戀者,年紀很大但不顯老態,身材壯碩而不肥胖,1米82的個子,藍眼睛,右手無名指上戴著金戒指。他總像個大忙人,有做不完的工作。

    實際上,他是自由職業者,未婚。更重要的是,他是「倖存者」,他的存在具有特別的意義。

    媒體爭相發布克羅恩的訃告,五花八門的訃告中有很多錯誤,但有一點是正確的——他並未死於愛滋病,這也正是他得到訃告的原因。在自殺後,《紐約每日新聞》報以「永遠患不上愛滋病的人,在66歲自殺」為題進行了報導;《洛杉磯時報》則刊文稱,「對愛滋免疫的人,並未免於悲劇結局」。

    這是不爭的事實:克羅恩是地球上少數身體能忽略愛滋病毒的人。可以確定的是,他曾感染過愛滋病毒,並因此在一年中備受煎熬,等待死亡來臨,但身體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曾瘋狂地想要找出原因,為此諮詢了一個又一個醫生,乞求別人研究他的身體。

    終於有人這麼做了,偉大的發現也隨之而來:基因突變令他逃過一劫,他的特殊體質促進了治療愛滋病藥物的研發。克羅恩成了幫助人們遠離病痛和死亡的英雄。

    然而,在送走校對的稿件、摘下戒指、付清帳單、捐了款、處理了所有細節問題後,他在2013年8月24日自殺了。

    什麼是倖存者,難道這意味著更大的絕望?

    如同大多數藝術家,克羅恩才華橫溢,放蕩不羈。從高中起,他就熱衷於時尚,會在周六從清晨逛到黃昏,流連於每間商店和書屋。他房裡貼滿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明信片。

    隨著見識增長,他的口味越來越重,上世紀60年代初生活在城市近郊的少年,幾乎沒人和他一樣在看《瑪特欣評論》——同性戀革命的早期刊物。雙親都是自由主義者,沒人告訴他這麼做不好,即使有,克羅恩也不會聽他們的。

    克羅恩對自己的外表和生活質量都很有追求,但凡事要求完美的缺點,就是會頻繁遭遇失望。在威斯康星大學結束第一年的學習後,他參加了馬丁·路德·金的遊行,後來乾脆輟學。

    度過了一段迷茫混亂的生活,克羅恩開始在藝術中解放自己。為維持生計,他在《商業周刊》擔任編輯,作為回報,雜誌在1976年將其作品列入投資推薦名單,如沒有這回事,他的畫基本賣不掉,因為定價太高了。近30歲時,他變得小有名氣。

    1979年1月,32歲的克羅恩與傑裡·格瑞在派對中相遇。「他看上去很瘦,但滿身肌肉,像個體操運動員。」克羅恩在未完成的回憶錄中寫道,「我以為他是阿拉伯王子。」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並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經過「相思刻骨」的異地戀後,他們在洛杉磯開了Eats餐廳。朋友回憶說,「克羅恩比任何時候都快樂,他認為自己找到了『靈魂伴侶』。」他們的照片掛在餐館中,留著鬍子、穿緊身T恤的兩人緊挨在一起,充滿愛意。當時誰也沒有預料到,悲劇即將來臨。

    傑裡生病了。起初看上去像感冒,並不值得擔心。1981年的美國,甚至還沒出現愛滋病這個詞,更談不上流行。醫生對傑裡的診斷是「無原因的發燒」。一年後,傑裡病情加重,瞎了一隻眼睛,身上還出現病變的卡波西肉瘤。克羅恩充滿悲傷和恐懼地看著曾經英俊的愛人瞬間衰老成了60歲。

    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傑裡,從醫學世家出身的他相信人定勝天,愛人可以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戰勝病魔。但最終沒能實現,35歲的傑裡死於「病毒性肺炎」,死亡證明上的婚姻狀況一欄寫著「未婚」。

    自那以後,克羅恩幾乎不再畫人像了,他在那個時期的畫作《鸚鵡花園》中全是大塊的黑色,沒有鸚鵡,也沒有花園。

    此後10年間,Eats餐廳照片牆上的一大半人都過世了,陪伴克羅恩度過人生最快樂歲月的朋友所剩無幾。總的算來,克羅恩朋友圈中有大約70人死於愛滋病,唯獨他一直活著,這讓他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懷疑是朋友的死亡延續了他的生命。

    不斷的死亡和悼念活動快把他逼瘋了。家人常常發現他處在關機狀態,說些奇怪的話,比如「傷口需要時間,如果還有時間」。後來,克羅恩的母親也去世了,傷痛欲絕的他帶上了母親的金色婚戒。他告訴同父異母的妹妹,從沒想過自己比母親活得還要長。

    克羅恩為什麼選擇自殺,人們不得而知,家人也為此感到困惑。但他過世後的幾乎每篇訃告裡都提到了「內疚」這個詞。人們說,倖存者自殺往往是內疚引起的。

    「德爾塔32」令克羅恩對愛滋病毒免疫

    「這是種挑釁。」網絡評論中有人無法理解克羅恩的自殺,「如果他在乎別人,就會努力活著,幫助找到治癒他人的方法。」但事實上,克羅恩曾為愛滋病患者而四處奔波。

    1994年,在威廉·帕克斯頓博士從他體內抽走血開始研究前,克羅恩花了幾年時間告訴那些願意聆聽的人,自己肯定擁有某種天然抗體。在家庭聚會上,他不斷勸說克羅恩家族的人去檢查身體。

    猜測很快得到了證實——哪怕比正常感染量大3000倍的愛滋病毒注射進CD4免疫細胞內,克羅恩仍然不被感染。謎題在兩年後解開了,世界各地約有0.1%的人與克羅恩相似,身上攜帶「德爾塔32」突變基因。

    正是由於這種基因的存在,他們的CD4細胞缺乏兩個表面受體,而愛滋病毒必須找到兩個表面受體中的一個,才能「解鎖」細胞、侵入人體。如果沒有這種被稱為CCR5的受體,愛滋病毒就只能在血液中徘徊,並在數小時後隨血液流動排出體外。

    這一發現影響巨大,對威廉工作的研究中心而言,能言善辯並且坦誠的克羅恩成了吸引眼球的完美工具。為了給研究籌集資金,克羅恩不斷重複著他和傑裡的故事,向人們訴說那死去的70個朋友。

    他用完美的表現和治癒的語言,令資助愛滋病研究成為當時慈善業的主流。「你的舉手之勞也許能救人於水火,這關係到數百萬人的健康和福祉。」克羅恩呼籲道。

    這並非誇大其詞的鼓吹性語言。了解CCR5的作用後,對抗愛滋病的藥物馬拉威若出現了。現在,它是治療愛滋病的標準藥品,類似的預防類藥物也已進入測試階段。

    儘管如此,克羅恩已看不到人類戰勝愛滋病的那一天。與他的大多數朋友不同,他自己選擇了死亡的方式。沒人知道,他堅持在母親身旁埋葬是否意味著想與她團聚,作為相信來生的人,他能否再與傑裡相遇,又能否再見到那些他愛過,但又先他而去的友人。

    被警察發現時,克羅恩躺在車中,將椅背傾斜,雙腳架在儀錶盤上,不遠處的教堂放著聖歌。他在微笑著。

相關焦點

  • PLoS Pathogens:為什麼免疫系統不能殺死HIV病毒
    2014年7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CD8+T 細胞是我們的免疫系統的一種細胞,它能夠保護我們免受癌症和病毒的侵擾其中一些CD8+T 免疫細胞專門負責殺死感染HIV病毒的機體細胞。來自瑞典Karolinska 學院的研究者們和來自國外的同事首次得出為何這些細胞不能夠殺死感染HIV病毒細胞的結論。簡而言之,免疫系統的「智能鑰匙」還未打開所有到初始點的通路,即免疫系統還不能啟動CD8+T 細胞殺死感染HIV病毒的細胞。
  • 《愛滋女生日記》:記錄了一位女孩感染愛滋的真實經歷
    可是如果一個女孩不僅失戀了,還因為輕信男友而感染愛滋,面對這樣的現實,女孩所感受到的悲痛和壓力是雙倍的,甚至伴隨著絕望。01一部《愛滋女生日記》記錄了一位女孩感染愛滋的真實經歷,女孩敢於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與此同時,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告誡所有女孩子,一定要自愛,不要在無知的情況下失去了最高貴的健康。
  • 貓病特輯|貓愛滋
    上一篇文章更新了貓白血病的一些內容,今天我們再修訂一下貓愛滋。首先強調,貓愛滋並不是絕症,愛滋病貓咪治療養護得當,也可以達到正常貓咪的壽命,壽終正寢。本文目錄:1、什麼是貓愛滋病毒?2、病毒怎麼傳播?3、感染了貓愛滋病毒會怎樣?
  • 愛滋抗體陽性之殤「如感染愛滋,全額退款」
    而在6日凌晨,疑似涉事企業微博發布公告,並在公告中採用了「如果出現感染愛滋的情況我們會全額退款」這樣的極具爭議的語句,現該微博已經被註銷。翻閱中國醫藥財報中的文件,上海市食品藥物檢驗所在2018年10月12日籤發了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籤髮結論是「該批製品符合規定,建議予以籤發「。這批產品的批號為20180610Z,與網上流傳檢測出愛滋抗體陽性的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批號相同。這批產品共籤發了12226瓶。
  • 直接殺死癌細胞的食物,吃什麼能殺死癌細胞
    能夠殺死癌細胞或者抑制癌細胞的,只有化療藥物和放射線,即化療和放療。當然,都有相當厲害的副作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食物能夠確切有效的抗腫瘤,但是健康的飲食確實有防癌的作用。這話似乎有些矛盾,且聽福爸慢慢道來。
  • 「基因編輯嬰兒免疫愛滋」案件宣判 三研究人員被追究刑事責任
    2018年南方科大原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使用基因編輯技術「誕生」3名號稱先天免疫愛滋的嬰兒,引發全球譁然,日前法院宣判了這一案件,三名研究人員被追究刑責。2018年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南方科大副教授賀建奎領導的團隊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修改了嬰兒的CCR5基因,號稱先天性免疫愛滋病。
  • 愛滋病初期症狀要多久才會出現 愛滋早期症狀
    一旦患上愛滋病我們有的就是無窮無盡的恐慌,因為沒有什麼好方法能治療愛滋病,所以一聽到愛滋這兩個字很多人應該是頭皮發麻的。那麼愛滋病初期症狀要多久才會出現呢?愛滋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愛滋病並不是易感染就會發病的,這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還是比較漫長的,我們需要了解清楚,這樣才能更好的認識愛滋了解愛滋,不會太過於懼怕它。
  • 15歲男孩高燒不退,去醫院查出患愛滋,父親大罵自己不是人!
    聽了這個消息,小葉的父親大叫不可能,醫生問小葉最近有沒有什麼不良行為,這時葉爸忽然想到,在小葉13歲的時候 但是葉爸覺得正規醫院太貴,便領著兒子去了附近一家私人醫院進行輸血手術,雖然也花了不少錢,但是小葉的手術很成功,沒留下什麼後遺症,葉爸就沒管那麼多。
  • 普通驗血能查出愛滋病嗎 愛滋檢測有什麼方法
    愛滋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現代醫學中還沒有辦法去治癒愛滋。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預防。小編給大家講講普通驗血能查出愛滋病嗎、愛滋病怎麼檢查以及如何預防愛滋病,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2、到疾控中心做愛滋病檢測目前我國檢測愛滋病的方法主要分快速法(也就是愛滋病試紙檢測),另外一種是酶聯免疫法。愛滋病檢測多長時間出結果呢?一般也是快速法當天拿結果,酶聯法隔天或者更長時間,當然有些醫院效率慢,即便是使用愛滋病試紙檢測出結果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通常最遲不會超過1個星期。
  • 保護自己遠離愛滋!醫生解答愛滋病三大問
    HIV是一種極為細小的球形病毒,當它進入人體後主要寄生於免疫系統的CD4 T淋巴細胞內,並大量破壞該細胞,導致全身免疫力漸漸喪失,引起併發症而死亡。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傳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楊碧蓮為你介紹相關知識。感染HIV很快就會死嗎?答案:不會。
  • 神作《夜行動物》:理想主義的男人註定被現實的女人殺死
    蘇姍出身富有家庭,思想物質化,認為沒有錢就沒有一切,在這套價值觀裡,什麼愛情、親情、婚姻、高尚的精神狀態都不存在。託尼卻是一個理想主義,他認為愛情是可以超越物質和金錢的。蘇姍對託尼的想法嗤之以鼻,冷嘲熱諷,認為他就是現實中的螻蟻。但是,託尼很愛蘇姍,對於蘇姍的現實和苛責無能為力,漸漸感到絕望,兩人從此分道揚鑣。你以為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嗎?當然不是。
  • 23歲差點被愛滋「殺死」,26歲結婚生子,她一次次「逆襲」背後……
    「你知不知道有種病,叫愛滋?」6年前,那個男人對她說的這句話,曾如夢魘般縈繞在耳畔。那一年,紀明月23歲,這句話,甚至比她之前所有的不幸都來得絕望。   「我小學時,爸媽就離婚了,我判給了媽媽,但是她從來不管我。」這段塵封的記憶,紀明月不願過多提及,她只是戲謔自己是沒爸管、媽不管、自己也懶得管的「三不管」小孩。
  • 研究人員警告說:使用某些新冠疫苗會增加感染愛滋的風險
    研究人員寫道:「根據這些發現,我們擔心使用Ad5載體進行針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免疫接種,同樣會增加接種疫苗的男性感染HIV-1的風險。」。「HIV和新冠流行病對全球脆弱人群的影響都不成比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有效的SARS-CoV-2疫苗可以給有感染愛滋病毒風險的人群,這可能會增加他們獲得HIV-1的風險。」
  • 新警告 新冠病毒有愛滋免疫缺乏病毒加持 擊毀人體免疫系統
    (法廣RFI 小山)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聯合警告,新冠肺炎的病毒類似愛滋病的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會破壞保護身體免於遭有害病毒入侵的胸腺細胞
  • 《愛滋病》:對HIV的天生免疫源於特殊基因
    有助解釋為何有些人經常處於愛滋高危環境中卻從不會被感染 取決於擁有這兩個基因的「版本」的不同,他們或是能抵禦HIV感染,或是愛滋發展速度變慢。相關論文發表在《愛滋病》(AIDS)上。 領導此次研究的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的Nicole Bernard。研究人員比較了遭受愛滋病毒急性感染者和重複暴露於愛滋病毒卻未被感染者的遺傳資料。
  • 手機配件 + 15分鐘:愛滋梅毒檢測就這麼簡單
    智慧型手機是人類超級「處理器」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是重新設計它,讓它能夠作為醫療診斷工具還是十分有前景的領域。而最近,有一個偉大的想法,就是一款能在15分鐘之內進行感染病檢測的智慧型手機配件,該設備能夠檢測愛滋和梅毒兩種疾病,需要通過扎破手指取血來完成。隨著手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配件設備的發展也隨之而來。當中不少是用來作為醫療保健的工具方式。比如檢測耳朵感染的設備,提前獲取超聲波圖像的設備和檢測眼部健康的設備。
  • 儲存免疫細胞有備無患,是真的嗎?專家來給您捋一捋
    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會造成人體多個功能臟器的衰竭,醫生做的工作就是幫助病人將最難過的兩個星期「熬過去」,讓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新冠病毒。那麼什麼是免疫細胞,免疫細胞又有什麼用呢?四川省免疫細胞庫特別聯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研究室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石毓君,一起來給大家捋一捋。
  • 當身體出現3種變化,就要引起重視了,很有可能是「愛滋」找上門
    愛滋病是一種令人聞風喪膽的疾病,現在在社會中的傳播也越來越廣泛,由於愛滋病潛伏期可長達幾年,非常不容易被發現,而且目前並沒有能有效治療愛滋的藥物與方法,所以如果患上愛滋病,也只能採取一些緩解病情的措施,而能痊癒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在前期發現愛滋,及時用藥緩解病情防止其發展嚴重是非常重要的
  • 以三本書走入暴動:酷兒、謀殺與愛滋 | 石牆50年
    那時候,我覺得石牆並沒有給我帶來什麼影響。實際上,1969年的石牆暴動開創了同性戀解放和自由戀愛的新時代。但20年後,我只覺得石牆暴動是明顯被白人男同性戀主導的全球驕傲產業的開端,他們售賣著「欲望」這個概念:一個年輕的白人肌肉男,臉上掛著笑容跳舞,不在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當時我覺得這是很可悲的目標,我也不認為這有什麼政治意義。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
  • 每年3000名青年學生感染愛滋,大學生真的是中國愛滋的重災區嗎?
    按照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全國每年會有大約3000名青年學生(絕大多數是大學生)感染愛滋。這個數字還是很有衝擊力的。青年學生報告的新增病例確實近年增長較快,叢007年到2015年,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增長了近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