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眼淚」一詞來形容葡萄酒,意思就是說「會哭的葡萄酒才是好酒,因為它能夠哭出更多的酒淚。」
大家也就把這個說法信以為真,都把葡萄酒品質的好壞跟掛杯聯繫在一塊。
關於紅酒掛杯,其實就是掛壁,也叫酒腿 Wine legs,浪漫的法國人還叫做酒淚 tears of wine,就好像杯中紅酒在哭泣。那這些緊貼杯壁的淚滴真的是越多越好嗎?
稍微懂一些紅酒的都知道,一般品質不錯的紅酒,都會出現掛杯的現象。人們普遍認為,會掛杯的紅酒紙質好,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今天小編就重點來給大家說一下關於酒掛杯的一些小知識~~~
為什麼葡萄酒出現掛杯現象?
掛杯現象與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但葡萄酒和酒杯壁之間也有吸引力,如果酒和杯之間的吸引力大於酒液的表面張力,葡萄酒就會被酒杯壁吸引,也就是出現了看大家看到的掛杯。
掛杯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因素是酒精,由於酒精揮發的速度比水快,搖杯之後,酒精揮發,使得其濃度變低,表面張力增大。表面張力的差異會將酒液牽引上去以達到平衡,但被牽引上去的酒液無處可去,於是在杯壁上聚集,直至重力作用將其重新拉回杯中,於是掛杯就產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沒有空氣的作用,酒精就不會蒸發,掛杯也就不會產生。觀察一下一瓶未開瓶的酒,你會發現搖晃酒瓶也不會出現掛杯現象的。
什麼酒更容易出現掛杯現象?
上面提到酒精是產生掛杯現象的直接原因,但是除此之外,葡萄酒中的甘油和糖分也會影響掛杯的程度。這 3 種物質的含量越高,葡萄酒越容易出現掛杯。因為甘油和糖分含量越高,酒的質地就會越「黏稠」。想像一下把糖漿倒進杯子裡轉一轉,掛杯也會很厲害的。
甘油又是什麼?
甘油是葡萄酒發酵過程的副產物,它本身是無色無味的,但是會給葡萄酒增加濃稠、圓潤的質感,影響葡萄酒的酒體、質地和口感,還可以帶來一絲微微的甘甜口感。
甘油含量多的葡萄酒,喝起來會感覺「更有分量」,比如阿瑪羅尼(Amarone)葡萄酒就是甘油含量比較高的類型,酒液濃稠、口感有些甘甜,儘管它實際上含糖量其實很低。
另外,甜酒一般也更容易掛杯。一個是因為本身含糖量高,另外就是貴腐甜酒一般也含有更多的甘油,這是因為貴腐黴消化糖和酸,「排洩」出甘油,令酒的口感更加絲滑。
掛杯越多就代表品質越好?
答案是不一定的。
但有一點能確定的是:酒精濃度肯定較高。
紅酒掛杯的多少,只跟兩種物質有關——酒精度和糖分。而酒精度是影響紅酒掛杯的最直接因素。
酒精是個神奇的東西,具有很強的粘性。由於酒精的揮發速度要比水的揮發速度快,當酒精揮發後,酒杯內壁酒液的水分表面張力就會越來越高,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酒液就被拉扯成一道道的掛杯並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慢慢下滑。
所以,紅酒的掛杯程度不能直接反映出紅酒的品質優劣,「掛杯」是葡萄酒酒體成熟的正常表現。
現在我們知道了掛杯現象與紅酒品質好壞沒有必然聯繫,但嚴重的掛杯不僅影響紅酒的果香和口感,還會影響表面觀感。
所以,在釀造葡萄酒過程中會用到高密度的過濾器過濾掉酒中的沉澱物,以此減少紅酒的掛壁現象。可是這樣做不但會損失葡萄酒的口感和果香,還會過濾掉葡萄酒中豐富的營養物質。
另外,溫度也會對掛杯產生影響。通常來說,溫度在比較高的情況下會加速酒精的蒸發,也就會讓葡萄酒掛杯更明顯。
紅酒品質要如何分辨呢?
那既然掛杯不能直接判定酒品質的好壞,那是什麼決定呢?
紅酒經自然發酵釀造出來,葡萄汁含量最高,佔80%以上;其次是葡萄中的糖分自然發酵而成的酒精,佔比10%-30%。
除此之外,紅酒含有酒石酸、果膠、礦物質和單寧酸等超過1000種物質。雖然這些物質所佔的比例不高,卻是酒質優劣的決定性因素。
紅酒的品質應從香氣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口感的豐鬱性和均衡性、色澤的優雅性、餘韻的持續性等角度來判斷,而這些取決於酒精、殘糖、甘油、單寧、酸度和幹浸出物(Extract,除殘糖以外所有非揮發性精華物質)的平衡。
看到這裡,其實很多人都不懂怎麼區分什麼單寧,酸度等等,那我們要怎麼分辨呢?下面給出幾個大家可以簡單分辨的方法~~~
1.看酒莊和品牌
能在龐大的葡萄酒行業打出名聲,肯定要靠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營銷策略,此外,如果某些發展歷史較長,家族幾代相傳,或是產量較小的精品酒莊,又或是產區內的頂級名莊,影響力很大,這些酒莊的酒質會相對優秀且穩定,並有自己的風格,值得考慮。
2.看葡萄酒的酒標
除了酒莊和品牌,酒標涵蓋的信息還有很多,包括其名字、產區、年份、品種、級別等。有了這些基本信息,能大致判斷一款酒處於什麼位置。接下來就以大家熟知的法國酒為例做詳細說明。
3.看葡萄酒的評分
葡萄酒評分通常是酒評家對葡萄酒品質的一個整體評定。一些酒評家會專注研究品評某一領域或某一產區的葡萄酒,在該領域/產區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其評分在買酒時可作為重要參考依據。
好啦,這期的紅酒掛杯問題分享到這裡,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