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旺旺旺!人類最親密朋友「汪星人」的那些趣事
據《勞動報》,旺旺旺!狗年春節來了,作為人類最古老、最親密、最忠誠的朋友,「汪星人」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在十二生肖中,狗居第十一位,與十二地支中的「戌」相配。「戌」相當於晚上七點到九點。此時夜幕降臨,狗開始守夜,寓意「平安」。
但是你知道狗為啥那麼「懶」,總是愛睡覺?「狗鼻子」為啥那麼靈?它又有哪些「狐朋狗友」?上海科技館、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動物園等推出的春節科普活動大餐,將告訴你許多不知道的「汪星人」的趣事。
狗狗為什麼會成為人類最親密的朋友
狗是人類最為熟悉和喜愛的動物之一,也是人類最古老、最親密、最忠誠的朋友。考古學家通常認為,在馬、牛、羊、雞、狗、豕這六畜中,以狗馴養的歷史最為悠久。大約在15000年前,人類還沒學會耕作和定居的時候,它就開始伴其左右,從捕獵、放牧、拉雪橇,到看家護院、搜救傷員。正因為在長期馴化的過程中,人類對狗傾注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使得人們對於狗有著特殊的感情。它始終是人們身邊一位沉默的跟隨者,默默無聞,但總是能出現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已不斷有關於狗的發現。例如在距今7000~6500年前的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發現有狗的骨架;在河北省武安縣距今7000年前的磁山遺址,發現有狗頭骨的前半部和下頜骨,從其構造上來看,無疑屬於馴養成熟的狗,與它的祖先———狼相比,差異甚大。
在中國吉林榆樹縣周家油坊等地層中,即舊石器時代的更新世晚期,約在公元前2.6萬-公元前1萬年,發現了大量哺乳類化石,除人類化石之外,出現了家狗的頭骨「半化石」。雖然有人認為它屬於更新世動物化石,但更多的專家則認為它們是全新世或現代動物遺骸。這類遺骸可以表明中國東北地區的居民已開始將狗家化。中國東北的原初人類是蒙古通古斯族,因此有理由認為,東胡、戎、狄、肅慎的先民,首先馴養了狗,其中狗戎就是有名的養狗氏族。
最近,上海科技館正在舉辦2018狗年生肖特展「我的一天」,觀眾可以身臨其境進一步了解「人類最親密朋友」的秘密,比如它們的「讀心術」。
一天裡要睡14個小時
許多養狗的朋友會發現,自家狗狗常常沒事就趴著睡覺,有時候一睡就是好半天,好不容易醒來活動一會,又去趴著睡覺了,難道是狗狗特別懶嗎?
原來一天中,狗狗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睡覺,其中幼犬的睡眠時間約為12至18小時,而成年犬約14小時。與人類一樣,狗狗的睡眠也經歷兩種階段:快速眼動睡眠(REM)與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睡覺時,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周期性出現,對解除疲勞有很大的幫助。人類在睡眠中大約有20%的時間處於該階段,而狗狗卻只有10%,因此它們需要通過更久的休息來恢復精力。
一些細心的主人還發現,狗狗睡著後有時身體會顫抖,腿腳抽動,甩尾巴,甚至還會突然叫出聲來,這是它們在做夢嗎?
曾經有科學家研究過,其實大部分爬行動物不會做夢;而鳥類都會做夢,只不過大多數種類只做短暫的夢;針對各種哺乳動物來說,像狗狗、貓咪、老鼠、刺蝟等等,這些都是會做夢的。而且有的哺乳動物做夢還會比較頻繁。因此,狗狗也會像人類一樣「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它在睡夢中哼哼或者顫動,也許正是夢到與主人嬉戲玩耍呢。
可以分辨出200萬種氣味
隨著狗狗酣夢一場後醒來,它來到了最愛的廚房,這裡有它最愛的零食和早餐,隔著老遠它便聞到了香味。
都說狗鼻子靈,那麼到底有多靈呢?專家說,在狗鼻腔後部的嗅黏膜上約有2億多個嗅細胞,而人類只有約600萬個嗅細胞,可見狗鼻子比人鼻子靈敏了30多倍。
狗狗從鼻孔中間吸氣,由鼻孔側邊呼氣,呼和吸的通道不同,就不會影響對氣味的判斷。鼻子長度決定了嗅神經的數量,也決定了嗅覺的靈敏程度。一些受過訓練的工作犬,可以分辨出200萬種不同濃度的氣味。狗狗的超級鼻子可以辨別路途和方位,找尋獵物,辨別同類等等。
除了嗅覺,狗狗的聽覺也遠在人類之上。狗狗剛出生時因為耳道封閉什麼聲音也聽不見,直到兩周後耳道才慢慢打開,一個月後聽力就非常靈敏了。它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範圍比人類大2至3倍,偵測分辨聲音的距離是人類的4倍。狗狗的耳朵能夠確定聲源方位,俘獲聲波再傳送到大腦裡。在成長過程中,它慢慢學會過濾一些不想聽到的聲音,這樣就可以不受噪音幹擾。
不過狗狗的視覺卻不如人類。它的視網膜上只有2種視錐細胞,而人類有3種,因此能看到的顏色比人類少很多。不過它可以感知顏色亮度、對比度,導盲犬就是憑藉亮度來判斷紅綠燈的。此外,狗狗對運動物體的感知也比靜止的更加準確,它能感覺800米之外運動的物體,卻很難看清50米處的靜物。不同品種的狗,因為腦袋的差異,眼睛位置也有不同,對應的視野範圍也會不同。
催產素導致狗眼看人親
吃完早餐,就到了狗狗一天最興奮的「遛彎兒」時間,主人可以和狗狗一起玩遊戲,比如丟球與撿球、拔河遊戲等,來增進與狗狗的感情。
一些寵物狗在家不認地兒亂撒尿是一件很讓主人頭疼的事情。其實訓練狗狗上廁所並不是一件難事,狗狗剛到家幾周的訓練尤其重要,可以根據餵食情況來預測它需要方便的時間,定期帶它去戶外如廁。
之所以狗狗「聽話」,其實是因為它們擁有「讀心術」,人類和狗狗的相互凝視形成了催產素分泌的正反饋,正是這一反饋讓狗狗成了人類最好的朋友,而狼就沒有這個機制。催產素在主人和寵物狗之間起到的作用,和母親與幼兒關係中的作用非常相似,也正是這一機制讓狗狗成了人類最好的朋友。因此,催產素不但成為了人類愛意的紐帶,還創造了跨物種的情誼。
此外,通過給狗狗做核磁共振,科學家發現當它們聽到比較積極的聲音時,聽覺皮層附近一個腦區的激活狀態要比聽到不愉快聲音時強,這和人類聽覺皮層處理信息的方式相似,也因此它能聽出主人的情緒。
故事
忠誠守信,讓它的傳說代代流傳
自從狗成了人類的朋友,它就始終表現得忠誠效力,盡職守信,成為忠誠守信的象徵。在古今中外不少故事、傳說和語言中,這個朋友不僅佔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還頻頻成為真實事件的「主角」。
因神靈之氣被稱為天狗
狗有神靈之氣,這使中國古人想像出一些形象怪異的狗,稱之為「天狗」。古人認為日食、月食是天狗在作怪,古時中國民間有日食、月食時拿器具敲打來趕走天狗的風俗。
為了誇張狗的超凡脫俗,人們又將狗抬高到天上,天狗成為星名,謂天狗星或天狼星。民間傳說天狗會偷吃小兒,婦女衝犯了「天狗」,就不能懷孕,於是人們又創造出射天狗保平安的神話。
哮天犬是中國神話傳說中二郎神身邊的神獸,最早出現於幹寶《搜神記》中,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屢次助戰二郎神。據悉,哮天犬的原形是山東細犬,封神原著中形容它為短毛白色細腰之犬。中國細犬是中國古老的狩獵犬種,分為山東細犬和陝西細犬兩大類,距今已有千年的豢養歷史。後來狩獵犬的作用漸漸不明顯所以飼養的較少,導致許多純種細犬失傳。
有關「盤瓠」的傳說,更說明人對狗的重視。帝嚳高辛氏受到戎吳的侵犯時,懸賞徵集勇將,能取戎吳首領首級者,將以小女妻之。不想,卻有一條五色斑斕的巨犬「盤瓠」,首先取到戎吳首級。高辛氏小女挺身踐約,嫁給了盤瓠。從此,繁衍生息,家族興旺。這一傳說,至今仍在畲、瑤、苗、黎等少數民族地區流傳。
在人類生活中留下足跡
在上海科技館內,展館客廳牆上有四隻狗狗家族的榮譽成員,這些名犬成為真實事件的主角,在人類生活、發展中留下了足跡。
1957年11月3日,萊卡(原名Kudryavka)搭乘史波尼克二號成為首個繞地球軌道飛行的活體動物,為人類的太空飛行奠定了基礎。
科米特是一隻8歲的拉布拉多導盲犬。他為主人戴維當了7年「眼睛」。身患癌症的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恪盡職守,拼盡最後一絲力量,堅持將雙目失明的主人從伯明罕市送回哈德斯菲爾德市的家中,然後才虛脫倒地、咽下最後一口氣。
1917年,流浪的史塔比遇到了羅伯特康羅伊,此後跟著他的部隊開始在軍隊服役,先後經歷了17場戰鬥,擔綱警衛、搜救傷員,負責偵查、傳遞情報。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創造了卓越的功勳,且是唯一一隻經歷實戰晉升為中士的軍犬。
曾服役於南京市消防支隊的搜救犬沈虎,1歲時參與汶川地震搜救,救出15條生命。在汶川地震搜救中被刮傷了後腿,使它行走起來略微瘸拐。2016年,沈虎和訓導員沈鵬在同一天退伍。之後一年的時間裡,它跟著沈鵬一路遊歷,最終安家成都。
文學作品中的忠信象徵
而在中國漢語中,也有不少表現狗忠信不二的詞語:「犬馬之志」、「狗吠非主」等。「狗吠非主」出自《戰國策齊策六》的「蹠之狗吠堯,非貴蹠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比喻臣子各忠於自己的君主。
宋代陸遊《秋夜聞雨》詩:「驚回萬裡關河夢,滴碎孤臣犬馬心」,以「犬馬心」來比喻自己的報國之志。
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也是以狗喻人,來讚美忠義守誠的美德。
而「走狗」一詞原兼褒貶義,是從忠信不二引申出來的一種謙辭,表示對前人敬重之情。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因對明代詩人徐渭(號青藤)佩服得五體投地,就刻了一枚「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的印章。藝術大師齊白石也自稱走狗:「我願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現在的「走狗」一詞已經改變了原意,多指幫兇奴才。
狗和人類生活如此親近,由此還產生許多與之相關的成語。在這些成語中,有一些是讚頌狗的忠誠之德,是褒義的成語。但因為狗完全服從主人,有時主人做了壞事卻讓狗背上黑鍋。
在各種材料、各種方法創作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中都能見到狗的形象。例如木版年畫、剪紙、雕刻、泥塑、刺繡以及陶瓷器皿的裝飾紋樣、民居建築的裝飾紋樣中,都曾出現過狗。其頻繁出現的原因,自然在於狗與人的關係比其他家畜更為密切。
起源
一萬多年前來到人類居住地
狗狗的家族成員們長得不太一樣,不同犬種有著不同的特點,例如紐芬蘭犬最會遊泳,由於泳技出色現被用作海上救援;愛爾蘭獵狼犬是最高的狗,用後腳立起可達2.1米;松獅犬擁有最獨特的藍黑色舌頭;靈緹是短跑最快的狗,最高時速可達64公裡/小時;馬犬跳得最高,經過訓練後可以輕鬆越過3米高牆;吉娃娃則是最小的狗,體高只有15至23釐米。
上海動物園的專家告訴記者,儘管目前的犬有很多特性,但普遍認為家犬的祖先是一萬多年前尋找人類吃剩的食物而來到人類居住地的狼或類似狼的野生狗。犬與其他未經馴化的物種如鱷魚(歷經兩億年基本未進化)等不同,在短期內適應了各種各樣的氣候、文明和地理區域。
狗其實有很多「狐朋狗友」,它們同屬犬科,在動物分類上屬食肉目,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科,除了少數島嶼外,幾乎遍及陸生食肉類的全部分布範圍。現存的犬科家族有13屬34種動物,包括狼、豺、狐狸、貉等野生犬科動物及家犬。犬科家族下分三個亞科,犬亞科、藪犬亞科和狐亞科,代表3種最著名的犬科類群,即狼類、豺類和狐狸。
犬屬:犬科動物中較大的一屬,共有8種。包括犬、側紋胡狼、亞洲胡狼、叢林狼、狼、黑背胡狼、草原胡狼、紅狼。這些狼體型差異很大,毛皮的顏色也很多。
鬃狼屬;僅鬃狼一種。南美洲最大的犬科動物。目前數量稀少,受CITES1保護。野外生活中以巴西隨哈圖地區、叫「羅背拉」的狼果為食,偶爾也捕食一些小型嚙齒類動物,有「素食的狼」之稱。頸背部的一排黑色鬃毛,當情緒激動時會豎起來。
小耳犬屬:僅小耳犬一種,有犬類中最短小的耳朵,只有3至5釐米。有關它們的生活習性與繁殖情況,人們知之甚少。現在巴西和秘魯的一些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動物園裡進行飼養保護。
豺屬:僅豺一種。分布於西亞到中國、印度、印尼到爪哇。豺性情兇猛,先吃獵物內臟,進食迅速,會以吃的速度競爭食物,誰吃得快就可以吃得多,也經常找尋已被吃過的獵物殘骸充飢。被列入CITES2保護。
非洲野狗屬:僅非洲野狗一種。長有黑、白、土黃色的獨特斑紋。與眾不同的是,它缺失了前爪的拇趾,只有4趾。通常以十幾隻成群生活,群內有一隻是領導者,其餘夥伴地位平等。
藪犬屬:僅藪犬一種,是個遊泳健將。它們走路類似於蹲的姿勢是為了便於在濃密的森林裡狩獵。能很好的潛水和遊泳,像典型的水生動物。藪犬相當稀少,數量銳減,在它們生活的巴拿馬、哥倫比亞的北部特別受到威脅,被列入CITES1保護。
灰狐屬:有灰狐和加州灰狐2種。大多棲息於樹上,是爬樹能手,又叫攀樹狐。
大耳狐屬:僅大耳狐一種。有「昆蟲捕食者」的美名。性情溫和且膽小,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利用別的動物的巢穴,尤其常在土豚的洞穴中產仔。
食蟹狐屬:僅食蟹狐一種。食蟹狐並非以蟹為主食,在旱季以脊椎動物為主,也捕食螃蟹和昆蟲;雨季則主要以昆蟲和脊椎動物為主了,也吃少量水果與腐肉。
偽狐屬:是南美洲的特產,包括山狐、河狐、秘魯狐、阿根廷狐、高地狐5種。它們在樹下、灌木叢或石縫中作洞穴,基本夜行性。性情溫順,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各佔一半,然而卻被認為會捕食家畜而遭捕殺。阿根廷狐、山狐、河狐列入CITES2保護。
北極狐屬:僅北極狐一種,是最耐冷的狐。生活在北極靠近海岸的苔原地區和潮間帶。它們的食物包括海鳥、魚、北極兔、海豹等。當食物稀少時,北極狐會跟在北極熊的後面,找北極熊吃剩的食物。
赤狐屬:共有11種,是犬科中最大的一屬。雖為犬科動物,但在生活習性上與貓更相近。它們從不成群結夥,捕獵全靠它們的隱秘和狡猾。居地穴,夜間出沒搜尋鳥類、鼠類、兔等食物,這些食物通常被拖回洞穴中吃掉。阿富汗狐和草原狐受CITES2保護。赤狐是該屬最大的一種,也是分布最廣泛和食肉範圍最廣的一種,為狐類的代表。
貉屬:僅貉一種。長相像浣熊,人稱「長有狗腿的浣熊」。食性極廣,主食是青蛙,也吃貝殼類動物、昆蟲和水果。與其它犬科動物不同,貉會在巢內睡覺越冬,類似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