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宇宙演化分為5個紀元,最後一個紀元或許存在多個宇宙!
自從1930年代開始,我們就知道了宇宙在膨脹,大家以前都以為宇宙膨脹的速度會慢慢降下來,因為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相互吸引的,所以,宇宙膨脹的速度應該會逐漸慢下來,而如果是這樣,導致的結果將是宇宙會逐漸收縮,這種情況被稱為「大坍塌」,這會使得時間在很突然的情況下猛然停止。
-
恆星存在演化周期,如果恆星都熄滅了,宇宙會是什麼樣子?
恆星的確存在生命周期,如果時間足夠長,或許會有所有恆星都熄滅的一天吧!根據恆星演化理論,一顆恆星由星雲塌縮而來,恆星經歷主序星和紅巨星時期後,有可能演化為行星狀星雲,或者超新星爆炸後形成星雲,也會有部分質量轉變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
如何認識我們所處的宇宙?
但是,如果這根繩子封閉成個圈形,那麼它就相當於一根沒有邊界但是長度有限的線。不論蟲子沿著哪個方向爬,總會回到它原來的出發點。構成一個有限的,但是卻無邊界的宇宙。那麼在太空裡穿行的宇宙飛船沿著儘可能直的路線飛行的話,最終會返回地球。
-
當我們到達宇宙的盡頭時會是什麼樣?
眾所周知,我們所知的宇宙大約在138億年前隨著大爆炸的開始而誕生。從那個早期階段開始,我們的宇宙一直在按照物理定律進行膨脹、冷卻和引力作用。隨著宇宙的演化,我們通過了一系列重要的裡程碑,形成了我們今天觀測和居住的宇宙。138億年後,在我們本地超級星系團外圍一個不起眼的星系的外臂上,人類出現了。
-
我們所處的宇宙到底是幾維空間?
我們所處的宇宙到底是幾維空間?7月23日發表在《宇宙學與天體粒子物理學雜誌》(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宇宙有可能存在於三維空間外,但不太可能在大尺度上存在。研究發現,在大部分太空中,宇宙的運行方式很可能和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歷的是一樣的。這些結果也在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暗能量的神秘本質,暗能量是宇宙加速膨脹背後的神秘現象。
-
新研究發現直立人「最後一站」,人類如何從一條魚演化成智人?
我們都知道,宇宙已經產生了130多億年,「bang」的一聲,產生了130多億年的時間和空間,我們地球也誕生了40多億年。和宇宙的年齡、地球的年齡相比,人類非常地年輕。最早的人類大概在600多萬年前出現,我們現代人的直接祖先,大概在二三十萬年前才出現。所以和廣闊的時間來相比,人類時間非常短。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恐龍的崛起與統治根據已發現的恐龍化石看,最早的恐龍出現在三疊紀距今約2.3億年前,它就是生活在南美洲的小型肉食恐龍-始盜龍。它們的祖先應該是早期的二足掠食性動物。
-
137億年前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科學家們腦洞大開,提出了很多猜想
按理來講,我們完全可以將宇宙回溯到更加遙遠的過去,但是因為我們的物理學無法解釋宇宙在這個時間段的狀態,所以宇宙在「普朗克時代」最初的那個時間點所處的狀態,就成了現代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奇點。然而科學家們並未就此放棄,雖然沒有理論支持,但是我們可以猜啊,對不對?關於137億年前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科學家們腦洞大開,提出了很多猜想來試圖解釋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下面我們就挑幾個嚴肅點的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銀河系的形狀是扁平的,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不是也是扁平的呢?
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雲、星際塵埃等等各種類型的天體,而天體之間由於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而形成了不同層級的天體系統,其中包含地球的天體系統從小到大分別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和宇宙。
-
在我們所處的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比「銀河系」大?
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之中,它們相互吸引、相互繞轉,組成了不同層次的「天體系統」,以我們地球為例,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是極其複雜的,絕不僅僅我們熟悉的自轉和公轉那麼簡單,因為包含地球的天體系統從低級到高級,分別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以及宇宙,所以地球一方面在自轉和繞太陽公轉,同時我們也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運動,也在伴隨著總星系的運動而運動。
-
宇宙起源於何處?量子物理學家:意識創造萬物,包括我們這個宇宙
隨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認識,以及科學的不斷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意識到:宇宙一定不只有我們所處的這一個,在我們宇宙之外,一定還存在著其他諸多宇宙。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布萊登.卡特認為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宇宙的演化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強人擇原理,另一種是弱人擇原理。強人擇原理認為,宇宙的演化模型是早已擬定好的,如同編好的程序般,在演化的過程中是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的。
-
我們已經進入了宇宙最後的時代
我們可以把宇宙分成六個不同的時代,而我們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時代!如果我們用變量a定義可觀測視界,則:物質的能量密度將演化為1/a^3,因為密度只是質量除以體積,而質量可以通過E = mc^2很容易地轉化為能量,輻射的能量密度將演化為1/a^4,因為密度是粒子的數量除以體積,隨著宇宙的膨脹,每個光子的能量會拉伸,增加一個與物質相關的額外因子1/a,而暗能量是空間本身的一種屬性,所以它的能量密度保持不變(1/a^0)。
-
恆星死去後,宇宙會變得更加宜居?整個宇宙都會成為我們的花園!
當前罕見的怪異現象將會司空見慣,宇宙中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甚至會變得更多。為了了解恆星的未來,我們需要知道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恆星誕生在氣體和塵埃雲中,這些氣體的質量從幾十萬個太陽質量到百萬個太陽質量不等。今天銀河系中恆星的形成速率接近每年一個太陽質量,科學家估計1000億年後,恆星的形成速率將會降低至目前的1/10,而在億萬年後,這一速率會降低到1/100。
-
太陽最終會成為「白矮星」,地球會演化成什麼?行星也有壽命嗎?
太陽最終會成為「白矮星」,地球會演化成什麼?行星也有壽命嗎?我們知道宇宙當中的星體,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身能夠發光放熱的恆星,另一類則是自身不能發光放熱的恆星。在太陽系中,太陽就是一顆恆星,由於質量足夠大,內部啟動了熱核聚變反應;而其他圍繞太陽旋轉的星體,則都是行星,包括我們的地球在內。宇宙中的恆星通常都是有壽命的,而且通常恆星的質量越大,壽命就越短暫。我們的太陽是一顆質量比較小的黃矮星,大概能夠在宇宙中燃燒100億年左右,目前已經燃燒了接近50億年,度過了100的壽命。
-
黑洞演化跟宇宙誕生十分相似,難道我們生活的宇宙在一個黑洞中?
我們都知道,黑洞的質量是超級大的,它的引力也是強大到不可思議,宇宙中沒有天體能夠抵抗黑洞的吞噬,即使是恆星也不行。當天體或物質靠近黑洞的時候,被黑洞引力拉扯在其周圍會形成一個吸積盤。吸積盤中的物質越聚越多,它們之間相互摩擦會產生強大的能量,這些能量會向宇宙擴散,從而被我們觀測到。
-
多元宇宙真的存在嗎?看了科學家的解釋,我們會大開眼界
在探索宇宙的時候,很多科學家就會想,我們現在所處的宇宙是唯一的嗎?很多民科也嘗試著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以前我們的科技落後,認為地球是唯一的,太陽是唯一的,現在我們知道,宇宙中有無數像地球這樣的星球,那麼是否也有無數這樣相似的宇宙存在呢?隨著我們對宇宙探索的深入,科學家提出的觀點也越來越多。很多證據也越來越證明我們所處的宇宙很可能不是唯一的。
-
宇宙之初:大膨脹②宇宙膨脹時是什麼樣的?
如果你們所處的宇宙充滿了物質,那它將以時間三分之二的功率擴展,這時你們之間的距離為t2/3;如果你們所處的宇宙充滿了輻射,那它將像時間的平方根一樣膨脹,這時你們之間的距離是t1/2;但是,當你們所處的宇宙膨脹時,它的空間將呈指數增長,即e Ht(H是宇宙的膨脹率)。
-
宇宙之初:大膨脹②宇宙膨脹時是什麼樣的?
在它之前,有一個稱為「宇宙膨脹」的時期,它出現得更早,它為大爆炸的產生提供了初始條件。瘋狂的膨脹宇宙膨脹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與我們「可觀測的宇宙」完全不同的景象。想像你(是一個粒子)位於時空結構中的某個位置,你的對象(是另一個粒子)就在你身旁。現在,影響你們距離的唯一因素,是宇宙的膨脹。那麼,你們之間的距離會如何變化呢?
-
宇宙的死期被算出,科學家:最後一次超新星爆發,便是宇宙的末日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宇宙是廣袤空間和各類天體、物質所處的環境總稱,不過事實上,無論是宇宙的含義,還是上文中我們提到的宇宙起源,也都是一個非常晦澀難懂的問題,宇宙非常的複雜,它雖然看起來不過是一個物質世界,不過其中卻隱藏著無數的奧秘。
-
從宇宙的起源與演化解讀生命與疾病
吉姆·皮布爾斯的理論發現讓我們理解了宇宙在大爆炸後如何演化,而米歇爾·麥耶、迪迪埃·奎洛茲則在探索系外行星的過程中發現了地球的鄰居,他們的發現將永遠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生命新知》曾以宇宙的起源為線索,衍生出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類的起源,並沿著這條線索對生命、健康與疾病進行了解讀。現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