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高質量的睡眠,清晨時分火車把我從聖彼得堡帶到了莫斯科,莫斯科早上6點開始天亮,比聖彼得堡早半個小時。和聖彼得堡一樣,莫斯科的火車站也是以終點的名字命名,你想去哪座城市就去那座城市名字的火車站,對於遊客來說確實很方便。
下了火車走出聖彼得堡車站,看到周邊有五個地名的火車站,不用說,是分別開往俄羅斯五個城市的車站。不過俄羅斯火車站的檢票是在車廂口,不像國內的車站有候車室內的檢票臺。
今天的天氣陰沉,不過沒什麼好抱怨的,莫斯科冬天極少晴天。我夏天來莫斯科的時候出火車站看不到街上有多少行人,但現在可是冬天的早晨,6點多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經濟好的時候,俄羅斯人十點鐘上班五點半下班,現在經濟不好,貨幣還貶值一半,俄羅斯人就得勤快點了。很奇怪的是第一次到莫斯科就沒有陌生感,街上的建築、道路、顏色好像和我小時候蘇聯影片裡的一樣,基本上30年前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是莫斯科的溫度居然比在它西北邊的聖彼得堡還要寒冷,原因是聖彼得堡有海,海洋性氣候特徵更明顯一些,所以冬季溫度高一些。
總的說來莫斯科比聖彼得堡現代化,沒有那麼多傳統歐式建築。所以我根深蒂固地認為聖彼得堡是沙俄的代表,而莫斯科則是蘇聯的代表。
莫斯科市分10個區,面積是北京的十分之一多一點,1700平方公裡,外環有108公裡長,差不多相當於北京五環路的長度。莫斯科一共4000多條街道,比北京遙遠的1982年統計的6000多條要少很多,不過人家常住人口900多萬,流動人口200多萬,那點人口4000多條應該算大型城市了,在世界排名第六。
莫斯科有一個指標讓人佩服,就是高達45%的綠化面積,人均綠地44平方米,包括12個自然森林保護區,近100座佔地達2000公頃的大型公園和800座街心花園,郊區還有80多座森林環繞著這個綠色的城市。
如此讓人嫉妒的豐富自然資源導致的結果就是新鮮到虛假的空氣,尤其第一次在夏天來莫斯科的時候,我最喜歡幹的事兒就是呼吸,呼吸它那感覺都有點發甜的空氣。
記憶最深刻的是2015年6月16日那天,莫斯科下了小雨,給本來就清新的空氣額外添加了雨露的滋潤,嘴裡還冒出了哈氣,讓我這個剛從來自炎熱的北京的遊客有種仿佛進入天堂的錯覺。
當年法國總統薩科齊來到莫斯科訪問時就被這幅被綠色覆蓋的城市面貌所驚嘆,無獨有偶的是他的同胞前總統密特朗在來莫斯科的時候也說過一句話:「世界上許多城市裡有森林,而莫斯科是森林中的城市。」
想想吧,莫斯科得綠成什麼樣才能得到如此囂張的評價?更加無獨有偶的是,這兩位總統根本不認識的一個中國人也和他們有相同的觀點,這個中國人就是我——一個來自北京的混子。尤其密特朗的評價,我是更加贊同,並且還能把世界森林中的城市加上一個城市——西雅圖。
說到這裡不得不把莫斯科放大到整個俄羅斯感慨一下,俄羅斯不光有茂密的森林,其他自然資源也豐富到多餘的程度。這麼說吧,俄羅斯自然資源總儲備量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一個國家的自然資源佔了整個地球的五分之一以上,讓它成為世界上唯一自然資源幾乎能完全自給的國家。
最讓我驚奇的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不是沙特而是我現在腳踩著的俄羅斯!並且天然氣儲量還是世界第一,佔整個地球天然氣儲量的接近三分之一。如此豐厚的自然資源多到都快成累贅了,以致俄羅斯到今天暖氣、水、電(每度大約相當於零點幾分人民幣)還都不要錢。
與豐富自然資源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它的農牧業,蔬菜、肉類、水果基本都需要進口。俄羅斯人好像僅僅把石油、木材進行了產業化,其他資源就那麼扔在那兒連看都不帶看一眼的,以至於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都得依靠進口。
不開玩笑,在如此肥沃的土地之上連西紅柿都得進口,大白菜也是從中國進口,只有胡蘿蔔、洋蔥、土豆、圓白菜四種是土產。茄子冬天一公斤的售價居然合75元人民幣,導致飯店冬天都不敢賣茄子。
俄羅斯的餐廳消費都很高,中餐廳裡一盆西湖牛肉羹的價格是880盧布,一碗米飯也得40盧布,味道也還將就,不像美國東部的中餐廳,只有外國人才會承認那是中餐廳的中餐廳。
俄羅斯人喜歡的中餐有古老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都是必須帶有甜味的菜餚。作為中國人怎麼才能找到中餐廳呢?俄羅斯中餐廳很容易辨認,一般門口都有兩個大紅燈籠。
與夏季鬱鬱蔥蔥的綠色城市景象相比,冬季的莫斯科則以一幅白色的畫卷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漂亮的確是漂亮,但它的溫度讓我領略了嚴寒的厲害。
第二次來莫斯科是剛從39度的泰國清邁來的,不說時差,光溫差就有60多度。而且來莫斯科走得太急忘了帶圍巾,在莫斯科的那幾天,尤其是拍照的時候,寒風直接灌進脖領,整個肩頸部分受寒,導致雙臂不能上舉,在俄羅斯這幾天不能脫掉內衣連澡都沒洗。
人家當地人早已習慣了這種氣候,近兩年有研究團隊深入研究了一下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土著人群(不是斯拉夫人),發現他們身體內的某種「抗凍基因」,UCP1和UCP3,能夠幫助他們直接把體內脂肪轉化為「熱」,而不是先轉化為「能量」,這種機制叫「非戰慄產熱(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我不敢說俄羅斯人也完全具備這種能力,但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高寒地區,抗凍能力絕不是我這樣的人能比的。
如果您喜歡本文,如果您支持原創拒絕抄襲,請幫忙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本公眾號每一篇文章的內容和圖片都是原創,希望大家能給予鼓勵和支持。
願與大家一起走遍七大洲四大洋領略世界美好,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