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君看天下|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的自然秉賦、當前狀況與未來前景

2020-12-02 騰訊網

導讀

現代國際關係是一個極為繁雜的多維關係體系,大國關係變革方向決定著整個國際關係的發展態勢。進入21世紀以來,中美關係成為大國關係的重中之重。中美關係的性質與走勢,對國際關係全局的牽引作用與日俱增。與此同時,中俄關係、美俄關係、俄歐關係也會顯著影響當前的國際關係。因為俄羅斯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大國。觀察思考國際力量對比關係,分析研究世界戰略格局轉換,必須始終關注俄羅斯問題。對俄羅斯在全球事務中的地位與作用,要有全面而客觀、理性而清醒的認知和評估。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社會論壇》2020年第8期

作者介紹

於洪君

中國前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

從地緣環境、歷史底蘊、自然秉賦看,俄羅斯堪稱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幅員遼闊、潛力巨大、後發優勢不可估量的世界級大國題

俄羅斯是當今世界領土最大的國家,陸地面積1709萬平方公裡,橫跨歐亞大陸,瀕臨太平洋和北冰洋,經黑海、地中海聯接大西洋。俄羅斯的宗教與文化五光十色,民族構成極為複雜,目前總人口1.46億,人均受教育程度位居世界前列,國民整體素質不低。歷史上,俄羅斯人才濟濟,名家輩出。其文化成就與科技成果,對近現代歐洲發展影響很大,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也留有重要印跡。在上世紀40年那場氣壯山河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俄羅斯作為原蘇聯核心力量,犧牲慘烈,貢獻巨大,功不可沒!也正是因為那場戰爭,原蘇聯擺脫了二戰前的國際孤立地位,國運大起,國威大振。國際社會從此對俄羅斯刮目相看。

俄羅斯同時也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為富集的國家,不僅品類繁多,而且儲量可觀。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探明資源總價值約為300萬億美元,俄羅斯擁有30萬億,美國只有10萬億,中國和西歐分別擁有5萬億和2.5萬億。特別是對世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石油儲量,俄羅斯居全球第八位,估計多達千億噸。天然氣資源更加豐富,儲量號稱世界第一,約佔全球總儲量30%左右。俄羅斯因此也被認為是世界頭號能源大國。其黃金儲量亦相當可觀,是當今世界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黃金生產國。

俄羅斯歷史上曾被稱作「歐洲糧倉」,如今仍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農產品出口國。其農業用地約有2.12億公傾,其中1.25億公傾為可耕地,人均0.85公傾,遠超0.32公傾的全球平均數。俄羅斯同時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和林木資源。僅貝加爾湖儲水量,就佔全球淡水資源的1/5。其森林覆蓋率,高達50%,木材儲量約佔全球1/5左右。

這些異常優越的自然秉賦和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是當今世界其他任何大國,包括美國都無法比擬的。

俄羅斯面臨舊體制舊觀念嚴重拖累和外部制裁長期化雙重困擾,今年又逢新冠肺炎疫情猛烈衝擊,發展目標被迫下調,但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雄心未泯

原蘇聯曾經是世界第二超級大國,其經濟總量最大時約為美國的2/3。但蘇聯經濟結構嚴重畸形,軍事工業和重工業始終高速發展,輕工業、農業則長期滯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行經濟私有化,轉向「市場經濟」,但市場機制與相關理念發育緩慢。舊體制舊機制舊觀念與制度轉型造成的官場腐敗相互交織,導致俄羅斯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嚴重滯後。到上世紀末,俄國家財政瀕臨破產,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社會問題和民族矛盾日趨激化。不但美國和西方國家看不起俄羅斯,中國也有人認為,這個國家已不再是「世界大國」。

進入新世紀,普京就任入主克裡姆林宮,俄羅斯氣象一新。他大力整頓經濟秩序,重拳打擊壟斷寡頭,全面調整財稅政策,努力改善民生福祉。再加上當時國際市場石油天然氣和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俄羅斯外匯收入大幅增加,經濟困境得以緩解,GDP出現連續增長的良好勢頭。然而,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趁機「收回」歷史上曾經歸其管轄的克裡米亞半島。早就對俄羅斯重新崛起如芒在背的美國與歐盟,以此為由,對其實行嚴厲經濟制裁。俄羅斯復興勢頭頓時受挫,2015年GDP增長為-3.7%,2016年為-0.3%。

2017年,俄羅斯實現了正增長,增幅為1.75%,GDP總量位居世界第12位,但不及韓國。在「金磚五國」中倒數第二,僅好於南非。當然,如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俄羅斯此時的GDP總量應為世界第六。這一年,俄羅斯外貿總量為584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出口為3570億美元,增長25%,進口2270億美元,增長24%。2017年。油氣收入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由2014年的51.3%降為39%,經濟結構調整小有成就。俄羅斯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排行榜上的位次,也由2011年的第124位,上升到第40位。達沃斯論壇對俄羅斯經濟競爭力的排名,相應地提升至世界第38位。惠普國際對俄羅斯經濟前景的估計亦為正面,理由是俄羅斯的通脹率、債務率、儲備率等主要指標表現均好。

在此形勢下,普京總統當年3月宣布,未來6年,俄羅斯經濟增速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並將於21世紀2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到2023年時,非能源非原料類產品出口將增加1倍,人均GDP將增長50%,貧困率將下降一半。按照普京的計劃,2020年,俄羅斯財政嚴重依賴油氣工業的局面將進一步改變,油氣收入在整個財政收入中的佔比將降至1/3左右。2018—2019年間,俄羅斯GDP增幅分別為2.3%和1.3%,但經濟發展起伏不定的基本特點並未根本改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國經濟備受打擊,俄羅斯也不例外。上半年,俄羅斯GDP萎縮4.2%,全年預計將萎縮4.8%,按當前匯率計算的GDP總量,估計只有1.5萬億美元,而不是預算規定的1.7萬億美元,並且遠低於10年前1.6萬億美元的水平。國家財政收入將大幅度減少。雖然上半年黃金出口收入高於2019年同期10多倍,但石油天然氣出口收入降至2002年以來的最低值。全年外匯總收入估計將減少40%。為防止國際油氣價格低迷與疫情衝擊導致更大衰退,俄央行6月份將基準利率降到4.5%,創下2014年底設置通脹目標以來的最低紀錄。

面對這種情況,普京上個月籤發關於2030年前國家發展目標的新命令。根據該命令,2030年俄羅斯GDP增幅要高於全球平均值,固定資產投資要比2020年增長至少70%,貧困水平要降至2017年的一半,普通教育質量要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雖然該命令沒有2030年進入世界經濟十強的表述,但俄羅斯謀求世界經濟強國的目標並未放棄。

從軍事技術和裝備水平看,俄軍與原蘇軍不可同日而語,但普京強勢推進國防現代化計劃,可確保俄羅斯在今後相當一段時間繼續保持世界一流軍事強國地位

俄軍目前總人數不到120萬人,與當年蘇軍相去甚遠,武器裝備,主要是啃蘇軍老本。2007年以前,俄軍沒有更新過裝備,個別軍區曾發生餓死軍人慘劇。近年來,情況大有改觀。正在實施的武器裝備更新計劃,已經耗資23萬億盧布(約合3210億美元),有望於今年底最終完成。

根據上述計劃,今年7月,俄羅斯從其另一顆衛星上發射了反衛星武器,成功地測試了天基系統,令美國和西方驚恐不安。始於2015年的海軍復興進程,也在不斷加速。雖然俄海軍不具備當年蘇聯海軍那樣的實力和能力,處於「進入大海但不見大洋」的狀態,但俄海軍軍艦隻正在加緊裝備高超音速核打擊武器,如「鋯石」高超聲速巡航飛彈,同時還在加緊配備水下無人潛水艇,其中包括「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艇。普京多次明確表示,他希望俄羅斯能夠開發出可以打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核武器。

總之,儘管俄羅斯經濟復興之路艱難曲折,國防開支與綜合國力比不上美國,也不能像原蘇聯那樣依託華約對抗美國主導的北約,但俄羅斯民族擁有百折不回的戰鬥品格,支配著後蘇聯地區7個國家組成的集體安全體系,憑藉龐大的不斷更新的戰略核武庫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常規力量,完全可以成為抵禦和制衡美國霸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俄兩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持續發展、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推進,也是俄羅斯維繫並鞏固其世界大國地位的最重要條件之一

中俄兩國擁有4000多公裡的共同邊界,歷史遺留的領土爭議已得到妥善解決。雙方互為重要鄰國,已成為兩國社會的共識。多年來,中國穩居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雙方貿易額2017年為879億美元,佔俄外貿總額15%。2019年,中俄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為俄羅斯與第二大貿易夥伴德國貿易額的2倍多。

此外,中國作為俄羅斯第一大能源合作夥伴的地位更加穩固。2014年,雙方籤署天然氣購銷合同,有效期30年。中方總共投資將達4000億美元。2018年,俄方開始向中方供氣,最初為100億立方米,而後每年增加50億立方米,最終年供380億立方米。2016年,中國自俄進口原油5248萬噸,進口電力33億千瓦,成為俄第一大油電買家。另外自俄進口煤炭1885萬噸,成為俄第五大煤炭貿易夥伴。雙方共建的石油管道工程,也於2011年投入運營。儘管受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俄對中國石油出口大幅下降,擬建成的兩國天然氣管道項目出現技術性暫停,雙方繼續擴大和優化能源合作,對俄仍至關重要。兩國的能源合作,如同軍事技術、航天技術、大飛機製造合作一樣,有助於提升俄的民族形象和國家聲譽,有助於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的軟實力塑造。

中俄兩國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為G20、APEC等重要多邊機制的參與國,同為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合作機制的倡始國。雙方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加強協調與配合,相互支持與助力,是俄得以發揮大國作用和影響的重要保障。

中俄兩國在社會制度、發展取向、價值觀體系方面存在重大區別,地緣政治利益和國際戰略目標並非完全吻合。但俄方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態度明確,立場堅定,從未含糊。今年以來,對於美國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搞反華聯盟,對中國進行國際圍剿,俄方明確反對。這說明,普京總統對於如何維護俄大國地位和影響,如何用好中俄關係這張牌,認識清醒,把握有度。

不久前,俄羅斯成功修改憲法,為2024年普京參選鋪平道路。普京參選並獲勝幾無懸念。屆時,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有望進一步鞏固,俄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和作用將會進一步增強。但長遠看,由於多種因素制約,俄羅斯不會成為原蘇聯那樣的世界級超級大國,不會擁有超越美國的國際動員力和影響力,綜合國力與我國的差距也會逐步拉大。在雙邊關係和多邊事務中,與我利益相左、立場迥異的一面可能顯現。我對此也應有充分認識和必要準備。

責任編輯/徐坤陽 方柔尹

相關焦點

  • 未來世界大國的崛起
    問題是未來的世界大國將是中國還是印度。目前對於中國處於領先地位的說法還沒有人持懷疑態度。近25年來,中國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經濟改革計劃,面向國際的貿易齊放體系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推動了技術轉讓。2006年中國吸引外資約達603億美元,印度大約為46億美元。中國的掃盲率是90.9%,印度是60%。
  • 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是世界大國嗎?
    世界上的國家數量總數超過190個以上,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要成為「世界大國」,卻並沒有那麼容易。如何定義「世界大國」,世界上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包括國土面積、資源稟賦、人口數量、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政治實力等因素所體現的綜合國力。
  • 穆斯林人口佔比最高的大國,未來國家將徹底穆斯林化,無法阻擋了
    而直到現在,世界範圍內的穆斯林化依舊在持續,而下面這個國家,堪稱穆斯林人口佔比最高的大國,未來國家將徹底穆斯林化,無法阻擋了。很多人看到此,會第一時間想到法國,因為在歐洲法國那是被看作遍地穆斯林的國家,穆斯林化十分嚴重,到現在都成為世界擔心的事,擔心法國有一天會穆斯林化。但是其實法國6700萬人口中,穆斯林佔比也只有10%多,其實並不大。
  • 未來世界大國,將只會是中美印三家
    盤點未來的世界大國,從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看,最可能的是三個:美國、中國和印度。其他的,如日本、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等,更可能是第二流大國。當下的外交,其實就是在為未來布局。從美國角度看,因中期選舉失敗,歐巴馬已成跛腳鴨,最有作為的領域,只能是外交而不是內政;而在外交領域,最可留下歷史印記的,則是重返亞洲,應對中國崛起。儘管烏克蘭危機、伊斯蘭國崛起,牽制了美國的大量精力,但這種戰略是清晰而明確的。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氨氣洩漏,為何美國狀況百出?
    圖為國際空間站近期,據媒體報導,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又現氨氣洩露,慶幸的是這次規模不大,並未對航天員構成威脅,在2017年美國際空間站就曾出現過類似情況,而如今同樣的事情再次上演,看來美國這次少了幾百億輕易搞不定,對此網友表示,美國已在逐漸落後,中國才是未來的希望
  • GDP大比拼,印度VS俄羅斯,印度:你不中!
    從某些數據來看,印度比俄羅斯還要強。比如印度經濟發展,在疫情前基本是維持了10年的快速增長,10年來印度GDP總量,從全球第十,躍居到現在的第六位。俄羅斯的GDP每年增長1—2%左右,如今還沒完全恢復到2014年的GDP水平。俄羅斯在全球經濟體總量的排名上,已經滑落到第12位了。
  • 土耳其與世界大國的不解世仇
    在這個地球上,有一個國家「混不吝」,四面出擊,與不少世界大國和地區國家硬懟,但別人也拿他無可奈何。  這個國家就是土耳其。  在利比亞,俄羅斯支持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土耳其支持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兩國立場對立。  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支持敘反對派,俄羅斯則支持巴沙爾政府。
  • 俄羅斯是石油大國,為什麼還這麼窮?
    所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的遺產,其中當然也就包括了大面積的國土。而在俄羅斯的土地下面,那可是有著大面積的石油和天然氣,這些不可再生資源是全世界都搶著要的東西。但是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之後,國內的經濟發展卻一直在呈著下坡路,甚至像這樣的一個軍事大國還出現了軍費不足的情況。很多人就會好奇,俄羅斯作為一個號稱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大國,為什麼還是這麼窮,始終富不起來呢?
  • 「中國為未來發展規劃了清晰的藍圖」(外國記者看中國)
    「作為一位世界大國的領導人,習近平主席正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國家的進步和民族的復興。中國人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就業、住房狀況不斷改善,習主席不僅贏得了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愛戴,也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特拉契克對本報記者說。  在華採訪期間,特拉契克還參加了多條場外採訪路線,一個現代化立體的中國給特拉契克留下深刻印象。
  • 「一切向前看」不是「理性主義」
    法國的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社會主義,德國的批判哲學,絕對精神,俄羅斯的民萃主義,馬克思集英法德俄理想之大成的共產主義,都是既影響了本國社會發展,又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的代表。繼英國而起的德國成為世界科學的中心,誕生了有劃時代意義的量子論和相對論,不是偶然的,是德國哲學,德國精神,人的理性達到極致的結晶。
  • 航空服務與高級行政專業未來發展前景怎麼樣?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正處於深化改革的階段。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許多專業最關注未來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大學和職業學院正面臨著中國民航業的蓬勃發展。相應的專業也在開發中。機組人員,未來發展前景這就是說,因此,僅在國際民用航空水平上,我國在未來十年中將至少需要24萬名民用航空人才。運輸總營業額可超過1400億噸公裡。在這種廣闊的發展背景下,空姐行業的就業也勾勒出光明的前景。
  • 俄羅斯航天負責人:金星是屬於俄羅斯的
    與此同時,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立即發文宣布金星主權,並聲稱金星屬於俄羅斯所有,同時也奉勸西方國家不要對金星心存非分之想。作為世界大國,俄羅斯航天負責人為何敢違反國際太空法,公然宣布金星為俄羅斯獨有。這種做法無疑會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 養殖行業未來5~10年前景如何?看完就了解了!
    養殖行業未來5~10年前景如何?現在的養殖行業是以小散行業和規模化養殖並存的時代,如果哪一方貿然退出,勢必會影響家禽家畜的價格,這對消費者自然是不利的。所以來說,這種養殖小散和規模化的養殖方式會持續幾年的時間。但是事情總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的,養殖業自然也是如此。
  • 美軍不得不承認:高超音速武器中國第一 俄羅斯第二 美國算第三
    ,加強針對美國的進攻型武器的裝備,這導致中國已經開始服役東風-17飛彈,而俄羅斯的「匕首」空地飛彈也開始裝備俄空天軍。美國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始作俑者,其研發的X-51A、HTV-2、AHW等高超音速武器項目幾乎盡人皆知,並刺激了中國和俄羅斯的同類項目的誕生。但美國又是研發高超音速武器的失敗者,像X-51A本來在新世紀初就開始研製,但是因為技術定位過高和資金支持動力不足,導致4次試驗中有3次失敗,如今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 俄羅斯人:中國電影好看了!肯定會贏得天下
    俄羅斯面臨的國際政治環境迫使政府實施「轉向東方」國策,而俄羅斯的年輕人因此更加重視亞洲文化。無論是喜歡學習中文,還是愛看中國影視作品,其實都是因為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正如俄著名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所言,中國在不斷變化,城市裡的酒店、交通、建築呈現出一個強大國家的面貌。
  • 中國才是未來的希望,國際空間站又現氨氣洩漏,少了幾百億搞不定
    圖為國際空間站 近期,據媒體報導,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又現氨氣洩露,慶幸的是這次規模不大,並未對航天員構成威脅,在2017年美國際空間站就曾出現過類似情況,而如今同樣的事情再次上演,看來美國這次少了幾百億輕易搞不定,對此網友表示,美國已在逐漸落後,中國才是未來的希望
  • 同樣都是世界大國,俄羅斯和我們差別怎麼那麼大?
    下了火車走出聖彼得堡車站,看到周邊有五個地名的火車站,不用說,是分別開往俄羅斯五個城市的車站。不過俄羅斯火車站的檢票是在車廂口,不像國內的車站有候車室內的檢票臺。今天的天氣陰沉,不過沒什麼好抱怨的,莫斯科冬天極少晴天。我夏天來莫斯科的時候出火車站看不到街上有多少行人,但現在可是冬天的早晨,6點多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 當前我國居民、企業經濟感受度的調查分析
    二、主要調查結論 (一)七成以上居民對當前經濟狀況和未來6個月的經濟預期持樂觀態度 1. 73.4%的受訪居民對當前經濟狀況表示樂觀 調查顯示,受訪者中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合計為73.4%,比2016年調查結果增加5.9個百分點;認為「很不好」的比例由2016年的7.0%降至4.2%。
  • 蔚智:跳出經驗主義牢籠看問題
    經過40年的高速增長後,當前中國經濟似乎走到一個轉折的關口,從心理預期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機制看,這種負面情緒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顯然是不利的。我們遇到的問題核心在於一種思路癥結,對於當前問題的思考需要以一種未來的視角,跳出經驗主義之牢籠。當前,我們遇到的發展迷惘在於失去參照依據後,難以想像到未知可能達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