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向前看」不是「理性主義」

2020-11-26 光明時評


「一切向前看」也是這樣,看似訴諸人們的理性,滿腔熱情呼喚人們向前進,充滿了理想主義,其實不然。笛卡爾標舉的理性主義,推崇精神,相信人的理性可以用幾個原則或幾個公理提綱挈領,就可以把握世界的秘密。理性主義就是理性的人尋求破解世界秘密的原則或公理的綱領。歐洲大陸啟蒙運動就是解放人的理性,破解世界秘密的壯舉。法國的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社會主義,德國的批判哲學,絕對精神,俄羅斯的民萃主義,馬克思集英法德俄理想之大成的共產主義,都是既影響了本國社會發展,又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的代表。繼英國而起的德國成為世界科學的中心,誕生了有劃時代意義的量子論和相對論,不是偶然的,是德國哲學,德國精神,人的理性達到極致的結晶。中國自「五四」運動起,在喚醒中國人理性的同時,也在崇高理想的鼓舞下,奮不顧身地投入改變中國的鬥爭中。浴火鳳凰的高自期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豪邁誓言,都在「一個領袖」的專制主義和「萬壽無疆」的獨裁統治下煙消雲散,杳如黃鶴。大陸當局提出「一切向前看」的時候,正是大陸理性被摧殘殆盡的時刻。失去理性的人不僅成為個人迷信的犧牲品,而且淪為艱於生存的物種;不僅統治者玩弄的共產主義理想和道德破滅了,而且社會生物應該具備的道德和信念也掃地以盡。飢者易為食,寒者易為衣,改革開放,百廢俱興,洗心革面,適逢其時。事半功倍,理應是歸還大陸人思考的權力,喚醒久蟄的理性,萬眾一心,繼往開來,掀開中華民族歷史新的一頁。遺憾的是,大陸當局對大陸人剛剛甦醒的理性,既不珍惜,又不寬容。「一切向前看」不過是取消大陸人對歷史上和現實中諸多問題思考的權力,發言的權力,新版的愚民政策而已。糟糕的是,愚民政策愚民的同時,也在愚君。對過去的封閉,對現實的隔絕,必然對未來心中無數,即使統治者真想實現現代化,強國富民,做起來也是混沌一片。社會是一個複雜的有機整體,社會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一切向前看」,應該看到社會往前發展的全面進步,政治進步,經濟進步,文化進步,物質財富增加的同時,精神財富更快的增加。一句話,大陸中國人的進步和提高。而現實是,「一切向前看」,看到的「一切」都是錢。

「發展是硬道理」事實上是「經濟發展是硬道理」,「七上八下」因而就成了生命線,經濟指標因而成為對外炫耀,對內愚民的唯一道具。這樣看了二十年,幹了二十年,成績當然不是沒有,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很大,但是共產黨祖宗馬克思揭露痛斥的剝削現象,一個多世紀之後,又在他信徒治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極富特色泛濫成災;就算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改革開放算起,二十六年了,我們,堂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解決自家的臺灣問題,還要看美國人的臉色行事,而日本從1868年明治維新算起,經過二十六年,1894年就已經在黃海之戰中打敗亞洲第一大國中國的滿清王朝;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缺乏誠信,不講道德,一個印度青年商人能在廣州買毛毯悄悄送給露宿街頭的流浪者,而北京的一家慈善機構搞募捐晚宴,竟沒有一家中國大陸大公司出席——五十五年社會主義,二十六年改革開放,繼日本戰敗復興,大韓民國早發達了,臺灣島早發達了,中國大陸還在當發展中國家的龍頭老大。這樣繼續把「一切向前看」理解成「一切向錢看」,中國人朝思暮想的大漢天威,盛唐氣象,真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現。財富是人創造的,人創造的財富也是為了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決不能以「讓一部分人先窮下去」為代價;「富」的含義不僅僅是指物質的東西豐富,而且是指精神的東西也豐富;創造財富不能單靠勞動者不值錢的血汗,而應該更多依靠高貴的人的自由與智慧。壓制理性的人,不是非理性,就是無理性,他們不懂的,只看到錢,錢就會變成陷阱。

而非理性或無理性——無視人的權力和智慧——在中國由來已久。孟子的設計最著名:「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歷朝歷代的最高理想都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連到十九世紀中葉,帝國主義已經把資本主義帶進中國,太平天國有名的《天朝田畝制度》嚮往的還是田園牧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也」。著眼點都是吃飯,辦法都是把人拴在土地上,既不考慮人的智慧,又不考慮人的權力,實際上扼殺了中國人的理性,把人等同於動物。由於理性的窒息,因而,中國人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幾千年,一直只會依靠人的體力和畜力;雖也有世界公認的四大發明,但對事物現象的本質規律基本毫無發現;雖因勤勞儉樸也造就幾個輝煌盛世,但總也逃不出輝煌-毀滅的循環,跟追求理性覺醒的歐洲人,由禁錮而自由,由專制而民主,由技術而科學,由體力而汽能,電能,核能,完全相反。歷史的包袱,積澱到今日又使「一切向前看」演變為「一切向錢看」。單單責罵當局,不公平,也解決不了問題。當務之急,是喚醒大陸中國人的理性,給予應有的思想的權力,說話的權力。  
 
文章來源:世紀中國

相關焦點

  •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牛頓的機械宇宙,讓人類從懵懂中甦醒過來,發現自己通過邏輯推演竟然可以解釋大多數事物的運動原理,讓人類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可以絕對準確的預測未來,於是有的人會傾向於理性主義,以為理性主義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世界是個太複雜的系統,而人類掌握的知識以及算力相比較之下,遠不能滿足要求,希望自己完全通過理性主義解決一切問題是不現實的。
  • 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當然,不能不承認,理性主義是西方哲學兩千多年發展的主導方面,而非理性主義則是其附屬方面。儘管後者在少數哲學家那裡也可能成為主要的傾向,但就連這些哲學家也不能完全放棄理性主義的基本敘述模式而接受東方的 「象思維」,西方哲學中的非理性主義通常都是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上再上層樓的結果,並且整個是靠理性思維來支撐的。
  • 齊格蒙特·鮑曼的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
    當代有不少思想史著作會從形態學角度將理性主義視為基督教主義的對立範疇,但這樣的處理方式是錯的,因為它忽視了歷史的因素。從歷史的角度看,弗朗西斯·培根、笛卡爾、斯賓諾莎、牛頓、萊布尼茨等都是信教者,他們相信世界是一臺精密有序的機械,如果不是上帝的創造,世界就不會這麼有序,更別提用形式語言表述這種有序了。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儘管後者在少數哲學家那裡也可能成為主要的傾向,但就連這些哲學家也不能完全放棄理性主義的基本敘述模式而接受東方的「象思維」,西方哲學中的非理性主義通常都是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上再上層樓的結果,並且整個是靠理性思維來支撐的。正如胡塞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的,從現象學的角度看來,一切非理性哲學其實都還是理性的。
  • 人類文明的知識:理性主義把知識技術化和工具化
    由此可見,理性主義不信任過去的知識,也不承認未經確定的知識,它把亞里斯多德時代的技術性知識說成是人類知識的全部,否認思辨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存在。理性主義所推崇的知識只是一種理性的工具性運用,而不是理性本身。  理性主義在近代歐洲的發展史上產生過積極作用,它有助於人類生存狀態的改善、個性價值的張揚和科學技術的繁榮。另一方面,理性主義的知識論也給人類文明的演進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
  • 古希臘的高度理性主義
    而在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宗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不那麼起眼,神廟只是神來暫住幾天的地方,不是人們宗教集會的固定場所,也沒有其他古老文明裡面專職的祭司群體,古希臘的政治權利也不是神權統治。正因為生活不受神靈支配,這就帶來了古希臘人文特質的另外一個特點,高度的理性主義,理性主義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神秘主義相對,古希臘人認為,萬事萬物背後是有原因和規律的,而且這些原因和規律是可以被人的理性所把握的,古希臘之所以能創造出輝煌的哲學和科學,就是因為古希臘擁有非常發達的理性主義精神。
  •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客觀辯證法!
    批判理性主義批判邏輯實證主義的證實原則,庫恩則既反對邏輯實證主義,又反對批判理性主義,既反對證實和證偽的經驗原則,又反對他們共同的邏輯原則。拉卡託斯對批判理性主義和歷史主義進行了折衷。到了費耶阿本德,則將庫恩思想中的相對主義放大到極致,取消了科學劃界問題,反對科學,宣告了科學哲學的終結。
  • 19世紀以後,西方的理性主義就「病了」
    古希臘先哲對於知識的熱愛指導近代科學的崛起,邏輯學和實驗科學的大踏步飛躍,看著是理性主義蓬勃發展的強盛時期,背後卻是西方理性精神片面發展直接放棄科學技術的一切成就嗎?還是高呼「人間充滿愛」,兩種方法都不合理。西方人有理性主義的傳統,「解鈴還須繫鈴人」,他們相信事物的規律和邏輯的力量,只有對理性本身治療,才能回歸到原本正統的理性道路。近現代的科學已經遺忘了原本理性的「初心」,它自以為自己是自足的,是絕對的,甚至還要審視哲學,超越於哲學之上,它已經忽略了它自己被限制的條件,它也是哲學的一部分。
  • 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齊格蒙·鮑曼的「社會學之思」
    二十世紀的思想家認為,理性主義是一種興起於現代社會的話語體系和意識形態,其形成於知識精英對於「何為知識」以及「知識該如何構建」等相關問題的回答之中。從分類學角度看,理性主義有三種形態,分別是形式理性主義、工具理性主義和價值理性主義。鮑曼的《現代性與大屠殺》起步於反思工具理性主義和價值理性主義,但《社會學之思》是對形式理性主義的回應。
  • 建構論唯理主義與批判的理性主義之辨
    人類有很多美好和宏大的目標,單純看目標往往都很不錯。如蘇聯搞計劃經濟,目標很美好,很宏大,但是搞起來之後,就會要求整個國家機器不擇手段地推行。這是因為,如果建構論唯理主義者,不以強行的方式去推行其宏大設計,就很難實現其目標。因此,建構論唯理主義者難以做到在推行其目標和其手段時均符合法治。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耶克從1944年《通往奴役之路》開始就強調目標和手段的推行均應符合法治。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自然神論的力量更在於它的理性主義的思想方法,連它的反對者在批駁它時也不得不使用這種方法了。 喬治.貝克萊(1685-1753年)是站在正統派立場上的一個愛爾蘭主教,他反對自然神論的結論,使用的方法卻是理性主義的。貝克萊曾建立一套主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聲稱他的體系足以摧毀一切無神論,當然也包括自然神論。他說,世上唯一實在的是心和觀念,除了人們心中的印象,再無所謂物質的知識。同類只能影響同類。這是一個普遍的法則。
  • 自然語言處理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納瑞斯(Bill Manaris)在1999年出版的《計算機進展》(Advanced in Computers)第47卷的《從人機互動的角度看自然語言處理》一文中給自然語言處理提出的如下定義:「自然語言處理可以定義為研究在人與人交際中以及在人與計算機交際中的語言問題的一門學科。
  • 理性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作為全書的結論,韋伯認為以儒教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也屬於理性主義,但儒教的這種理性主義與以清教為主的西方文化的理性主義有重要的區別,即『清教的理性主義意在理性地支配世界,儒教的理性主義意在理性的適應世界」』韋伯對中國宗教的研究是基於他歐洲中心論的觀點的對於中國宗教「有容乃大」的氣魄的論點難免有一些不當。
  • 科學精神的緣起: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古希臘人最眾不同的一點是,他們非常酷愛抽象思考,習慣對世界建模,擅長形上學的「理性主義」思辨。 ▲ 實際上,埃拉託色尼不光算出了地球的半徑,通過這個試驗他間接地證明了地球不是平的,這是一個偉大的「Aha! Moment」(頓悟時刻) 圖:Google
  • 範海辛:關心時政,你必須學習理性主義!
    那麼什麼是理性與理性主義呢?這是一個重要問題。不等於講道理的就一定符合理性,理性也不等於理性主義,更重要的是,僅有理性是不夠的,理性主義也不見得就是正確的。然而在我們中國,沒有理性或理性不昌,則是最大的問題。什麼是理性?我認為,理性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能力,其本質是邏輯,而邏輯則是客觀規律或法則的表現。理性的對立面是經驗,為何?因為二者構成我們認識事物的能力。
  • 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間並沒有隔著一道萬裡長城
    主體這個概念之所以被人們迅速接受,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它的自明性。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一個建立在邏輯推論上的命題,而不是從經驗的心理事實推出。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知識的可靠基礎或基點的概念,實際是建立在理性而不是感性經驗的基礎上的,理性,而不是感性,才是它的主導性內容。
  • 淺析李普曼著作中的理性主義思想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筆者通過通讀李普曼傳記及其著作,從理性主義這個切入點探究表現在李普曼生平及著作中多樣且豐富思想中的冰山一角,揭示理性主義思想在李普曼論述及著作中所起到的支撐作用及其的思想流變及其矛盾點。
  • 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原標題: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封建時代,非宗教的具有濃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儒家文化佔據著統治地位
  • 論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論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所提倡的「非理性」是一切生命的低級本能,是一切生命的普遍特徵之一,即是一切生命都與生俱來具有非理性這種低級本能,這是為生存而進化出來的一種低級本能。理性是人類覺悟和升華的唯一途徑,而非理性則只是用來生存的一種本能,它不是人類進化出來的高級能力!人類若想覺悟和升華,首先必須得變的理性,因為只有理性才能夠讓人變得客觀、嚴謹,才能夠把整體和個體的關係邏輯清楚明白,才能夠把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邏輯清楚明白!
  • 實用英語口語:「向前看」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口語:「向前看」怎麼說 2007-08-31 21:18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