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侯樹文記者王春)「如果一個物體足夠重、足夠小,引力會超過任何其他力,物質會一直塌縮,形成黑洞!此時即使光子也無法逃脫它的引力束縛。」這是廣義相對論下對黑洞的解釋。一直以來,如何運用高解析度的望遠鏡觀測到黑洞是天文學家思考的科學問題。3月22日,記者從上海科技館舉行的「黑洞——時空彎曲的神秘漩渦」主題講座上獲悉,近期被稱為「黑洞視界」、運用幹涉技術的毫米波望遠鏡首次獲得了黑洞的圖像。該觀測成果的相關消息將於4月10日對外公布。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副臺長、學術委員會主任袁峰在該講座上介紹,直接觀測到黑洞相當於是給彎曲的時空拍照,需要望遠鏡有很高的解析度。如果採用毫米波望遠鏡觀測,根據公式測算,它的口徑需要達到「地球直徑」一樣的長度。如果用光學望遠鏡需要達到幾公裡的口徑,紅外望遠鏡需要達到10-100公裡口徑。而人類目前建造最大的望遠鏡是口徑只有500米的射電望遠鏡,位於我國貴州。
那麼口徑達到地球直徑長度的毫米波望遠鏡是如何建造的呢?袁峰在講座中解釋道,研究人員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設置了觀測設施,將結果綜合起來計算可以得到相當於地球直徑大小的望遠鏡觀測結果。據了解,此前已有科學家採用事件視界望遠鏡看清了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視界附近的磁場。
本次講座是一場面向公眾的科普活動。袁峰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喚起公眾對自然奧秘的探索熱情。記者還從現場獲悉,位於上海浦東新區臨港新城的上海天文館在積極籌建中,建成後將成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天文館,預計於2021年建成開放。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