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如地球直徑」的望遠鏡觀測到了黑洞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科技日報訊 (侯樹文記者王春)「如果一個物體足夠重、足夠小,引力會超過任何其他力,物質會一直塌縮,形成黑洞!此時即使光子也無法逃脫它的引力束縛。」這是廣義相對論下對黑洞的解釋。一直以來,如何運用高解析度的望遠鏡觀測到黑洞是天文學家思考的科學問題。3月22日,記者從上海科技館舉行的「黑洞——時空彎曲的神秘漩渦」主題講座上獲悉,近期被稱為「黑洞視界」、運用幹涉技術的毫米波望遠鏡首次獲得了黑洞的圖像。該觀測成果的相關消息將於4月10日對外公布。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副臺長、學術委員會主任袁峰在該講座上介紹,直接觀測到黑洞相當於是給彎曲的時空拍照,需要望遠鏡有很高的解析度。如果採用毫米波望遠鏡觀測,根據公式測算,它的口徑需要達到「地球直徑」一樣的長度。如果用光學望遠鏡需要達到幾公裡的口徑,紅外望遠鏡需要達到10-100公裡口徑。而人類目前建造最大的望遠鏡是口徑只有500米的射電望遠鏡,位於我國貴州。

那麼口徑達到地球直徑長度的毫米波望遠鏡是如何建造的呢?袁峰在講座中解釋道,研究人員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設置了觀測設施,將結果綜合起來計算可以得到相當於地球直徑大小的望遠鏡觀測結果。據了解,此前已有科學家採用事件視界望遠鏡看清了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視界附近的磁場。

本次講座是一場面向公眾的科普活動。袁峰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喚起公眾對自然奧秘的探索熱情。記者還從現場獲悉,位於上海浦東新區臨港新城的上海天文館在積極籌建中,建成後將成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天文館,預計於2021年建成開放。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試拍黑洞:所用虛擬望遠鏡大如地球(圖)
    原標題:人類首次試拍黑洞:所用虛擬望遠鏡大如地球(圖)  超級黑洞「人馬座A*」  人類終於要給黑洞拍攝第一張「照片」了。由全球不同地區8個射電望遠鏡組成的「事件視界望遠鏡」4月5日開啟,這個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將在未來10天內嘗試觀測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人馬座A*」。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是其中部分望遠鏡的資助方,基金會主席弗朗斯·科爾多瓦當天發表聲明說,「事件視界望遠鏡」將嘗試拍攝銀河系中心黑洞的第一張「照片」,這是「一項令人激動並具挑戰性的工作」,將有助驗證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學理論。
  • 用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才能拍到黑洞?人類真聰明!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人類拍攝到了黑洞的第一張照片,看照片真的像個蜂窩煤的孔似的。在沒有拍到黑洞的照片以前,黑洞只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推理出來的一個天體,從來沒有被真正觀測到。這次拍到黑洞的照片說明你大爺還是你大爺,愛因斯坦對了。
  • 觀測黑洞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仍在刷屏。為了完成這張特寫,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了照片的合成。有人形容,觀測黑洞的難度,就像讓站在地球上的你尋找月球上的一枚硬幣一樣。
  • 為了看到黑洞,我們「造」了個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
    我們小時候都用過量角器,滿月時從地球上觀測月亮的大小,大約是量角器上的0.5度那麼大。如果從地球去觀測這個黑洞的話,它的光環大小,大概只有量角器上的一億分之一度那麼大。你們可以想像它有多麼多麼小了,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拍到它?
  • 世界上首張黑洞圖像出爐:找到黑洞是前提,觀測可追溯到90年代
    如今,一個名為「視界面望遠鏡」(EHT)的國際合作項目決定給黑洞拍張照。來自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100多名科學家,利用分布於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組成一個口徑尺寸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來觀測黑洞的視界面。
  • 「看見」黑洞!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天體可見光
    這張圖像展示的是位於7800光年外的黑洞天體「天鵝座V404」所發出的微弱可見光。其亮度足以被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任何一位擁有口徑20釐米或更大口徑望遠鏡的觀測者都能夠觀測到來自這個黑洞發出的暗弱可見光。
  • 多大望遠鏡才能看到最近的黑洞?哈勃?整個地球裝上鏡片也不夠!
    想買個天文望遠鏡來觀測黑洞,買什麼型號的好?從理論上來看,用光學望遠鏡看黑洞並沒什麼毛病!儘管黑洞視界直徑2-3倍以內即黑乎乎一片,但在這個界限以外卻仍然可以觀測到可見光!因為這是掉落黑洞的星際物質受到超強引力壓縮後的將有部分能量以可見光的形式發射出來!從理論上用光學望遠鏡看到黑洞(黑洞吸積盤)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一、最近的黑洞在哪裡?
  • 為什麼FAST天眼望遠鏡沒看到黑洞?
    當然FAST參與主要是如下原因:一、波段不適合FAST觀測的射電波段是0.3M上下,比如中子星以及中性氫(21CM)等波段都在這個附近!但此次對銀心Sgr A*黑洞和M87*黑洞觀測所用的波段是1.3MM,當然這是觀測解析度以及黑洞輻射波段的綜合考量,因為黑洞幾乎輻射全波段電磁信號,但低頻明顯不適合,高頻大氣衰減太大!
  • 「歐洲極大望遠鏡」於智利開建 直徑39米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該望遠鏡還具有其它功能,它將幫助天文學家發現環繞恆星運行的行星,未來或將發現更多體積較小的行星,拍攝到體積較大的行星,可能描繪它們的大氣層,這是理解生命存在的關鍵因素。 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在當天舉行的開工儀式上說:「這裡建造的不僅是望遠鏡,我們在這裡看到了科學可能性的最偉大例證。」
  • 有效口徑和相對口徑 口徑:天文望遠鏡的眼睛有多大?
    這是因為我們所見的「天上的星星」99.9%以上都是恆星,而恆星離我們如此遙遠,所以即使用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來觀測,它們仍然只是一個個幾何亮點,只有那些太陽系中的天體(如太陽、行星、衛星、彗星等)或太陽系外有視面的天體(如星雲、星系、星團等)才能藉助於望遠鏡放大。
  • 假如地球變成黑洞,它的直徑有多大?
    他用數學語言描述的黑洞不帶電、不轉動,只有一個參數——質量。黑洞的質量越大,它的史瓦西半徑就越大。一個球體的半徑如果小於其史瓦西半徑,就是黑洞。黑洞的外圈被稱為「事件視界」,即史瓦西半徑。包括光在內的所有物質一旦進入視界,就永遠出不來了,這就是黑洞「吞噬一切」「漆黑一片」的特性。「假如太陽變成黑洞,它的直徑必須縮到6公裡。假如地球變成黑洞,直徑要縮到2釐米。」沈志強告訴聽眾。
  • 五大功能最強望遠鏡:斯皮策穿透宇宙塵埃觀測
    凱克望遠鏡最早建於20世紀90年代,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望遠鏡。凱克望遠鏡先進的適應性光學鏡頭為後來的計算機驅動鏡頭的出現打下了基礎。由於望遠鏡的口徑不可能無限擴大,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用一些小鏡片組合成一臺大口徑的望遠鏡。凱克望遠鏡最關鍵的改革就是採用了這種系統,它的主鏡片由36塊口徑為1.8米的六角形小鏡片組成,組合後的效果相當於一架口徑10米的反射望遠鏡。
  • 視界面望遠鏡:為黑洞拍首張照片
    就在今年的4月5日到14日之間,來自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將開展一項雄心勃勃的龐大觀測計劃,利用分布於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一個虛擬望遠鏡網絡,人類或將第一次看到黑洞的視界面。這個虛擬的望遠鏡網絡被稱為「視界面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其有效口徑尺寸將達到地球直徑大小。
  • 科普:「事件視界」和「事件視界望遠鏡」——探尋黑洞的蛛絲馬跡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郭爽)在黑洞周圍,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範圍被稱為黑洞的半徑或「事件視界」。對這個特殊區域,人類動用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探尋黑洞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根據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理論,黑洞「事件視界」並非「有去無來」的單行車道。儘管物體一旦被吸入黑洞就會永遠消失,但如果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黑洞可能會「滲出」一些被吸入物質的蛛絲馬跡。由於黑洞非常遙遠且半徑很小,以往設施沒有足夠的解析度來直接觀測黑洞,而是用觀察周圍恆星運動、吸積盤和噴流乃至引力波等間接方法來進行探測。
  • 盤點五大功能最強望遠鏡:斯皮策穿透宇宙塵埃觀測
    凱克望遠鏡最早建於20世紀90年代,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望遠鏡。凱克望遠鏡先進的適應性光學鏡頭為後來的計算機驅動鏡頭的出現打下了基礎。由於望遠鏡的口徑不可能無限擴大,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用一些小鏡片組合成一臺大口徑的望遠鏡。凱克望遠鏡最關鍵的改革就是採用了這種系統,它的主鏡片由36塊口徑為1.8米的六角形小鏡片組成,組合後的效果相當於一架口徑10米的反射望遠鏡。
  • 這次給黑洞拍照片,我們用了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
    一項國際合作的研究,公布了足以載入史冊的觀測結果——人類首次拍到了黑洞的影像。今天,在全球範圍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EHT的研究者宣布他們已經獲得了成功,揭示了超大質量黑洞及其黑洞陰影的首個直接視覺證據。這一重大突破今天也在《天體物理學快報》特刊上以6篇論文的形式公布。這幅影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M87星系中心的黑洞。這個黑洞距離地球有5500萬光年,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
  • ...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望遠鏡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仍在刷屏。為了完成這張特寫,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了照片的合成。有人形容,觀測黑洞的難度,就像讓站在地球上的你尋找月球上的一枚硬幣一樣。
  • 事件視界望遠鏡獲取到的黑洞是長什麼樣的?有什麼意義?
    黑洞視界外到底什麼樣明天就會揭曉了,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組建代表人類觀測水平的又一次提升,不僅可以用來觀測黑洞,還可以觀測很多難以觀測天體事件。事件視界望遠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望遠鏡或者望遠鏡矩陣,由於單個超大口徑望遠鏡建造難度大,而射電信號擁有可組合起來的特點,科學家就利用近幾十年建設在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將獲得的信號組合起來,經過去除背景雜質信號等方式,將獲得的信號放大,可以得到比單一望遠鏡更強的信號。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 黑洞照片具體拍攝手法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什麼
    岑蘇斯說,這一名為「事件視界望遠鏡」的項目團隊由來自全球的數百名研究人員組成,集合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多個射電望遠鏡。「我們很早就和國際合作夥伴一起,致力於將相關科技能力推進到毫米波等級。」岑蘇斯說,給黑洞拍照主要應用的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通過陣列望遠鏡,既能敏感捕捉微弱信號,又能擁有高解析度,從而進行詳盡觀測。
  • 中國望遠鏡這次為什麼沒有拍黑洞?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觀測黑洞時,組網的多臺望遠鏡同時觀測,再將各自的觀測數據傳輸到統一的數據中心進行大量運算處理和反覆核算,才能「繪」出正確的黑洞「照片」。「幹涉測量的前提是時間同步,雖然現在每臺望遠鏡均配有精準的原子鐘,但觀測時由於距離遠,原子鐘之間還會存在微小的偏差,這時就需要通過數據本身實現時間頻率的擬合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