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進行時丨「搶灘」碳纖維,山西為什麼要力爭「下遊」

2021-01-15 澎湃新聞

因為碳纖維的不可或缺,世界各國紛紛布局,大力推動碳纖維材料的研發生產,對此,山西有什麼樣的優勢?接下來我們的突破方向是什麼

聚焦高端碳材料,山西加快碳纖維的產業化培育和市場化應用,積極布局打造晉東南、晉中、晉北三大碳基新材料集聚區,推動以碳纖維為代表的碳基新材料產業搶佔先機、贏得未來競爭優勢。

攻克「黑金」趕超引領

用「細如髮絲,輕如鴻毛,強如鋼鐵,貴如黃金」四個詞來形容碳纖維材料毫不為過。一輛用碳纖維做成的自行車,重量僅5公斤,成年人可輕鬆單手提起;揮動碳纖維羽毛球拍,扣殺擊球,攻勢凌厲;碳纖維釣魚竿,彈性好、不易折斷。生活中碳纖維產品越來越多。

碳纖維密度是鋼鐵的四分之一左右,抗拉強度卻是鋼的7-9倍。一束標準的12k碳纖維可以承受130公斤重量。在惰性氣氛下,碳纖維可以經受住3000攝氏度高溫。其實,製成碳纖維的原料,是普通碳素長絲,之所以被賦予超強的性能,靠的是它的組成材料和添加物助力。一種叫環氧樹脂的材料,可以把碳素長絲和各種材料充分混合併實現硬化,變成超強韌性、耐高溫的複合材料——碳纖維。碳纖維造價每千克20美元,是傳統鋼質材料的20倍。正因如此,輕如鴻毛的碳纖維卻有貴比黃金的美譽。

常說做什麼事都要力爭上遊,但碳纖維卻要力爭「下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碳纖維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呂春祥這樣解釋:碳纖維材料要在100多公裡長度上實現穩定,反覆拉扯中不能折斷,這些都是難關。從技術角度講,碳纖維製備需要1400攝氏度高溫。沒有一種產品製備比碳纖維工藝路徑長,從碳纖維原料到成品,有3000個測控點要求達到穩定狀態。從學科來講,沒有任何一個生產過程有碳纖維複雜,涉及20多個學科。雖然很難,但碳纖維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材料,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核心領域。

正是因為碳纖維的不可或缺,世界各國紛紛布局,大力推動碳纖維材料的研發生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作為我國最早從事碳纖維研究的科研院所之一,2019年,該所成功製取的聚丙烯腈基中空碳纖維通過驗收,實現了幹噴溼紡製備T-1000級超高強度碳纖維的核心技術的突破。在沒有任何外部資料借鑑的情況下,山西煤化所碳纖維團隊研發了丙烯腈間歇聚合工藝技術,扭轉了我國長期以來連續聚合主導的工藝路線存在的弊端,引導國產碳纖維技術走到科學合理的路線上來。T300製備技術解決了碳纖維灰分高、抗燒蝕性差、耐溼熱性能差的難題。這使國產碳纖維實現成分、結構、性能與國外產品一致,為國產碳纖維在高端領域的替代奠定了理論基礎和物質基礎。「這個問題的解決,使我國成為國際上第3個具有宇航級碳纖維的國家。」山西煤化所研究員楊禹說。

我省碳纖維科研團隊從2003年開始碳纖維研究,從T300\T600\T700到T1000不斷實現突破。呂春祥告訴記者,多年來,研究人員從基礎研發、工藝攻關、裝備研製到技術基層做了大量細緻工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進行T300、T700、T800等系列碳纖維攻關,滿足了國家重大需求,解決了系列型號的國產化保障問題,從T800著手,向高端新材料發起一場創新突破的「攻堅戰」,推動系列碳纖維產業,建成系列化工程平臺,解決系列碳纖維產業化問題。但是,國家的碳纖維發展歷程以跟蹤仿製為主,沒有形成自主技術體系,下一步,碳纖維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技術體系,繼續潛心攻關高強、高模、高韌碳纖維。

應用端發力 推進技術創新

要從應用端發力推動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碳纖維材料還有著廣泛應用領域和無限的開拓空間。

碳纖維最高端用途在航空航天,但民用領域應用更廣闊,比如風力發電,百米長的風機葉片由碳纖維製成;軌道交通,交通工具輕量化,優化運輸能力;碳纖維復材修復老舊建築……在許多領域,山西省布局了很多課題,為產業發展做了相應的鋪墊。

2017年,工作人員在定期橋梁檢查中發現,青銀高速呂梁牛尾溝大橋部分地方出現了豎向裂縫。山西交通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碳纖維材料首席專家李登華率領團隊用碳纖維新材料對橋梁進行加固。他說:「整個工程,我們用了1200米的碳纖維板,對橋梁15個梁板進行底板加固,碳纖維板和橋梁底板形成一個整體。一塊碳纖維板,它只有幾頁紙的重量,卻可承受35噸拉應力。」完成同樣一個加固工程,碳纖維材料的價格雖然是鋼結構造價的1.5倍,但是從長遠來看,碳纖維板因其耐腐蝕、耐疲勞的獨特優勢,使得加固效果在整個橋梁服役周期持續有效,真正起到全生命周期加固養護的作用,大大減少反覆加固的費用。李登華覺得很值,他說,讓更多的橋梁用上新材料,也讓碳纖維整個產業鏈延伸得更長更遠。

拓展碳纖維應用領域,山西有著怎樣的優勢,突破方向在哪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徐堅認為,碳纖維在民用生產中有很大的前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是我國最早研究碳纖維的單位之一,擁有悠久的碳纖維研究歷史,特別是在丙烯碳纖維領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中國碳纖維事業奠定了基礎。但是碳纖維只是一種基礎性的原材料,碳纖維更多應用在它的下遊,會產生非常多的複合材料領域,山西在碳纖維應用領域和市場還是有強大基礎的,在今後發展過程中,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這些方面山西還有機會進一步發展。

碳纖維研發要從應用端發力來推進技術創新。目前,山西優勢還集中在上遊和中遊——碳纖維的研發與製造。如何力爭「下遊」,縮短從研發生產到應用的過程,長期從事碳纖維下遊成型設計的工程師李秀文認為,這首先需要引進專業人才和專業團隊,培養出自己的複合材料設計師。專業人才要具備產品特性分析能力、模具方案結構設計能力、複合材料工藝設計能力及分析和檢測方面能力。其次,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每個產品的結構特點不同,應用環境也不同,先進經驗並不能拿來直接借用。真正要做好碳纖維高端材料的下遊應用,還要找到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獲取市場效應,才能使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應用得到良性循環發展。

要立足山西的產業布局,進行合作模式創新,以點帶面,實現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呂春祥認為,新興產業有兩方面驅動,一靠技術驅動,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提高創新能力,提高技術的成熟度,使得產業成功。二靠需求拉動,需求拉動是市場行為,只有需求才能使技術進步,雙輪驅動才能推動產業的發展。

聚焦高端材料 拓展市場應用

聚焦高端碳材料,碳纖維的發展要以產業培育和拓展市場應用為主要任務。放眼全球,日本東麗公司在碳纖維領域一直處於領跑的地位。東麗公司的成功經驗,在新華社駐東京記者站郭威看來,就是始終把握下遊發展趨勢,開闢新市場,打開增量空間。該公司第一桶金是通過開發高爾夫球桿得來,通過打開民用休閒體育這一全球新的市場實現了公司全新的發展。其次,企業抓住了產業技術變革的機遇,與行業領先客戶深度合作。上世紀70年代的T300性能遠遜於國產碳纖維目前的水平,但企業發現並抓住了輕量化的迫切需求,設計並製造出能保證安全通過適航的民機複合材料結構部件,實現了民機部件批量化生產,從而實現了東麗T300的產業化。企業在深挖性能優勢的同時,拓展工業領域的應用。碳纖維在民機結構的應用不斷增加,保證了碳纖維的持續生產和性能不斷提高,才有目前性能穩定優異的東麗碳纖維。在成為民機產業碳纖維主供應商的同時,公司在風電、汽車領域積極探索、拓展。

從下遊研發應用再回望整個碳纖維產業,山西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讓整個碳纖維產業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呂春祥認為,在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布局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具體來說,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資本鏈的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基石。山西在碳纖維的發展過程中,已布局一系列課題,使碳纖維產業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也使山西碳纖維走在中國碳纖維發展的前列。碳纖維的突破要發揮優勢、大力協同,科研人員從基礎研發、工藝攻關、裝備研發、技術集成、產業應用同步推進,靠社會各方力量去支持、協同,碳纖維的實驗室技術才能變成產業化技術,碳纖維產業才能走到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上來。

下載「七彩鹽湖」APP

原標題:《轉型進行時丨「搶灘」碳纖維,山西為什麼要力爭「下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轉型進行時】山西農谷 打造現代農業「矽谷」(上)
    早在去年10月,山西農業大學就與山西省農科院進行了合署辦公,意味著雙方深度融合,共同助力山西農谷發展。今年這項「拆牆透綠」之舉,也意味著農大與農科院合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實現谷、城、院三方的一體化發展。谷城院中的「谷」就是山西農谷,「城」就是以山西農業大學為主導的大學城,「院」就是科研院所。
  • 【轉型進行時】石墨烯: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下)
    趙建新認為,山西是裝備製造業的基地,石墨烯發展能促進裝備製造業的升級換代,充滿前景的應用場景和應用市場,給石墨烯開發提供了廣闊空間。 如何把這種先發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兆平認為,山西有資源工業傳統優勢,例如,煤炭產業的化工優勢,可以跟石墨烯的產業化應用進行很好的結合。
  • 在山西,共話能源轉型大發展
    另有超過百萬人次在線參會,共同關注能源轉型及行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新能源產業必將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在能源轉型大勢之下,新能源產業迎來加速發展。  胡玉亭表示,山西作為能源大省,肩負著全國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的國家使命。
  • 轉型進行時招商引資「強磁場」 轉型發展「加速跑」(下)
    山西,全力建設通航示範強省,拓展轉型發展新空。聚焦「六新」,一幅幅生動的轉型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當越來越多的新項目、好項目、大項目落地山西,招商引資的「強磁場」也為山西轉型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2020年,一個「千億級鋼鐵深加工產業集群」項目與運城籤約。從建築用鋼,到家電用鋼、汽車用鋼,山西建龍不再只是將傳統的建材賣出去,而是將更多的深加工產品直送到客戶終端。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下遊應用領域廣闊,國內增長空間巨大
    在製備碳纖維的同時還可製成碳纖維織物和碳纖維預浸料,作為生產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原材料; 碳纖維經與樹脂、陶瓷等材料結合,形成碳纖維複合材料,最後由各種成型工藝得到下遊應用需要的最終產品。我國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最早從事碳纖維研發的機構主要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化學研究所(北京),但由於工藝基礎薄弱、裝備技術落後、西方國家技術封鎖等原因,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國產化技術長期徘徊在較低水平。
  • 搶灘出海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原標題:搶灘出海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正陽集團、樂高集團、瑪氏集團等攜手展示禾業風採;加西貝拉、中國巨石添彩浙江省交易團採購成交集中簽約儀式;嘉興海廣興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振石控股、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亮相浙江省重點進口平臺推介會;還有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進口平臺抱團採購……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嘉興企業組團搶灘出海,
  • 山西煤化所高模量碳纖維表面處理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碳纖維表面惰性,複合材料中碳纖維和基體材料間應力載荷無法有效傳遞,直接影響其性能發揮,限制其規模化應用,工業主要採用陽極氧化法來解決這一問題。高模量碳纖維具有表面晶面尺寸更大、剛性更好、抗彎折性更差、表面惰性更突出的特性(圖1),採用傳統的陽極氧化法進行表面處理,不僅毛絲、斷絲多,而且表面處理效果不均勻,反映在複合材料中界面結合性能明顯偏弱。
  • 飛機為什麼要用碳纖維複合材料?
    近年來,大家對碳纖維複合材料一定耳熟能詳。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身影充斥在各個科幻、賽車電影當中。在現實生活中碳纖維複合材料也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軌道交通、體育用品等領域。碳纖維複合材料有很強的力學性能,它的比強度、比模量,比其它與之功能類似的航空航天合金高很多倍。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抗拉強度和拉伸模量下,當產品滿足性能要求,碳纖維製品的重量要遠遠低於合金製品。
  • 從「煤」到「布」:煤省山西布局紡織新材料產業鏈
    2020年中國紡織大會於12月22日—23日在山西召開,大會設置「山西時刻」環節,引發業內廣泛關注。從「煤」到「布」,究竟能為山西、為行業帶來什麼,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在會見部分與會代表時指出,當前,山西正聚焦「六新」突破,大力發展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材料全產業鏈發展,全力打造全球一流的新材料產業高地。
  • 碳纖維是什麼材料?碳纖維材料為什麼那麼貴?
    碳纖維這個詞,想必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最常見的是一些跑車,可能會用到碳纖維材料,包括現在的飛機啊飛彈什麼的,也都會用到。碳纖維為什麼這麼貴?碳纖維有什麼作用呢?碳纖維是怎麼製成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碳纖維。
  • 液態CO2企業凱美特氣被逼轉型:5.5億搶灘在線教育
    【金融·資本】液態CO2供應商凱美特氣5.5億搶灘在線教育《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曹昌 見習記者 李永華
  •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山西日報記者裴雲鋒報導:12月2日,中國科學院韓傑才院士助理、哈爾濱工業大學基礎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宋波教授一行來到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晉中開發區山西中聚晶科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聚晶科),就該企業藍寶石晶體的生產工藝、技術攻關和市場前景進行座談交流。
  • 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
    《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7月2日出版的《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文章說,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號召全省上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金光大道奮勇前進,強調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舍此別無他途。
  • IT領導者成功進行數位化轉型的五個步驟
    轉型工作的規劃需要您了解這些職能部門所要進行的變革,這一過程通常會導致產生大量的可交付成果,其資金投入量甚至會令最富經驗的高管也感到壓力。 在進行大規模、複雜的轉型工作時,我們建議領導者使用廣角鏡頭進行規劃,然後精準地執行各項工作。使用廣角鏡頭進行規劃意味著要考慮多個方面的變化,以確保與進入市場相關的各項工作和新功能的部署是緊密結合的。
  • 打造率先轉型 新路的「火箭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發出「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進軍號令,賦予華陽集團新的重大歷史使命——率先轉型,勢在必行!省委書記樓陽生指出,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裝備和製造業的基石,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要把新材料產業擺在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出位置。   時間推回7月27日。樓陽生書記在氣凝膠科創城調研時,看到氣凝膠產業初具雛形,十分高興。
  • 關於飛機的小知識:飛機為什麼要用碳纖維複合材料?
    近年來,大家對碳纖維複合材料一定耳熟能詳。碳纖維具有幾個優點,包括高剛度、高抗拉強度、低重量、高耐化學性、耐高溫和低熱膨脹。這些特性使得碳纖維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軍事和賽車運動以及其他競賽運動中非常受歡迎。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碳纖維成型工藝及瓶頸探討
    其中瀝青基碳纖維碳收率最高,可以達到80 -90 ,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為了從瀝青中獲得高質量、高性能的碳纖維,必須要對瀝青精修精製、調製。此過程會大大增加生產成本,即使瀝青原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也難以應用於大批量工業應用製造。
  • 為什麼建築施工需要碳纖維結構加固?
    在建築加固行業中,很多地方的加固工程都會用到碳纖維加固,它們都會用到碳纖維結構加固技術進行結構加固、補強。碳纖維結構加固技術是為了對建築物進行加固、補強,而採用高性能粘結劑,將碳纖維布粘貼在建築結構構件表面,使兩者共同工作,從而提高結構構件的(抗彎、抗剪)承載能力的技術。
  • 碳纖維軌道車輛零部件:熱固性碳纖維與熱塑性碳纖維
    碳纖維複合材料是一種高強度低重量的先進複合材料,其強度和耐蠕變性都比鋼材好,其以零部件形式在高鐵、地鐵等軌道車輛中使用時,不僅能對降低車體自重有所貢獻,更能有效提升機車的承載能力和服務質量,尤其適用於高頻率、高載荷、長距離車輛工作環境,對減少能耗和延長使用壽命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與此同時,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還制定了該標準的中國版。該標準是國際上首次對含氧官能團定量表徵及Boehm滴定方法進行標準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工作過程中,團隊充分聽取各國專家意見,牽頭組織國內外機構開展比對實驗,改進測試流程,降低檢測限,提高檢測效率,大幅提升了方法的重複性、再現性和普適性。此項國際標準的制定,提升了我國和我省在石墨烯新材料領域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