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楚什麼樣的汽油耐燒,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汽油。汽油、柴油都是石油煉製得到的,由多種烴類組成的混合物,如果從成分上加以區分,就是單位體積下的含碳量差異,含碳量偏低的是汽油,具有熱值低、密度小、易揮發的特點,含碳量相對高的是柴油,熱值相對高、密度相對大、不易揮發。
汽柴油本身的不同也造成了汽柴油發動機特性的差異,汽油熱值低,燃燒起來更快,所以汽油發動機可以在短時間達到高轉速,使得發動機功率潛力更大,適用於跑高速的乘用車乃至跑車,柴油熱值高,且燒起來不是很快,所以柴油發動機不容易到達高轉速,但低轉速的扭矩輸出能力更強,也就是力氣更大。除此之外,石油還可以通過多種化學工程得到石油氣、重油等等,前者含碳量更低,燃燒更容易,後者熱值更高,也更耐燒。
首先是耐燒問題。上面我們說道,在石油煉製的產物中,汽油的熱值是偏低的,所以不如柴油耐燒。另外,不同加油站、不同使用環境、不同發動機加相同標號的汽油,也會存在細微差異:兌了乙醇的汽油不如純汽油耐燒,因為乙醇的含碳量(熱值)遠低於汽油混合物的平均含碳量;夏天因為溫度高,汽油更容易氣化,燒起來更徹底,所以比冬天更耐燒;技術先進的發動機,能將汽油氣化得更充分,燃燒得更充分,所以更耐燒。很顯然,這種差異的核心也是含碳量的差異。
然後是爆震,汽油作為一種混合物,其不同組分點燃所需的溫度壓強都不一樣,在汽油發動機中,油氣混合體被點燃才是唯一正確的工作方式,但汽油中部分活性較高的組分,在火花塞尚未點燃時就已經被壓燃,提前燃燒就會導致發動機工作不穩定,造成爆震,嚴重甚至會反向做功影響發動機壽命。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在汽油中加添加劑,降低汽油中活性組分被壓燃的概率,緩解爆震現象。
另外,不同地區石油中烷烴、芳香烴、環烷烴等成分的比例也不一樣,導致汽油成分的差異,同時,我國開採的石油大多採用的是催化裂化生產汽油,這種方式產出的汽油其中烯烴的含量相對較高,這玩意的辛烷值並不高,抗爆震能力不如外國的石油+外國的生產方式,我們看到很多國外的高壓縮比+雙噴發動機引入的國內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原因就是他們的發動機完全是根據他們的汽油開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