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見證歷史的一年,美國原油市場的「負油價」讓經歷過大世面的老司機都表示「活見久」,這件事在汽車行業鬧得沸沸揚揚,有人把負油價理解為加油不花錢反而加油站還找錢!
所謂的「負油價」指期貨市場,意思就是田裡的麥子還沒收割,就提前放到市場上競價,你覺得今年小麥有利可圖,就付定金預定這批麥子,等到小麥豐收要交割的時候,發現糧倉爆滿沒地方,農戶要你趕快去提貨,這時候你有兩種辦法,要麼叫上一堆卡車去拉小麥,要麼把小麥扔掉。
可交易地點遠在美國,而交易的不是小麥而是石油,石油能倒哪呢?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把這批貨轉給別人,屋漏偏逢連夜雨,成品油需求低迷原油沒地方放,就鬧出了負油價。
雖然這段時間油價跌倒谷底,但長期看油價還是會上漲,說不定哪天油價可能漲到新高,這個道理車企或決策部門未必不知道,油價跌到歷史低點的時候,電動車的步伐並未停下。有點跑題了,萬一哪天油價漲到令消費者難以接受,我們的車還能加什麼?
燃油車或者內燃機就像雜食動物,只要沒變質什麼都可以吃。凡是可以燃燒的液態或氣態燃料,都可以讓發動機運轉,所以就有了油改氣的計程車。除了加氣外,汽油車還有很多燃料可選。
乙醇
乙醇(酒精)大家很熟悉,它揮發性好而且易燃。把乙醇當作汽油替代物已經有好幾十年了,一開始也是往汽油裡面摻乙醇,比例不高只有10%,後來發現效果不錯,汽油中的乙醇比例不斷提高。
美國和巴西這樣的農業大國,農作物產量大價格低,所以美國用玉米來生產乙醇,巴西用甘蔗來生產乙醇。於是在美國可以買到E85(乙醇含量83%)汽油,巴西更是有E100(純乙醇)。汽車廠商不可能說這地方不用汽油我就不賣車,豐田就計劃針對巴西市場推出世界首款乙醇普銳斯。
甲醇
雖然國內也有乙醇汽油,但國內的農作物可能沒有巴西和美國那麼便宜,用大量農作物生產乙醇不切實際。不過,國內煤炭資源豐富,而煤炭可以用來生產甲醇。
甲醇燃料很少被國外市場採納,一方面國外煤炭資源不豐富,另一方面煤炭開採本身對環境不太友好,使用煤炭並沒未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用於生產乙醇用的農作物在生長時會吸收二氧化碳,間接減少了碳排放。此外,甲醇有毒危險性比較高,國內乘用車企業中只有少數企業對甲醇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氫燃料
業內公認最環保的是氫能源,所以氫燃料電池車也被日本和韓國看作是未來理想的能源。多數人都以為氫燃料只用於燃料電池,實際上氫燃料也可以給發動機用,同樣也沒有汙染。
氫燃料不僅環保,它的熱值也比汽油高3倍,可以理解為更耐燒。寶馬在很多年前就研發了可以燒汽油和氫的雙燃料發動機,也就說把汽油發動機改成燒氫難度不大。氫燃料優點雖多,但目前制氫以及儲存運輸的成本非常高,不如電池電動車實惠。
把氫燃料當作發動機燃料,不如燃料電池電動車效率高,所以燒氫的發動機並不被業界看好,在寶馬之後,好像也沒有其它廠商有興趣研究氫燃料發動機。
藻類生物燃料
生物柴油大家肯定聽過,但它跟普通的柴油有什麼區別?主要不同在於生物柴油的油脂來自植物或動物。而藻類的油脂含量比植物要高,同時藻類在生長過程中同樣會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減排效果,所以這項技術比較被看好。
生物柴油不需要發動機做專門的改進,而且汙染少,同時比普通的柴油更耐燒,所以國外這項技術還是比較受歡迎,不過藻類生物燃料也有它缺點,首先需要足夠的日光和場地,其次藻類生產效率很低,所以生物柴油價格並不便宜。
寫在最後
內燃機的燃料種類多樣,不燒油也可以用,哪怕往發動機裡面加菜籽油也是可以的,但目前的替代燃料中,產量、成本、性能與石油比肩的還沒有,所以替代燃料還只是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