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喀斯特地貌美哭了!

2021-01-08 百度百科

中國十大喀斯特地貌美哭了!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同時又分成地表和地下的侵蝕,喀斯特地貌千奇百怪、美輪美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十大喀斯特地貌。

萬峰林景區

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

萬峰林景區位於貴州省興義市東南部,氣勢宏大壯闊,山峰形態奇特,整體造型秀美,是國內最大、最具典型性的喀斯特峰林。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過萬峰林,讚嘆:「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

羅平峰林

有「滇東門戶」之稱

羅平峰林,位於雲南省東部,地處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有「滇黔鎖鑰」之稱;歷史悠久,山奇水秀:境內深溝峽谷縱橫,盆嶺相間,碳酸鹽巖廣布,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觀。

四川黃龍

世界自然遺產

黃龍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溼地,與九寨溝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地貌特徵是山雄峽峻。因溝中有許多彩池,隨著周圍景色變化和陽光照射角度變化變幻出五彩的顏色,被譽為「人間瑤池」。

灕江

廣西最美麗的河段

灕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為支流桂江上遊河段的通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傳統意義上的灕江起點為桂江源頭越城嶺貓兒山,現代水文定義為興安縣溶江鎮靈渠口,終點為平樂三江口。灕江上遊河段為大溶江,下遊河段為傳統名稱的桂江。

桂林陽朔峰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陽朔峰林,是中國南方一顆燦爛的明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絕而博得了「風景甲天下」的美譽。桂林陽朔峰林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第一名。

黃果樹瀑布

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黃果樹瀑布,即黃果樹大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亦名「黃葛墅」瀑布或「黃桷樹」瀑布,因本地廣泛分布著「黃葛榕」而得名。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屬珠江水系西江幹流南盤江支流北盤江支流打幫河的支流可布河下遊白水河段水系,為黃果樹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

雲南石林

世界遺產名錄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佔地總面積400平方公裡,特級保護區44.96平方公裡,一級保護區62.10平方公裡,二級保護區107.21平方公裡,三級保護區135.73平方公裡。海拔1500米—1900米之間,距省會昆明78千米,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

張家界黃龍洞

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

黃龍洞作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地處核心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張家界旅遊精品線之一,享有絕世奇觀之美譽。黃龍洞現已開放龍舞廳、響水河、天仙水、天柱街、龍宮、迷宮、花果山等遊覽區。

苗廳

世界上容積最大的洞室

苗廳位於貴州紫雲自治縣格凸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苗廳」面積為116000平方米,容積為1978萬立方米,其長為700米,寬215米,面積12公頃,高度平均80米,相當於12個足球場。

宜興善卷洞

世界三大奇洞之一

宜興善卷洞位於宜興城西南25公裡的螺巖山中,是國家AAAA級 風景區。全洞面積5000平方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及水洞。善卷洞因它的天然靈秀而美麗誘人,又因善卷景區的深厚文化背景而絢麗奪目。

作者:水瓶blank998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地學泰鬥們!
    他是中國地質事業的創始人之一。 作為中國地質學的開山大師,丁文江不僅建造了中國地質學的基礎,還擘畫了它健康發展的路徑。在中國地質事業初創時期,丁文江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學術界的政治家」角色。他創辦了中國最早成功的專門地質教育機構——地質研究所,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地質調查機構(也是中國最早的科學研究機關)——地質調查所,他還在該所確立了綿延至今的研究精神。
  • 【中國新聞網】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索
    【中國新聞網】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索 2020-04-29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字體:大 中 小】 有沒有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這些議題長期以來備受關注。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建於貴州平塘、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開啟其五大科學目標之一的地外文明搜索(SETI)。  天文專家稱,越來越多的地外行星的發現,加上儀器和觀測能力的革命性進步,引領了尋找地外文明的復興,這其中,FAST勢必會成為地外文明搜索研究的主力軍。
  • 中國地能於聯交所簡稱將改為「中國地熱能」
    中國地能(08128.HK)宣布,開曼群島公司註冊處已於2018年5月22日批淮登記公司的新名稱並發出更改名稱註冊證書,因此,公司的名稱已由「CHINA GROUND SOURCE ENERGY INDUSTRY GROUP LIMITED
  • 常識積累:中國四大沙地
    我國的四大沙地處於我國北方半乾旱和半溼潤區的農牧交錯帶,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即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和呼倫貝爾沙地。  渾善達克沙地  渾善達克沙地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千米,是離首都最近的沙源,距離北京市最近的地方直線距離僅130千米。渾善達克為蒙古語,意為「孤駒」。相傳成吉思汗在西徵時騎著最心愛的「孤駒」經過,此沙地因而得名。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索
    原標題:「中國天眼」 FAST 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IT之家4月28日消息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搜尋和監測射電脈衝星是FAST的核心科學目標。
  • 【地評線】北方網評:中國年
    中國年說的是中國農曆新年,又稱春節。在中國人的日程表上,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常言道,「過了臘八就是年。」一碗香濃的臘八粥下肚,便預示著中國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中國年是指尖上的勤勞。掃房子做衛生便是中國年必不可少的儀式。這之後,蒸煎燉煮,置辦年貨,家家戶戶都會忙得不亦樂乎。老人們總會說,「日子就是過得個煙火氣,再忙也高興,這才有過年的樣兒。」勤勞的中國人用雙手裝點著居室,打點著生活。中國年是舌尖上的味道。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年的儀式也是花樣翻新,但除夕的年夜飯是怎麼也改不了的重頭戲。從準備食材到烹飪料理,大家各顯其能,每人一道拿手菜湊成了一桌豐盛的晚宴。
  • "中國天眼"將啟動地外文明搜索
    中國天眼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射電望眼鏡,外空信息的探索可謂是領先世界水平。在大數據化時代通過中國天眼探索地外文明,挖掘信息資源,是我國太空探測領域的巨大進步。啟動地外文明搜索項目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科學技術向外拓展的重要渠道。這就標誌著「中國天眼」針對外星人的搜尋行動,開始了。 「中國天眼」追逐外星人的姿勢,和它的巡天模式有關,除了藉助地球自轉靜悄悄地「偷看」天空外,還能向特定的目標天體暗送「秋波」,反覆觀測。
  • 【地評線】大洋網評:聆聽中國故事 感受中國力量_評論頻道_中國...
    11月20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拉開序幕。連續三天,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家、戰略家、企業家代表通過「雲參會」形式,與來自我國政界、學界、企業界的代表一起,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展開交流和討論。以廣州為窗口,讀懂中國故事,共享中國智慧。
  • 中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概況
    一、八大沙漠  根據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圖集》。  (1)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南部塔裡木盆地中心,面積35.73萬平方公裡,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流動沙漠。行政範圍包括阿克蘇、喀什、和田、巴州的部分地區。  (2)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 羅伯特·庫恩:真實客觀地向世界介紹中國
    庫恩說,「我希望精確地對外講述中國領導人是怎麼想的,同時把中國所處的環境也考慮進來。」  每年庫恩有超過1/3的時間待在中國,他到各地調研,也不斷接觸中國的各級官員。他希望能把一個「複雜」的中國客觀真實地介紹給世界讀者。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他一直在不斷前行。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探索,如果發現低級的地外文明,我們該咋辦?
    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表示,中國「天眼」將開啟地外文明探索。眾所周知,地外文明探索是人類在近世紀的一項重要科學試驗計劃,而本身,地外文明探索,也是中國「天眼」的五大科學目標之一。自2016年9月25日落地啟用,到2019年8月28日,中國天眼陸續發現132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其中已經有93顆被確認為是脈衝星,這種探索速度之快,在世界各大射電望遠鏡中十分罕見,這讓我國一下子成為脈衝星探索領域中的佼佼者。但,如此厲害的天文設備又怎麼可能只探索脈衝星這一種天體?
  • 中國最早郵票展覽地紀念碑在福州落成
    福州新聞網12月2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 文/攝)「中國最早郵票展覽地紀念碑」昨日在位於福州東街口的省少兒圖書館和省級文物保護建築單位「正誼書院」的中心花園落成。 福建省集郵協會常務理事、福州市集郵協會副秘書長陳蘇告訴記者,福建首次郵票展覽於1914年7月在福州三牧坊第一中學校內舉辦,該展覽會以展出福建土特產為主,但也展示了中外郵票,其中中國郵票部分由福州郵商魏叔彝提供,世界各國郵票由美國人卜威利提供。
  • 西沙群島 中國最後的隱秘之地
    登島:為追逐最美風景不辭勞苦西沙群島是中國十大最美的海島之一,整片群島像朵朵睡蓮,浮珠般躺在碧波萬頃的南中國海上。它位於海南島東南約180海裡處,與東沙、中沙、南沙群島、曾母暗沙等構成中國最南端的疆土,歷史上也叫千裡長沙,萬裡石塘。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探索,如果真發現低級的地外文明,我們該咋辦?
    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表示,中國「天眼」將開啟地外文明探索。眾所周知,地外文明探索是人類在近世紀的一項重要科學試驗計劃,而本身,地外文明探索,也是中國「天眼」的五大科學目標之一。自2016年9月25日落地啟用,到2019年8月28日,中國天眼陸續發現132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其中已經有93顆被確認為是脈衝星,這種探索速度之快,在世界各大射電望遠鏡中十分罕見,這讓我國一下子成為脈衝星探索領域中的佼佼者。
  • 中國最深天坑和中國最長地縫小寨天坑和奉節地縫
    坑壁有兩級臺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臺地寬2~ 10米;另一級臺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山花爛漫,坑壁有幾處隱泉飛瀉坑底。從坑口往下看,千丈絕壁直插地下,深不見底,令人目眩。小寨天坑內部別有洞天沿著峭壁上之字形的小道下到坑底,又是另一番景象。
  • 中國地能(08128)擬更名為「中國地熱能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公告 中國地能(08128)擬更名為「中國地熱能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中國地能(08128)公布,董事局建議將公司名稱由
  • 學者:2049年,中國可理直氣壯地說是發達國家
    10月10日,在「講好中國故事 看好中國未來」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提出衡量中國是否為發達國家的一個具體的指標,即70%的城市化率。專家還給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時間節點:2049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教授表示,按照經濟學家們的觀點,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應該在2030年左右,因為到那個時候中國經濟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編研工作會議召開
    《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編研工作會議召開 2018-04-28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4月22日至26日,《中國遷地栽培植物志》編研工作會議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召開
  • 中國駐雪梨總領館提醒領區中國公民謹慎選擇第三地中轉回國
    人民網雪梨6月25日電 據中國駐雪梨總領館方面消息,近期,一些中國公民向領館諮詢有關經第三地中轉回國問題。中國駐雪梨總領館提醒領區中國公民謹慎選擇經第三地中轉回國,如確需中轉回國,請務必在購票出行前詳細了解擬中轉地有關過境、聯程機票、行李託運和登機等方面政策,避免出行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