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將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的新聞一夜之間成為印度媒體爭相報導的熱點,他們擔心被中方「卡脖子」。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日前在談到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時表示,該流域幹流水能資源最豐富,下遊的大拐彎地區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匯集近7000萬千瓦的技術可開發資源,規模相當於3個三峽電站,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對於水電行業來講,這是一次歷史性機遇。
印度報業託拉斯等媒體幾乎原封不動地引用上述報導,強調印度和孟加拉國作為雅魯藏布江下遊流域國家可能因此面臨水資源安全威脅。《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中國在跨境水資源方面比印度更具戰略優勢,是南亞和中南半島上7條大河的上遊流域國家,儘管中印2018年恢復了有關跨境水文數據互換共享的協議,但印度仍擔心中國將跨境河流「武器化」。
報導援引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7月發布的報告稱,對印度來說,中國作為跨境河流上遊國家是其無法迴避但又難以克服的挑戰。正如中印近期在邊境地區爆發衝突所顯示的,印度必須評估中國如何將其針對跨境河流下遊國家的優勢「武器化」,而中國對這些河流的控制將足以使其卡住印度經濟的「脖子」。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30日援引專家的分析說,中國修水電站也可能起到錯峰調節作用並為印度帶來正面效應,未來江水可能實現常年較穩定流動,下遊在枯水季節也可能有水可用,「但先決條件是良好的中印關係」。
熟悉情況的印度消息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政府對跨境河流的關注是戰略性的」。該消息人士認為,中印目前雖因邊境對峙導致雙邊關係緊張,但兩國跨境河流專家級機制等溝通渠道並未停擺,印度很可能通過現有雙邊平臺向中方表達關切,或提出類似「湄瀾合作機制」的多邊聯動計劃。但他強調,在中印邊境僵局不解、雙邊關係未能得到改善的情況下,雙方跨境河流合作恐怕都難言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