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電業暢想2050年2050GW目標 中國企業藉機推出海「升級版」

2020-11-26 環球網

對於水電這樣的可再生能源,國際水電協會在日前北京召開的世界水電大會上預測,全球水電裝機有望在2050年增長一倍,達到2050GW。

同期參會的世界能源理事會也發出了相似的預測:按照最高情景,全球水電市場將在2050年達到2161GW,佔全球電力裝機容量的16%;在稍低的情景下,水電裝機也能達到1575GW,佔全球裝機容量的11%。

由於中國是全球水電第一大國和水電技術實力最強的國家,2050GW的遠期目標將為中國水電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打開龐大的市場。

亞非拉將是今後水電建設的主戰場

水電作為當前技術最成熟、開發最經濟、調度最靈活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各國能源發展的優先選擇。目前,全球近1/5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有24個國家90%以上的電力需求由水力發電提供,有55個國家水電比例達到50%以上。

但各大洲開發程度並不不均勻。其中,全球水電年發電量超過3.7萬億千瓦時,開發程度約為25%,其中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和非洲水電開發程度分別為47%、38%、24%、22%和8%。

國際水電協會認為,亞洲、非洲、南美將是今後水電建設的重點戰場。

(世界水電大會現場)

在南亞,參會的印度電力部聯席秘書阿讓·庫馬·沃瑪表示,目前印度大約有49個新的水電站目前正在建設和規劃,相當於約5萬多兆瓦的水電裝機容量正在開發。

他表示,印度國內水電的開發得到了聯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並努力為水電站開發營造積極的政策環境。

在非洲,非洲聯盟能源與基礎設施委員會主任阿哈姆·伊伯然黑姆表示,根據非盟的估計,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將會使得能源需求每年增加6%,這種增長速度將會一直持續到2040年。要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裝機容量也就必須要增長5倍,要從2012年的140GW增加到2040年的700GW。

阿哈姆·伊伯然黑姆稱,特別對於水電開發來說,非洲總的水電潛力當中只有10%得到了開發,所以說還有剩下的90%沒有開發。這樣的資源就給非洲提供了非常大的機遇,可以再去開發大型的和小型的能源基礎設施。

事實上,非洲所蘊含的豐沛水電資源早已經為外界所矚目。僅在剛果河下遊河段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水能資源。這裡所建設的大因加水電站在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水電站,其裝機容量相當於目前全球最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的兩倍。

剛果共和國水利資源與電力部主任費雷迪·拉佛斯·亞維·拉姆法艾歐表示,剛果有7000萬的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沒有獲得電力。因此,剛果的領導人決定,不僅要做大因加這個項目,而且同時也要去發展小水電,讓剛果豐富的水電資源讓大家都受益。

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水電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僅在亞馬遜河支流上建設的伊泰普水電站,就是僅次於三峽水電站的全球第二大水電站。

巴西能源業務發展部總裁吉爾·馬拉浩·內託在會上表示,巴西有很長時間的發展水電的歷史,到現在它也佔了整個國家裝機容量的60%。由於普通的巴西人的用電量只是法國人、美國人的10%左右,因此加快巴西的能源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吉爾·馬拉浩·內託認為,水電仍然會在今後20年、30年裡面成為巴西的發電能源當中最重要的來源。

全球水電建設中國繼續「領跑」

但要談到未來的水電開發,全世界的目標還是轉向中國尋求經驗,因為中國不僅是全球水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當今全球水電建設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

近20年來,中國水電產業突飛猛進,在世界水電行業中實現了從「跟跑者」到「並行者」、再到「引領者」的巨大飛躍。

同期參會的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中國水電的總裝機已經突破3億千瓦,約佔全球水電總裝機的27%;裝機容量全球排名前十的水電站中國將有5座;單機容量70萬千瓦以上的水輪發電機組,超過一半在中國;中國水電形成了包括規劃、設計、施工、裝備製造、輸變電等在內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中國先後與80多個國家建立了水電規劃、建設和投資的長期合作關係,成為推動世界水電發展的重要力量。

(幾內亞新髮型的2000面額鈔票)

世界上正在建設的大型水電站中,幾乎都能看到中國水電企業的身影。連遠在非洲的國家幾內亞近期新髮型的20000面額鈔票上,就以三峽集團所屬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總承包進行建設的幾內亞凱樂塔水利樞紐工程作為背景。

國際水電協會主席肯·亞當斯在會上表示,中國正逐漸成為世界上的水電超級大國。

三大趨勢引領中國水電「走出去」

隨著中國水電走出去,中國參與海外水電開發的模式也在變化,出現了三個新趨勢。第一個趨勢便是強強聯合、集體出海。

例如,位於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沐若水電站是馬拉西亞最為重要的能源設施之一,供給了馬來西亞西部絕大多數地區的能源需求。這一項目就是由中國企業聯合出臺所打造的。

其中,中國三峽集團子企業三峽發展公司對外牽頭,負責執行「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由國內一流的設計方長江設計院負責設計,有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中國水利水電八局負責施工,由在馬來西亞東馬地區打拼多年並已經建立了良好人脈關係的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負責設備採購。

第二個趨勢是從單一水電開發邁向全流域開發。因為中國有著豐富的流域開發經驗,以及同時管理同流域多個大壩的經驗。目前,中國企業海外籤署水電大單時已經更多的拿到全流域開發合同。

今年4月20日,在中巴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籤訂《關於私營水電項目開發的諒解備忘錄》,與巴基斯坦水電開發署籤訂《關於聯合開發大型水電項目的諒解備忘錄》,計劃聯合開發印度河上遊大型梯級水電站項目群。

中國三峽集團總經理王琳在會上進一步表示,大部分待開發的水電資源集中在非洲、拉美、南亞、東南亞地區,而這些地區在需要增加能源供給與支持經濟發展的同時,其豐富的自然系統又關係到全球環境生態的平衡和保護。中國水電在參與全球水電開發的過程中,積極將三峽工程的可持續發展的經驗付諸於海外項目,並積極探索適合項目所在國的模式,水電可持續發展得以不斷的創新和延伸。

第三個趨勢是水電建設運營同金融支持並進。

水電開發需要巨額資金支持,但這恰恰是水電資源集中的亞、非、拉大多數國家的瓶頸。南非國家規劃委員會委員邁克·穆勒教授就表示,像在歐洲和北美,水電行業實際上在迅速的失去他們在債券市場的份額,而且人們也沒有做水電融資,當前主要的水電融資都是中國在做的,大家需要這樣的資金工具來支持水電項目。

在中國對外的水電開發中,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都是重要的融資合作夥伴。而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國所倡導成立的絲路基金、亞投行被外界期望能成為發展中國家基建項目融資的重要來源。

中國的水電單位在「一帶一路」國家基本都有布局,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中國的項目預計將得到快速推進。

中國能建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丁焰章在會後接受採訪談到該集團參與「一帶一路」的項目時表示,,現在都在規劃和接洽之中,真正落地估計要到明年和後年才開始真正的顯現出來。我們總承包一些項目的時候,就帶動中國的裝備「走出去」。

相關焦點

  • 梅德韋傑夫暢想2050年的中俄兩國:強大而繁榮
    受訪時,他暢想了2050年中國與俄羅斯的樣貌,認為兩國將成為強大、繁榮的現代化世界大國。主持人我們期待雙方能夠有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的合作。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提出了到本世紀中葉的中國發展目標。有網友問總理,在您腦海中,2050年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 張博庭:2050年水電發電量比重可以超過20%
    張博庭:2050年水電發電量比重可以超過20% 發布時間: 2020-09-18 11:10:50   來源:能源雜誌  作者:張博庭   對於我國未來電力發展的預測,中國工程院某副院長曾表示,「2017年,我國非化石電力佔比
  • 未來30年上海會怎樣?——有關"上海2050"的十個暢想
    2014年對於上海來說,是一個「規劃大年」。當前,上海正同時開展三大戰略規劃研究:針對2020年的「十三五」規劃研究,針對204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研究,針對2050年的「面向未來30年」發展戰略研究。
  • 全國人大代表張雷:我對中國2050實現零碳目標充滿信心
    「我對2050年(中國)實現零碳充滿信心,甚至可能在2050年之前,(這一目標)就能實現,而且必須實現。」 張雷說。在這次線上交流會之前,張雷對外界公布了他關於《<能源法>要為「能源革命」設定總體目標和時間表》的兩會議案。
  • 人大代表:2050年或實現零碳目標
    多位兩會代表表示,對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比50%以上感到樂觀,其中更有代表展望2050年我國可以實現零碳目標。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30%的目標不算高,而2050年可再生能源有可能在全國能源結構中佔到一半;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則認為,將2050年作為零碳達成目標的時間點應該是可行的,而且是機遇大於挑戰。
  • 長沙青年學子暢想2050激揚青春夢
    紅網時刻12月26日訊(長沙站記者 劉馳鋒 通訊員 陳正名 董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50年,我國將全面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當代青少年正是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為抓好這一時期青少年的價值觀養成,深入推動十九大精神在青年學子中落地生根,12月25日,長沙市天心區舉行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動暨「2050青年說」長沙市青年學子暢想未來『時間膠囊』活動」啟動儀式。活動中,未來信箱「時間膠囊」開啟,面向全區中學生徵集而來的「夢想信件」被裝入其中。
  •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能發展趨勢
    原標題: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電發展趨勢 9月1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新版《至2050年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報告,詳細分析了到2050年全球和區域核電發展趨勢。報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終端能源消耗總量將以1%左右的速度增長28%,而電力消耗將增長91%,其在全球終端能源消耗中的份額將從18.8%增加到26.1%。假設當前的政策、技術和市場趨勢保持不變,現有的核電廠按計劃逐步淘汰(即「保守情景」),預計到2050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比2018年減少6%,至371千兆瓦。
  • 2050年中國什麼樣?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國家卷)》2月1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發行。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總結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大型學術論著。《總綱》提出了到2050年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要在未來50年的時間內,全面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入到世界總體可持續發展能力前十名的國家行列。
  • 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中國夢包含兩個重要的目標點。第一個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第二個也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主題,到2050年,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之後,中國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因此,這就構成了偉大的中國夢,也構成了中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 年輕工程師對2050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暢想
    據外媒報導,近日,英國海軍工程科學與技術(UKNEST)論壇的一群年輕工程專業畢業生對2050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 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國際社會需同心一致
    2020年原本是實現溫室氣體較2010年排放水平減少45%目標的收官之年,但疫情使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全面放緩。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時間並不充裕,國際社會需同心一致,加強合作。五年前,各國領導人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在實施過程中,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但也遇到了不小的「逆風」。美國作為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卻極度消極,甚至退出協定。
  •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該項目聚焦於在實現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美麗中國、全球溫升控制2℃目標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下,到2050年我國低碳轉型的發展路徑、以及資金、技術和政策需求;在滿足全球溫升控制在1.5℃目標下,研究論證我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並評價相應技術路徑、成本、障礙以及對經濟社會影響。
  • 科慕公司向中國氯鹼市場推出全新一代Nafion NE2050高性能離子膜
    上海2016年11月17日電 /美通社/ -- 在鈦白科技、氟產品及特殊化學品領域擁有領先市場地位的全球化學品公司科慕公司(以下簡稱「科慕」)(紐約證交所交易代碼:CC)今日向百餘家中國氯鹼行業的龍頭企業推出全新一代Nafion™ NE2050高性能離子膜。
  • 文在寅: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10月28日上午,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演講時宣布,韓國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文在寅表示:「同國際社會一起,韓國政府將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能源供應將從煤炭轉向可再生能源,在轉型過程中,政府也會創造新的市場機會、新的行業發展和就業機會。」韓國的經濟體量在全球排名第12位,年度碳排放量為全球第7。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導,日本政府近日表示,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或能在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他執政後的首場施政演講中宣布了上述目標,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變革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碳排放國,日本此前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排放量減少80%,向英國和歐盟看齊,氣候分析師們將日本此前的這一承諾評為「嚴重不足」。
  • 《全球天然氣展望報告2050》摘編
    然而,這些政策將很難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同時,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人口和經濟的能源需求。  2.能源和天然氣需求趨勢  2050年,化石能源將繼續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佔據主導,但所佔份額將有所下降,預計從2018年的81%下降到71%。
  • 2050年中國鐵路啥模樣,已安排!
    展望2050年,中國鐵路加油,中國,加油!文 | 海上客日本磁懸浮高鐵工程——中央新幹線正在不緊不慢地施工中。在高鐵系統上繼日本之後、後來居上的中國,未來鐵路啥模樣?是否在技術上會被日本再次超越?中國高鐵將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當好先行昨天(8月13日),當海叔看到《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全文後,感覺中國有中國的打算。甚至到2050年中國鐵路啥模樣,都已有安排。
  • 胡鞍鋼: 中國2050
    這也是這位中南海智囊繼《中國走向21世紀》《中國2020:一個新型超級大國》《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等系列研究成果之後公開發布的最新國情研究成果。中國從哪裡來?現在處在什麼位置?又將走向何方?2050年的中國與你我有著怎樣的關聯?相信每一個心繫祖國發展的中國人都會對此無數次設問。
  • MPA關注 | 胡鞍鋼教授: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第二個也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主題,到2050年,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之後,中國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因此,這就構成了偉大的中國夢,也構成了中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從全球經濟史的角度來看,從1955年到2005年,只有十個國家達到這個速度,其中人口超過幾千萬的只有五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泰國、中國以及蘇聯(從1928年到1990年,並扣除二次大戰時期)。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按照國家生命發展周期來看的話,基本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 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就更高減排目標達成一致
    歐盟27國領導人1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新華社發(歐盟供圖)經過徹夜討論,歐盟27國領導人通過了歐盟委員會關於提高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的提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中,歐盟居領先地位。我們決定,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至少55%。」2014年歐盟設定了實現「碳中和」的中期目標,即到2030年歐盟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