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翻譯:葛文迪
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胡暖暖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2-supercluster-astronomers.html
藉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的地基廣角相機陣(GWAC),來自中國和法國的天文學家探測到了名為SDSS J013333.08+003223.7的極冷星的超級耀斑。這個被命名為GWAC 181229A的事件似乎是迄今為止在極冷星上被觀測到的最劇烈的耀斑之一。這項發現在2020年12月28日發表在arXiv.org上。
極冷矮星(UCDs)是一種M級光譜的恆星或亞恆星,其有效溫度低於2700K,質量不超過0.3倍太陽質量。儘管通常來說,它們的色球層輻射較弱並且X射線很微弱,但是它們有時候會在各種波長下表現出擴張活動。
為了更好理解這些事件以及磁場與極冷星表面相互作用,探測並細緻研究UCDs新的耀斑必不可少。GWAC是探測UCDs上新耀斑的利器之一。GWAC是計劃中中法天文衛星SVOM(Space Variable Objects Monitor)的主要地面設施之一,SVOM是為了探測並研究伽馬射線暴的中法聯合衛星任務。
圖一 GWAC探測到的GWAC 181229A耀斑圖。這些圖都是GWAC在同一晚得到的,觀測時間都以在圖中標出。
圖片來源:辛麗萍等人
日前,一支由辛麗萍帶領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團隊,報告了關於SDSS J013333.08+003223.7上劇烈耀斑的發現,這是一顆大約471光年外的光譜類型M9的極冷星。GWAC 181229A被證明為比通常在極冷星上探測到的典型耀斑更為劇烈。
在這篇論文中,我們記錄了用SVOM的GWAC和其它專門望遠鏡,對M9型恆星上波動幅度達到9.5星等超級恆星耀斑GWAC181229A的探測和後續研究。
根據這項研究,此次超級耀斑的輻射能量在556kJ到到925kJ,這使得它成為發生在極冷星上最為劇烈的耀斑。其電磁強度大約為3.6-4.7 kG。據估計,這個耀斑從開始到沉寂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4465秒。
觀測結果顯示,超級耀斑GWAC181229A從靜通量水平在大約50秒內驟增至峰值,然後衰退。研究人員發現這顆恆星的黑體溫度約為5340K,這意味著耀斑在峰值時和首次探測後54分鐘時的填充因子分別約為30%和19%。
研究人員在結束語中強調了GWAC在識別新的極冷星耀斑活動中的重要性。
論文的作者補充道:「得益於寬廣的視角和高測量頻率,GWAC十分適合探測白光耀斑。事實上,迄今為止我們探測到波動幅度超過0.8星等的白光耀斑已經超過130個了。預計在未來兩年內會啟用更多的GWAC組件,通過同時監測超過5000平方度的範圍,提升對高波動幅度恆星耀斑的探測率。」
責任編輯:郭皓存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一張獵戶座星雲合成圖,距離我們大約1500光年,由哈勃和斯皮策望遠鏡拍攝。
原圖連結:https://www.nasa.gov/image-feature/chaos-at-the-heart-of-the-orion-nebula/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