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矮星「超級耀斑」可能是外星生命的壞消息

2021-02-25 天文物理

一顆紅矮星被發現發射了超級強大的耀斑,這進一步證實了生命可能很難在這些小而暗淡恆星周圍紮根的觀點。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超級耀斑來自一顆名為J02365的紅矮星,它距離地球約130光年。能量的爆發了大約10 ^ 32爾格(ergs)在電磁波譜的遠紫外領域,比我們太陽更強大的耀斑記錄。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空間探索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帕克·羅伊德(Parke Loyd)在一份聲明中說:當我意識到超級耀斑釋放出的光的絕對數量時,研究人員坐著看著電腦屏幕很長一段時間,只是在想「哇」!。洛伊德和他的同事們給這個怪物起了個綽號「危險耀斑」,這個名字來源於探測它的哈勃觀測項目。

博科園-科學科普:這個項目是HAZMAT(危險地帶),是「可居住地帶」和「跨越時間的微小活動」縮寫。HAZMAT正在研究紅矮星,也被稱為M矮星,它們有三個不同的年齡:年輕的(大約4000萬年),中等的(大約6.5億年)和年老的(幾十億年)。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圍繞紅矮星旋轉行星的可居住性。這對天體生物學家來說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因為紅矮星擁有銀河系中最多的空間。銀河系中大約75%的恆星是M矮星,其中許多可能在「宜居帶」中有行星——距離恆星的距離範圍可以支持液態水的存在,因此我們知道有生命存在。事實上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紅矮星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有一顆被稱為比鄰星(Proxima b)的行星,它的軌道似乎位於宜居帶。

一個燃燒的紅矮星剝離了一個軌道行星大氣層,圖片:D. Player (STScl)/NASA/ESA

此外紅矮星燃燒了數萬億年,為生命提供了一扇很長的窗口,讓生命得以延續和多樣化(相比之下,類日恆星的壽命只有100億年左右)。宜居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一些研究人員質疑關注液態水的效用,因為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包含了多個可能適合居住的埋藏海洋的世界——例如,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和土星的衛星土衛二。

而其他科學家則批評這個想法過於簡單化,因為它涉及到許多與可居住性有關的變量。例如經典的定義沒有考慮到行星質量,這可能對宜居帶的範圍和範圍有很大影響。更重的星球保持內部熱量的時間更長,也能保持更厚的大氣層,這可能包含更多的溫室氣體。在紅矮星上,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發現了一個超級耀斑(紅線),它導致了一顆紅矮星在遠紫外線中的亮度突然增加了近200倍。圖片:P. Loyd/ASU

因為這些恆星太暗了,它們的宜居帶離地球很近,所以像Proxima b這樣的宜居帶行星很可能是潮汐鎖定的,就像月亮離地球很近一樣。一個白天酷熱而夜晚寒冷刺骨的世界,可能並不適合生活。一些研究表明,宜居的紅矮星若能保持足夠厚的大氣層來輸送和擴散白天的熱量,就能避免這種命運。但隨後我們遇到了另一個難題——信號彈。尤其是像危險耀斑這樣強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武器。紅矮星在年輕的時候非常活躍,會發射大量這樣的耀斑。天文學家已經多次記錄了這種活動,例如有人認為比鄰星在2016年3月噴發了一次超級耀斑。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樣的耀斑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帶走比鄰星(Proxima b)等宜居行星的大氣層,使這樣的星球不太可能有生命存在。

但HAZMAT的首席研究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空間探索學院的助理教授Evgenya Shkolnik說:這只是推測而已。我不認為我們確切地知道圍繞紅矮星運轉的行星是否適宜居住,但我認為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擁有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技術,而不僅僅是對這些問題進行哲學探討,這很好。這項新研究報告了HAZMAT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觀測到的1200萬年前紅矮星的耀斑頻率。這些數據表明,最年輕的紅矮星發出的耀斑強度是較老的M矮星發出的耀斑強度的100到1000倍。未來的危險物質觀察將進一步闡明年齡和燃除之間的關係。該項目下一步將研究中年紅矮星,然後將注意力轉向老紅矮星。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Mike Wall/Space

參考期刊文獻:《天體物理學》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鄰近的紅矮星並不平靜,可能不適合生命存在
    天文學家稱,在地球附近的紅矮星Gliese 887似乎有比之前所認為的更危險的耀斑活動現象。這可能會讓它附近的「超級地球」行星家族不那麼容易存在生命——但不是不可能。
  • 距離地球十光年,一顆紅矮星,兩個超級地球!可能已有高級生命!
    14光年內的恆星:Lacaille 9352就是Gliese 887紅矮星不是生命禁區麼,怎麼又宜居了?看上去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數據,而且紅矮星活動都非常劇烈,一直以來在宜居行星的搜索上並沒有保持太多的注意力,比如我們曾經給予厚望的比鄰星就在2016年爆發了一次超級耀斑,短時間內它的亮度增加了70倍(大約從10.43–11.13
  • 科學家發現比鄰星爆發超級耀斑
    由於處於宜居帶,而且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b自然而然地榮獲天文學家的重點關注,對這顆神秘星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展開大量研究。然而,不少研究都指出,比鄰星b的情況不容樂觀,耀斑是其宜居性最大的威脅。
  • 迄今為止最強耀斑,三體星生命希望破滅
    科學家分析後得出結論,這次爆發來自於一顆恆星的超級耀斑,並將這次事件命名為GWAC 181229A。當他們找到這顆恆星的時候,發現了其中的不同尋常之處。  由辛麗萍帶領的天文團隊發現,這次耀斑來自於一顆名為SDSSJ013333的恆星,距離我們大約471光年。一提到超級耀斑,大家可能以為這是來自於一顆非常巨大、熾熱的恆星。
  • 一顆微小的超冷矮星釋放了10000倍太陽耀斑的超級耀斑
    不過,儘管超冷矮星的速度可能會慢一些,但它們的磁場時不時地會斷裂並重新連接起來,這樣它們就會爆發出巨大的輻射和等離子體爆發。通常,超級耀斑是年輕恆星才會發出,尤其是稍微溫暖的紅矮星。去年,一個日本研究小組捕獲了一顆紅矮星的超級耀斑,其威力大約是從太陽耀斑的20倍。但超酷SDSSJ013333發出的耀斑令人目瞪口呆,讓大多數恆星的耀斑黯然失色。
  • 「超級外星文明」的命運可能都比較慘
    他們可能根本就沒有機會出現。年輕的紅矮星總是不安分,動輒拋出巨型耀斑,產生強烈的X射線輻射。位於紅矮星宜居帶的行星深受其苦,如果沒有強大磁場護體,其大氣層很快就會被摧毀,灼燒得體無完膚。尤其因為紅矮星質量小,其宜居帶的半徑也相應的小。
  • 紅矮星的壽命超過目前宇宙年齡,它們周圍會進化出超級文明嗎?
    在宇宙中,大部分的恆星都是暗淡的紅矮星,比例可達75%,它們的質量不到太陽的一半。例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是一顆紅矮星,肉眼不可見。在距離太陽10光年的空間中,包括太陽在內總計11顆恆星(主序星),其中7顆是紅矮星,都是肉眼不可見。恆星的質量越小,消耗燃料的速率越慢,它們的壽命也會越長。對於太陽這樣的恆星,其壽命大約為100億年。
  • 希望破滅:最像地球的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
    它處於一顆紅矮星周圍的宜居地帶,這意味著理論上,這顆行星的表面存在水。它被認為是太陽系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然而根據一項新研究,克卜勒-438b和其恆星的距離過近,使其容易受到另一種不太友好的現象的影響——超級耀斑,因此該星球可能並不宜居。
  • 強大的恆星爆發可能對宇宙周圍生命的起源和進化構成嚴峻挑戰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強大的恆星爆發可能對宇宙周圍生命的起源和進化構成嚴峻挑戰。這樣的爆發會散發出大量的紫外線(UV),這不僅直接危害我們所知道的生命,而且還會剝奪軌道相對較近行星的大氣。對於環繞紅矮星,小型和昏暗恆星的世界來說,這些問題尤為突出,這些恆星約佔銀河系恆星總數的75%。
  • 國家天文臺發現紅矮星爆發,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
    超級耀斑爆發後輻射的能量介於(5.56 9.25)×10^27 焦耳之間,相當於數十顆原子彈同時爆炸。 『這次發現的爆發可以讓我們更加地了解超冷矮星表面和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我們研究這類恆星有很大的幫助。 超冷矮星其實就是們常說的M型恆星,也就是紅矮星,它們是宇宙中質量最低、顏色最暗、溫度最低的一類恆星。
  • 這顆紅矮星的年齡直逼宇宙年齡,上面會存在外星文明嗎?
    不僅如此,天文學家表示從以往的觀測情況來看,宇宙中恆星質量比太陽重的僅佔5%左右,而那些比太陽輕的恆星大多數都是紅矮星。根據保守估計,紅矮星在恆星數量中佔到了75%的比例,但它們大部分的質量還沒有太陽的一半。以太陽的「鄰居」比鄰星為例,它就是一顆肉眼不可見的典型紅矮星。科學家表示距離太陽系10光年範圍內的所有恆星中,有七成是紅矮星。紅矮星存在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很慢。
  • 紅矮星恆星系統更適合生命體生存?然而卻出現一個致命的觀點
    這種紅矮星看起來顏色就是偏紅,不過這些偏紅的紅矮星,有時候在自身磁場的作用下,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反常行為,像是它們會發出一些比較強烈的x射線,還有一些紫外波段的輻射,並且出現了像太陽風暴活動的耀斑一樣的活動。
  • 破壞性極強的耀斑卻可能揭示生命的存在
    因此,如果一顆系外行星大氣中的這些氣體豐度較高,就說明這顆行星上可能有生物活動。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我們時刻需要關注這個「鄰居」的脾氣是好是壞,是否會出現耀斑爆發等現象,對日地空間以及地球上的儀器造成幹擾。以往人們認為,劇烈的恆星耀斑在幾年內就可能會破壞其宜居帶內類地行星的臭氧層,從而影響行星上生命的誕生。
  • 研究發現:佔宇宙3/4的紅矮星沒有生命,人類是孤獨的?
    甚至會堅定的認為地球以外就一定存在外星生命呢?甚至是類人的智慧生命?外星生命並非是人類一廂情願的幻想,而是具有非常可靠的科學基礎。首先是人類在上世紀的二十年代末深深的被宇宙的浩瀚、以及物質的豐富所震撼到。
  • 研究發現:佔宇宙3/4的紅矮星沒有生命,人類是孤獨的?
    在數十年間,我們已經發現了不少於4500顆地外行星,在這些行星中有些是像木星一樣的巨型氣態行星,有些是類似於天王星的超級地球,也有一些跟地球的環境非常相仿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有著跟地球差不多的環境,在它們表面很有可能生活著我們未知的生命。
  • 極具破壞性的耀斑可能揭示生命的存在
    因此,如果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這些氣體的豐度很高,就意味著這顆行星上可能存在生物活動。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所以要時刻注意這個「鄰居」的脾氣是好是壞,會不會出現耀斑等現象,對太陽和地球之間的空間以及地球上的儀器造成幹擾。過去,人們認為強烈的恆星耀斑會在幾年內破壞地球上宜居地帶的臭氧層,從而影響行星上生命的誕生。
  • 這顆正朝著太陽而來的紅矮星,還要帶來另一個地球?
    近日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了一個讓天文學界振奮的消息:他們再度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11光年!這顆新發現的類地行星被命名為羅斯128 b,它的主星是一顆紅矮星,被命名為羅斯128,距離地球11光年。這顆行星為巖石行星,有著與地球的大小類似的尺寸。
  • 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3倍 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研究人員發現,距離我們6光年遠的一顆巨大的「超級地球」行星可能存在簡單生命。Barnard b(或GJ 699 b)是最近發現的一顆圍繞巴納德星(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恆星)運行的「超級地球」行星。Barnard b被認為極度寒冷,溫度與木衛二相似,約為攝氏零下150度。  但研究人員稱,它的鐵/鎳「地核」溫度相當高,地熱活動非常劇烈。
  • 比鄰星首次爆發人眼可見的超級耀斑
    比鄰星b不僅是已知最接近太陽系的系外行星,還在生命的「宜居帶」內運行,因此科學家們熱切地想要確定這顆行星是否真能成為地外生命的家園。許多研究都在集中探索比鄰星b是否能維持大氣和液態水,因為它圍繞著一顆M型紅矮星運行。
  • 紅矮星系特拉比斯特1的「眼睛星球」為何是尋找外星生命的關鍵?
    ——1)位於寶瓶座,距離地球約39.13光年,表面溫度極低的紅矮星TRAPPIST-1,就是一個極有可能存在生命的紅矮星系。科學家認為TRAPPIST-1b,c,d這三顆行星之中,較內側的兩顆已經被母恆星潮汐鎖定,而最外側的行星可能位於該系統的宜居帶內或外側距離邊緣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