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破壞性的耀斑可能揭示生命的存在

2021-01-12 中國荷都網

如果恆星周圍宜居帶的類地行星大氣中存在大量由生物活動產生的甲烷等分子,它們經紫外光輻射光誘導激發光解後會產生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硝酸等氣體。因此,如果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這些氣體的豐度很高,就意味著這顆行星上可能存在生物活動。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所以要時刻注意這個「鄰居」的脾氣是好是壞,會不會出現耀斑等現象,對太陽和地球之間的空間以及地球上的儀器造成幹擾。過去,人們認為強烈的恆星耀斑會在幾年內破壞地球上宜居地帶的臭氧層,從而影響行星上生命的誕生。

然而,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恆星的耀斑是暴力的、不可預測的,但它可能不會阻礙生命的誕生。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恆星耀斑會使行星的大氣成分達到新的化學平衡。這時,耀斑可以激發宜居帶類地行星上的「生命跡象」,引導我們發現外星生命。

太陽耀斑和其他恆星耀斑有區別嗎?恆星耀斑真的能幫助人們發現地外生命嗎?

不同類型的恆星耀斑有不同程度的威脅

1859年9月1日,英國天文學家卡靈頓在對黑子進行例行觀測時,發現黑子群中有兩個異常明亮的區域,其亮度實際上超過了太陽光球背景的亮度。這種現象持續了5分鐘,伴隨著強烈的地磁擾動,電報通信一度中斷。這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太陽耀斑,是耀斑中罕見且最活躍的白色耀斑。

恆星耀斑會破壞其周圍行星的臭氧層。一旦地球失去了臭氧層的保護,恆星發出的紫外線就可以穿透大氣層,威脅到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物。那麼,為什麼圍繞太陽的地球逃脫了耀斑的「打擊」,進化出了生命呢?「這是因為像太陽這樣的G型恆星,即使經常出現耀斑,對周圍的行星大氣影響也相對較小。」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副教授張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較冷的K型星和M型星產生的耀斑對其周圍宜居帶行星的大氣層有很大影響。

太陽沒有年輕恆星那麼活躍,耀斑也不頻繁。同時,地球本身有磁場,可以偏轉破壞性的太陽風。但與太陽等G型恆星不同,K型和M型恆星的耀斑活動更為頻繁,而且由於這些恆星比太陽小,其宜居帶會更窄,因此K型和M型恆星周圍的生命條件更為苛刻。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結合大氣模型和實際觀測數據,詳細研究了G型、K型和M型恆星活動對周圍巖石行星的影響。最後發現,K型和M型恆星頻繁的耀斑活動並沒有完全「殺死」周圍行星的大氣,而是使它們達到了一個新的化學平衡狀態,大大偏離了它們受耀斑影響之前的狀態。

這為生命的誕生留下了空間。

新的化學平衡「意味著」生物活動

那麼,研究者所說的「新化學平衡態」是什麼意思呢?張解釋說,K型星和M型星頻繁的耀斑活動會產生紫外線和高速電子。假設周圍宜居帶的類地行星大氣中有大量的甲烷等生物活動產生的分子,這些分子經紫外輻射光誘導激發光解後會產生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和硝酸。同時,來自恆星的高速電子的撞擊也會增加各種分子的混合程度。

比如在K型恆星周圍的行星大氣中,由於行星自轉緩慢,新生成的分子會轉移到行星的黑暗面,並被保存下來。在頻繁耀斑的作用下,K型和M型恆星宜居帶行星大氣的分子組成和分布可以長期保持新的穩定狀態。

正是這種新的化學平衡態,成為我們尋找宜居星球的新線索。如果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和硝酸的豐度很高,說明這顆行星上可能存在生物活動。因為非生物環境中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硝酸的豐度很低。

與恆星頻繁耀斑活動前的狀態相比,在這種新的平衡下,行星大氣中的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硝酸等氣體分子更加突出,更容易觀察到,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需要一架比JWST更強大的望遠鏡才能看到遠處的生物特徵信號。

張認為,這項研究影響了我們對活躍的K型和M型恆星周圍行星系統的宜居性的認識。比如在M型星比鄰星周圍的宜居帶有一顆類地行星比鄰星b,之前觀察到它有強烈的耀斑輻射。新理論提出了在它周圍的行星上有生命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破壞性極強的耀斑卻可能揭示生命的存在
    因此,如果一顆系外行星大氣中的這些氣體豐度較高,就說明這顆行星上可能有生物活動。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我們時刻需要關注這個「鄰居」的脾氣是好是壞,是否會出現耀斑爆發等現象,對日地空間以及地球上的儀器造成幹擾。以往人們認為,劇烈的恆星耀斑在幾年內就可能會破壞其宜居帶內類地行星的臭氧層,從而影響行星上生命的誕生。
  • 鄰近的紅矮星並不平靜,可能不適合生命存在
    天文學家稱,在地球附近的紅矮星Gliese 887似乎有比之前所認為的更危險的耀斑活動現象。這可能會讓它附近的「超級地球」行星家族不那麼容易存在生命——但不是不可能。
  • 恆星耀斑: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但是,紅矮星能爆發出能量極高的耀斑,它在耀發時比相對平靜的太陽更有活力。那麼,這些耀斑對那些有可能孕育生命的系外行星意味著什麼呢?地球上的大多數生命,很可能還有其他星球的生命,都是依靠恆星的能量生存的。自從第一批細胞繁殖以來,太陽就一直是地球上生命的引擎。但有時,就像所有恆星一樣,太陽會發射耀斑。有時它會發出能量極高的耀斑,太陽大氣層中強大的磁能變得不穩定,並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 紅矮星「超級耀斑」可能是外星生命的壞消息
    一顆紅矮星被發現發射了超級強大的耀斑,這進一步證實了生命可能很難在這些小而暗淡恆星周圍紮根的觀點。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超級耀斑來自一顆名為J02365的紅矮星,它距離地球約130光年。能量的爆發了大約10 ^ 32爾格(ergs)在電磁波譜的遠紫外領域,比我們太陽更強大的耀斑記錄。
  • 真不受耀斑威脅?只是看不見而已,哈勃發現紫外光中的恆星耀斑
    有這樣一顆恆星擁有兩顆,也可能是三顆行星,最初被認為是安靜而乏味的。這些屬性很受追捧,因為它為行星創造了一個安全的環境,特別是那些可能位於科學家所稱「可居住地帶」的行星,在那裡,液態水可能存在於行星表面,生命可能存在。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這顆恆星並不那麼溫順。這顆名為GJ887的恆星是天空中最亮的M星之一。
  • 只有太陽的一半極熱恆星,超級耀斑的能量,卻是太陽的數百萬倍!
    這些恆星不僅受到磁斑的困擾,有些還經歷了超級耀斑事件,能量爆炸的能量是太陽類似噴發的數百萬倍,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這些令人費解的恆星,並為解決其他難以捉摸的恆星天文學之謎打開了大門。
  • 強大的恆星耀斑可能不會阻止系外行星的生命,可能有助於其探測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儘管行星的恆星發出猛烈且不可預測的信號,但不一定會阻止生命的形成。一系列強大的恆星耀斑的藝術渲染恆星耀斑是由恆星發出的,是影像的突然閃爍。在地球上,太陽耀斑有時會損壞衛星並破壞無線電通信。
  • 銀河系7成恆星系幾乎不可能存在生命,或揭示太陽與人類的結局
    人類作為一種害怕孤獨的群居動物,在太空時代以來,一直在宇宙中尋找地外生命。遺憾的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太陽系的大多數行星都已經被證明不可能存在生命,仍然只有地球是唯一的。但是人們已經知道太陽系以外的銀河系中還有數千億顆恆星,據此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是宇宙唯一生命的概率無限接近於零,所以人們也將目光投向太陽系以外。近期天文學家公布數據,銀河系的數千億顆恆星中,有70%都是紅矮星,而這種恆星的壽命是幾萬億年,大約是太陽的幾百倍。可以想像如果軌道內存在合適的類地行星並孕育出生命,文明將會發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 美國宇航局可能已經捕捉到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全生命周期
    一項新的研究概述了研究人員捕捉到的數據,這可能是對太陽納米耀斑的第一次完整觀察。這項研究標誌著科學家們首次捕捉到了可能是一個假定的納米耀斑的整個生命周期,也就是從它的第一次明亮起源到它的消亡。納米耀斑是太陽表面的微小噴發,其大小約為普通太陽耀斑的十億分之一。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發現更多關於納米耀斑的細節,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將太陽日冕加熱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的原因。雖然這標誌著納米耀斑的完整生命周期首次被完成,但研究人員早在1972年就預測到它們的存在。科學家們想知道太陽的外層大氣,也就是所謂的日冕,是如何在離太陽核心更遠的情形下達到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的。
  • 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可能已經捕捉到太陽納米耀斑的全生命周期
    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可能已經捕捉到太陽納米耀斑的全生命周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項新的研究概述了研究人員捕捉到的數據,這可能是對太陽納米耀斑的第一次完整觀察。這項研究標誌著科學家們首次捕捉到了可能是一個假定的納米耀斑的整個生命周期,也就是從它的第一次明亮起源到它的消亡。納米耀斑是太陽表面的微小噴發,其大小約為普通太陽耀斑的十億分之一。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發現更多關於納米耀斑的細節,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將太陽日冕加熱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的原因。雖然這標誌著納米耀斑的完整生命周期首次被完成,但研究人員早在1972年就預測到它們的存在。
  • 迄今為止最強耀斑,三體星生命希望破滅
    科學家分析後得出結論,這次爆發來自於一顆恆星的超級耀斑,並將這次事件命名為GWAC 181229A。當他們找到這顆恆星的時候,發現了其中的不同尋常之處。  由辛麗萍帶領的天文團隊發現,這次耀斑來自於一顆名為SDSSJ013333的恆星,距離我們大約471光年。一提到超級耀斑,大家可能以為這是來自於一顆非常巨大、熾熱的恆星。
  • 希望破滅:最像地球的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
    它處於一顆紅矮星周圍的宜居地帶,這意味著理論上,這顆行星的表面存在水。它被認為是太陽系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然而根據一項新研究,克卜勒-438b和其恆星的距離過近,使其容易受到另一種不太友好的現象的影響——超級耀斑,因此該星球可能並不宜居。
  • 極冷星上探測到超級耀斑
    這個被命名為GWAC 181229A的事件似乎是迄今為止在極冷星上被觀測到的最劇烈的耀斑之一。這項發現在2020年12月28日發表在arXiv.org上。極冷矮星(UCDs)是一種M級光譜的恆星或亞恆星,其有效溫度低於2700K,質量不超過0.3倍太陽質量。儘管通常來說,它們的色球層輻射較弱並且X射線很微弱,但是它們有時候會在各種波長下表現出擴張活動。
  • 研究揭示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證據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周一宣布,他們在金星上發現了生命可能存在的有力證據。這是根據發表在著名雜誌《自然-天文學》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在金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與地球生命有關的臭氣、可燃氣體,且數量 「驚人」。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宇航局(NASA)對這一發現發表了官方評論。
  • 太陽耀斑破壞力十足,人類為何依然能夠生存?被地球本身救了一命
    如果沒有臭氧,有害水平的紫外線(UV)輻射可能會穿透行星的大氣層,從而降低其表面生命存在的機會。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雖然恆星耀斑威力巨大和不可預測性,但行星主星發出的恆星耀斑,並不一定能阻止生命的形成和誕生。
  • 行星磁層和恆星耀斑的相互作用,為何能決定一顆行星的宜居性?
    尤其是當它們出現超級恆星耀斑爆發活動時,甚至還會對圍繞其運行的行星、以及該行星上可能誕生的生命帶來不可逆性傷害。但是,即便大家熟悉的太陽也不過是宇宙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恆星存在體,但此類恆星(G型主序星)會在其生命周期的現階段表現得相對更穩定。
  • 宇宙存在智慧生命,外星人疑藏於黑洞中,超級文明可能存在嗎?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尋找到任何關於外星生命的信息。科學家 認為,處於太陽系外側的行星系統,冰面之下海洋中或許有生命存在,但幾乎可以肯定只處於微生物水平,無線電波對更遙遠的智慧生命的尋找沒有絲毫進展,一些天文學家按捺不住,利用射電望遠鏡主動發射對外星生命的問候,並期待得到智慧生命的回應 。
  • 宇宙存在智慧生命,外星人疑藏於黑洞中,超級文明可能存在嗎?
    至今,我們還沒尋找到任何關於外星生命的信息。科學家 認為,處於太陽系外側的行星系統,冰面之下海洋中或許有生命存在,但幾乎可以肯定只處於微生物水平,無線電波對更遙遠的智慧生命的尋找沒有絲毫進展,一些天文學家按捺不住,利用射電望遠鏡主動發射對外星生命的問候,並期待得到智慧生命的回應 。
  • 印尼火山又躁動不安,更具破壞性災難可能來臨
    令人不安的是,四月份以來印尼的喀拉喀託火山(Anak Krakatau)表現出明顯躁動的跡象,NASA火山學家警告稱:未來可能表現出更具破壞性的活動,如爆發甚至引發海嘯。前有病毒,後有火山,這對印尼人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巽他海峽(Sunda Strait)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一條狹長水域,喀拉喀託火山正位於該海峽的一座島嶼上。
  • 極具毀滅性的太陽風暴可能遠比我們所以為的更常見
    這些強大的風暴能夠摧毀衛星、破壞電網,每隔25年我們就可能遇到一次。 2013年6月20日,東部夏季時間晚上11時15分太陽表面發射出耀斑,緊隨其後的是直穿太陽大氣層的太陽物質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