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女性反覆咯血,原因是啥?|病例分享

2021-01-11 騰訊網

體格檢查

一位60歲的女性在之前的1個月內反覆出現血痰,除一年前的細菌性肺炎外無其他病史。不吸菸,無免疫抑制劑治療史,總體健康狀況良好,無發燒、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查體無異常。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發現貧血(血紅蛋白10.8g/dL)及中度的淋巴細胞減少,其他如電解質、肌酐、CRP等均正常。血清免疫學檢查及HIV為陰性,血、痰細菌培養為陰性。

胸部增強CT(圖1)顯示右上、下葉有局限性磨玻璃影,無活動性出血。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右側基底部有炎性部分,活檢未發現肉芽腫性或惡性病變,無血管炎證據。BAL灌洗顯示淋巴細胞性肺泡炎(淋巴細胞,90%;CD4/CD8正常;中性粒細胞2%),Goled評分陰性;培養未發現任何微生物。肺功能檢查發現輕度限制性通氣障礙,一氧化碳彌散能力降低(總肺活量80%;一氧化碳彌散量63%預計值;肺一氧化碳轉運係數82%預計值)。

圖1 CT顯示右上、下葉磨玻璃影

使用經驗性青黴素和小劑量類固醇治療10天後,患者症狀好轉,沒有再次出現咯血。但停止治療幾天後,咳血症狀復發。6個月後再次進行CT(圖2),發現新生的小葉內和小葉間增厚的病變延伸至右三葉,PET CT顯示右側肺門淋巴結高代謝。

圖2 CT顯示磨玻璃影,新生的小葉內和小葉間增厚病變延伸至右上葉及右下葉

1年後進行了肺活檢(圖3)。

圖3 肺活檢 A為蘇木精伊紅染色,×10;B為革蘭染色,×200

最終診斷為惰性細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繼發的機化性肺炎

討論

機化性肺炎(OP)是肺部對各種類型的損傷產生的非特異性炎症反應。病理特徵為肺泡和終末氣道內出肉芽組織栓,可分為隱源性機化性肺炎(COP)和繼發性機化性肺炎。後者多由於感染引起,發生在非消退性肺炎,儘管使用抗生素控制了感染菌,但炎症反應仍然活躍,肺泡內纖維蛋白滲出物進一步機化。

慢性肺炎的症狀大多在肺部感染髮作後的幾周內出現,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熱、乾咳、乏力、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等亞急性症狀,呼吸困難通常較為輕微。咳血比較少見,通常也不嚴重。本病例介紹了一個罕見的OP咯血病例,為極少量的咯血。

CT是診斷OP的重要手段,通常顯示特徵性病變,如片狀實變伴空氣支氣管徵,周圍或兩側磨玻璃影。

肺功能檢查通常顯示輕度或中度的限制性通氣障礙,肺對一氧化碳的轉移因子與限制程度呈正比,轉移係數通常是正常的。低氧血症程度取決於肺部的受累程度,通常較為輕微。

BAL常用於OP中,以排除其他疾病。WBC計數差異通常表現為典型的「混合模式」,包括淋巴細胞(20%~40%)、中性粒細胞(約10%)和嗜酸性粒細胞(5%)增多,偶見漿細胞或肥大細胞增多,淋巴細胞CD4/CD8比值降低。

OP的診斷依賴於典型的病理和影像學特徵,組織學檢查不再是金標準,與其他間質性肺疾病一樣,在排出其他相關疾病後才可做出最終診斷。若症狀不典型時,肺組織的微生物學檢查可能有所幫助,包括特殊染色以排除感染,特別是機會性感染。

引起OP的細菌感染有很多,包括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傳染性惰性物質在極少數情況下會持續存在並導致慢性感染。

使用糖皮質激素不僅對治療COP有益,對繼發於肺損傷或合併其他肺部疾病的OP也有一定的療效。但由於全身類固醇停用或減少後經常復發,因此需要長期用藥。長期使用大環內酯類藥物如紅黴素、克拉黴素、阿奇黴素也可改善症狀。可作為OP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尤其是繼發於肺部感染的OP。因此針對繼發於肺部感染的OP,不應常規使用糖皮質激素而更應該使用抗生素。

本例最終診斷為惰性細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繼發的機化性肺炎,隨後開始使用阿莫西林進行治療,治療6周後症狀完全消失,CT顯示惰性感染及肺泡損傷的消退。(圖4)

圖4 經治療後CT顯示右上、下間質症候群消失

參考文獻:

Geier M, Picart G, Khatchatourian L, et al. A 60-Year-Old Woman With Recurrent Hemoptysis. Chest. 2020 Dec;158(6):e273-e277

相關焦點

  • 反覆輕度間歇性吞咽困難,到底是什麼原因?
    一例罕見病因的吞咽困難消化科來了一個患者,主訴數年來反覆輕度間歇性吞咽困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病例摘要■主訴及現病史患者主訴反覆輕度間歇性吞咽困難數年。患者數年來反覆輕度間歇性吞咽困難,以吞咽多渣、固體食物時明顯,無胸痛、咯血、消瘦、進行性吞咽困難加重,無反酸、燒心、腹痛、腹脹、噯氣等。遂至當地醫院急診科就診,期間出現短暫性右上肢無力,持續5分鐘左右,病程中無肢體活動不靈、飲水嗆咳、頭痛、噁心、嘔吐等。
  • 「四價HPV疫苗」中國接種年齡擴大至9-45歲女性
    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續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的主要原因。此前,WHO建議把9歲-14歲,沒有發生性行為的女性,作為主要HPV接種的人群。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華克勤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深表贊同。華克勤教授表示,對15歲-44歲的女性來說,宮頸癌是第二大的惡性腫瘤。85%以上的死亡都是發生在中低收入的國家。
  • 好發於育齡女性的淋巴管肌瘤病,是什麼疾病,由哪些原因導致?
    導語:女性在生育的時候是什麼最為虛弱的時候,因為不僅是需要自己的供養另一個小生命,也是會因為胎兒的逐漸增大導致身體的壓力和消耗逐漸的增多,但是在育齡時期也是有一種疾病很容易發生的,常見的疾病有淋巴管肌瘤病,這種疾病平均出現的年齡是40歲左右,這種疾病要是早早的治療,是可以有比較好的預後效果的,但是因為很多症狀出現在早期的時候因為自己沒有注意,導致這種疾病最好的治療時期被耽誤
  • 患者反覆咳血,沒想到竟然是它在作怪
    原創 木木先生 醫學之聲患者反覆咳血,怎麼回事?三月的春風夾雜著些寒意,隨著新冠肺炎逐步得到控制,前來就醫的患者逐漸多了起來,又是一個孤軍奮戰的夜晚。血氣分析:二氧化碳分壓:113.9mmHg,氧分壓:60 mmHg,實際碳酸氫根:52.5mmol/L,標準碳酸氫根:42mmol/L。因患者現二氧化碳分壓水平較高,氧分壓較低,立即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心電監護,與患者家屬溝通病情,告知咯血的相關風險。
  • 研究表明:50至60歲女性患「長期性新冠肺炎」風險最高
    據英國《衛報》10月21日報導,分析顯示,50歲至60歲女性患「長期新冠肺炎」的風險最大。年齡越大,患病第一周內出現五個或五個以上症狀也與出現持續健康問題風險升高有關。報導稱,總體來說,女性出現持續一個月以上新冠肺炎症狀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但這種情況只會持續到60歲左右,屆時他們的風險等級會變得更加接近。報導認為,年齡增長還與患長期新冠肺炎風險上升有關,70歲以上人中22%患病四周或四周以上,而18歲至49歲人中這一比例為10%。
  • 乳腺癌高發的四類人群 濟南乳腺病醫院專家:反覆人流要注意
    而乳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女性患病率和死亡率顯著高於男性。乳腺癌的發病多在40-60歲,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發病率較高。濟南乳腺病醫院專家:提醒,這4類人,若有以上表現,要警惕:第1類:有乳腺癌家族史英國科學家一項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都是因基因遺傳而致病的。第2類:乳腺增生多年不愈乳腺增生,是很多困擾很多女性的問題。
  • 世界愛滋病日|南京今年新發現病例最小16歲,最大87歲
    (原標題:世界愛滋病日|南京今年新發現病例最小16歲,最大87歲)
  • 37歲女性,肺炎反覆發作,5次進入ICU,這個診斷有點難!
    患者女,37歲,既往體健,2018年10月因急性高熱、呼吸困難和乾咳至急診就診。胸片顯示雙側浸潤,CT掃描顯示與多發磨玻璃影有關(圖1)。患者嚴重低氧血症,需要重症監護和經鼻高流量氧療。世界各地pSS的患病率差異很大,但估計為60.92 / 10萬居民,以女性為主。
  • 四價宮頸癌疫苗適應證範圍擴大,9歲至45歲女性均可打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27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記者今日從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四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釀酒酵母)(也稱「四價HPV疫苗」)應用於9歲至19歲女性適應證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批准,這意味著該疫苗的接種範圍從此前的20歲至45歲,拓寬至9歲至45歲適齡女性。
  • 10年了,那位不顧親朋反對生下雙胞胎女兒的60歲老人,如今啥樣?
    導語:10年了,那位不顧親朋反對生下雙胞胎女兒的60歲老人,如今啥樣?都說這個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的,無論在你貧窮還是富貴,家人永遠都是跟你最親近的人。他們會陪伴在你的身邊,經歷不少事情。但是,一位女性從懷孕到生子,也需要經歷很漫長的一個階段,在這段時間之內,她們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在25歲~30歲,但這個世界上往往都會有特例出現。在10年前,就有一位60歲的高齡產婦,不顧朋友親人的反對,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她就是盛海琳,說起她的經歷,不免讓人感到十分心酸。
  • 14歲女孩一個月內反覆腹瀉,確診「綠色癌症」可致腸穿孔!
    女孩反覆腹瀉,查出炎症性腸病前兩天,蔡先生帶著14歲的女兒小雅到東莞康華醫院複查後,對消化內科主任餘少平、醫生林曉東說:「真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們,如果有什麼我能做的,請一定告訴我!」仿佛劫後餘生的幸運,讓他們一家對醫生充滿感激。
  • 研究表明:50至60歲女性患長期性新冠風險最高
    據英國《衛報》10月21日報導,分析顯示,50歲至60歲女性患「長期新冠肺炎」的風險最大。報導稱,總體來說,女性出現持續一個月以上新冠肺炎症狀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但這種情況只會持續到60歲左右,屆時他們的風險等級會變得更加接近。 報導認為,年齡增長還與患長期新冠肺炎風險上升有關,70歲以上人中22%患病四周或四周以上,而18歲至49歲人中這一比例為10%。
  • 南京今年新發現愛滋感染病例最小16歲
    今年新發現病例年齡最小16周歲,最大87周歲。根據疫情報告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本年新發現病例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為10.6:1。傳播途徑以性途徑為主,其中同性傳播佔61.7%,異性傳播36.5%,其他和不詳佔1.8%。另外,年齡區間跨度大,今年新發現病例年齡最小16周歲,最大87周歲。
  • 低度惡性腫瘤淋巴管肌瘤病,好發於育齡期女性,常死於呼吸衰竭
    導語: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種罕見的多系統、低度惡性腫瘤性疾病,這種疾病好發於育齡期的女性,並且淋巴管肌瘤病預後較差,就目前而言並沒有有效的治癒方法。大多數的患者肺功能會出現持續性的下降,通常情況下患者易出現呼吸困難越發嚴重的情況,經常死於呼吸衰竭。大多情況下,患者在確診後十年仍然存活,有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存活時間長達20年。
  • 會議報導|關注女童健康,為中國女性生殖健康保駕護航
    秦成路主任從一例反覆失敗的青春期生殖道畸形梗阻切入,詳細介紹了生殖道畸形分類、臨床表現、個體化治療,並且通過手術視頻為大家展現了目前最前沿的生殖道畸形治療。先進的手術方式將會造福更多的生殖道畸形女性,為她們帶來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可能。
  • 香港疫情反覆增41宗病例 有救護站及醫院現小型暴發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疫情反覆增41宗病例 有救護站及醫院現小型暴發 中新社香港1月11日電 (記者 韓星童)連日來香港疫情反覆,截至11日零時,香港新增41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青衣救護站和瑪嘉烈醫院出現小型暴發,兩個群組均出現多宗確診及初步確診病例。
  • 25歲女性不明原因感染性休克,竟因一根衛生棉條?
    病例回顧:患者女,25歲,主因左下腹鈍痛伴瀰漫性粉紅色皮疹2天就診急診。▎現病史:1周前,患者於學生醫療保健中心診斷為鏈球菌咽喉炎,予阿莫西林治療後出院。3天前,患者開始出現瀰漫分布的粉紅色皮疹,皮膚科醫生診斷為阿莫西林過敏所致藥疹,予停用阿莫西林,加用潑尼松治療。
  • 反覆骨折 竟然是缺少這個酶!
    Ravinder Sodi等在《Clinical Chemistry》報導了一個反覆骨折和足部疼痛的病例。病例男,54歲,2016年因反覆骨折和足部疼痛入院。既往反覆發作性骨折。12歲時右鎖骨骨折。13歲時Osgood-Schlatter病致左脛骨骨折,伴有膝部韌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