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女性,肺炎反覆發作,5次進入ICU,這個診斷有點難!

2020-11-27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患者女,37歲,既往體健,2018年10月因急性高熱、呼吸困難和乾咳至急診就診。胸片顯示雙側浸潤,CT掃描顯示與多發磨玻璃影有關(圖1)。患者嚴重低氧血症,需要重症監護和經鼻高流量氧療。


 

圖1 患者的影像學檢查

 

入院時,白細胞計數23.3 k/μL;血小板計數為518 k/μL;血紅蛋白水平為12 g/dL; C-反應蛋白為83 mg / L,降鈣素原為0.7 μg/ L。自身抗體檢查包括抗核抗體,可提取性核抗原(包括抗著絲粒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肌炎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抗體陰性,類風溼因子陰性。包括IgG1-4和IgA在內的免疫球蛋白和腎功能正常。乾眼症和口腔乾燥的症狀呈陰性。

 

經驗性給予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最初每日500 mg甲潑尼龍,持續3天,連續逐漸減量)後,患者完全恢復。

 

出院後2天,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再次入住ICU,檢測結果與首次就診相似。

 

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重複檢測和免疫學檢測(包括α-Fodrin,乾燥症候群抗原A[SS-A]-抗體和乾燥症候群相關的抗原B [SS-B]-抗體,抗核抗體和類風溼因子)陰性。BAL 顯示淋巴細胞明顯增多(39%),輕度嗜酸性粒細胞增多(3%)。無肺泡出血證據。右肺視頻輔助開放性活檢顯示肺部病理狀況複雜,但無明顯診斷(圖2A-E)。與首次入院時相同,患者接受脈衝式糖皮質激素治療後痊癒。

 

圖2 患者組織病理學檢查。A-F,左肺手術肺活檢顯示胸膜纖維化伴胸膜下膠原束聚集和成纖維細胞鬆散分布(A)(箭頭)(蘇木精-伊紅染色;×100倍;100μm); B,間質性肺炎,伴有肺泡隔中明顯的單核細胞浸潤(箭頭)(蘇木精-伊紅染色;×200放大; 50μm); C,瀰漫性肺泡損傷,肺泡內纖維蛋白(箭頭),伴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蘇木精-伊紅染色;×100;100μm); D,機化性肺炎,特徵為肺泡內間質突起,成纖維母細胞混合未成熟的膠原束(箭頭)(蘇木精-伊紅染色;×100倍;100μm);E,間質性肺炎伴嗜酸性粒細胞(箭頭)不均勻浸潤分布,(蘇木精-伊紅染色;×400倍;10μm);F,唾液腺活檢顯示淋巴細胞浸潤明顯(箭頭)伴有聚集(淋巴細胞超過50個)和唾液腺損壞,根據Chisolm和Mason分類屬於4級炎症(蘇木精-伊紅染色;×50倍;200μm)。

 

在接下來的4個月中,患者因相似的肺部急性加重再次入院3次,每次都因嚴重低氧血症入住ICU治療。重複診斷感染和免疫學病因均無價值。患者每次脈衝式糖皮質激素治療後都會痊癒;但急性加重越來越嚴重,每次痊癒所需的時間延長。急性加重痊癒後,對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顯示每次發作都會使肺功能結果惡化。第五次加重後,肺總量和一氧化碳彌散量分別為49%和13%。患者出院後,需要家庭氧療。

 

廣泛檢測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Saxon和Schirmer檢測,儘管患者抗體陰性,沒有乾燥症狀。結果發現,患者單側淚液分泌減少,隨後進行的小涎腺活檢顯示多灶淋巴細胞性唾液腺炎,Chisholm-Mason量表顯示4級炎症。

 

診斷:原發性乾燥症候群伴肺部受累(pSS)

 

臨床討論

 

根據上述結果,按照常規分類標準診斷為伴有腺外表現的原發性乾燥症候群(pSS)(表1)。患者接受4個療程的環磷醯胺(750 mg/m2,每3周重複一次)治療,她的病情未進一步加重,但發生了一次肺炎。將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療改為嗎替麥考酚酯(MMF; 1000 mg bid)和低劑量皮質類固醇。在接下來的5個月內,該患者的病情持續改善;在開始環磷醯胺治療9個月後,她的肺總量為99%的預計值,一氧化碳彌散量為53%的預計值。運動能力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並不再需要家庭氧療。

 

表1 美國風溼病學會/歐洲抗風溼病聯盟原發性乾燥症候群分類

 


流行病學

 

pSS 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唾液腺和淚腺黏膜乾燥和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徵。世界各地pSS的患病率差異很大,但估計為60.92 / 10萬居民,以女性為主。

 

診斷分析

 

當前的分類標準包括病理學檢測唾液腺局部淋巴細胞涎腺炎,SS-A抗體升高,關於乾眼症評分及淚液和唾液分泌減少。在本病例中,診斷pSS較為困難,因為患者的特徵性臨床症狀(如果口乾和眼乾症狀)和典型的實驗室檢查結果(SS-A抗體,SS-B抗體, ANA)診斷缺失。最終,Saxon-Schirmer檢測提示是pSS,通過小涎腺活檢組織病理學結果證實了這一點(圖2F)。

 

乾燥症候群進展過程中主觀感受的乾燥症狀會增加,但早期就診患者常不存在,尤其是腺體外表現為主要表現時。在最近的一系列乾燥症候群和多發性神經病患者中,大約50%的患者SS-A抗體陰性,僅通過Saxon和Schirmer試驗和小涎腺活檢典型表現確診。所以,當懷疑患者患抗體陰性的乾燥症候群時,唾液腺和淚腺的功能檢測和唾液腺活檢很重要。

 

原發性乾燥症候群肺部受累的治療

 

9%~20%的pSS患者會出現呼吸道症狀。最常見的基礎疾病通常是慢性間質性肺疾病(ILDs)或氣管支氣管疾病。在ILDs患者中,非典型間質性肺炎是最常見的疾病,其次是普通型間質性肺炎,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炎,機化性肺炎和不太常見的疾病。高達1/3的pSS患者會出現反覆肺部感染。目前的指南推薦基於症狀的治療方法。適當的治療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和生物製劑如利妥昔單抗。對於間質性肺疾病,環磷醯胺是首選的初始治療。考慮到該患者疾病表現嚴重,本例患者初始治療使用環磷醯胺後未出現進一步加重。但是,在使用環磷醯胺的第4個療程,該患者出現了重度肺炎,改用MMF(1000 mg,每日兩次)治療。雖然文獻中,MMF治療pSS的數據很少;但是,患者在開始使用MMF治療後體力及呼吸幾乎完全恢復,肺部沒有再次急性加重。

 

影像學特徵

 

出現肺部受累的乾燥症候群患者,影像學表現是非特異性的。胸片常見非特異性的雙側浸潤合併間質陰影,34%~50%的患者可通過CT掃描檢測到各種肺部異常,包括中央和周圍支氣管擴張、馬賽克徵/磨玻璃影、支氣管壁增厚、小葉中心結節和/或分支狀結節影。

 

此外,可見小葉間隔增厚和囊腫。肺部隨機分布的多發空氣囊腫在其他疾病中罕見,所以可能有助於pSS的診斷。有文獻報導,不同的pSS相關的不同的ILD表現,包括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45%),普通型間質性肺炎(16%),機化性肺炎(7%),和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15%)。CT掃描新發現的氣腔實變或磨玻璃影可視為間質性肺炎急性加重的體徵。患者首次入院時的胸片顯示雙側浸潤,與pSS的肺部表現一致,但無特異性(圖1A)。隨後的CT掃描顯示廣泛的磨玻璃樣衰減,具有支氣管血管周圍分布模式和馬賽克衰減,結合基底部肺實變,提示pSS肺受累急性加重(圖1B和C)。免疫抑制治療後,磨玻璃衰減和實變復發(圖2D)。免疫抑制治療9個月和患者臨床穩定後,胸片顯示結果幾乎恢復正常(圖1E)。

 

病理討論

 

開放性肺活檢的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多種並發肺損傷表現,包括:


①間質性肺炎伴肺泡隔中明顯的單核細胞浸潤

②瀰漫性肺泡損傷殘留物伴肺泡內纖維蛋白聚集物,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

③機化性肺炎,其特徵是成纖維細胞混合未成熟的膠原,肺泡內間質突起

④嗜酸性粒細胞不均勻分布浸潤,和

⑤胸膜纖維化伴胸膜下膠原束和鬆散分布的成纖維細胞聚集(圖2A-E)。

 

因為pSS缺乏典型的臨床症狀,這些發現本身並不常見。然而,這些常見表現對於原發性ILD和系統性疾病繼發性肺部受累(如pSS)仍存在爭議。隨後進行的小涎腺活檢顯示明顯的淋巴細胞浸潤(超過50個淋巴細胞聚集),唾液腺破壞,與Chisholm-Mason標準顯示4級炎症一致,高度提示pSS(表1;圖2F)

 

結論

 

在不明原因的肺部感染患者中,應進行唾液腺和淚腺的功能檢查。對於本病例,隨後從嘴唇獲得的小涎腺活檢診斷顯示為pSS,儘管患者缺少特異性抗體。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糖皮質激素,環磷醯胺和嗎替麥考酚酯的積極免疫抑制方法可能使疾病緩解,即使是在危及生命的肺部受累患者中。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

Kamp JC, Jonigk DD, Hinrichs JB, et al. Recurrent Life-threatening Pneumonitis in a 37-Year-Old Woman. Chest. 2020;158(3):e127-e132. doi:10.1016/j.chest.2020.03.066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60歲女性反覆咯血,原因是啥?|病例分享
    體格檢查 一位60歲的女性在之前的1個月內反覆出現血痰,除一年前的細菌性肺炎外無其他病史。不吸菸,無免疫抑制劑治療史,總體健康狀況良好,無發燒、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查體無異常。
  • 反覆氣喘咳嗽十餘年卻一直被誤診,原來竟是這種病……
    本文將通過實戰一例難治性哮喘,分析其深層次的病因,探討進一步的診治方案,最後歸納總結。 病例資料 68 歲女性,因反覆氣喘咳嗽十餘年,加重伴發熱 1 周入院。患者咳嗽、咳中等量白痰,最高體溫 38.1 度。
  • 反覆發作的腦白質病竟然是……
    反覆發作的腦白質病竟然是…… 2020-11-03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些癇樣發作並不是癲癇!
    2004年Neurology雜誌發表了PKD的診斷標準(Bruno MK,2004年)[1]:(1)由運動觸發(2)發作持續時間短(1 min內)(3)無意識喪失,不伴疼痛(4)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神經系統查體正常(5)用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可控制發作
  • 記憶力減退、反覆低鈉、肢體抽搐,竟是這種惡性腫瘤惹得禍
    老年女性,出現意識模糊,記憶力減退,反覆低鈉,肢體抽搐,病因讓我們很意外,原來與這種惡性腫瘤有關。今天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內科唐偉教授帶大家分析一個經典病例。經典病例患者女,64歲,因突然出現意識間斷模糊,近期記憶力下降2天入院。
  • 詳解:吸入性肺炎表現、診斷與檢測!│臨床必備
    吸入性肺炎還與使用設備或操作有關,如:鼻胃管 、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術、上消化道內鏡、支氣管鏡、胃造口術或幽門後餵養管 。 5. 其他相關因素包括:長時間嘔吐、長時間臥床、全身虛弱、危重疾病。
  •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是你根本沒懂它!
    1過度勞累和熬夜晚上加班挑燈夜戰,過度勞累、熬夜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是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的常見誘因。2辛辣刺激飲食餐桌上無辣不歡,喜好辛辣刺激飲食,也容易高發口腔潰瘍。其實這說法有點道理(一點點而已···),因為吸菸會使口腔黏膜層角質化,降低口腔潰瘍的發作概率。
  • 反覆發作SLE伴血液系統異常:貝利尤單抗卓有成效
    在此基礎上,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古潔若教授和張豔麗博士分享了2例貝利尤單抗治療SLE的臨床三期病例,患者均為年輕女性,病情反覆,控制不佳。其中1例為DeMarchi G等的義大利研究,該病例中患者同時伴有血小板減少症。
  • 兒童咳嗽反覆怎麼辦?過敏性咳嗽應知4方面,冬季高發作要收藏
    西安吳女士的女兒今年5歲了,兩年前一次重感冒之後,經常出現反覆咳嗽、咳嗽不止的現象,去醫院檢查得知孩子患上了過敏性咳嗽以往這部分病兒常被診斷為「感冒」或「支氣管炎」。近年來隨著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內外學者發現,這些病兒可能患了過敏性咳嗽,臨床上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它是一種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隱匿性哮喘。 目前有數據顯示,工業化明顯的城市、沿海發達地區的過敏性咳嗽的患者逐年增加,說明環境對過敏性咳嗽的影響非常明顯。
  •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盲目吃藥祛火可能讓你越來越疼
    其中又以女性最為常見,因為女性容易血虛,肝血常常處於虧虛的狀態,肝火常常會旺。尤其是女性月經期前後,肝火更旺盛,口瘡也更容易發生。這種口瘡疼痛感也是比較強的,瘡面和周圍也容易發紅。創面不大但數量較多。 生活中,每當家裡有人口腔潰瘍了,老人總會告訴你,這其實是「上火」了,得吃點藥「瀉瀉火」,或者喝碗涼茶,吃點牛黃解毒片。
  • 尿道炎反覆發作這五個原因需了解
    在生活中,女性患上尿道炎是很常見的情況。很多患者積極診治,但是仍出現疾病反覆發作的情況。這就需要女性首先明確尿道炎反覆發作的原因,再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恢復健康。  出現尿道炎,往往與這五個原因有關。
  • 精神分裂症反覆發作難以醫治 手術或將成為最後一道治療防線
    數據顯示,首次發作後沒有使用抗精神病藥鞏固治療,70-80%的患者在1年內會有第2次發作,而使用抗精神病藥鞏固治療可以把1年內復發率降到約30%。但我國精神分裂症患者開始治療的時間普遍偏晚,從發病到就診的平均時間為1.5年;而更為讓人擔心的是,即使開始治療,由於對藥物存在排斥心理或擔心藥物依賴性,很多患者一旦感覺症狀減輕或者好轉便自行減藥或停止用藥,導致疾病復發。
  • 38歲的他突然痴呆了!醫生發現幕後真兇竟是它……
    醫生遺憾地說,神經梅毒一定要早期治療,如果進入到中晚期,造成的損害是不可逆的。這個小夥子已經到了痴呆晚期,與人沒法交流,日常生活能力也喪失了,即使現在積極治療,也無法治癒了。 2 潔身自好的妻子痴呆了 無獨有偶,門診另一年輕女性阿芳(化名),也是因為近一年來近事記憶力減退、傻笑及間斷髮作的精神異常。外院頭顱CT提示腦萎縮,入院前兩天就發生4次癲癇大發作,醫生分析考慮,中青年緩慢進展痴呆,高度懷疑腦炎?神經梅毒麻痺性痴呆?代謝中毒性腦病?建議完善梅毒檢查。
  • 探案丨膿痰1年,肺炎3個月,抗生素竟然治不好?
    2018年3月自覺右側前上胸部疼痛,範圍約手掌大小,呈發作性脹痛,吸氣相加重,每次持續數分鐘,休息後自行好轉,每周發作1-2次,無其他不適,仍未重視,也未做心電圖。後胸痛呈漸進性加重,持續時間延長,最長持續半小時。
  • 感冒三四天,5歲娃進了ICU並且腦壞死!警惕這4大奪命併發症
    但最近,一個5歲的小孩在一次「感冒」後,卻進了ICU!這是怎麼回事?1前不久,5歲的小莉(化名)從幼兒園回來後老說冷,媽媽量了體溫後一看,39℃!住院後小莉反覆發燒,最高時燒到了40℃以上,而且她的意識越來越差,最後進入昏迷狀態,媽媽怎麼叫她都沒有反應了。Day 3發燒第三天,小莉轉院到了深圳市兒童醫院,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PICU)。
  • 10歲男孩反覆發熱貧血誤以為是白血病,竟然是這個病
    6月5日,小姜去當地婦幼保健院就診,化驗了血常規:白細胞13.06x10^9/L(正常值:4-10x10^9/L);血紅蛋白93g/L(正常值:120-160g/L);C反應蛋白35mg/L(正常值<8mg/L)。當地醫院兒科醫生初步診斷」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輕度貧血「。
  • 孩子忽然高熱伴抽搐,把午飯都吐了……竟是這個常見病
    1孩子突然抽搐、兩眼發直,午飯都吐出來了……幾天前,有個年輕媽媽急匆匆地抱著一名1歲5個月的女孩來就診。媽媽說:「孩子從昨天就開始發燒,體溫最高38.6℃,偶爾說肚子不舒服,但是沒有嘔吐、拉肚子。來的路上,孩子還吐了1次,吐出的東西都是中午吃的食物。」我讓孩子媽媽把孩子放在診室的床上,給孩子查體。孩子看起來精神不太好,用耳溫槍測體溫37.7℃ ,聽了聽心律正常,數了數心率 110次/分, 呼吸30次/分,看了看全身皮膚沒有發黃,也沒有皮疹、沒有出血點,摸著淋巴結也不大。眼瞼結膜沒有明顯貧血現象,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
  • 多家醫院認定為炎症,治後病情愈加嚴重,診斷陷入困境,如何找到正確...
    無陽性病理結果,抗炎治療後病變不僅沒有吸收,甚至電腦閱片結果提示雙肺病變遠較其從當地醫院帶來的胸片加重……這個病例讓我們的診斷幾度陷入困境 這是一個47歲的女性患者,工人,2014年3月12日主訴「胸悶、氣短5月」入院治療。
  •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診斷與治療_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
    這些患者的中 位年齡為30歲,其症狀持續時間為1 ~21 d(平均9 d)。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氣短(100% )、咳嗽(87. 5% )和發熱 (87. 5%)。2014年4月發表的《亞洲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院內獲得性肺炎診療共識》中對肺炎的診斷依然採用美 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