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小病痛,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卻會給日常生活平添許多痛苦和煩惱,口瘡就是其中一種。
口瘡,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很陌生,如果換成口腔潰瘍大家一定深有感觸。吃飯時,邊吃邊痛,再吃再痛,這大概是口腔潰瘍「最痛」的領悟了。
「口瘡與口腔潰瘍是一回事嗎?」實際上,口瘡與口腔潰瘍是一樣的,二者區別主要是稱謂上的差異,而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口腔潰瘍,是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發展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凹陷,周圍充血。從小到大,每個人都得過口腔潰瘍,有時可自愈,有時卻遷延難愈,嚴重影響食慾。其發病原因籠統來說與焦慮、緊張和壓力因素、免疫力、身體疾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等因素有關。
目前正值暮春季節,也是一年中肝火最容易旺盛的季節,口腔潰瘍較多發。其中又以女性最為常見,因為女性容易血虛,肝血常常處於虧虛的狀態,肝火常常會旺。尤其是女性月經期前後,肝火更旺盛,口瘡也更容易發生。這種口瘡疼痛感也是比較強的,瘡面和周圍也容易發紅。創面不大但數量較多。
生活中,每當家裡有人口腔潰瘍了,老人總會告訴你,這其實是「上火」了,得吃點藥「瀉瀉火」,或者喝碗涼茶,吃點牛黃解毒片。
一件小事,反應出多數人對於口瘡的認識還僅僅局限於「上火」這個層面。不分症狀,盲目過度依賴清熱藥物,勢必加重脾胃損傷,症狀隨之更重。甚至有些人在使用清熱為主的藥物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劑量或增強藥效,結果往往是南轅北轍,口腔潰瘍反而越來越重,反覆發作。
此類反覆發作的口瘡,往往伴有舌苔厚膩、口乾、口苦、口臭、胃腸不適、脅肋部不適、小便黃、大便黏膩不爽等不適症。多因脾胃不足,飲食不節,水溼駐留身體不化,長久生熱,導致脾胃運化功能越來越差;加上生活中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辛辣肥甘,治療上如果再一味地服用清熱的中成藥,傷及脾胃,導致溼熱不斷鬱結。每當過於勞累、情緒波動、更年期、失眠之後,口瘡就會反覆發作。針對這種類型的口瘡,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辨證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
如果瘡口疼痛難忍,可以從清潔口腔、減輕疼痛、加速癒合的角度出發,口含華素片,或用冰硼散敷於患處,消腫止痛。
預防和治療口腔潰瘍,生活上要注意:
一日三餐要有規律,不要不吃,早晚多喝熱粥,食物要清淡。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做些八寶粥,裡面多放些綠豆和大棗。菜可以吃冬瓜、豆腐、萵筍、苦瓜之類性寒味苦的菜,能夠更快的治療你的口腔潰瘍。
飯後可以吃些水果,尤其是梨;可以喝些蜂蜜,或者茶水,白開水;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
每天多運動,保持心情的舒暢,同時還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注意口腔衛生。如果出現了口腔潰瘍,可以每天使用漱口水2~3次,保持口腔清潔,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
參考文獻:呂鑫純,楊少顏.華素片佐清肝利膽口服液治療復發性口瘡. 《廣東醫學》,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