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一個月內反覆腹瀉,確診「綠色癌症」可致腸穿孔!

2020-12-06 廣州日報

經常腹痛、腹瀉、甚至便血,千萬不要大意,以為就是普通腸炎,或者痔瘡發作。

2018年至今的三年裡,東莞康華醫院消化內科收治了近200名炎症性腸病患者,他們看上去就像是普通腸炎,但通過胃鏡、結腸鏡檢查發現,他們的腸道都出現了多發性潰爛、多節段狹窄、增厚等症狀。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被稱為「綠色癌症」。

2018年起,康華醫院消化內科在東莞率先設立炎症性腸病門診,讓東莞患者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及早診斷、規範治療。在其帶動下,東莞多家醫療機構也相繼開展炎症性腸病診療,眾多患者和家庭由此受益。

女孩反覆腹瀉,查出炎症性腸病

前兩天,蔡先生帶著14歲的女兒小雅到東莞康華醫院複查後,對消化內科主任餘少平、醫生林曉東說:「真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們,如果有什麼我能做的,請一定告訴我!」仿佛劫後餘生的幸運,讓他們一家對醫生充滿感激。

原來,小雅在一個月內反覆腹瀉、腹痛,偶爾還發燒,家人一開始以為就是普通腸炎。不久前,到康華醫院診治時,林曉東覺得異常,遂安排做膠囊內鏡檢查,結果發現小雅的腸道有多發性潰爛、多節段狹窄,是典型的炎症性腸病。

這是餘少平、林曉東診治的最近一例炎症性腸病患者。餘少平說,這個病若不能及早診斷、規範治療,那短則3個月,長則幾年,就可能導致貧血、營養不良、體重下降、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等併發症,患者將痛苦不堪,後果非常嚴重。

面對確信無疑的檢查結果,蔡先生大吃一驚。他對醫生說,「用最好的藥,用最好的藥!」他和家人請求醫生馬上開始治療。林曉東為小雅輸注了目前最新的生物製劑烏司奴單抗,效果立竿見影,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得到了控制。

林曉東說,炎症性腸病目前還沒有辦法進行徹底的根治,所以,小雅得每兩個月接受一次生物製劑的注射,只要進行長期、規範的治療,就可預防疾病復發,使症狀得到極大緩解,減少手術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知名專家坐鎮,率先開設門診

不是每個患者都能像小雅這樣幸運,在發病後不久就能被明確診斷,然後馬上接受對症治療。更多的患者是一再以為自己就是普通腸炎,等到腹腔化膿,甚至腸穿孔時才開始接受治療。餘少平說,他碰到好幾個病人都是這樣的狀況。

餘少平原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助理、消化內科主任,擅長消化性潰瘍、肝炎、肝硬化、胰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治療。2012年來到康華醫院後,他一邊下大力氣做東莞結腸癌篩查,一邊想方設法在東莞開展炎症性腸病治療。

2014年,在餘少平主導下,康華醫院消化內科就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緊密合作,率先嘗試在東莞開展炎症性腸病規範化診療。2016年,餘少平委派林曉東每周三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參加該院消化內科何瑤教授主持的病例大討論,進一步增強診療能力。

林曉東至今還記得每周跑去廣州學習的情景,他的刻苦給何瑤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何瑤教授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東莞第一個炎症性腸病門診在康華醫院開診。而何瑤教授每月堅持來康華醫院指導,更是令林曉東和眾多醫護人員受益無窮。

原本要跑到廣州去才能得到明確診療的患者也漸漸回流了。去年,一名10歲的東莞女孩輾轉多地求醫沒有結果,最終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瑤教授處確診為炎症性腸病,「你可以回東莞康華醫院接受治療!」這讓家屬深感意外,欣喜萬分。

把200多名患者都「管理」起來

康華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助理倪吉瑩有一個專門的微信群,裡面是他們收治過的近200名炎症性腸病患者。她是這些患者的健康管家,這個患者到時間該到醫院複查了,這個患者又該注射藥物了,她得經常提醒他們;患者有任何問題,也都會諮詢她。

花費如此大的精力將這些患者「管理」起來,最關鍵的原因正是因為這個疾病到目前為止沒法完全治癒,只能通過藥物來有效地控制症狀。「這些患者都得像小雅一樣每兩個月接受一次生物製劑的注射,定期隨訪和自我管理非常重要。」林曉東說。

「綠色癌症」在康華醫院消化內科變得可控。「像今年7月份高考時,東莞有兩名考生就是炎症性腸病患者,他們在我們這裡得到診治,接受治療,症狀明顯好轉,都順利地進行了高考。」林曉東說,在微信裡聽到這個消息,患者和醫護人員都非常高興。

康華醫院也是東莞第一家針對炎症性腸病開展類克治療的單位。類克是一種生物製劑。2019年11月類克成功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後,一年6次注射的費用僅需1萬多元,大大減輕了患者負擔;而經濟條件稍差的患者還可接受激素治療,一個月僅需幾十元。

林曉東說,目前對炎症性腸病的治療,主要的費用就在藥物的費用上,使用不同的生物製劑,費用也就不同。而對於醫院來說,目前藥品是零加成,大量使用昂貴的生物製劑還會提高醫院的藥佔比,「但只要能讓病人得到很好的治療,我們就願意去做!」

分享救治經驗,同道一起努力

對於炎症性腸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林曉東說,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普遍認為這是基因易感人群經常接觸危險環境因素,從而導致的免疫系統紊亂性疾病。而這些危險因素包括西化飲食和生活方式、各種病毒、細菌感染、腸道菌群紊亂、吸菸、環境因素等。

研究表明,炎症性腸病的發病高峰年齡段通常在15-35歲和50-55歲。康華醫院消化內科三年來收治的近200名患者中,最小的10多歲,最大的60多歲;其中,兒童患者有七八個,以30歲左右的年輕人居多,患者在男女性別上沒有明顯的差異。

越是低年齡發病,越是預示著疾病以後可能不容易控制,及早診斷、規範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為共同提高東莞各醫療機構炎症性腸病的臨床診治水平,不久前,康華醫院消化內科主辦了第三屆東莞市炎症性腸病新進展會議,邀請何瑤教授等專家共同參與。

會上,林曉東講述目前東莞炎症性腸病診治現狀、目前針對炎症性腸病的檢查項目、治療方案,並針對現狀提出對策。東莞市人民醫院、東華醫院、康華醫院的醫生還做了炎症性腸病相關病例分享,專家對相關病例進行了點評和討論,為診療出謀劃策。

東莞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已開始對炎症性腸病進行規範診療。東莞醫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主委、東莞市人民醫院消化科學科帶頭人劉宇虎表示,這為東莞炎症性腸病學科發展帶來了機遇,對臨床醫療工作的開展也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有力的促進。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汪萬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

相關焦點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這個群體高發!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檢查
    安倍晉三正式宣布辭職,原因公布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知道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是什麼病,這個被稱為「綠色癌症」的疾病是如何把安倍「擊倒」的?而很多病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很焦慮,「連首相都治不好的腸炎,我們該怎麼辦?」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此病最愛年輕人,安倍17歲患病 「這種疾病最喜歡找年輕人,高發年齡是15-35歲,而安倍在初三就患上此病,病程已經非常長。」 郅敏主任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另一種叫克羅恩病。
  • 有趣的磁性玩具致兒童「腸穿孔」?明智的父母買玩具注意這幾點
    今年3月,江蘇淮安2歲的小女孩冉冉就因在玩耍時誤吞入7顆磁力珠,造成小腸壁穿孔,險些危及生命。2018年12月,北京一名兩歲的小女孩因誤吞磁力珠被送往醫院,醫生經過手術,從其腹腔裡取出了整整23顆珠子,家長對孩子和食物吞的竟然也不知情,大部分這種孩子年齡都比較小,然後的話在自我的這種判斷和保護的意識不夠,同時這些玩具顏色比較鮮豔,容易引起孩子注意,幼兒大部分通過手的感知和嘴來感知事物,所以有一部分孩子很容易去吞食,和磁力珠類似,還有一種磁力泥也有同樣的安全隱患。
  • 磁性玩具致兒童「腸穿孔」?明智的父母買玩具注意這幾點
    波妞老爸在網上看見這樣一則新聞,山東濟南有一位名叫琳琳的小女孩,剛剛一歲多,琳琳跟她父母一家三口過著其樂融融的生活。但是最近有段時間,父母發現女兒總是不吃飯,並且出現嚴重腹痛嘔吐的症狀。父母帶琳琳去醫院檢查後發現,琳琳腹部已經存在重度腹腔感染及腸穿孔。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些情況儘快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又被稱為「綠色癌症」這個疾病是如何把安倍「擊倒」的?有哪些症狀?「連首相都治不好的腸炎,病友該怎麼辦?」哪些人群要特別注意?廣東衛生在線與你一同了解潰瘍性結腸炎是什麼?潰瘍性結腸炎是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屬於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另一種叫克羅恩病。
  • 經常腹痛、腹瀉,小心克羅恩
    臨床表現克羅恩病的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腹塊、瘻管形成和腸梗阻,可伴有發熱、貧血、營養障礙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肝臟等腸外損害。本病可反覆發作,遷延不愈。1、消化系統表現(1)腹痛位於右下腹或臍周,呈痙攣性疼痛,間歇性發作,伴腸鳴,餐後加重,便後緩解。
  • 英國男子將77公分成人玩具塞入菊花 致腸穿孔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一名53歲的英國男子因腹部劇烈疼痛就醫,醫生檢查後震驚地發現,這名男子將一條長達30英寸(約77公分)的可彎曲成人玩具塞入了菊花,導致腸穿孔,腹腔內充滿血液。手術後,男子住院11天才康復出院。
  • ...這種操作易致患者癱瘓、腸穿孔…|腸穿孔|診所|扎針|癱瘓|電針|...
    姜女士家人帶其到醫院拍片檢查後發現,CT照片顯示姜女士小腿內有六根斷針。姜女士的女兒楊女士表示,媽媽受了這麼大的罪,腿上手術傷疤到現在也沒有癒合,迄今不敢下地走路,嚴重影響了生活。  診所方面支付了姜女士三萬七千元的取針手術費,但沒有給予其他方面的解釋。   診所方面認為,當時姜女士來診所針灸時是否發生了斷針的情況,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
  • ...讓日本首相辭職兩次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央視直播截圖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知道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是什麼病,這個被稱為「綠色癌症」的疾病是如何把安倍「擊倒」的?而很多病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很焦慮,「連首相都治不好的腸炎,我們該怎麼辦?」
  • 10歲男孩反覆發熱貧血誤以為是白血病,竟然是這個病
    原創 黃志恆 兒科黃哥黃醫生前不久,10歲男孩小姜因貧血看我門診。我感到非常好奇,貧血不應該看血液科嗎,怎麼來消化科門診了?小姜媽媽說就是要看消化科,「小孩沒娘,說來話長」,原因是這樣的。
  • 為什麼到了40歲,沒症狀也必須做一次腸鏡?醫生告訴你N個不能拒絕的...
    所以,腸息肉就是體內的定時炸彈,如不及時發現並切除,早晚會釀成大禍。只要及時做個腸鏡,在它惡變之前逮到它,就能有效預防。消化道癌症早期症狀不明顯,極易被誤診和漏診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或者乾脆沒任何症狀,或者只表現為便血、腹瀉或便秘,而這些症狀很容易誤診為痔瘡、肛裂、慢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便秘、闌尾炎等疾病,而不能引起患者甚至醫生的足夠的重視。
  • 驚險2歲女童誤吞15粒磁力珠 胃腸8處穿孔
    近日,南通一名2歲女童就因誤吞磁力珠受盡了折磨。11月20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小兒外科成功為一名患兒實施了消化道異物取出術,在其腹中取出了15顆磁力珠、2顆鋼珠以及一枚螺釘。據通大附院小兒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印其友介紹,小女孩欣欣(化名)今年兩歲。最近,欣欣媽媽發現孩子經常捂著肚子喊疼,不想吃飯,還經常嘔吐。家人以為是吃錯什麼東西導致腸胃不好,便把孩子送到通大附院求治。
  • 寶寶腹痛腹瀉 不是肚裡有蟲就是吃錯東西?
    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特有的解剖生理特點,嬰幼兒腸道正常菌群脆弱,容易受到內外界因素影響,導致菌群失調、消化功能紊亂而出現腹瀉。小兒出現腹瀉原因很多,由於飲食因素所導致的腹瀉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簡單來講,小兒腹瀉的病因有以下兩大類: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1.感染性因素包括腸道內的感染、腸道外的感染。
  • 闌尾炎手術後依舊反覆腹痛 32歲男子診斷為梅克爾憩室
    紅網時刻7月22日訊(通訊員 薛娟)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接診了一位奇怪的患者,四年來,32歲的吳先生反反覆覆出現和闌尾炎一樣的腹痛,可奇怪的是吳先生四年前已經在某市醫院切除了闌尾。既然切除了闌尾,那為什麼吳先生會反反覆覆出現右下腹疼痛的症狀呢?經過檢查發現,吳先生所患的是比較少見的梅克爾憩室,在很多情況下被誤診為闌尾炎,行手術治療後依然存在臨床症狀。
  • 腸功能障礙綜合症,你了解嗎?
    從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長開放和腹腔鏡下的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及其放化療的綜合診治及腸內腸外營養的支持治療。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黃東平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仁心仁術解患者痛苦。醫術精湛、大醫精誠,腹腔鏡手術精細的操作,根治胃腸道癌症創傷小效果好,腸內腸外營養促進機體康復,腸功能障礙綜合症微生態治療,讓無數患者重燃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 3歲寶寶12處腸穿孔,這個網紅玩具別給孩子買
    結果孩子腸穿孔,做了4個多小時的手術才取出來。消化道異物是兒科門診中屢見不鮮的問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孩子不吞的。(這是西安市兒童醫院呼吸科近三年多取出的部分異物)這兩年爆火的網紅玩具磁力珠(巴克球),因為能夠根據想像力連接成不同造型,可塑性強,所以很受小朋友的喜歡。
  • 腸鏡發現腸息肉是怎麼回事?怎麼切個息肉還要另外收費
    腸息肉是怎麼回事?息肉是人體正常組織上生長出來的小腫物。息肉可分為多發或者單發,多見於乙狀結腸或者直腸,但橫結腸、降結腸及升結腸等各個部位均可發生。發生在直腸的為直腸息肉,發生在結腸的稱為結腸息肉,統稱腸息肉。腸息肉是為突起的腸腔良性隆起狀病變。
  • 小女孩誤吞高磁「巴克球」致腸梗阻 兒童玩具如何選購
    鎮江揚中市的4歲女孩小苗8月25日突然腹痛,被送進揚中人民醫院,經醫生診斷,小苗患的是急性肺炎、胃腸炎,但經過多次拍片檢查後,醫生發現其腹部有異物,當晚10點再次拍片時,被確診為腸梗阻。這些異物經詢問孩子後得知它們竟是孩子常玩的「巴克球」,由於這種「巴克球」就是帶有磁力的小彈珠,進入腸道後,相互吸引,導致腸管不通,繼而造成腸穿孔和腸梗阻,相當於體液總量一半的滲液流入腹腔,孩子的生命為此受到嚴重威脅。 何為"巴克球「? 巴克球是由216顆球狀強磁石組成。通過發揮,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