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功能障礙綜合症,你了解嗎?

2021-01-20 澎湃新聞

專家簡介:黃東平,同濟大學附屬普陀人民醫院外科副主任、同濟大學附屬普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普外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新一輪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負責人。從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長開放和腹腔鏡下的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及其放化療的綜合診治及腸內腸外營養的支持治療。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黃東平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仁心仁術解患者痛苦。醫術精湛、大醫精誠,腹腔鏡手術精細的操作,根治胃腸道癌症創傷小效果好,腸內腸外營養促進機體康復,腸功能障礙綜合症微生態治療,讓無數患者重燃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時刻懷揣對生命的敬畏心,始終堅守懸壺濟世的赤子情懷。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黃主任一起探討「腸功能障礙綜合症」有關話題。

腸功能障礙是指因各種疾病所致的腸消化、吸收障礙和屏障功能損傷,導致營養不良、腸黏膜損傷和腸源性感染。嚴重腸功能障礙者稱為腸衰竭,患者不能通過消化吸收來維持基本營養需求,以及水、電解質平衡,甚至危及生命。

1、什麼是頑固性便秘?頑固性便秘能做腹腔鏡手術嗎?

便秘對大家來說肯定不陌生,是以排便困難、不暢、頻率低、糞便乾結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頑固性便秘是便秘的一種特殊類型,指由多種病因導致的,一般藥物治療和其他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的便秘。頑固性便秘是由於先天或獲得性結、直腸解剖結構改變導致的,在不同年齡段均可發生。頑固性便秘的實質是慢性的不全性腸梗阻,根據便秘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為結腸慢傳輸型便秘(結腸運送糞便的速度減慢)、出口梗阻型便秘(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腸管絕對或相對狹窄,使得糞便被「堵」住了)和兩者並存的混合型便秘,以女性多見。

對於頑固性便秘患者來說,一般的改變生活習慣的方式對疾病治療無效,可以選擇大劑量多菌種益生菌腸道定植聯合膳食纖維的治療方案。在臨床上,當患者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時,所有保守治療無效時,終極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進行治療。手術首選腹腔鏡下的微創手術,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全結腸切除術、迴腸-直腸吻合術、部分結腸切除術等。以全結腸切除術為例,手術的基本方式就是在腹部開2-3個小口,伸入腹腔鏡和相關手術器械,將整個結腸進行切除,之後對切除的兩個斷端進行吻合。這種手術方式主要適合結腸慢傳輸型便秘的患者,通過切除結腸,加速糞便的傳輸速度,同時又縮短傳輸路程,從而部分解決便秘的問題。同時,如果患者還存在腸管的狹窄梗阻,也可以在腹腔鏡下進行相應地處理,解除梗阻,使腸管恢復通暢。

2、什麼是慢性腹瀉?微生態製劑治慢性腹瀉?

腹瀉同樣是大家生活中時常聽到的一個詞,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次數大於3次,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慢性腹瀉是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慢性腹瀉的病因較為複雜,感染、食物中某些成分過敏或不耐受、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膽囊切除術或其他腹部手術、以及某些常見的消化道問題均可導致慢性腹瀉。在臨床表現上,患者除了表現為長期腹瀉之外,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發熱裡急後重、明顯消瘦、皮疹或皮下出血、腹部包塊、重度失水、關節痛或關節腫脹等症狀,這些與導致慢性腹瀉的原發疾病通常密切相關。

近年來的研究逐漸發現,許多病因,如細菌、病毒、真菌感染、抗生素過度運用都會引起腹瀉,並且引起腹瀉的原因與腸道中有益菌群的破壞、腸道生態的失衡密切相關,因此科學家們提出用微生態製劑(益生菌製劑)增加益生菌病例達到85%,重建腸道微生態平衡,聯合穀氨醯胺雙肽,修復腸道天然屏障保護作用,改善腹瀉症狀,並在臨床上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目前認為其作用可能與益生菌進入腸道後能競爭性抑制致病菌,減少有害菌群在腸道定植相關。常見的腸道微生物製劑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非致病性大腸桿菌、糞桿菌和枯草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根據不同的患者往往需要採用不同的益生菌製劑。

3、什麼是炎性腸病?那些人容易患炎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IBD)為累及迴腸、直腸、結腸的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即「腸道發炎」,分為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兩種。目前認為IBD是由於多種因素引起的腸道黏膜破壞,長期炎性損害,從而引起一系列相關臨床症狀如腹瀉、腹痛的一類疾病。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青年人最容易患炎症性腸病,但也有一些患者直到50-60歲才發病。同時,IBD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傾向,即如果親屬中有炎症性腸病患者,那麼同樣患病的風險會提高。由於IBD多發於西方國家(近幾年在我國發病率明顯增高),以前認為西化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會提高發病風險。此外,吸菸也能增加炎症性腸病,特別是克羅恩病的發病。還有那些長期生活不規律、精神壓力過大的人,也容易患炎症性腸病。

4、炎症性腸病的病因是什麼?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被稱為「炎性腸病」,但其主要的病因並不是感染,IBD具體的發病機制目前其實並不清楚。許多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患有IBD的患者往往存在著免疫功能的亢進,因此有觀點認為腸道黏膜免疫異常反應所致的炎症反應在IBD發病中起重要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機體的免疫系統由於多種因素被激活,同時又把自己腸道當作「敵人」進行功能,導致腸道黏膜反覆的損害,引起炎症的發生,出現潰瘍。並且一旦患者的免疫系統被激活,就會很難調控,不易被終止。所以炎症反應一直持續著,破壞胃腸道管壁,最終引起腸管增厚,變硬,甚至癌變。總之,目前認為IBD是由多種因素,包括環境、遺傳、感染和免疫等造成的迴腸、結腸、直腸的炎性損傷,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疾病。IBD一般起病緩慢,少數急驟,病情輕重不一。易反覆發作,發作誘因有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失調、繼發感染等。

5、炎症性腸病臨床表現和症狀?

IBD的臨床表現主要與腸道黏膜的反覆損傷有關,因此主要表現為持續性的腹瀉、腹痛、裡急後重、便血以及由於長期腸道功能受損導致的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等。潰瘍性結腸炎臨床上主要表現有腹痛、腹瀉和血性黏液便等症狀。而克羅恩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腹部腫塊、腸潰瘍穿孔、腸瘻形成及腸梗阻,還可出現腸外免疫性疾病,如遊走性多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等。由於炎症不斷破壞腸壁、同時機體又在不斷的再生,長此以往,會造成腸壁的增厚,粘連,腸腔的狹窄,出現腸梗阻。甚至腸道有癌變的風險,癌變率取決於病程長短及病變範圍,一般病變僅限於左側結腸,癌變率低,而全結腸均有病變者,癌變率較高。病程達20年者癌變風險明顯增加。

除了上述的典型症狀外,IBD還可能表現出一些「腸外表現」,如皮疹、口腔潰瘍、關節腫痛以及很少見的肝病等等,多認為與機體免疫功能的異常密切相關。

6、炎症性腸病患者,為什麼需要控制情緒?應該怎麼控制情緒?

炎症性腸病作為一種慢性復發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其病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覷。目前對於二者間因果關係尚無定論,但在疾病活動度、病程、全身症狀等各因素作用下,IBD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鬱症狀,同時心理應激亦可通過改變腸道運動節律、通透性、分泌功能和內臟感覺敏感性等影響IBD病程,促進IBD復發,降低患者的生命質量,因此對於IBD患者來說,控制心理、情緒是很重要的。許多研究也證實,情緒除了會加重IBD相關的症狀外,對IBD的治療同樣是不利的。更直觀地說,我們日常生活中情緒不好的時候,往往會沒有胃口,不想吃東西,而良好飲食跟腸道功能的改善密切相關。

許多IBD患者出現精神心理問題原因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對IBD的不了解,對其癌變的恐懼,因此首先IBD患者就要去看相關的科普文獻,聽相關醫生的介紹,對疾病有充分的認識,擺脫恐懼情緒。

另外平日心情要保持舒暢恬靜,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減少情緒緊張。注意勞逸結合,重症或急性發作期均應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緩解期可以出門適當運動,這樣往往能給自己帶來一個好心情。

同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治療起效能給IBD患者很強的信心,讓其對未來充滿希望,從而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一個良好的情緒。此外,家人的幫助和支持往往也很重要。

而對於心理情緒問題實在嚴重的IBD患者,也可以進行專業的心理動力學療法(PDT)、認知行為療法(CBT)等,逐步改善患者的心理問題,改善情緒。

7、炎症性腸病患者需要進行SCD飲食,SCD飲食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SCD飲食來自英文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中文的意思是特殊碳水化合物飲食。SCD飲食的理論依據為:糖類分3類,單糖、雙糖(乳糖,蔗糖),多糖(澱粉),在這之中,單糖是唯一可以被身體吸收的糖,雙糖和多糖必須被分解為單糖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腸道疾病時身體對雙糖或多糖無法分解或分解得很慢,腸道中的某些有害菌就會吃到這些沒有充分分解的糖而迅速生長,從而造成腸道本身的炎症性疾病以及腸漏症,腸漏症可以導致腸道外的症狀。

SCD飲食法要求在碳水化合物選擇上只選擇含單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目的就是在給身體提供健康食物同時可以餓死腸道的有害細菌。SCD食物鼓勵發酵食物如自製酸奶(特別提醒:發酵時間必須超過24小時,以徹底分解乳糖),鼓勵益生菌的補充。因此,SCD本質上其實來說為了改善腸道菌群,使其恢復平衡。SCD飲食法一方面通過只允許特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從而達到斷絕細菌的食物來源而餓死有害細菌;另外一方面,同時補充大量益生菌。在執行療法一段時間之後,腸道菌群達到平衡,炎症得到控制,腸道就會開始慢慢修復,各種腸道相關的症狀及腸外表現也會隨之消失,之後患者就可以逐漸回到正常飲食。

在許多臨床研究中,SCD飲食法都體現中了明顯的療效,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症狀,阻止疾病的復發,目前在IBD的治療中受到廣泛推崇。具體而言,SCD飲食要求必須限制除單糖(葡萄糖、果糖)以外的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如麥芽糖、蔗糖、楓樹糖、椰子糖、乳糖以及澱粉多糖的根莖蔬菜(包括土豆、紅薯、藕、山藥、芋頭、木薯等)、添加糖分的果汁、酒精、糖漿、巧克力和可可粉等飲食。而其鼓勵的食物包括:非加工肉類、蛋、海鮮、河鮮、大多數蔬菜、水果、不加糖的果汁、堅果和種子、蜂蜜、自製發酵超過24小時的酸奶、發酵超過30天的乳酪、健康油脂、一部分豆類。

8、什麼樣的炎症性腸病患者需要手術?

對於IBD來說,手術並不是根治的方法,而是改善生活質量的途徑,畢竟如果手術將腸管完全切除,患者的生活質量反而難以保證。一般而言,IBD患者是否進行手術要看病情的嚴重程度,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如上面提到的克羅恩病腸梗阻、腸穿孔的患者、潰瘍性結腸炎出現嚴重膿血便、便血的時候,可能會導致其他嚴重的後果,如感染性休克、瀰漫性腹膜炎、中毒性結腸等,甚至危及生命健康,此時就需要採用手術進行幹預,對相應病變的腸管進行處理、切除吻合等,起到緩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

9、炎症性腸病手術,開腹OR 腹腔鏡?

談到手術,許多患者可能又有疑問,那對於IBD的手術來說,究竟是選擇開腹手術還是腹腔鏡手術呢?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對於IBD的患者,許多臨床實踐和研究都發現腹腔鏡相比開腹手術來說有其明顯的優點。比如說對於克羅恩病進行結腸切除術的患者來說,有研究發現腹腔鏡組患者術後肺功能更好、併發症發生率更低、住院時間更短。其他研究中也得到類似結果,腹腔鏡患者術後腸道功能恢復的更快、術後的疼痛和鎮痛需求明顯更少。這些優勢使得病人可以更早出院、並減少費用。但對於組織脆弱、腸繫膜增厚、粘連緻密、病變多發、營養不良或免疫抑制的IBD患者,腹腔鏡手術具有一定難度。

以克羅恩病為例,目前對於非複雜性小腸型和回結腸型的纖維狹窄性克羅恩病患者,由於病變部位相對局限,腹腔無廣泛粘連,腹腔鏡視野良好,手術操作相對簡單,可以充分發揮腹腔鏡手術的微創優勢,此時首選腹腔鏡手術。

但對於複雜性的小腸型和回結腸型克羅恩病患者,由於常合併瘻管、膿腫、多發或長節段病變或近端梗阻,局部粘連明顯,分離困難,且術野暴露受限,這提高了腹腔鏡手術難度,這時候就需要衡量手術風險。

總體來說,開腹OR 腹腔鏡的選擇需要在保證手術療效的前提下,追求微創的優勢,因此對於不同患者,需要具體進行衡量和評估,從而選出最合適的手術方式。

相關焦點

  • 腸易激綜合症新藥BEKINDA2期臨床達終點
    生物醫藥公司RedHill近日公布了其用於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IBS-D)的BEKINDA(RHB-102)的2期臨床試驗頂線最終結果。腸易激綜合症(IBS)是最常見的胃腸疾病之一,影響約3千萬美國人。病例中約40%是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IBS-D)。2013年至2016 年間,美國IBS-D治療市場增長約550%。
  • 什麼是唐氏綜合症?唐氏綜合症的表現症狀、你了解多少呢?
    唐氏綜合症又是什麼呢?,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唐氏綜合症,甚至沒聽說過這個詞語。想要知道什麼是唐氏篩查之前,首先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唐氏綜合症。唐氏症候群,又稱21三體症候群是引起人體的第一次21對的疾病三體染色體變異的(超過21號染色體),這種疾病60%出生後會對智力造成一定影響。
  • 【Cell】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共同揭示腸神經系統的單細胞圖譜
    它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稱為腸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也常被稱為「第二大腦」。 腸神經系統(ENS)協調消化、腸道運動和對有害刺激的反應等幾乎所有活動,並將信號從腸道傳遞到大腦,但它們既稀少又脆弱,難以分離和研究。
  • ​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你掌握多少?
    那麼,對於卒中後認知障礙,你掌握多少呢?本文將帶大家進行系統學習,還不快搬小板凳坐好。1基本概念卒中後認知障礙(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在卒中這一臨床事件後6個月內出現達到認知障礙診斷標準的一系列綜合症,強調了卒中與認知障礙之間潛在的因果關係以及兩者之間臨床管理的相關性。
  • 你有過「過度訓練綜合症」嗎?
    文章中總結了4個主要理論,指出在你經過了高強度的訓練之後的時期裡,你的肌肉出現的一些狀況,這些狀況最終可能會導致長期的不良反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過度訓練綜合症。如果她們所得出的結論符合事實,那麼就會讓我們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應對之策,這將會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假設。
  • 大腦皮層振蕩的節奏是理解唐氏綜合症的關鍵
    對於某些功能,需要同步神經網絡。這會導致高頻振蕩,從而使行為和信息處理成為可能。這種同步取決於在涉及認知功能障礙的大量疾病中受到影響的興奮/抑制平衡。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由生物醫學研究所(IDIBAPS)的Mara Dierssen博士領導的基因組調控中心(CRG)的科學家和MaviSánchezVives博士的實驗室描述了振蕩的改變小鼠模型中唐氏綜合症候補基因在大腦皮層的同步和同步。這種改變已與具有決策,衝動,工作記憶或注意力等功能的問題聯繫在一起。
  • 【福州星田兒童發展中心】兒童語言障礙及語言障礙的病因是什麼?
    當自家孩子好好的,突然出現語言障礙的時候,對家長是非常沉重的打擊,因為如果未能及時幹預治療,這將是伴隨孩子終身的痛。下面就跟著星田兒童教育發展中心的老師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兒童語言障礙,以及語言障礙的病因又是什麼。
  • 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柳葉刀綜述)
    晝夜節律障礙:     a.夜間睡眠片段化;     b.白天過度嗜睡;     c.活動節律的相位延遲     d.日落綜合症2.雖然已經確定痴呆患者睡眠障礙發病率的增加,並且認為可能由退行性病變所導致,但目前研究焦點已經轉變為睡眠障礙是否同樣能夠增加認知障礙以及痴呆的風險。所以本文,對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間的關係進行探討,繼而評估了睡眠改善研究中認知功能方面的潛在收益與涉及的生物學機制。
  • 阿斯伯格綜合症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阿斯伯格綜合症? 這是一種廣泛的神經發育障礙的一種類型,也是屬於孤獨症一種類型。以前將其和一般的孤獨症當作兩種疾病來對待,近年來這個概念叫孤獨症譜系障礙,像一般的孤獨症,以前的孤獨症和阿斯伯格綜合症都是孤獨症譜系障礙裡面的一種具體表現情況。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綜合症,幹細胞有望終結!
    帕金森病即帕金森綜合症,它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常常發病於中老年人群,它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中老年的第三大殺手,會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什麼是帕金森綜合症?帕金森綜合症傳統幹預方法存在局限截止到目前為止,關於帕金森綜合症的病因仍然沒有完全弄清楚,帕金森綜合症的各種治療手段,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都存在著不同的局限性,無法徹底治癒患者的病症,還可能會給患者帶來諸如運動障礙等副作用。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導致喪失工作能力甚至是生活自理能力。
  • 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你知道多少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感情的一種症狀。受害者有時候甚至會反過來維護施害者的利益,從而反過來與對他進行營救或者幫助的人產生衝突、摩擦等現象。那麼為什麼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呢,其實道理簡單。
  •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您了解認知障礙症嗎 世界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國際失智症日。世界痴呆日的設立是為了關愛失智症患者,預防老年痴呆。
  • 帕金森綜合症是一種什麼病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綜合症是一種什麼病?
  • 21三體綜合症 如何預防21三體綜合症
    21三體綜合症就是我們所說的唐氏症候群,一般在產前檢查的時候都會做到唐氏症候群的檢查,那麼21三體綜合症是什麼樣的疾病呢?21三體綜合症的治療有哪些方法呢?我們應該如何預防21三體綜合症呢?21三體綜合症是一種染色體疾病,一般發病人群都是一些胎兒,這類疾病是染色體疾病很難治療,一般患上這類疾病的都是先天的畸形。所以做好21三體綜合症篩查工作很重要。
  • 唇槍舌劍,有關狗狗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的爭議,你支持誰?
    近日,一則狗狗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帖子,在網上引發了關注和熱議。最終,持有不同觀點的網友分成了兩派,一方認為唐氏綜合症是人類患有的疾病,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硬和狗狗扯上關係的。而辯論的另一方則認為,唐氏綜合症有可能發生在狗狗身上,只是你們不知道,孤陋寡聞而已。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隨著辯論的升級,兩派你來我往,大有大打出手之勢。
  • 語言障礙的常見病因是什麼
    語言障礙的常見病因是什麼 時間:2020-10-24 11:19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發育性語言障礙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有醫師認為語言障礙與遺傳因素有關;也有人認為是在大腦發育過程中,生物學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你有沒有這種症狀?注意,很可能是冒名頂替綜合症
    ▽你知道嗎,其實我是一個騙子。」即使後來工作得到肯定,職位也晉升到了中層管理,Zappala還是會經常質疑自己:「即使人們對我讚不絕口,認為我在人際交往上很出色、對內部設施很了解、也很擅長管理我的項目……但我總是沒辦法承認我的能力真的有這麼強。
  • 唐氏綜合症 孕媽媽不能忽視的疾病
    唐氏綜合症 孕媽媽不能忽視的疾病2009-08-05 12:25:2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期待BB :我是4個月差5天的時候去抽的血驗唐篩,現在說高風險.這到底是什麼?要緊嗎?希望懂這方面的姐妹們幫幫忙,提提建議.我的心現在真的好亂好亂,謝謝!
  • 了解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人真的可以被馴服嗎?——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導語: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前妻Kim髮長文稱「我原諒了我的丈夫」「我將永遠愛我的丈夫」,值得一提的是,她用的詞不是前夫,是丈夫!疑指兩人已經復婚。2011年兩人曾因家暴鬧上法庭。整個過程冗長且多次反轉,且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兩人2014年的互撕的時候還互斥對方精神有問題。
  • 你對認知障礙了解有多少?
    人一旦老了,生活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而且越往後走,一些身體功能障礙會越來越多,阿爾茲海默症就是其中之一。據調查表明,我國的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人數高達八九百萬,在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中比例佔據一半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