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昌平
在昌平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300餘種野生鳥類棲息嬉戲,藍眉林鴝、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四年前,當攝影師們把鏡頭對準各種各樣的鳥兒時,常見的大多是燕雀、斑鳩等普通種類。這兩年來,隨著昌平區綠化面積逐年增加、環境治理成效不斷顯現,沙河水庫、十三陵水庫、南口公園等地經常能拍攝到黃腰柳鶯、北紅尾鴝、紅嘴長尾藍鵲等,給攝影師和鳥類愛好者帶來了驚喜。
-
一圖看懂 | 文山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一圖看懂 | 文山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2021-01-13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
2、瀕危物種頻頻現身是生態向好的體現 其實,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好轉,不但黑臉琵鷺這種對環境極為挑剔的瀕危物種頻頻進入我們的視野,還有普氏原羚、震旦鴉雀、中華虎鳳蝶、豹貓、東北虎等等眾多珍稀物種也在不斷「現身」。 我國是自然資源大國,也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輿情觀察1、短視頻讓黑臉琵鷺成為「網紅」一段30餘秒的短視頻,將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推向11月6日的熱搜榜單,「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這一話題當天在微博的閱讀量達到1328萬,其中視頻原創發布者新華網為該話題的主要貢獻者。其實,因為「珍稀」,黑臉琵鷺近年來在多個地方發現後,已經是新聞報導的「常客」。
-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嘴鷗現身東寧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嘴鷗現身東寧 2020-05-31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浙江烏巖嶺頻現珍稀動植物 區域生態保護成效漸顯
植物新種浙南木犀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此間珍稀動植物頻頻現身露相,該保護區管理中心相關科研人員表示,「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表明浙南片區生態保護的成效漸漸顯現。」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泰順縣西北部,西與福建省的壽寧縣、福安市接壤,北與浙江省的文成縣、景寧縣相鄰。1975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生物多樣性】東川生態修復初見成效 引來珍稀鳥類安家落戶
近年來東川加快全區生態修復、保護力度,再造綠水青山,生物系統恢復初見成效,引來數十種珍稀鳥類繁衍棲息,落戶東川。(東川北收費站 板河口溼地) 自11月13日,東川區提升生態修復指揮部辦公室啟動了《生物多樣性之東川
-
...保護取得哪些進展與成效?水質提升、優良天數增加、生物多樣性...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了哪些進展與成效?9月16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通過統籌抓好省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汙染治理,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江蘇珍稀瀕危物種達165種 生態環境向好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江蘇從2017年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目前調查結果已經出爐,全省有165種珍稀瀕危物種,部分保護動物的種群數量逐漸擴大,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
保護生物多樣性|雲南怒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新華社)
近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開展科研調查,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
-
【生物多樣】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探索綠色小康之路 2019年2月13日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會議 確定COP15大會的舉辦地為 雲南省昆明市 舉辦地點為 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
-
青島鳥類資源正在恢復 全球珍稀瀕危物種相繼現身
來源 信網「愛鳥周」活動期間組織開展「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主題活動,通過市民觀賞青島的野生鳥類圖片,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讓全民認識鳥類,保護鳥類,提高保護野生鳥類的生態意識,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黃島、城陽、平度等地結合本地實際,分別開展相關宣傳科普活動。
-
15部門聯手保護鳥類溼地 震旦鴉雀現身白沙河
為更好地做好野生鳥和溼地保護工作,7月19日,青島市城陽區建立了野生鳥和溼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15個部門的職責範圍,今後每年將定期召開會議並對會議執行情況定期督查,這是城陽區健全野生動植物保護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
全國各地自然保護區代表五峰共論生物多樣性保護
全國各地自然保護區代表五峰共論生物多樣性保護髮布時間:2020年12月04日 17:10 來源:中新網湖北 >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4日電 (陳政宇)12月1日至2日,由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聯合開展的「秘境之眼」紅外相機調查項目啟動暨技術培訓會,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舉行。
-
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綠色產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探索綠色小康之路2019年2月13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會議確定COP15大會的舉辦地為>省政府黨組(擴大)會議強調要充分用好盛會平臺全面展示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讓世界感知雲南乃至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多年來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都有密切聯繫。再過兩天,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現身浙江麗水
世界上尾突最長的蛾之一、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日前現身浙江麗水住龍鎮。這是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調查團隊在住龍鎮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時發現的。凌晨的潘床生態溝,調查隊和住龍鎮委書記李宣以及鎮政府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夜間野外調研。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八季第三期 | 中國鳥類多樣性及其保護
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鳥類的保護任重而道遠。認識到鳥類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學會保護鳥類多樣性的意義和措施尤為重要。本期講座邀請北京師範大學張正旺教授,解析鳥類的形態、行為,介紹我國在鳥類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
-
2020中國開封「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在汴京公園開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12月2日上午,2020中國開封「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在汴京公園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攝影展的主題是「大鴇回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為充分展示近年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自然生態之美,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由阿拉善SEE黃河項目中心、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汴京公園大力推動,舉辦了此次突出河南地域特色的生物多樣性鳥類攝影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