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紅色社區社會組織之四——「銀暉有約」把更多溫暖傳給居民

2020-12-05 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在長安區躍進街道和平路社區,活躍著一支名為「銀暉有約」的紅色社區社會組織,隊員們平均年齡65歲左右,平時裡他們樂於助人,志願服務,是社區家喻戶曉的熱心人。「我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今後將通過組織開展多種活動,把更多的愛和溫暖傳給社區居民。」採訪時,「銀暉有約」隊長趙珍珠語氣堅定。

「銀暉有約」前身為銀暉志願服務隊,最早由社區黨員自發組成,自願幫助社區孤寡老人,打掃小區衛生。今年6月,和平路社區將其吸納為紅色社區社會組織,同時更名為「銀暉有約」。

「成立紅色社區社會組織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大力踐行『奉獻有愛 互助進步』的服務宗旨,立足社區實際,拓寬志願服務內容、服務特色。圍繞疫情防控、社區治理、三創四建、文化建設、居民服務,高頻率、多形式、全方位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社區負責人介紹說。

就拿隊長趙珍珠來說,她今年已經78歲,退休前是一名人民教師,在學校她是辛勤耕耘的園丁,在社區她是有名的「愛家人」。「社區是我家,人人愛護它。」自從2006年搬到和平路社區和平世家小區後,趙珍珠一直身體力行保護環境,退休後更是不遺餘力投入小區環保行列,隨手撿拾垃圾,勸阻不文明行為,擺好亂停自行車……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趙珍珠堅持多年,至今早已養成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創城創衛行動中,她和隊員協助社區整治環境,清理樓道雜物,剷除小廣告,撿拾白色垃圾、菸頭,堪稱維護社區環境的主力軍。「我們年紀大了,就想盡己所能做好身邊的小事。」趙珍珠認為,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大家共同出力,便能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趙珍珠所說的這股強大力量由「銀暉有約」數十名成員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精神組成。退伍軍人出身的田同皂既是隊員,也是社區另外一支紅色社區社會組織的隊長。雖已年過七旬,可他多年來一直為居民服務。小區孩子放學找不到家人急得大哭,他安頓好小孩幫其找家人;鄰裡間因為瑣事起衝突,他主動當起「和事佬」化解雙方矛盾;遇到鄰裡需要幫助時,田同皂總是樂此不疲幫忙。因為他的熱心腸,左鄰右舍相處得像一家人,有鄰居過年過節出遠門,不在家時就把鑰匙交給他,以防家裡有事時的不時之需。「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做下去。」田同皂說。

據介紹,「銀暉有約」成立以來,活動豐富多彩,如清明節網上祭英烈、端午節包粽子、七夕曬家庭幸福照、垃圾分類宣傳、「雙創」環境衛生治理等。在逐漸成長為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敢擔當紅色隊伍的同時,廣泛傳播志願服務好聲音,注重補充新鮮「血液」,吸引了越來越多新生力量加入,有力推動了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受到居民好評。

和平路社區居委會負責人對此感觸頗深,「社區居委會職責是為居民做好服務,在協助社區治理方面,紅色社區社會組織具備天然優勢,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在社區居委會和居民之間形成上傳下達的溝通紐帶,在隊員們帶動下,有利於打造熟人社區,增加社區凝聚力,促進社區和諧。」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杜慧

相關焦點

  • 社區「紅色力量」攜手戰疫情
    在疫情防控一線,石家莊新華區寧安街道和平西路社區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協調轄區「紅色聯盟」「紅色物業」「紅色組織」等多方「紅色力量」,為轄區4個小區3840人提供核酸檢測、消殺保潔、一線值守、民生保障等服務;新華區北苑街道則充分發揮紅色社區社會組織的志願服務作用,團結動員志願者築起抗擊疫情的紅色堅強堡壘。
  • 嘉興市出臺離退休幹部黨支部規範化建設銀暉「雙指數」評定實施細則
    ,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和建設「五彩嘉興」貢獻銀暉力量。一、指數設定1.離退休幹部黨支部「銀暉堡壘指數」。由基礎積分指數、正向加分指數兩部分構成。其中,基礎積分指數分值100分,主要從思想政治、組織建設、作用發揮、加強保障等方面考核。正向加分指數主要體現在樹立典型、加強宣傳、工作特色等方面,分值上限為20分。2.離退休幹部黨員「銀暉先鋒指數」。由基礎積分指數、正向加分指數兩部分構成。
  • 塔爾根社區開展「愛情小鎮紅色管家」三認領活動
    塔爾根社區自「愛情小鎮紅色管家」活動開展以來,克服因疫情帶來的諸多不利因素,團結駐場單位,以「吹響」抗擊疫情集結號,站好為民服務第一崗為工作重心,機關、管護、營林、派出所、衛生院、車站、電視臺等36名在職黨員下沉到社區報導,認領崗位、認領職責、認領群眾,有效整合社會力量,疏通了社區服務居民最後一公裡
  • 銀河社區組織居民觀看「崇尚科學 抵制邪教」反邪教警示教育片
    為廣泛發動社區居民群眾參與支持反邪教工作,厚積反邪教土壤,努力在社區營造反邪教宣傳濃厚氛圍,提升廣大群眾防範抵禦邪教的能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今天上午銀河社區組織社區居民近60餘人觀看「抵制邪教, 抵制邪教」反邪教警示教育片。
  • 疏通管道解民憂 社區居民點讚紅色物業
    「真心為居民們辦了實事,也希望居民朋友們能積極配合,行動起來,一起過一個安寧祥和的春節!」6日,大塘社區東方花園居民周師傅看著暢通後的下水道,在網格居民群裡留言,其他居民紛紛點讚。該社區很多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管理,基礎設施陳舊,下水道經常堵塞,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 社區微組織 發揮大能量
    ●社區黨委牽頭 街坊廣泛參與「一河兩岸靚村莊,同舟共濟共商量,哦……美麗鄉村得實現,有黨領導有今天……」11月底的西區隆昌社區六組廣場,不時傳出悠揚而有鄉味的鹹水歌。西區慈善公益服務中心社工李淑嫻告訴記者,街坊們的好心情是因為最近完成的微治理服務。
  • 勝利社區當好居民「服務員」
    為紮實做好基層服務工作,滿足社區居民辦事需求,濱海街道勝利社區積極優化社區服務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當好大家的「服務員」,讓居民辦事省心、省時、省力。11月19日,記者來到勝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時,社區黨委副書記冉春梅正在為一位想交醫保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在了解該居民的情況後,她詳細地告知繳費的步驟和所需的材料,讓這位居民滿意而歸。冉春梅告訴記者,現在社區的服務水平日益提高,建立起「一次性告知」制度,在辦理醫保、發放「4050」社保補貼、老年人優待金、高齡補貼等各方面工作發揮積極作用。
  • 社區聯合熱心居民為樓道安裝梯燈 照亮居民回家路
    社區聯合熱心居民為樓道安裝梯燈 照亮居民回家路 2020年11月16日14:22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劉琰 濟寧新聞網訊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野下的社區轉型與社區治理效能改進
    社區居委會既是基層社會的自治組織,也是體現政府和街道意志的他治組織。居委會下的各個居民小組及其樓宇成為城市生活的基本單元。在單位制逐步解體過程中,「單位辦社會」現象通過國有企業的改制逐漸讓位於市場,使「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和「市場人」。又因市場缺少類似組織而不能完全承接企業所辦社會之職能,而不得不尋找新的代理機構。
  • 城市社區治理四重新挑戰
    挑戰一:大型社區待織密網格社區大型化、人口結構提升、流動速度加快,增大城市社區服務管理難度。一方面,在一些城市,超大型樓盤、萬人小區不斷出現,人口密度加大。例如,江蘇常州新北區的綠都萬和城社區有2萬戶,三井街道的世貿社區有8000多戶。
  • 安徽市域社會治理「八駿圖」
    淮北市充分考慮將「百姓說事點」與當地民俗文化、鄉規民約及既有的人民調解工作陣地等融合,市司法局將「百姓說事點」搬進茶館,怡心茶樓就是其中之一。臨渙鎮茶館調委會主任王世宏介紹,全鎮共建有10個「百姓說事點」,其中茶館中設置的就有3個。 經統計,淮北全市目前共有「百姓說事點」318個。
  • 社區解難題,少不了我和你(社會治理在身邊)
    如今社區安定祥和,「紅色幫幫團」正是法寶之一。其下設問題收集團、法律援助團、環境巡查團、假期幫學團等10支團隊,現有成員1000多名。他們各有所長,熱心公益,力所能及地為社區群眾提供各類服務。有一次,問題收集團成員李平了解到,通向華勝幼兒園的一條臨時便道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給小朋友和家長的出行帶來困難。社區向上級部門作了匯報。不久後,500米水泥路便修好了。
  • 福建惠安:近鄰黨建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_中國經濟網——國家...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傳統社會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利益主體趨於多元,物業糾紛頻發,對社區治理提出了不小挑戰。對此,惠安縣將「遠親不如近鄰」重要理念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積極探索近鄰黨建工作模式,有效化解了社區治理難題,居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 社區居民成「主角」了?原來就在普陀這個功能多、人氣旺的打卡點……
    02延伸陣地觸角,打造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圈■ 整合利用區域內黨建、片區、三中心、教科文衛體、居民區、群團組織和社會機構等現有場地,形成了1個街道級文明實踐分中心、27個居村級文明實踐站、若干個文明實踐點的1+27+X架構模式。
  • 河南平頂山衛東區:基層黨建有力度 社區治理有溫度
    近年來,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全面加強以黨的建設為核心的基層工作,聚焦強化基層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探索建立以城市社區為依託、以「紅色引擎」為抓手的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打造具有衛東特色的社區治理模式。
  • 臨洮縣瑞新社區:打造「六心」社區構建溫馨家園
    工作一體謀劃,社區黨總支依託社區黨建聯席會,深入推進「四抓兩整治」工作,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從嚴規範黨內生活,聯合在職黨員志願者一起重溫入黨誓詞、開展主題黨日、講黨課等活動,實現社區黨建工作向網格單位黨組織的拓展和延伸。
  • 孫亞鵾主持召開紅色物業建設和社區工作座談會
    25 11:09:11 來源: 河北新聞網 舉報   11月24日上午,區長孫亞鵾主持召開紅色物業建設和社區工作座談會
  • 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社區居民實地參觀汙水處理廠
    為進一步推動環保公眾開放活動常態化、規範化,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汙水處理廠的運營狀況,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11月30日下午,白山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日活動,15位來自青山湖社區的老黨員和社區居民來到了我們的城市「腎臟」——白山市虹橋汙水處理廠,零距離感受汙水處理技術的魅力,聆聽工作人員詳細介紹汙水處理工藝流程,普及汙水處理相關知識,並實地參觀了進水泵房、生化池、二沉池、脫水機房,紫外消毒池及進、出水水質等。
  • 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激活社會組織「紅細胞」
    社區黨組織成員積極引導群眾開展居民自治,健全居民議事協商制度,動員社區能人、志願者、熱心居民等參與社區治理,打造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實踐基地。東城街道社會治理創新學院開班。三是打造「社區基金」。成立全省第一支街道級社區基金——東城街道社區基金,募集啟始資金15萬元;參與全國幸福社區公益共建聯盟,實現轄區31個社區全覆蓋。
  • 爭當「李樹幹式派出所民警」|張金龍:社區民警中的「金牌捕快」
    在他眼中,家長裡短、雞毛蒜皮、日復一日的管理與服務只是一名合格社區民警的常規動作,更重要的是始終具有一棵維護平安的「細心」和除暴安良的「初心」,無論是在戶籍管理服務、流動人口登記,還是在進村入戶調查、社會人員管控等常態工作中,他總能從枯燥重複的工作中「嗅」出不一樣的「味道」,追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