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區躍進街道和平路社區,活躍著一支名為「銀暉有約」的紅色社區社會組織,隊員們平均年齡65歲左右,平時裡他們樂於助人,志願服務,是社區家喻戶曉的熱心人。「我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今後將通過組織開展多種活動,把更多的愛和溫暖傳給社區居民。」採訪時,「銀暉有約」隊長趙珍珠語氣堅定。
「銀暉有約」前身為銀暉志願服務隊,最早由社區黨員自發組成,自願幫助社區孤寡老人,打掃小區衛生。今年6月,和平路社區將其吸納為紅色社區社會組織,同時更名為「銀暉有約」。
「成立紅色社區社會組織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大力踐行『奉獻有愛 互助進步』的服務宗旨,立足社區實際,拓寬志願服務內容、服務特色。圍繞疫情防控、社區治理、三創四建、文化建設、居民服務,高頻率、多形式、全方位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社區負責人介紹說。
就拿隊長趙珍珠來說,她今年已經78歲,退休前是一名人民教師,在學校她是辛勤耕耘的園丁,在社區她是有名的「愛家人」。「社區是我家,人人愛護它。」自從2006年搬到和平路社區和平世家小區後,趙珍珠一直身體力行保護環境,退休後更是不遺餘力投入小區環保行列,隨手撿拾垃圾,勸阻不文明行為,擺好亂停自行車……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趙珍珠堅持多年,至今早已養成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創城創衛行動中,她和隊員協助社區整治環境,清理樓道雜物,剷除小廣告,撿拾白色垃圾、菸頭,堪稱維護社區環境的主力軍。「我們年紀大了,就想盡己所能做好身邊的小事。」趙珍珠認為,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大家共同出力,便能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趙珍珠所說的這股強大力量由「銀暉有約」數十名成員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精神組成。退伍軍人出身的田同皂既是隊員,也是社區另外一支紅色社區社會組織的隊長。雖已年過七旬,可他多年來一直為居民服務。小區孩子放學找不到家人急得大哭,他安頓好小孩幫其找家人;鄰裡間因為瑣事起衝突,他主動當起「和事佬」化解雙方矛盾;遇到鄰裡需要幫助時,田同皂總是樂此不疲幫忙。因為他的熱心腸,左鄰右舍相處得像一家人,有鄰居過年過節出遠門,不在家時就把鑰匙交給他,以防家裡有事時的不時之需。「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做下去。」田同皂說。
據介紹,「銀暉有約」成立以來,活動豐富多彩,如清明節網上祭英烈、端午節包粽子、七夕曬家庭幸福照、垃圾分類宣傳、「雙創」環境衛生治理等。在逐漸成長為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敢擔當紅色隊伍的同時,廣泛傳播志願服務好聲音,注重補充新鮮「血液」,吸引了越來越多新生力量加入,有力推動了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受到居民好評。
和平路社區居委會負責人對此感觸頗深,「社區居委會職責是為居民做好服務,在協助社區治理方面,紅色社區社會組織具備天然優勢,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在社區居委會和居民之間形成上傳下達的溝通紐帶,在隊員們帶動下,有利於打造熟人社區,增加社區凝聚力,促進社區和諧。」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