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一山一水一天地 一飛一落一世界

2021-01-08 南海網

  大小「鳥友」們在野外觀鳥。沈尤攝

  「鳥友」糖糖媽的彩鉛畫。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總會活躍在周末的公園、溼地和森林,但是我們可能很少留意過他們的身影;他們可以走三四個小時的路,等上兩三小時,換來幾分鐘的相遇;他們背著觀鳥設備四處跑,駐留在一片天空下,尋覓掠過的美麗精靈的痕跡。

  他們,是一群熱情、執著的觀鳥人,為共同的理想和興趣聚集在一起,邊走邊談,相伴山水天地間,自有鳥兒的世界,載著自由快樂的生態觀念飛翔。

  觀鳥,原本是一項起源於17世紀英國的活動,起初是科學家們探索自然的行為。「雖然我喜歡醫學,也很認真看病,但觀鳥才是我興趣的真正所在。我做了幾個專門的小牌子,掛在診所門上,寫了『醫生到河邊觀鳥去了』『醫生到花園觀鳥去了』這樣的說明。這樣,有人需要看病時就跑來叫我,『醫生快回去,爺爺肚子痛』,我就停止觀鳥,回去看病。」《世界鳥類手冊》主編之一約瑟夫·奧約曾這樣描述觀鳥的魅力和樂趣,他原本的職業是醫生,後來因為觀鳥,成了一名鳥類學家。

  約瑟夫·奧約的樂趣,在我們身邊不難尋到。海南有鳥,而且很有吸引力。

  海南觀鳥的「天時地利」

  「這趟是一舉多得,我們既參加了觀鳥節的比賽,又能結伴來海南島觀鳥,接下來尖峰嶺肯定是要去的。」去年12月24日,從上海來的「鳥友」葉海江和果然等人結束第四屆海南東寨港觀鳥節觀鳥比賽後,繼續踏上海南的觀鳥旅程。而來自福建的「鳥友」蔡衛和,則想到三亞去看黑枕王鶲。

  海南作為島嶼省份,雖然陸域面積不大,但所擁有的鳥類卻約佔目前中國有記錄鳥類的1/3,而且獨特的地理環境還孕育了海南鳥類特有種和特有亞種。

  嘉道理中國保育駐海南自然保育主任盧剛是觀鳥高手,請他推薦觀鳥點,他可以一口氣列出東寨港、文昌會文、三亞紅樹林、三亞鹿回頭公園、臨高新盈、東方四更、昌化江口、海尾溼地公園、尖峰嶺、霸王嶺、鸚哥嶺等一串地名,山山水水間藏著伴人居型鳥、候鳥、水鳥、林鳥等吱吱喳喳的小精靈。

  到了不同季節,一些遠道而來的「鳥客人」還會如約而至,甚至還會帶來新朋友。「原以為夏天不會有這麼多的水鳥留在海南,但這次調查記錄發現的水鳥種類和數量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海南觀鳥會會長程成說,在去年的夏季水鳥調查中,他們有著驚喜發現。

  調查統計顯示,在記錄到的水鳥中種類和數量比較多的類群是鷺類、鴴鷸類和鷗類。雖然與冬季調查的結果比較,夏季水鳥的種類和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但觀鳥會的「鳥人」們整理數據後,還是發現了驚喜:不少傳統被認為是海南冬候鳥的種類也在夏季裡出現,包括黑翅長腳鷸、中杓鷸、紅腳鷸等。

  觀鳥入門須知

  觀鳥有趣,但也有方法和規則。初學觀鳥,最常見的是配備「三大件」:一個望遠鏡、一本鳥類圖鑑、一本筆記本,而且最好跟有經驗的觀鳥者同行。海南觀鳥會不時會組織觀鳥活動,有觀鳥達人指點,多數不收取任何費用,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獨立觀鳥、收穫滿滿的成就感才是屬於自己的。

  背著觀鳥設備,穿梭在東寨港的不同觀鳥點,各種鳥鳴不絕於耳。「呱呱呱」的是綠嘴鴉鵑,「咕咕歐」聲調平仄起伏的是珠頸斑鳩,「咕嚕咕嚕」的是紅腹濱鷸。架好的單筒望遠鏡,循聲望去,急切切地想立刻將鳥影框入視線中。

  「鳥呢?鳥在哪兒?」「這是什麼鳥?」初次觀鳥者嘀咕著。

  其實不用這麼著急。「發現鳥時應該先看看它的體型、羽毛顏色,聽聽它的鳴叫聲,仔細觀察記錄鳥的特徵、生境情況等。」盧剛老師說,觀察後再對照圖鑑或詢問,這樣可以培養正確的觀鳥習慣,為觀鳥技能加分。

  在野外辨識鳥種,圖鑑是必備利器。一般在海南常用到的圖鑑包括《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海南東寨港鳥類圖鑑》等,《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被喻為中國鳥類「聖經」,是野外觀鳥愛好者必備之物,它的作者、國際著名動物行為學博士約翰·馬敬能也常到海南,鳥友們親切地稱他「老馬」,如果你加入了觀鳥隊伍,說不定哪天就能和他偶遇。而不久前,《海南觀鳥(鸚哥嶺專刊)》與《三亞紅樹林鳥類》兩本本地區域性鳥類圖鑑也剛「新鮮出爐」,有選擇困難症的鳥友們,這下可就心痒痒了。

  「鳥兒們不會等任何人,稍縱即逝」——對於電影《觀鳥大年》中的這句經典臺詞,不少鳥友都很熟悉。 「有不少人認為觀鳥是一項休閒的戶外活動,我覺得這多少有點膚淺。雖然說興趣是觀鳥的前提與切入點,但背後是一份責任心和使命感。」程成認為,觀鳥應是將觀鳥興趣的種子埋下,灌溉培育,日後長成愛鳥護鳥的大樹,進而熱愛自然、守護自然。

  為了不驚嚇野鳥,保持隱秘和安靜是觀鳥守則之一。因此,一般大家都會很「低調」——穿的多是暗色或淺色戶外服,不花哨;走路靜悄悄,連說話都會很溫柔;拍照不用閃光燈,儘量少使用手電筒照射鳥兒,這些都是要遵守的「君子協定」。

  獨樂樂眾樂樂皆不耽誤

  「我們希望大家都能變成下一個志願者,帶領更多的人走進觀鳥的大門。」程成說,觀鳥會這樣才能繼續進行,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性循環。鳥友間的交流很活躍,大多數人都樂意分享自己的觀鳥經歷。而且,不論在網上還是在實際觀鳥中,鳥友們大多以網名互稱,對彼此的工作單位、年齡等個人隱私自覺不多問,「只討論觀鳥的事」,是大家的默契和約定俗成。

  以海南觀鳥會的微信群為例,在他們的日常聊天中,「這鳥是在哪看到的」「跟圖鑑上的不太一樣」等等是出現的高頻句,一張張新拍到的「鳥片」是刷屏分享的喜悅,獨樂樂眾樂樂皆不耽誤。

  找到了鳥友和觀鳥組織,get到了觀鳥技能,還有一點很重要——耐心。

  在野外觀鳥,看到鳥多值得高興,看到鳥少也是收穫;同一個觀鳥點,上午去和下午去,也會有區別。鳥況與環境生態、季節、天氣、時間等多種因素有關,觀鳥不僅僅是看鳥,同時也是觀察鳥類生存環境的生態狀況。所以,鳥友們會利用周末或節假日時間,純義務地一起完成一些鳥類調查活動。

  今年1月中旬,「2017年海南越冬水鳥暨黑臉琵鷺同步調查」的觀測隊伍觀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海南再添兩處「新家」,分別位於樂東鶯歌海和儋州新英灣。

  「從樂東鶯歌海、東方四更、到儋州新英灣,再到新盈,海南西線沿海這幾處地點連成一線,都發現有黑臉琵鷺。」盧剛老師介紹說,這對該水鳥繁殖、越冬和遷徙等生態習性研究以及保育等工作具有國際性的意義。當時,在鶯歌海鹽場附近,他們還觀測到了五六百隻鶴鷸、澤鷸等水鳥,組成了比較大的越冬種群。

  這種情況在該地近幾年水鳥調查中較為少見,而這些少見的時刻,更是觀鳥人追著鳥蹤飛翔的動力,迸發出閃閃光亮。

責任編輯:張紅霞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山一水一天地 一飛一落一世界
    《世界鳥類手冊》主編之一約瑟夫·奧約曾這樣描述觀鳥的魅力和樂趣,他原本的職業是醫生,後來因為觀鳥,成了一名鳥類學家。  約瑟夫·奧約的樂趣,在我們身邊不難尋到。海南有鳥,而且很有吸引力。  海南觀鳥的「天時地利」  「這趟是一舉多得,我們既參加了觀鳥節的比賽,又能結伴來海南島觀鳥,接下來尖峰嶺肯定是要去的。」
  • 詩詞丨一詩一畫一境界,一山一水共清歡
    生活雖淡如水,卻總能泛起細碎的漣漪。一朝一夕,一山一水,從從容容,都是驚喜。生活不是趕路,而是去感受路。站在山水之間,清淨皆是我胸懷;站在得失之間,一心善念常歡樂。在湖光山色之間,我們往往能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 一山一水一世界,一花一葉一追尋
    一山一水一世界,一花一葉一追尋!花亭湖人文景觀底蘊深厚,禪宗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花亭湖的美食。用料:花亭湖魚,植物油,食鹽,新鮮青紅辣椒,生薑,老抽做法:1.把湖魚處理清洗乾淨,青紅辣椒洗淨切段,生薑洗淨切片備用。2.大火熱鍋,加入植物油,油燒至七成熱,加入湖魚入鍋油炸,炸至兩面金黃,起鍋瀝乾油備用。
  • 他把「一山一水一聖人」創作成藝術品牌,推向世界
    贊在山水大家王旭東先生八十華誕半個多世紀,他將「一山一水一聖人」開創成藝術品牌,推向世界農曆六月二十八日,是山水大家、美術教育家王旭東教授八十華誕,為祝賀這個美好吉祥的日子,我們又一次梳理了王先生的藝術高度、成就及貢獻,作為一份誠摯的生日禮物,向半個多世紀以來,不遺餘力彰顯齊魯繪畫、傳播齊魯文明、擴大齊魯影響、把齊魯文化精髓「一山一水一聖人」三個元素融合開創成書畫藝術品牌
  • 一水一山何處得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佛經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心若單純潔淨,一朵花便是一整個宇宙。這款產於中國瓷都德化的白瓷藝術擺件,借鑑佛經裡「一花一世界」的典故,開著白色花朵的樹下坐著一個面如冠玉的小和尚,整體有一種空靈的禪意;採用上乘高嶺土燒制,白如雪潤如玉,由當代陶瓷工藝大師手工製作,瓷面泛著晶瑩剔透的光澤,觸感溫潤,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禪師訴苦,禪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
  • 一山一水一風景,一詩一畫一境界——李國勝作品賞析
    山水成畫,吟詠成境,在一山一水的風景裡,有感慨,有觸動,也有嚮往。在山水之中,藏著我們心底裡總有煙火氣的一方天地。旭日春暉 李國勝流水生財山水畫《春回大地》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山河粉黛薴蘿媚,江山青澀魚沉溪。一年又一年,春風吹又生。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裡的一山一水,處處寫滿了禪意
    記得上次到靈山大佛時,路過拈花灣小鎮,導遊說:如果走出來想尋找一處地方,安詳、清靜,簡單,那你記得一定要來這裡, 拈花灣 小鎮嘍。在無錫靈山的太湖之濱,有一處靈山小鎮,從高空俯瞰,就如同佛祖手指拈花。由此得名拈花小鎮。
  • 一雞飛山天下饞
    有一天,何姑娘山上採蘑菇,忽然看到河中有座石像。她聽老人家講,石像叫石將軍,如果能將花籃套在石像上,就能帶來好運。何姑娘決定試一把,便採野花編了花籃,然後用力一甩,恰好落在石像上。何姑娘高高興興地回了家,兩個月後,居然發現自己懷孕了,原來這好運竟是悲催的未婚先孕!
  • 一山一水一世界
    ——林語堂現代城市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曾經盛行的西方「Art deco」、新古典抑或是現代簡約風格建築開始回歸到體現我們民族的文化內涵的中式風格建築上來,好比喝慣了拿鐵、卡布奇諾、可樂,開始回味一杯綠茶的芬芳。當我們徜徉於涵碧樓和安曼,在原風景的山、水、石間感受濃烈的禪境撲面而來,與我們骨子深處產生共鳴。
  • 一山一水一人一世界
    行香子·樹繞村莊——宋·秦觀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倘佯。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是城市裡悶得慌,便出去走走吧,整理好心情再返程。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奇花異草木棉樹,賞花旅遊
    一般在棉絮團中,藏有一顆黑色的種子,棉球隨風滾動,一遇到潮溼的土地便吸水而落地生根。主要價值:1 觀賞價值早春2、3月份,又是木棉花盛開的季節,長得漂亮,廣東有句俗話,木棉花開,冬天不再來,意思就是只要看到木棉花開了,溫暖的春天也來臨了。早春2月,正是木棉花開的日子,在一些種有木棉樹的地方,就會陸續開出燦爛的花朵,遠遠望去,一樹的橙紅,顯得格外生機勃勃。
  • 人間最美是清秋,靜對一山一水的月光,靜聽秋蟲的啁啾,山水清音
    一詩一文一個堅持原創的平臺 / 每一天的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當我們住在秋天大地上颳起了秋風秋天的雨 一陣又一陣你坐在近處 坐在遠方——海子《生日》【越調天淨沙】秋 (新韻)文/蝶衣池塘水蓼沙禽,槿籬茅舍流雲,晚照林溪鹿飲。山花落盡,暮歸沽酒幽人。
  • 詩詞丨一言一詩一心境,一山一水度餘生
    它雖淡如水,卻總能泛起細碎的漣漪。一朝一夕,一山一水,從從容容,都是驚喜。生活不是趕路,而是去感受路。在每一個清淺的日子裡,願我們不爭不搶,卻有歲月打賞。願我們不慌不忙,笑對靜好時光。清閒是一彎輕鉤:一山一水一釣鉤,一日清閒一日愁。一帆一槳渡一客,一輪明月一歸舟。站在山水之間,清淨皆是我胸懷;站在得失之間,一心善念常歡樂。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奇花異草酸藤果,驛馬山森林公園
    又稱酸蔃子、酸藤頭、信筒子、鹹酸果,分布於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補血,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血虛,齒齦出血。酸藤子,又名酸果藤。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長1-3m。內設有餐廳、客房、KTV包房等、村口有一處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的人工湖,可供遊客泛舟垂釣。消除一天的疲勞。驛馬山它以美妙的傳說和層巒疊嶂的山峰是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郊遊、休息、賞閱大自然風光的好去處。鷹嘴砬子峰頂,巍峨的電視轉播塔與防火瞭望塔並肩聳立,成為人們登山觀景最好去處。夏季凳臨塔頂,向南遠望,松花江蜿蜒曲折,似一條飄柔的玉帶掛在少女的胸襟。
  • 2018年「地球一小時」海南環保活動精彩紛呈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晚上8時30分至9時30分熄燈一小時,來表明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今年的3月24日,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第十二個「地球一小時」活動開展日,今年的主題是「燃亮生態未來」。
  • 海南周刊| 海南有芳香植物124科610種 一起來看看
    為此,海南周刊推出「芳香植物」報導,展示海南島上的芳香植物,追溯國人利用芳香植物的歷史,介紹芳香植物的神奇功效。海南香物知多少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圖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實習生陳斯華芳香的氣味,總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我國從古至今,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淨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的習俗。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奇花異草無憂樹,花語文化優美句子
    表達對遠方戀人思念的句子:①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裡兩相思 .②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③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時足。 ④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瑇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 李慶軍:依託「一山一水一精神」 推進文旅融合 綻放致富之花
    近年來,濟源把旅遊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以全域旅遊引領城鄉發展變革,充分發揮旅遊業綜合帶動效應,持續提升濟源「一山一水一精神」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推動鄉村旅遊提質,通過「旅遊+」,建平臺、搭載體,因村施策謀發展,走上旅遊富民之路。「根據濟源旅遊富民的發展理念和戰略,進行「一山一水一精神」的旅遊資源整合開發建設和運營,打造民宿集群,帶動周邊鄉村發展」。
  • 八山一水一分田
    視覺篇 連續多年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的福建,被譽為全國最綠的省份,而三明又是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級市之一,在市區的高點向四處望去,周圍都是被鬱鬱蔥蔥的樹木覆蓋的山頭。 這個武夷山腳下的閩西城市,整個家底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青山環抱,綠水長流。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奇花異草一葉蘭,花語寓意優美句子
    一葉蘭主要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區以及海南島、臺灣島等。今日推薦賞花地雲南西雙版納。在西安一葉蘭植物園、世博園都可以欣賞到。有興趣的朋友去欣賞。繁殖方法:一葉蘭終年常綠,葉形挺拔整齊,葉色濃綠光亮,姿態優美、淡雅而有風度。同時,它長勢強健,適應性強,極耐陰,是室內綠化裝飾的優良喜陰觀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