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先驅|承前啟後的一代大師伽利略

2020-10-03 數學經緯網

伽利略是第一個給我們打開通向整個物理領域大門的人。」

——霍布斯

「自然界的大書是以數學符號寫的。」

——伽利略
伽利略是義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哲學家。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1642年1月8日卒於(佛羅倫斯附近的)阿切特裡。
伽利略出生於布商家庭。按照其父親的意願1581年進入比薩大學學醫。偶然的一次機會讓伽利略聽了一堂幾何課,課後他接著思考,發現自己也能獨立得到阿基米德的結果。他便向父親請求讓他改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父親勉強同意了他的請求。1585年他退學回家,自學4年,主要鑽研歐幾裡得和阿基米德的著作。1586年便發明了測定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學秤,1589年寫出一篇關於物體重心的論文。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並被聘為比薩大學數學教授,這時他年僅25歲。1592年被聘為帕多瓦大學數學教授,1610年被邁地奇的大公爵科西莫第二(CoNmoII)邀請到佛羅倫斯任宮廷首席數學家,由於伽利略擁護並積極宣傳哥白尼的日心學說,因而觸怒了羅馬教皇,1633年2月以「反對教皇,宣傳邪說」的罪名將他判處終身監禁。伽利略認為:「當科學家們為權勢所嚇倒,科學就會變成一個軟骨病人。」因此在監禁期間、他仍堅持科學著述,於1638年寫成了《關於力學和局部運動兩種新科學的對話和數學證據》,總結了自己一生在力學上的研究成果。晚年,他雙目失明。1642年死於幽禁之中。當他逝世時,保守分子拒絕將他埋在聖地。


伽利略的科學成就
伽利略是第一個藉助望遠鏡認真觀察太陽、月亮和星星的人。他發現了月亮上的山、金星的相位、土星的環、木星的四個衛星、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以及銀河由無數恆星所組成。他的這些發現開闢了天文學上的新時代。
伽利略是開創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他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單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體運動規律,並確定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他推翻了亞里斯多德關於「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建立了落體定律。他還對基本運動概念,如速度、加速度等,提出了嚴格的表達方式。他的工作是力學全面革新的開始並為牛頓力學的誕生開闢了道路,他是「實驗力學」的奠基人。
伽利略是第一個近代聲學的研究者。他提出一種聲波理論,並且開展音調、諧音和弦振動的研究工作,他的這項研究被梅森(Maison)和牛頓(Newton)繼承下來,成為18世紀數學發展的重要源泉。
伽利略對數學作出過傑出貢獻,他認為自然界的大書是以數學符號寫的,並認為任何科學分支都應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進行研究,從而開創了科學實驗與數學相結合的新途徑——「實驗數學」。

伽利略的「實驗數學」本質上是在所研究的現象中,找出一些可以度量的因素。並將數學方法應用到這些量的變化規律中去。其具體方法可歸結為:(1)從所要研究的現象中,選擇出若干可以用數量刻畫的因索;(2)提出一個假說,用以建立起觀察量之間的數學關係式;(3)從這個假說,即建立的數學關係式推出某些能夠實際驗證的結果;(4)進行實驗,觀測——改變條件——再觀測,並把觀測結果儘可能地用數值表示出來;(5)以實驗結果肯定或否定所提的假說;(6)以肯定的假說為起點,提出新假說,再度使新假說接受檢驗。

「實驗數學」的最突出的特點,是所提的假說必須是數學化的假說。伽利略明確提出:自然科學應用數學形式來描述。他在《關於力學和局部運動兩種新科學的對話和數學證據》中,幾乎從頭到尾包含著函數的概念。不過他是用文字和比例的語言表達函數關係的。他在處理勻加速運動的問題時,給出論據證明:在速度—時間的曲線下的面積就是距離。這個問題使他的學生託裡拆利(Torricelli)從特殊例子中認識到:變化率問題本質上是面積的逆問題。他是德謨克利特原子論的擁護者,他把面積看成是由無窮多個不可分的單位堆積而成的,他的這種不可分的思想,對他的學生卡瓦列利提出不可分法的原理有很大影響。

在伽利略的著作中還有對無窮大與無窮小的某些性質的描述。例如,關於無窮集合等價的觀念,他還看出所有正整數的集合可以與所有正偶數的集合一一對應,這些思想對19世紀康託爾(Cantor)的集合論與超限數理論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伽利略是最先注意到擺線的人之一,並曾建議用之於橋拱。他求出了擺線一個拱下面的面積並發現了對擺線作切線的方法。他的這些工作,也啟發了數學家們去考慮擺線繞各種不同的軸轉動所得到的旋轉面和旋轉體。


伽利略與哲學

伽利略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反對教會的經院哲學,他要求從具體的實驗研究中去認識自然規律。他認為經驗是知識的惟一源泉,他承認世界的客觀性、宇宙的無限性和物質的永恆性。他的哲學思想主張對自然界的認識應當堅決同主觀臆測的、迷信的看法決裂,他竭力贊成力學和數學的科學觀點。
伽利略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曾說:「科學的惟一目的是減輕人類生存的苦難,科學家應為大多數人著想。」他的功績不僅在於他建立了種種正確的原理,而且在於他勇於推翻種種有害的學說。他遠見卓識地看到當時科學觀點中的重大錯誤和缺點,他徹底地拋棄了舊有的思維框架,堅定而明確地制定了自己科學的程式。他是近代科學方法論的奠基人,著名哲學家霞布斯(Hobbes)說:「伽利略是第一個給我們打開通向整個物理領域大門的人。」


伽利略於1633年曾以宣揚異端邪說罪被推上宗教法庭受審。他的《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直到1835年才從天主教的查禁書刊中解放出來。1965年,羅馬教皇保羅六世(PaulVI)在一次出訪比薩時也讚揚了伽利略的科學精神和貢獻。1983年由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學家組成一個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由6名諾貝爾(Nobel)獎金獲得者擔任委員,其中有美籍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丁肇中博士)專門研究科學同宗教信仰的關係、伽利略案件的反科學性以及伽利略學說對現代科學思想的貢獻。根據這個委員會討論的意見,羅馬教廷正式承認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判決是錯誤的。真理終究戰勝了強權,伽利略案件的平反昭雪再一次說明:「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

相關焦點

  • 「刺客」拉裡·霍姆斯:承前啟後的一代雄主!
    結果他的左刺拳成為他最重要的武器,速度和準確性跟阿里不相上下,狠辣程度甚至超過了刺拳大師阿里。1978年霍姆斯(27-0-19KO)向WBC冠軍肯·諾頓發起挑戰,他遭遇了最艱難的苦戰。打滿15回合後,霍姆斯以143-142、143-142、142-143的微弱優勢險勝諾頓。
  • 微積分是誰發明的?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巨人之爭
    看罷,納什教授一邊微笑,一邊評論她的做法似地對同學們說:「你們會發現在多變量的微積分中,往往一個難題會有多種解答。」 正如納什教授口中的描述,「微積分」是一種變量的數學。 微積分是高等數學中研究函數的微分、積分以及有關概念和應用的數學分支。它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學科。內容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及其應用。
  • 師從數學大師歐幾裡得,伽利略、達文西視他為楷模,慘遭士兵殺害
    文/一枚歷史迷他一生的成就無人能及,遍布物理學、數學、天文學、機械等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眾多領域,他也是世界範圍內愛國主義的先驅,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和愛因斯坦都從他身上汲取靈感和智慧,文藝復興時期的伽利略和達文西更是視他為楷模,他就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微積分的發現是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
    ——恩格斯微積分早期的思想基礎伽利略在25歲以前就開始作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許多有關物體在地球引力場運動的基本事實,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自由落體定律。 克卜勒在1619年前後歸納為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這些成就對後來的絕大部份的數學分支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伽利略的發現導致了現代動力學的誕生,克卜勒的發現則產生了現代天體力學。
  • 教皇烏爾邦八世和伽利略的友誼為什麼說沒就沒
    1633年6月22日,在聖瑪婭修女院的大廳上,10名樞機主教聯席宣判伽利略有罪,罪名是違背前任教皇保羅五世頒布的「1616禁令"和聖經教義。從此一代科學先驅伽利略失去了言論自由、也失去了人身自由,他被禁止參加結社活動,於此相對的是,新任教皇烏爾邦八世也失去了自己這位故交和密友。
  • 微積分先驅|費馬
    雖然數學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但他對解析幾何、微積分、數論、概率論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  解析幾何  費馬是解析幾何的兩個發明者之一。在笛卡兒的《幾何學》發表之前,他在1629年就已發現了解析幾何的基本原理。他考慮任意曲線和它上面的一般點M(見圖1):
  • 微積分先驅-阿基米德與他心中的數學王國
    微積分的思想  阿基米德的幾何著作是希臘數學的頂峰。他把歐幾裡得嚴格的推理方法與柏拉圖先驗的豐富想像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從而"使得往後由克卜勒、卡瓦列利(Cavalieri)、費馬(Fermat)、牛頓(Newton)、萊布尼茨(Leibniz)等人相繼培育起來的微積分日趨完美"。
  • 大師寫的行雲流水的微積分教材:《微積分及其應用》
    ·特雷爾合著的單變量微積分教材,內容覆蓋了一元微積分的基礎,包括:數列的極限、函數的連續性、函數的微分、可微函數的基本理論、導數的應用、函數的積分、積分的方法、積分的近似計算,以及微分方程。《微積分及其應用(中譯本)》與拉克斯的另一著名教材《線性代數及其應用》簡明清晰、行雲流水的風格一致,通過引入許多背景自然的應用實例,兩位作者致力於引導讀者對微積分這一重要的基礎課題獲得理解。《微積分及其應用(中譯本)》末尾還提供了部分習題的答案。
  • 不用微積分算個球?祖𣈶原理PK卡瓦列裡原理,原理在左方法在右
    他生於米蘭,是伽利略的學生。1613年加入耶穌教會.1629—1647年任波倫亞大學數學教授。他是當時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把伽利略不可分法的思想發展為幾何學,提出線是由點構成的,面是由線構成的,體是由面構成的無限細分積零為整的概念.他利用克卜勒無窮小几何數的思想,把阿基米德的窮舉法發展為除不盡方法,這是積分學的最初思想。
  • 學術派暑期好課|多元微積分
    對於Cal 1、Cal 2這兩門課,同學們可以用優異的AP微積分BC成績換得學分,但很多同學換之這兩門課的學分前,會有些糾結:一方面,換取學分後省錢、省力,也是對自己辛苦學習AP微積分BC的一種獎勵;另一方面,如果直接換掉學分,那麼在大一這個還需要一段適應期,立馬會接觸難度相對比較大的Cal 3,可能會擔心搞不定。
  • 原來數學大神們是這樣想問題的——圖說微積分發明之謎
    微積分的歷史可以這樣描述——一條來自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經阿基米德、伽利略、卡瓦列裡和巴羅的積累,到牛頓發生根本質變,形成了運動學特徵的微積分;另一條來自德謨克利特(Demokritos, 前460~前370),經克卜勒、費馬、帕斯卡和惠更斯的積累,到萊布尼茲發生根本質變
  • 微積分的歷程:什麼是微積分?所要解決的 4 個主要問題是哪些?
    >微積分的簡要歷程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微積分微積分是研究變化的科學微積分(Calculus),拉丁文中意指用來輔助做計算所用的小石子,對當時的人來講算術就是擺弄小石子。最早的先驅之一是法國業餘數學家皮埃爾·德·費馬(Pierre de Fermat),他在《求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方法》(1637)中提供了如何使用幾何方法計算曲線切線的基本概念。
  • 「伽利略望遠鏡」展將辦
    製造望遠鏡和運用其進行天文觀測的科學先驅都是誰?他們的望遠鏡都是什麼樣的?作為2009國際天文年的重大活動之一,於2008年10月15日開幕的「伽利略望遠鏡」展覽將一一解答這些疑問。在北京市科協、北京天文館以及義大利大學教育科研部的共同努力下,「伽利略望遠鏡」展覽將在北京天文館A館東廳展出,於2009年元月20日結束。
  • 微積分發展史,充滿爭端的過程,到底是誰最先發明了微積分?
    在這一時期豐富的科學成果中,最輝煌的莫過於微積分的創建。微積分的出現成為整個數學史,乃至科學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微積分分別出自兩位世紀大師,牛頓和萊布尼茨之手,他們各自獨立地建立起微積分體系的基礎。兩位大師殊途同歸,在理論體系的創建過程中都佔有開創性的地位。1665年5月31日(按當時曆法是5月20日)是數學史上重要的一天。這一天,牛頓寫出一份微積分手稿,雖然這份手稿僅有一頁,但它是人類有史以來關於微積分的最早記載,由此開創了人類的微積分新時代。
  • 微積分發展史,充滿爭端的過程,到底是誰最先發明了微積分?
    在這一時期豐富的科學成果中,最輝煌的莫過於微積分的創建。微積分的出現成為整個數學史,乃至科學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微積分分別出自兩位世紀大師,牛頓和萊布尼茨之手,他們各自獨立地建立起微積分體系的基礎。
  • 伽利略案件得到平反
    伽利略很有名,發明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等實驗,由此伽利略得出相對性原理,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他推翻亞里斯多德關於速度和重量的學說,建立落體實驗,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先驅。因為伽利略也支持哥白尼,他的著作《星宿的信使》就是例子,這時候紅衣主教貝那寧警告他觸犯教義,只要承認就會沒事,否則就是你末路。
  • 科普:微積分是個啥?
    李電匠是學電子的,因為是填鴨式學習,在上大學時,學微積分的時候沒有講麥克斯韋方程,沒有講數字電路,等用到複變函數,傅立葉級數了,微積分又丟了,後面什麼拉普拉斯變換,Z變換等等就根本看不懂了。直到畢業後,根據工作需要,重新撿起來,發現原來如果不知道事物的緣由,你就不知道過程和後續。微積分也是如此。在任何領域裡面,最後的計算式都是一個一個的標準數學模型。微積分就是一類標準數學模型。
  • 科技圈那些年:懸鏈線引發的爭執,微積分解決了什麼問題
    科技圈那些年:懸鏈線引發的爭執,微積分解決了什麼問題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笑笑,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我們該如何看待一個科學家有多偉大?那就是把它跟同時代的科學家相比,因為科學在知識細節上總是在進步,後臺科學家總是站得更高,微積分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有兩個問題非常典型。第一個問題是,有兩根電線桿,之間接著一根電線,這根電線一定不是繃直的,她肯定是自然下垂的,那麼這根電線如果足夠的柔軟,他略微下垂的樣子滿足什麼規律呢?
  • 微積分出現後,人類就再也擋不住了!
    當伽利略提到阿基米德時,他總是說:「超越人類的阿基米德,獨一無二的阿基米德是神聖的阿基米德。」阿基米德,由何塞·德裡貝拉繪畫,1630 | 阿基米德之死,1815年兩千兩百年前,阿基米德的痴迷於曲線。17世紀30年代,德國數學家克卜勒、義大利數學家卡瓦列裡和伽利略分別改進了阿基米德的窮竭法,使其成為現代版本。這種技術被稱為「無限分割法」。
  • 微積分出現後,人類就再也擋不住了
    當伽利略提到阿基米德時,他總是說:「超越人類的阿基米德,獨一無二的阿基米德是神聖的阿基米德。」17世紀30年代,德國數學家克卜勒、義大利數學家卡瓦列裡和伽利略分別改進了阿基米德的窮竭法,使其成為現代版本。這種技術被稱為「無限分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