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郭雪懂三農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棕壤又稱棕色森林土,是在落葉闊葉林和溫溼的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山地土壤,主要分布在東部壩緣山地,即在海拔600m以上(太行山)的中低山以及冀東濱海低山丘陵。通體無石灰反應,呈微酸性到中性反應,pH值在6.0~7.0。

草甸土為直接受地下水季節性浸潤,在草甸植被下發育而成的半水成土類,多分布於河流兩岸及水泡子周圍,主要分布於冀北高原湖淖周邊的下溼灘地及河谷兩側。草甸植被生長繁茂,因受冷溼氣候條件的影響,有機殘體進行嫌氣分解,使土壤中的腐殖質得以積累,形成明顯的腐殖質層。有機質含量一般在5%以上,pH值6.0~7.0,受地下水質影響,常發生不同程度的鹽化現象。

粟鈣土是在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乾草原植被條件下形成的草原土壤,廣泛分布於冀北高原。其成土過程以腐殖質積累和鈣化過程為主。剖面構型具有「兩層性」。上層是腐殖質層,厚度一般為20~25cm;下層為鈣積層,般出現在40~60cm,厚度20~50cm,碳酸鈣含量在5%~30%,比表層高出近4倍。通體有石灰反應,呈弱酸性到鹼性反應,pH值8~8.5。沼澤土是受地表積水和地下水雙重影響,在沼澤植被下發育而成的水成土壤。其分布與低洼、潮溼相聯繫,主要分布於壩上高原湖淖周邊,衝積平原上的交接窪地、濱海窪地、湖澱四周以及排水不良的河流泛濫低地、丘間窪地等。沼澤土一般分布於沼澤和滯水窪地。

灰色森林土是在溫帶半溼潤森林草原生物氣候條件下發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豐寧一圍場兩縣海拔1400~1700m的冀北高原地帶。土壤發生層內無石灰反應,呈弱酸性,pH值在6.5左右,鹽基飽和度在80%以上。

黑土類土壤為半溼潤寒溫氣候型草原、草甸上形成的土壤。黑土是在溫帶半溼潤草甸草原植被下發育的草原土壤,集中分布在承德地區圍場紅松窪和豐寧萬勝永、森吉圖等地,受生物一氣候條件的影響,其主要成土過程是腐殖質積累過程和還原淋溶過程腐殖質層厚度20~40cm,pH值在6.5左右,土體下層結構面上有矽粉附著。

風沙土是在風積沙母質上發育的尚未固定的幼年土壤。集中分布於壩上高原的局部地區。其成土年齡短,經常受風蝕、沙壓的幹擾。除少數沙生植物外,其他植物難以定居。2.土地利用特徵耕地中旱地佔絕大部分,佔耕地總面積的92.94%;水澆地佔耕地總面積的6.73%,農業生產水平低,基本上是靠天吃飯;菜地面積僅佔耕地總面積的0.33%,而蔬菜種植具有很大的優勢,鄰近京津等大城市,蔬菜消費量大,發展錯季蔬菜生產極為有利。所以,近年來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經濟作物面積,如油料作物、雜糧、雜豆等。適度發展水澆地及蔬菜生產,減少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

林地中未成林造地比重較大,佔林地總面積的77.65%,也因為退耕還林的補助高於還草補助,使近幾年未成林造地的面積增長較快。有林地面積佔林地總面積的17.89%,林地的總體利用率低。今後應大力發展適宜於該地區耐寒耐旱的樹種,如耐旱的喬木楊樹、榆樹等,但主要以灌木為主,如小葉錦雞兒等,提高林業比重。

牧草地在土地利用中所佔比重大,而且主要是天然草地。由於多年利用不合理,經營粗放,濫墾亂牧現象較為嚴重,導致大部分草場退化,生產力降低,產量不高。這幾年在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支持下,人工草地面積增加,佔牧草地總面積的17.11%,改良草地的面積也佔到牧草地總面積的8.89%,使牲畜飼草短缺狀況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