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樊俊卿】日前,由中國光學工程學會主辦的2020第十二屆光電子·中國博覽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光電子產業博覽會依託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強大行業資源集群效應,吸引了眾多來自國內外的行業翹楚展示其最新成果及創新應用案例。
在大會首日,北京茂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娟接受了記者獨家專訪。
李曉娟介紹,茂豐光電成立於2010年,該公司主要產品分為包括透鏡、濾光片、稜鏡、雷射反射鏡、偏振元件等在內的光學元器件類,包括光學平臺、光學面板、電動精密定位臺、手動精密定位平臺、光學鏡架、光學機械調整架等產品在內的光機產品類,包括教學實驗系統、LED量測系統、光通量測試系統等在內的光學系統類及雷射器、光學相關產品。同時茂豐光電還獨家代理日本西格瑪光機、明立精機、中央精機、日機電裝等日本特色光機產品。
此外,茂豐光電還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和創新專利,其中最著名的一項便是與山西大學合作,研發出光電相位調製器專利。該專利主要應用於PDH雷射鎖頻及鎖腔、雷射光譜、量子雷達、量子通信等領域,通過獨特的電路設計降低了驅動調製器固定頻率所需的工作電壓,從而精簡了鎖定系統結構,有效縮小了驅動源的體積。同時,通過特殊設計的晶體結構有效抑制相位調製過程中的殘餘振幅調製(RAM),減小鎖定系統中誤差信號的零基線漂移,增加鎖定的穩定性和精確性,可以將光路穩定工作三小時以上。
李曉娟表示,這項專利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目前已實現產業化量產。後續茂豐光電還將對此項技術進行改良升級,讓產品從性能上趕超海外先進水平,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技術需求。
李曉娟認為:「上世紀60年代,全球第一臺雷射器問世。而中國的首臺雷射器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出現,整條產業鏈更是此後才逐步形成。從時間上中國的確落後於世界尖端國家,但從技術上中國與其的差距並不大。但是,當前制約中國光電子產業發展的因素卻依然存在,包括高端檢測設備、精密生產加工設備等。這些都是目前我國從業人員亟待突破的桎梏之一。」
李曉娟指出,中國光電子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還是在元器件設計、加工和生產上。李曉娟舉例稱:「幾年前,我們帶自己的產品參加國際同業交流,發現我們的技術水平較之日本企業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別提西方頭部企業了。經過數年的技術追趕,現在我國部分產品水平與西格瑪的產品相差無幾,這就證明我們的加工水平是在不斷的提高中。我認為我們應該堅持這樣的發展步伐,逐步縮短與國外同行之間的差距。」
「同時,我國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領域的技術水平遠超國外同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這方面我認為就應該大膽的走出去,建設海外市場。我們自己就藉助阿里巴巴國際版平臺,積極開展海外市場的布局,其中部分產品得到海外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