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正式揭曉,共有282名科學家新晉Fellow 。華人科學家佔比近30%。其中,北京交通大學張宏科教授成功入選。
IEEE建會於1963年1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是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在電氣及電子工程、計算機及控制技術領域中,IEEE發表的文獻佔了全球將近 1/3。IEEE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之一,目前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0萬會員。
IEEE Fellow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出,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0.1%。由於每年當選的IEEE Fellow 數量較少,決定了當選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入選本次2021年IEEE Fellow名單的張宏科教授,現任北京交通大學下一代網際網路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新型網際網路體系架構的研究和相關人才培養。
張宏科1957年出生於山西,是我國新一代網絡技術的開創者,潛心研究下一代網際網路體系構建20餘年來,他提出了以"兩層模型"三次映射""四種標識為典型特徵的標識網絡體系。他主導制定了IEEE1888、1888.2等核心國際標準,率先構建了未來網際網路的藍圖。
2000年,他研製出了我國首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IPV6路由器,攻克了新一代網絡的路由、安全等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2004年,他研製出國內外首臺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成功解決了傳統網絡地址資源緊缺、移動性與安全性差的難題,使路由效率大大提高。2005年,他又帶領團隊研製出國內首臺IPV6微型傳感路由器,未來在工業控制、軍事偵察、環境監測、醫療監抑、空間探索、城市交通管理、倉儲管理等軍事和民用領域擁有十廣闊應用前景。
他還帶領團隊開展了適合於未來發展的"下代網絡"研究,在國內外首次創建了一體化網絡與普適體系結構模型,形成了全新網絡的總體框架。
他曾榮獲詹天佑科技進步獎、茅以升科技進步獎、EEE18882工作組主席獎,入選全國"首批新世紀百萬人オ工程國家級人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頂等多項獎勵。
關注"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青塔、北京交通大學官網、"EETOP"微信公眾號、"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