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交大人!從山西走出,成果填補國內外空白,近日入選這項國際最高榮譽!

2020-11-29 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辦

11月25日,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正式揭曉,共有282名科學家新晉Fellow 。華人科學家佔比近30%。其中,北京交通大學張宏科教授成功入選。

IEEE建會於1963年1月1日,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是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在電氣及電子工程、計算機及控制技術領域中,IEEE發表的文獻佔了全球將近 1/3。IEEE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之一,目前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0萬會員。

IEEE Fellow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出,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0.1%。由於每年當選的IEEE Fellow 數量較少,決定了當選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入選本次2021年IEEE Fellow名單的張宏科教授,現任北京交通大學下一代網際網路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新型網際網路體系架構的研究和相關人才培養。

張宏科1957年出生於山西,是我國新一代網絡技術的開創者,潛心研究下一代網際網路體系構建20餘年來,他提出了以"兩層模型"三次映射""四種標識為典型特徵的標識網絡體系。他主導制定了IEEE1888、1888.2等核心國際標準,率先構建了未來網際網路的藍圖。

2000年,他研製出了我國首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IPV6路由器,攻克了新一代網絡的路由、安全等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2004年,他研製出國內外首臺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成功解決了傳統網絡地址資源緊缺、移動性與安全性差的難題,使路由效率大大提高。2005年,他又帶領團隊研製出國內首臺IPV6微型傳感路由器,未來在工業控制、軍事偵察、環境監測、醫療監抑、空間探索、城市交通管理、倉儲管理等軍事和民用領域擁有十廣闊應用前景。

他還帶領團隊開展了適合於未來發展的"下代網絡"研究,在國內外首次創建了一體化網絡與普適體系結構模型,形成了全新網絡的總體框架

他曾榮獲詹天佑科技進步獎、茅以升科技進步獎、EEE18882工作組主席獎,入選全國"首批新世紀百萬人オ工程國家級人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頂等多項獎勵。


關注"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青塔、北京交通大學官網、"EETOP"微信公眾號、"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填補國際空白!東北又出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近日,由大連理工大學建工學部張吉禮教授團隊承擔的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節能協會團體標準《建築基本單元信息模型》送審稿在北京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通過審查專家組審查,專家組認為"該標準模型具有原創性,標準填補了國際空白
  • 茂豐光電李曉娟:不僅要填補技術空白,還要構建國際市場
    本屆光電子產業博覽會依託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強大行業資源集群效應,吸引了眾多來自國內外的行業翹楚展示其最新成果及創新應用案例。在大會首日,北京茂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娟接受了記者獨家專訪。此外,茂豐光電還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和創新專利,其中最著名的一項便是與山西大學合作,研發出光電相位調製器專利。該專利主要應用於PDH雷射鎖頻及鎖腔、雷射光譜、量子雷達、量子通信等領域,通過獨特的電路設計降低了驅動調製器固定頻率所需的工作電壓,從而精簡了鎖定系統結構,有效縮小了驅動源的體積。
  • 大連這位女教授:從日本毅然歸國,填補國內空白,科研成果達國際先進!
    她響應祖國召喚毅然回國,投身教育創辦特色專業;她和團隊的科技成果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應用於30餘個港口、船舶及鑽井平臺。近日,《大連日報》更是刊登了她的優秀事跡和科研成果。作為第一完成人獲2013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並作為唯一獲獎代表出席了科技部新聞發布會,是當年技術發明獎最年輕獲獎團隊。其相關成果獲國家專利30餘項,發表SCI論文100餘篇,編制行業標準2項,向國際海事組織(IMO)提案10餘項,先後榮獲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和一等獎、大連市技術發明一等獎等20餘項科技獎勵。
  • 人類演化研究成果再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持研究的「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許昌人」入選。這是該所古人類課題組繼2010年度「中國發現10萬年前的早期現代人化石」和2015年度「發現東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第三次獲得該榮譽。
  • 中科院院士:填補國內空白,開創國際先河,科研成果震動醫學界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卻甘願遠離家鄉寒窗苦讀;他的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開創了國際先河,震動了世界醫學界,曾應邀赴瑞典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他擔任過全軍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培養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的眾多人才。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   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四川"超牛"教授:棄美歸國,一本書填補國際空白,成果在世界著名期刊出版!
    近日,作為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團石油工程系列叢書(Petroleum Engineering book series,PEEN)之一的《Borehole Acoustic Logging——Theory and Methods》專著,由電子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井下信息智能採集與處理團隊負責人王華教授
  • 填補國際空白!哈工程團隊成功研發「三合一」探海「神器」
    央廣網哈爾濱10月13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霍萍)近日,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學院李海森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國際首創的「三合一」海底探測神器,讓神奇莫測的海底變得更加「透明」。日前,與之相關的「海底特性多波束一體化聲學探測技術與裝備研製」項目通過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組織召開的成果鑑定會並獲得好評。
  • 硬核老院士研究DNA結構,填補國內理論空白,取得世界領先性成果
    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EMBO Reports, Bioinformatics 等具有高國際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通訊作者論文100餘篇,獲他人引用8000餘次;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獎勵(均為唯一完成人)等榮譽。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本報訊(記者沈佳)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程津培:填補中國化學鍵能研究空白
    當時,程津培正在山西插隊。因為表現出眾,被抽調到縣裡工作。程津培選擇學習化學是因為這位招生老師對他說:「你一定要到『咱系』來。」這句朋友般的召喚讓程津培走進了化學的世界。大學即將畢業時,程津培參與了一個關於「氣敏電阻」的項目,這個項目讓他對科研產生了濃厚興趣。1978年,國家恢復了研究生制度,程津培考入南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碩士。
  • 她是頂級學術組織首個中國理事,兩次提名國際最高榮譽
    自開始研究科學計量學與信息計量學以來,她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入選ESI社會科學總領域高被引論文。2017年和2019年連續兩屆獲得科學計量學國際最高榮譽—普賴斯獎提名;2018年她作為中國學者,首次受聘成為Scientometrics副主編、亞洲區總編。
  • 北大3項成果入選2017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編者按:2018年2月27日,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結果發布,北京大學共有3個項目入選,分別是:藥學院周德敏教授和張禮和院士研究組的「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馬丁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大連理工大學合作完成的「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分子醫學研究所和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單位聯合組成的程和平院士研究組的
  •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公示,山西這些人入選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公示,山西這些人入選 2020-04-2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黃海水產研究所多項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40周年漁業科技50項標誌性成果(按入選序號先後排列),趙法箴、唐啟升、王清印等3名科學家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突出貢獻人物(按入選序號先後排列),朱樹屏、劉恬敬、朱德山、雷霽霖等4名科學家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紀念人物(按入選序號先後排列)。
  • 山東84歲老院士:研究DNA結構,填補國內理論空白,取得世界領先性成果!
    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EMBO Reports, Bioinformatics 等具有高國際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通訊作者論文100餘篇,獲他人引用8000餘次;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獎勵(均為唯一完成人)等榮譽。
  • 從安徽農村走出,他帶領公司填補多項空白,與華為等企業合作供應5G核心部件
    作為我國首位工程塑料博士,上海傑事傑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合肥工業大學1984屆校友楊桂生有著雙重身份,他既是科學家也是企業家,他的研究不僅填補了中國工程塑料領域多項空白,並且通過其不懈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動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
  • 中國冰盤國際公開賽哈爾濱開賽 填補亞洲空白
    【解說】10月15日晚,2019年國際冰盤聯合會首屆中國冰盤國際公開賽在黑龍江哈爾濱拉開帷幕,來自世界五大洲10個國家的頂尖冰盤高手參賽。這項發源於16世紀的體育項目落地中國,填補了亞洲空白。  【同期】國際冰盤聯合會大中華區主席 鍾帥  那麼哈爾濱本來就是中國的黑吉遼地區冬季運動的首位,應該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冰雪運動之都,也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的冰雪運動之都,能夠攜手國際冰盤聯合會,讓冰盤運動在中國哈爾濱落地,而且以哈爾濱為中心,打造中國冰盤產業,冰盤賽事產業鏈,然後向全中國,向亞洲推廣。  【解說】冰盤在玩法方面,和冰壺很類似。
  • 填補國內外空白,這所985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該研究從基因組水平上全面揭示了西藏半野生小麥基因組結構變異、起源與演化規律和高原適應性機制,填補了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31991210,919353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17TC035,2019TC153),戰略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項目(2020YFE0202300)的資助。感謝中國農科院李立會研究員、四川農業大學鄭有良教授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吉萬全教授提供部分小麥材料。
  •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