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近的壓電發電技術

2020-11-23 科學網

 

李永祥: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專業方向為無機功能材料與器件。

 

「習慣了每天消費能源的人類,也能變身為可持續提供能源的發電機。」

 

□李永祥

 

習慣了每天消費能源的你,有沒有想過變身為一個可持續提供能源的自動發電機呢?

 

這不是玩笑。科研人員利用壓電發電技術,正在力圖使它成為現實。

 

將無處不在的機械振動能轉變為電能

 

其實,能量無處不在。我們每天跑步、跳躍、行走、活動,不斷產生機械振動能。壓電發電技術瞄準的正是這些不起眼的能量,將其收集起來有效利用。

 

當然,「讓人類自己發電」還遠不能涵蓋壓電發電技術的全部。

 

說到壓電發電技術,我們先要回溯到1880年。當年居裡兄弟在石英晶體中發現:晶體受到機械應力的作用時,其表面會產生電荷;反之,當外加電場於晶體時,晶體會產生形變。前者被命名為正壓電效應,後者則被稱之為逆壓電效應。

 

100多年過去,壓電學和壓電材料經過了石英晶體、鈦酸鋇陶瓷、鋯鈦酸鉛陶瓷、弛豫鐵電單晶等幾個裡程碑的發展,各種壓電傳感器、換能器和驅動器在水聲、超聲、雷射、紅外、電光等技術領域中成為不可替代的重要器件。

 

這些年來,工業化社會對能源需求猛增與化石能源供給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國大力發展各種可再生能源,能量回收技術成為研發熱點。壓電發電正是這樣一種技術——利用壓電材料的正壓電效應將機械振動能轉變為電能,從而將如人體走路的踩踏、機械振動,甚至噪音等形式的振動能量收集起來,經過能量轉換——整流——存儲——供電等諸多環節,應用於生活。

 

這種能量收集系統幫助我們利用曾被白白耗費的能源。不久的將來,車站、公路、軌道以及日用的墊子、地毯、地板、書包、鞋、衣服等,都可能成為發電裝置,作為眾多其他能源的補充。

 

壓電發電具有結構簡單、不發熱、無電磁幹擾、無汙染和易於實現小型化和集成化等優點,並因能滿足低耗能產品的電能需求而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發電地板、發電公路、發電行囊和其他

 

日、美、歐等發達國家對於壓電發電自助供電系統進行了多年研究,取得了良好進展,尤其是日本在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006年至2009年期間,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在東京火車站進行過三次「發電地板」試驗,目標是實現乘客通過自動檢票口時產生可使100瓦的燈泡發光0.1秒的電力。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日本館展示了壓電發電地板,參觀者輕輕幾步就可將電燈點亮,這讓很多人驚喜不已。

 

另據報導,日本的NEC等公司聯合開發了新型發光道路標識,在公路下埋有壓電發電裝置,使其驅動LED發光指示牌,基本達到可自供電的實用水平。

 

同樣,以色列技術研究院也在普通路面的瀝青中植入大量的壓電晶體,通過汽車駛過時的壓電轉換來發電。據測算,1公裡的路面能產生約100~400千瓦的電力。理論上,這些植入瀝青的壓電材料能使用至少30年,可用於任何大流量的道路,包括鐵路和公路。目前以色列對這種技術僅進行了小規模的試驗,今後將進行大範圍的試驗。

 

此外,為了提高能量獲得效率,研發人員一般在設計時將壓電、熱電、光伏等多種能量同時收集利用。如美國軍方正在開發一種士兵邊行軍邊發電的裝置。士兵們可對所攜帶的電子設備進行自助供電,從而不必攜帶重達10公斤的儲能電池,大幅度減少行軍負重。

 

最近還有報導,美國加州一位眾議員提出新法案,建議將壓電發電技術用於道路上,稱每年發電足以供3萬多戶家庭使用。他的提議能否可行並取得成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我國有關的研究機構也在積極開展能量回收的研究工作。在上海即將舉行的全國科技活動周上,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計劃在南京路上向大眾演示自己開發的壓電發電裝置。

 

上述不同的研發工作,其基本原理沒有本質差別,主要的不同在於壓電材料的工作模式不同,系統和應用場合的結構不同。

 

目前壓電換能器大多採用PZT-5H型壓電陶瓷,結構形狀有陶瓷片、陶瓷懸臂梁、壓電鼓、壓電鐃鈸以及多層陶瓷結構等。單個壓電發電單元一般可輸出電壓5~20伏,電流為毫安級,功率達到幾十毫瓦級,能滿足網絡傳感器等低耗能電子產品的供能需求。為了增大發電功率,必須採用多個元件並聯方式,以提高裝置的輸出電流。

 

只要動就能發電的納米發電機

 

近年來,壓電材料也在向更微觀的尺度發展。納米壓電電子學將半導體和壓電學結合起來,從而有望開發出新型的壓電場效應電晶體、自供電納米發電機、無線納米醫學和生物器件。

 

美國和我國的科學家合作研究並報導了一種壓電納米發電機,以氧化鋅納米線為基礎,實現了在納米尺度上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納米線的直徑一般小於100 納米,但其長度可以達到數微米,如此大的長徑比使得很小的力便可將納米線彎曲而產生電勢差。這意味著只要動就能發電,無須行走,微弱的肌肉運動也可以帶動納米發電機。

 

據報導,該納米發電機的理論發電效率可達到17% ~30%,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和轉換效率,易於實現真正的微型化,這為利用人體運動進行活體體內發電開闢了技術路線。

 

此外,2009年,韓國三星綜合技術研究院的科學家在《先進材料》上報導說,他們在柔性襯底上製備了氧化鋅陣列,大量的氧化鋅納米棒並聯,獲得了1 毫安/平方釐米的電流密度, 可以用於力傳感器、觸控螢幕以及人工皮膚敏感器等。

 

不過,雖然目前人們已經能夠大量合成出純度、尺寸、形貌以及晶體結構可控的氧化鋅納米棒陣列,但如何將運動、振動、流體等自然存在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實現無須外接電源的納米器件,仍然存在許多挑戰。

 

解決成本和效益問題是關鍵

 

目前,外部的振動機械能通過能量收集裝置產生的電流為交流電,其缺點是不連續、不規則。在工程應用中,必須設計相應的匹配電路,採用橋式整流電路,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將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經一定時間的充電,達到足夠的量時方可供應外部負載使用。

 

能量回收系統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選擇壓電材料、設計和外部振動頻率接近的壓電振子及支撐方式、設計高效的電能收集和儲存電路系統等。

 

目前的驗證性演示主要是驅動一些照明或顯示器。要有大的發電量,在技術上應該沒有太大的障礙,主要還是成本和效益問題。如何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難題。

 

筆者預計,如果科研單位、企業和政府協同努力,壓電發電技術有望在10年內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

 

《科學時報》 (2011-05-12 A3 技術·經濟)

相關焦點

  • 分散式風電「井噴」背後 「平價上網」漸行漸近
    來源:中國經營報分散式風電「井噴」背後 「平價上網」漸行漸近本報記者/王金龍/西安報導平價上網漸行漸近,分散式風電在2020年迎來一波投資熱潮。所謂分散式風電,一般是指採用風力發電機作為分布式電源,將風能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其容量多為30~50兆瓦左右,布置在用戶附近,是一種小規模、分散式的發電模式。某公司風電項目負責人張亮(化名)向記者表示,相對於傳統風電,分散式風電模式更接近用戶,優勢明顯,但是其起步較晚,目前分散式風電併網量只佔全國風電併網總量的1%左右,其發展空間巨大。
  • 大慶「國際化」空港漸行漸近
    經過擴容後,大慶薩爾圖機場國際航站樓即將投用,並開通國際航線大慶「國際化」空港漸行漸近
  • ...報告:廢鋼專題:廢鋼進口放開漸行漸近產業前景光明維持「中性...
    機構:平安證券評級:中性廢鋼進口政策放開漸行漸近。廢鋼是一種可循環利用的再生鐵素資源,主要用於鋼鐵冶煉。自 2017 年以來,國家不斷收緊廢鋼進口政策,導致國內廢鋼進口量急劇萎縮,在行業內引起較大反響,業內也一直呼籲放開廢鋼進口。
  • 未來路面將加入壓電晶體 利用車流產生震動發電
    未來路面將加入壓電晶體 利用車流產生震動發電 佚名 發表於 2017-06-30 08:43:14 電子發燒友早八點訊:據外媒報導,洛杉磯是全世界的汽車之都。
  • 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漸行漸近,數字貨幣即未來
    本次論壇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圍繞金融科技在技術研發、業態應用、創新監管等多個層面,立足三大國家戰略試點——「央行小微企業數字徵信試驗區」、「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同期匯聚北京的優勢,邀請金融行業頂級智庫、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赴北京,深入探討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整個金融行業,點亮未來。
  • 異想天開的發電技術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有趣的新型發電技術。下雨了,充會兒電手機快沒電了,在外趕路的你卻一點都不著急。天空烏雲密布,你打開雨傘,從傘柄中抽出一根充電線插在手機上。隨著雨點滴滴答答打在傘面上,手機的充電標識亮了起來。原來,傘面上安裝了水滴發電機。
  • 以色列開發出路面發電技術
    本報特拉維夫4月13日電(記者鄭曉春)以色列因諾瓦太克公司開發出一種路面發電技術,當汽車或行人經過時,路面在壓力作用下會產生電力,可供家庭或公共設施照明使用。  該公司開發的這種發電路面,奧秘在於使用了壓電晶體。
  • 壓電陶瓷之四:應用
    壓電陶瓷點火器是利用壓電陶瓷將機械力轉換為電火花的裝置、壓電陶瓷點火器產生高壓電源的原理,是利用壓電陶瓷元件受機械力作用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高壓輸出,然後通過高壓火花放電,點燃易燃油氣體。壓電陶瓷點火器有壓電打火機、壓電高壓發生器和家用壓電陶瓷點火器等。壓電陶瓷變壓器是利用壓電陶瓷的電能→機械能→電能的機電能的二次變換,在諧振頻率獲得最高升壓輸出的裝置。
  • 高溫壓電振動傳感器廠家
    振動傳感器是航空發動機健康管理系統振動狀態測量專用特殊傳感器,利用壓電材料的正壓電效應進行測量,具有自發電、使用溫度高、體積小、抗電磁幹擾能力強、壽命長、可靠性高等優點,對發動機健康評估、故障預測 與診斷起到關鍵作用。
  • 將壓電能量收集和壓電傳感整合在一起,為答疑解惑
    機械能是一種新型的綠色能源,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歐洲正在利用壓電技術鋪設壓電發電道路,以收集路面振動產生的機械能。基於壓電技術的能量收集也將在自供電物聯網節點中發揮作用,因為沒有人願意為數十億個電池充電或更換。如果沒有自供電節點,物聯網只不過是歷史上的一個註腳。 本報告將壓電能量收集和壓電傳感整合在一起,為讀者答疑解惑:(1)毫瓦或兆瓦:壓電技術的成功在哪裡?
  • 走路鍛鍊,穿衣發電
    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如果你要像使用全自動手錶那樣為MP3供電,恐怕需要把手臂揮舞得如同風車般快才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畢竟除了會感覺指尖充血和肌肉酸痛外,還需要承受路人的詫異眼光。最近有些新產品可能會稍稍減少這種尷尬。一種叫做「水虎魚」的電動刮鬍刀在背面安裝了一個搖柄,猛搖一分鐘,可以刮70秒鬍子;還有一種閱讀搖椅,坐在上面搖啊搖的時候,椅子上安裝的閱讀燈就會亮。
  • 基於壓力發電的電源系統研究
    壓電裝置在外力交變作用下產生電荷,將這些電荷收集起來儲存在電容或電池中,就可為後級電子元器件和系統供電。壓電能量收集裝置的優點是其體積小,結構簡單,無電磁幹擾,易加工製作,而且其功率密度可達到200 μW/cm3,在過去壓電材料常被應用在傳感器與執行器上,較少被拿來作為提供電能的裝置,然而隨著壓電材料壓電性能的提高及高集成度,低能耗電力電子器件的使用,壓電式發電技術因此也成為研究的熱點。
  • 杭州:天現魚鱗雲 陽光漸行漸遠
  • 一種基於PVDF的雙發電系統的設計
    而當前節能減排的重點在於實現技術節能,由於壓電材料具有優良的特性,國內外對壓電材料的研究較多。因對壓電發電技術的研究較少,故壓電發電技術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然而壓電材料具有產生電量少,且不連續等難題,本研究為解決此難題,把壓電材料發電技術與無線傳感器結合,監測壓電材料振動以使其振動能量的儲存達到最大化,實現發電,為節能減排作出重大的貢獻。
  • 在時間裡,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漸行漸遠
    在時間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漸行漸遠。
  • 壓電材料: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發電方式
    衣服發電、眼淚發電、唾液發電、牛奶發電……這些發電方式你聽過嗎?
  • 詳解壓電觸覺技術:從致動原理到驅動
    將壓電致動器與較大質量結合,可以產生足夠的力來振動與其連結的整個設備;該設備也可以是質量本身,例如汽車顯示器,傳統的觸覺技術沒有這種靈活性。145ednc選擇最適合的壓電觸覺驅動IC藉由壓電觸覺等性能更好的技術,觸覺技術正進入一個新時代(參考前文)。雖然這些並不新鮮,但是隨著壓電驅動IC的發展,現在壓電觸覺技術的性能比以前更好。
  • 壓電晶體
    打開APP 壓電晶體 本站 發表於 2006-06-08 18:04:53 能產生壓電效應的晶體就叫壓電晶體。水晶(α-石英)是一種有名的壓電晶體。  如果按一定方向對水晶晶體上切下的薄片施加壓力,那麼在此薄片上將會產生電荷。如果按相反方向拉伸這一薄片,在此薄片上也會出現電荷,不過符號相反。擠壓或拉伸的力愈大,晶體上的電荷也會愈多。如果在薄片的兩端鍍上電極,並通以交流電,那麼薄片將會作周期性的伸長或縮短,即開始振動。
  • 論文周報:壓電、電磁能量採集
    壓電能量收集,傳感和預應力系統驅動是這種結構的主要應用。結構優化可用於改善其性能。在本文中,使用壓電單晶能量採集器利用系統的壓力波動捕獲能量並將其轉換為電能。該理論研究包括建立解析模型,然後進行參數研究以優化夾持式壓電圓膜片的極化邊界。結果表明,通過考慮沿壓電片徑向電場,發現零應變點的位置取決於壓電層和基板的半徑。而且,這些點幾乎與層的厚度和外部壓力負荷無關。改變這些參數僅能改變產生的電場幅值。
  • 華語電影與奧斯卡漸行漸遠 作品質量成關鍵
    奧斯卡與中國人漸行漸遠,除了暈倒的黃聖依,華語明星與本屆奧斯卡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繫。在明年前瞻上,海外媒體普遍預測提名將越來越開放,但中國則習慣性被忽視。  美國喜劇演員在頒獎禮上調侃「好萊塢都在看中國人的錢」,清晰地指明了好萊塢與中國的蜜月期關係,也讓外媒對中國導演發出評論,如果不抓住目前的好時機,還是用爛片回禮,將離奧斯卡越來越遠。